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文藝複興”,其實是一個錯誤的翻譯。文藝複興的意大利語叫“Rinascimento“,英語叫“Renaissance”,直譯都是“重新出生”,是歐洲經曆了一千年的黑暗宗教時代之後,古希臘和古羅馬的重生。在歐洲人的想象裏,那是一個藝術享受自由,人性受到尊重的時代,恰如如中國人腦海裏的三代是一個百家爭鳴、百姓安居的時代。
古希臘和古羅馬在歐洲的重生在文藝上表現為死板的宗教畫像被活生生的雕塑取代。
古希臘和古羅馬在歐洲的重生更重要的是歐洲的人擺脫了宗教的桎梏,逐漸找回了尊嚴。盡管這種尊嚴可能在現實的古希臘和古羅馬從來沒有存在過。
有了尊嚴的歐洲人,接連重生了古希臘古羅馬的數學、藝術、思想、社會,啟動了歐洲的經濟、工業、軍事一係列變革。
反觀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三代之後也經曆一個長逾兩千年的黑暗強權時代。在這個黑暗時代裏人性一點一點被壓抑,成為重症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患者;文藝一點一點被扭曲,沒有自由的創作和歐洲呆板的宗教畫像並沒有本質的不同。
僅舉一例,《大明律》規定:凡樂人搬做雜劇、戲文,不許妝扮曆代帝王、後妃、忠臣、烈士、先聖、先賢、神像,違者杖一百。官民之家容令妝扮者與同罪。其神仙道扮及義夫節婦、孝子順孫、勸人為善者不在禁限。
所以一度繁榮的元雜劇到了明中期隻剩下修仙和言情兩類,而且劇中還必須是勸人向善的正能量,到了明後期則徹底沒落。
孫一想到歐洲的古希臘重生在17世紀結束,如果中國的三代複生緊接著能在崇禎五年開始,心裏一陣激動:還不晚,還來得及!
“我不是聖人,你的身份最好暫時也不要公開,以免惹來殺身之禍。”,孫一對朱平凹說道,“但是你說的複興三代的事我非常想試一試!既然三代六藝中的《樂》已經失散,我們不妨就從音樂和戲劇入手。”
一聽孫一這句話,朱平凹的眼淚嘩嘩地止不住流下。
……
孫參謀和賈軍師收拾停當,漫步走到巴特爾馬隊近前。
“軍師!”,巴特爾一聲高叫。
“你派左翼第二營隨同陝西鎮去大板升為什麼不派我去?別人在對岸立功,我在這裏隻能給水師拖筏子。你這麼安排我什麼時候能拿到巴特爾功名?”
“你!”孫一指點巴特爾。
賈道士連忙岔開,“巴特爾,交代你辦的事做了沒有?”
“哎呦!”巴特爾猛然醒悟,集合小隊打馬而去。
等巴特爾小隊走遠,賈道士轉向三位愛新國代表,“寧副將,你看我軍士卒可還威武?”
寧完我嗔笑:“同我八旗將士相比,便是一群烏合。”
賈道士羽扇虛點遠處,“寧副將,你看我軍糧草可還充足?”
遠處是一片樹林。
寧完我冷笑一聲:“軍師以為我是盜書的蔣幹嗎?”
賈道士笑聲朗朗:“幾位代表都是愛新國文豪,今日之會可稱作群英會!不如我們以這黃河為題,放歌岸邊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