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鐵錘三團(四)(1 / 1)

三團從當時情況來看,三團應該是魯南軍區第一主力。為了扭轉被動局麵,東躲西藏不是辦法,要主動出擊。1943年11月,三團有一記重拳,對恢複魯南的大好局麵起了重大作用。這就是有名的柱子之戰。在戰鬥中三團擔任主攻,擊斃敵酋劉黑七。劉黑七是既是國民黨新編三十六師師長,又是和平救國軍第三師師長,也是橫行華北二十年的大土匪。是頑、偽、匪“三棲”,多少年誰都拿他沒辦法,最後是死於三團的一個小通信員的槍下。除掉劉黑七,萬眾歡騰。從此,魯南的抗日鬥爭形勢一天天向好。

粟大將曾說華東野戰軍的幾支頭號主力都是能攻善守,但也是各具特點,對三縱來說就是攻堅。三縱攻堅主要是靠八師,八師攻堅的名聲是從老三團開始的。如果說老三團善攻,這也是從端鬼子炮樓開始。老三團能成為魯南部隊的攻堅高手,團長王吉文功不可沒。王吉文是華野公認的驍將,是以後八師師長。後來許多人認為八師攻堅出色,很大程度是對炸藥的使用有高招,因為魯中南這一帶多煤礦,懂爆破的多,這是有一定道理的。但高招不是一天兩天的功夫,說來也是話長。

據劉春回憶,山東部隊對炸藥包的使用是一旅二團副團長王鳳麟在實戰中摸索出來的,在沒有大口徑火炮的情況下,炸藥對付日偽軍的炮樓是最有效的手段,以後在山東軍區普遍推廣開來。我們當兵時已經知道爆破是步兵的五大技術之一,爆破在中國古代戰爭中就出現了,但現代戰爭怎樣運用爆破,也不是我想象的那樣簡單。三團團長王吉文是個善於接收新鮮事物的指揮員,立刻就對炸藥產生了興趣。但實際上當年炸藥很難弄到,即使有了炸藥,你一時也不知怎麼去炸,所以還得不斷試驗。

第一次使用是炸楊莊據點,楊莊是有偽軍近百人,圍牆有4米多高,過去曾打過兩次都沒得手。這一次王吉文親自帶著幹部晚上摸到圍牆下偵察,最後決定在南麵突擊爆破。雖然在進入陣地時被敵人發現,但在機槍掩護下,爆破手勇敢出擊,最先使用的是小包炸藥,先在圍牆上炸出一個洞來,第二個爆破隊員在洞裏放上一包20來斤的炸藥,這樣一聲巨響,圍牆倒下一段,突擊排在連長帶領下迅速衝了進去。這仗打得好,我傷亡不到10個人。第一次成功了,第二次就更順手了,高高的炮樓也經不住30斤重的炸藥包,全被炸得塌了下來,炸不死也被壓死了。爆破的威力如此巨大,全團官兵信心大增,從此王吉文始終把研究爆破攻堅技術、戰術作為一項重要任務。

劉春是這樣回顧的:“從此以後,王吉文同誌始終把研究改進爆破攻堅技術、戰術作為重要任務。1942年1月,蒙南支隊與三團合編。這個支隊來自泰山區,幹部戰士中多出於煤礦工人,並有爆破實戰經驗,後來被山東軍區評為一等戰鬥英雄的“爆破大王”馬立訓就是來自這個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