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青山堂(3 / 3)

“他們現在關心的是柳條溝裏的礦就是全村人的生計。牧民遷走了,牛羊也可以帶走;農民遷走了,重新開荒一樣能種莊稼;可是他們村的人離開了這幾個礦就斷了活路。”

孫定遼道:“這就不好辦了。滿洲國一來,像他們這種手藝人,要麼被帶去沈陽,要麼被就地殺死。除非……”

孫定遼思索片刻,“除非他們全村躲進山溝,躲過此劫!”

“招啊!”,一條龍一拍大腿。

“我也是這麼說的。你猜怎麼著?他們於是向我吐露了鐵礦的事,想著打造兵器、鑽山溝同滿洲國周旋。他們請咱們派人去教他們打仗,還願意給我們提供鐵器。”

“我呢”,一條龍好像有些不好意思,“給他們成立了一個袍哥香堂,名字叫作青山堂。”

“青山堂?和狼山堂什麼關係?”

“沒關係!青山堂有自己的座堂大哥、刑堂大哥,各家各管各家的事。我……我……我推辭不過,做了青山堂掛名的龍頭大爺。就是掛名而已,不管事的。”

“不過……,兩個香堂的規矩一樣,都是替人行道。所以青山堂有事,我這個狼山堂的大哥理應幫忙。”

孫定遼笑問:“所以你就來找我,讓我派人去教他們打仗,他們支援我們鐵器?”

一條龍堅決地回答:“對!如果有可能,最好兩家一起守住二裏半,攔住滿洲兵!”

孫定遼思索片刻,說道:“守二裏半不同於守石門,弄不好會把咱們全部賒在裏頭還成不了事。”

“這件事你我都不能做主,隻能總指揮部定。現在還是讓他們打定主意準備鑽山溝,想學打仗,把人馬拉過來一邊打一邊學。”

“成!”,一條龍替青山堂做了主,“事說完了,我走了。”

孫定遼挽留道:“黑燈瞎火的,在這裏休息一晚明早再走吧!”

一條龍已經起身到了外麵,“不了,大家都挺忙的。我在筏子上眯一覺,青山堂的人明天就能到石門。”

孫定遼不由得心內奇怪:

不是說一條龍不管青山堂的事嗎?

怎麼一條龍對青山堂的事大包大攬,還能替青山堂做主?

自己教青山堂打仗,到底是自己在幫青山堂,還是青山堂在幫自己?

——————

參考資料

據薄音湖,《明代蒙古漢籍史料彙編:第4輯》:

俺答封貢的時候,趙全被引渡到明朝,趙全供稱當時:“大小板升漢人可五萬餘人,其間白蓮教可一萬人,夷二千餘人。”,其中有大板升十二個,小板升三十二個。

趙全被誅之後,俺答同明朝關係改善,草原上的輕賦與明廷的重稅形成鮮明對照,更多的口內窮苦人因為“草地自在好過”遷到草原,估計大板升地區聚集的漢人總數不下十萬。

史料記載當時的移民心態:

“今聞虜築板升以居我,推衣食以養我,歲種地,不過粟一囊、草數束,別無差役以憂我。而又舊時虜去人口,有親戚朋友以看顧我。我與其死於饑餓,作枵腹鬼;死於兵刃,作斷頭鬼,而無寧隨虜去,猶可得一活命也!”

這些漢人在大板升一帶曆經幾代的繁衍生息,子孫多取蒙古名字。

至崇禎元年察哈爾西征土默特,崇禎五年皇太極西征察哈爾,這些人和十二土默特一起都消失了。

對於這段曆史,作為征服者的滿清禁止提,作為被征服者的蒙古人不敢提,作為旁觀者的大明不屑提。

滿清入關以後,禁止蒙漢人口越長城互相溝通,河套地區重新變成了千裏無人煙。至清末,漢人重新進入河套。

從這一點上說,蒙漢兩族對河套地區的和平開發被滿清耽誤了整整一個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