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虎帳雄兵(四)(1 / 1)

說起井岡山這個山頭,連毛主席都不能免俗。人緣二有“老鄉親”,親不親故鄉人,陳毅與副師長何以祥都是“要得,要得”的四川人,也就是“好說好說”。當然這緣那緣都是戲說罷了,不上台麵。但有一緣那就不是開玩笑了,那就是無產階級的革命緣。為人民求解放,打江山,共同的目標是一致的,有了大目標,一切都不在話下了。

正因為是有“緣”,八師為“新寨主”接風就不奇怪了。據何以祥回憶,打下嶧縣後八師進行了休整,一天突然接到軍區電話,說陳毅已在湖西(微山湖西),要八師派部隊護送陳毅通過津浦鐵路。師長王麓水一聽陳軍長要來,非常高興,為迎接首長作了認真的安排,姑且我稱之為三部曲。

第一部曲,首先要做好安全保衛工作,派人去接陳毅,這個任務不難完成,就交給駐紮在夏鎮的二十四團了,由他們去人引路,將陳毅一行接到夏鎮。

第二部曲,何以祥副師長和劉春主任兩個“副將”出馬,帶上一個騎兵排趕往夏鎮迎候。據何以祥回憶,臨行前王麓水突然想起打嶧縣還繳獲了兩輛汽車,八年抗戰,“土八路”坐汽車想也沒想過,但今天有了,怎麼也得開一開“洋葷”。其中一輛,何以祥稱之為臥車,正好派上用場了。

這臥車什麼模樣,我不好說了,反正車也是輛破車,一路開,一路修,政治部主任劉春,見此景,頓生情,立即口占一詩:“一跑二三裏,耗油四五升。拋錨六七次,八九十人推。”劉春是第一回去見陳毅,想來十分興奮。建國後,劉春被授予少將軍銜,但以後從軍界“淡出“,當過駐外大使,亞洲司司長,文革後任外交學院院長。劉春是個聰明人,非常有才幹,看來陳毅對他的第一印象頗佳。陳毅上車後,摩托化開進,回來的路上,這破車倒也爭氣,沒有拋錨,一口氣就到了嶧縣。

第三部曲,當然是“民以食為天”了。想到昨晚,陳毅同宋時輪、傅秋濤等人都擠在一個房間裏打地鋪,八師首長非常不安,一定要“補償”一下,“補償”也就是打點“牙祭”罷了。從何以祥回憶錄裏判斷,這“接風晚宴”應是在八師師部吧,何副師長讓炊事員做了一盆川菜——辣子肉丁,戰爭年代隻能如此了。

吃完飯,八師首長還想請陳毅給部隊作一個報告,傳達延安“七大“精神。但陳毅口口聲聲說,再不走要誤大事了,執意馬上去臨沂。事後得知,此大事就是羅榮桓和陳毅談交接事宜。關於部隊整編、八師的去留也是這時敲定的。許多老同誌的回憶錄中都提到,八師本來也要去東北,但陳毅想要八師。

雖然這時陳毅對八師並不熟悉,但風聞總是有的,是山東主力總是知道的,於是給中央打報告,電文是這樣的:“八師是一支能攻善戰並擅長攻堅的勁旅,紀律嚴明,給我留下個火種。”中央遂同意了他的請求,故八師未能隨其他兄弟師調往東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