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鐵道大隊(五)(1 / 1)

1946年3月,魯南鐵道大隊“改頭換麵”,集體轉業,成了鐵路局。幹部大多改行幹管理,大隊長劉金山成了副局長。長槍隊編入魯南軍區十九團。短槍隊整編為魯南鐵路局警衛連。但由於內戰爆發,魯南鐵道大隊於1946年8月重建。據大隊長劉金山回憶,組建不久就和國民黨幹了一仗,那應該是在津浦路戰役的時候。

但重建的“鐵道遊擊隊”時間很短,不過三個月,年底就編入了魯南軍區特務團二營。這時解放戰爭的大幕已經拉開了,“鐵道遊擊隊”也正式完成了自己的曆史使命。這支“鐵道遊擊隊”雖然和二十二軍扯不上關係,但脈絡可尋,可以追蹤到三十五軍了。

雖然,我對二十二軍有哪個連隊來自魯南鐵道大隊,尚不得而知。但二十二軍官兵在“鐵道遊擊隊”裏幹過的人卻有許多,尤其是指揮員的名字可以在相關史料裏查到。二十二軍的原後勤部長董明春曾當過獨立支隊的副支隊長。如果說董明春是“鐵道遊擊隊”的上級,還隔了一層。那麼楊廣立和鐵道遊擊隊就近了,楊廣立雖是獨立支隊副政委,不過他可是兼著“鐵道遊擊隊”政委的。建國後,楊廣立任過二十二軍的副政委,1964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楊廣立以後任舟嵊要塞區政委、六十軍政委、軍中最後的職務是南京軍區政治部副主任。

楊廣立在“鐵道遊擊隊”幹過,在二十二軍不是新聞。但“洛陽營“營長張明當年有個“哥們”,名叫張建中,是二十三團一營副教導員,張建中就是原獨立支隊二大隊三中隊的隊長。張建中在泰蒙戰役中光榮犧牲,是八師的戰鬥英雄之一。

魯南鐵道大隊在抗日戰爭中犧牲30餘人,但沒有政委李正。李正是小說裏的人物,“鐵道遊擊隊”算上解放戰爭時期有六任政委,第一任杜季偉、第二任文立正、第三任楊廣立、第四任趙若華、第五任張鴻儀、第六任鄭惕。李正的原型之一是魯南軍區獨立支隊代政委兼二大隊政委文立正。6個政委有兩個犧牲。但隻有張鴻儀是犧牲在魯南鐵道大隊任上。文立正最初是運河支隊的政治處主任,後來又任過運河支隊副政委。

1943年春,文立正被任命獨立支隊代政委兼二大隊政委。他的老戰友李銳說:“……穿一件破爛棉袍,束一根用布旒子編成的腰帶。他個兒矮,袍子太長,就把前大襟翻起,掖在腰帶裏……他常帶兩支短槍,掖在胸前的袍子裏……”。真和小說裏的“李正”很相像,文立正其人確有傳奇色彩。

許多人以為“鐵道遊擊隊”活動在棗莊地區,一定都是山東好漢,其實不然。文立正是湖南人,據李銳回憶:“他家中富有,是國民黨一位高級軍官的兒子,他曾就讀於北平輔仁大學化學係,英文很好,又愛好文藝,會吹口琴,還喜歡照相,寫得一手好字,抗戰期間,他在魯南艱苦的環境中打了八年遊擊戰,他隻有短暫的初戀,沒有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