答案:
翁仲。
聚沙成塔:
陵墓前的石人又稱翁仲,其來由是:秦朝有一名大力士,名阮翁仲,據說他身長一丈三尺,異於常人,力大無比,曾駐守臨洮(今甘肅岷縣),征服匈奴有功。阮翁仲死後,秦始皇懷念他,特製翁仲銅像立於鹹陽宮司馬門外。從此,人們便把宮闕或陵墓前的銅人、石人稱為翁仲。
什麼被人們譽為“無聲的詩,立體的畫”?
答案:
盆景。
聚沙成塔:
盆景是我國古老、獨特的傳統造型藝術,是以植物、山石及其他構件等為素材,經過藝術加工和精心培育而成的藝術品。它運用咫尺千裏,小中見大,以少勝多,繁中求簡,對比誇張等藝術手法和特殊的園藝栽培藝術,把大自然的優美風姿集中而典型地再現在小小盆缽中,是大自然美與藝術美的有機結合,是植物栽培技術和綜合造型藝術有機結合的結晶。它源於自然,卻高於自然;順乎自然之理,又能巧奪自然之工。
同時盆景又是具有生命的藝雕,它隨季節的變化,給人們顯示出不同色調和藝術景觀,充滿著生機的美,所以,人們把盆景譽為“無聲的詩,立體的畫”。
盆景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已成為國內外廣大人民喜聞樂見的一種藝術珍品。
我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毛筆是哪個年代的?
答案:
戰國時楚國的。
聚沙成塔:
毛筆是我國的一種獨特的傳統書寫繪畫工具。目前發現的最早的毛筆是戰國時楚國的。秦代毛筆的製法有所改進,不再把筆毛圍在筆杆的一端用線纏住,而是將筆杆一端鏤空成毛腔,筆毛置入腔內。後唐馬縞在《中華古今注》裏說:“蒙恬始作秦筆”,實際上蒙恬隻是對過去的毛筆從所用材料和製作方法等方麵作了一些改進,使之更便於書寫。晉以後,筆杆逐漸變短,當時以安徽宣城製筆世家諸葛氏所製“宣筆”最為有名。到了元代,浙江湖州(今吳興)地方的筆工,用羊毫與兔毫或雞、狼毫配製的羊毫筆或兼毫筆逐漸風行,從此,“湖筆”取代了“宣筆”,成為全國最著名的毛筆品種,湖州也成為明、清時的製筆業中心。
我國墨的發明年代很久遠,目前已知最早的墨是?
答案:
煙墨。
聚沙成塔:
我國墨的發明年代也很久遠,目前已知最早的煙墨,是在湖北雲夢睡虎地秦墓和江陵鳳凰山西漢墓發現的,但當時的墨隻是一些小圓塊,還沒有磨製成錠。東漢年間,出現了較大的製墨作坊,而且官府設有專管紙、墨、筆等物的人員。到了魏、晉、南北朝,墨的質量不斷提高。北魏賈思勰在他的《齊民要術》中寫下了我國最早的一篇講述製墨工藝的《合墨法》。唐代,製墨工匠奚超、奚廷桂父子進一步改進製墨技術,製出了“豐肌膩理,光澤如漆”的好墨,受到南唐後主李煜的賞識,“李墨”也因此名滿天下。宋代,“李墨”的產地安徽歙州改名徽州,著名的“徽墨”就出在這裏。清代,製墨的數量和質量都超過了曆代水平,但製墨工藝主要向“精鑒墨”(即專供鑒賞的墨)和“家藏墨”(多用作收藏或作饋贈朋友的紀念品)兩個方麵發展,墨由書寫工具跨入了工藝美術品的領域。
我國在什麼時期就發明了造紙?
A.東漢 B.西漢
C.隋朝 D.唐朝
答案:
B。
聚沙成塔: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紙的國家,紙的發明是中華民族對世界科學文化的一項重大貢獻。我國早在公元前二世紀(西漢初期)就發明了造紙,而且東漢初期已開始用紙書寫。最初的紙是摹仿絲棉的漂絮法生產的,原料少,成本高,不能大量生產。東漢和帝時(公元105年),宦官蔡倫利用擔任尚方令官職的機會,用樹皮、麻頭、破布等作原料,監製出一批良紙,促進了造紙業的發展。
我國發明的造紙法從魏、晉起先後傳至朝鮮,日本,阿拉伯、歐洲和美洲,逐漸傳遍全世界。1891年,我國引進了外國的機器造紙技術,從此,我國的造紙業開始從手工製作進入機器製造的階段。
目前所能見到的最早的古硯是哪個朝代的?
A.西周 B.東漢
C.秦朝 D.隋朝
答案:
C。
聚沙成塔:
硯俗稱硯台。目前所能見到的最早的古硯是秦代的。漢代的硯,以石製、陶製的為多,也有漆硯,當時硯的使用已很普遍。魏晉南北朝時,出現了瓷硯,大都用青瓷製,多為圓形,有蹄形足,硯麵無釉,便於研磨。唐代開始燒製三彩硯、澄泥硯,在石硯的製作方麵已開始講究石材。廣東高要的端溪石,安徽婺源的歙(shè)溪石,已被用來製硯,用端溪石製成的“端硯”最為有名,曆來為書法家所珍視。明、清兩代,硯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造型豐富多樣,製作工藝日臻完善,在硯材的種類,雕刻技術、花紋形式以及硯盒裝潢等方麵,都有許多新的創造。
■
圖章的起源很早,漢代就已有了璽,對嗎?
答案:
錯。
聚沙成塔:
古人的印章,有官、私的分別,凡官家的印章一直叫作印;私人的印章叫作章,後世叫作圖書。因為個人所有的圖畫書籍都蓋上自己的印章以茲識別,故又叫作“圖書印”,天長日久,在習慣上就把“印”字略去,隻叫“圖書”。後來又把“圖書”、“印章”混合起來,就簡稱“圖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