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藝術知識(4)(3 / 3)

圖章的起源很早,周代就已有了璽。秦以前,統治者和人民使用的印章全可以稱璽;漢以後,隻有皇帝的印稱璽,別人不敢用了。

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瓷器產生於哪個時期?

A.西周 B.東漢

C.秦朝 D.隋朝

答案:

B。

聚沙成塔:

中國是瓷器的故鄉,瓷器的發明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一詞已成為“中國”的象征。

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瓷器產生於東漢時期(公元25-220年)。在前代陶器和原始瓷器製作工藝發展,東漢時期北方人民南遷以及厚葬之風的盛行的基礎上,以中國東部浙江省的上虞為中心的地區以其得天獨厚的條件成為中國瓷器的發源地。唐代瓷器的製作技術和藝術創作已高度成熟;宋代製瓷業蓬勃發展,名窯湧現;明清時代從製坯、裝飾、施釉到燒成,技術上又都超過前代。

中國四大名繡指的是?

答案:

蘇繡、湘繡、粵繡、蜀繡。

聚沙成塔:

中國的刺繡工藝在秦漢時期便已達到較高水平,是曆史上“絲綢之路”運輸的重要商品之一。中國最為突出的刺繡是江蘇的蘇繡、湖南的湘繡、廣東的粵繡及四川的蜀繡。

1)蘇繡的曆史長達2000多年。蘇繡自古便以精細素雅著稱於世,其構圖簡練,主題突出,技巧精湛。僅以蘇繡所用最細的線僅為一般人肉眼所能看清楚為例,足見其精細之極。

2)湘繡是在吸收蘇繡和其它刺繡的優長處發展而來的。湘繡使用不同顏色的線相互摻和,逐漸變化,色彩豐富飽滿,色調和諧。湘繡的圖案借鑒了中國畫的長處,所繡內容多為山水、人物、走獸等,尤其是湘繡的獅、虎題材,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3)粵繡構圖飽滿,繁而不亂,裝飾性強,色彩濃鬱鮮豔,繡製平整光滑……粵繡的題材廣泛,多為百鳥朝陽、龍鳳等圖案。

4)蜀繡以軟緞和彩絲為主要原料,針法多達100多種,充分發揮了手繡的特長,具有濃鬱的地方風格。蜀繡題材大多為花鳥、走獸、蟲魚和人物等,品種除了繡屏之外,還有被麵、枕套、靠墊、桌布、頭巾等等。

景泰藍是以紫銅作胎,用彩釉作裝飾的一種藝術品,創始於哪個年代?

A.唐初 B.宋末

C.元末 D.明初

答案:

C。

聚沙成塔:

景泰藍是以紫銅作胎,用彩釉作裝飾的一種藝術品,創始於元朝末年,在明朝景泰年間得到發展。由於多用晶瑩奪目的藍色釉科,所以後人把它叫做景泰藍。

景泰藍也叫琺琅,它的起源已經無從考察。據老藝人傳說,數百年前,有一次皇宮失火,庫中存放的寶石和礦石金屬被大火熔燒成一種五額六色的結晶體。這就是景泰藍的雛形。後來,經過能工巧匠的琢磨、提高,逐步發展成為北京獨特的手工藝品。

景泰藍製品經過元、明兩代的發展,到了清代乾隆年間,技術提高較大。清朝末年,北京景泰藍在國際市場上逐漸聞名,1904年在美國芝加哥舉辦的世界博覽會上,榮獲了一等獎,開始躋身於國際市場。

真正用紙剪成的剪紙,目前發現最早的是哪個時期的作品?

答案:

北朝時期。

聚沙成塔:

剪紙,是用鏤空透雕來創造美的一種藝術形式。真正用紙剪成的剪紙,目前發現最早的是北朝時期的作品。在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地區的古墓葬中,先後出土了五幅剪紙。其中有八角形團花、忍冬紋團花、菊花形團花三幅,層次交錯,變化繁複,頗有韻律感。另兩幅更為複雜,在幾何形內圈之外分別剪出一圈對馬和對猴,將動物很巧地組合在圖形的畫麵中,給人一種清新之感。其藝術表現之純熟,決非萌芽的原始狀態。

中國剪紙發展到宋代,已在民間普及,並出現了專業剪紙藝人。明代剪紙達到很高的藝術水平。清代,剪紙走出民間,進入宮廷,初登大雅之堂。

“豐碑”最初是指什麼?

答案:

古時往往用大木來引棺入墓,這大木的特定稱呼就是“豐碑”。

聚沙成塔:

秦代以前的碑都是木製的,漢代以後才改用石頭。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資格用豐碑來牽引自己的棺材。《周禮》有雲:“公室視豐碑,三家視桓楹。”所謂“公室視豐碑”,就是公室成員死後,要用大木立於墓壙的四周,上設轆轤,用以下棺於壙。該規格本來為天子之製,後來諸侯也僭用之。

即使到了春秋戰國時代,對於豐碑的使用範圍仍然有著嚴格的限製。季康子的母親去世之後,公輸般勸說季康子用豐碑來下棺,結果就遭到了別人的一番挖苦(事見《周禮·檀弓》)。顯然,所謂的豐碑在當時的語境之下,就是一種特殊的葬禮規格。先是隻有天子才可使用,後來發展到皇室成員,再往後發展到諸侯亦可用。後人沿襲了此種習俗,普通百姓也學著用起了“豐碑”,他們在自己親人的墳前立起了石頭。隻是他們忘了原來的碑是下葬的工具,忘記了碑最原始的功能。

冰燈的製作工藝始於何時呢?

A.隋朝 B.唐朝

C.清朝 D.明朝

答案:

C。

聚沙成塔: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