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代學本事講究的是三年學藝,三月補藝。
三年學藝期間徒弟不光給師父白幹三年長工,師父的家務活也是徒弟的份內事。出師之後徒弟還要找時間回去再給師父幫忙三個月。
打仗的本事更是如此。
兵法一般都是家傳,普通人想學都找不到門。
參謀長孫定遼一上來就爆幹貨:
“守城無外乎兩件事。第一,延緩賊人接近城牆,盡可能多的在賊人還沒到城牆下的時候殺掉賊人;第二,在賊人到達城牆下的時候破解賊人的攻城之法。”
“先說如何在賊人接近城牆的時候殺賊。殺賊的兵器有弓箭、床弩、投石砲、火銃、火炮,射程越遠越好。”
“再說在城上防賊的辦法。防賊的辦法有城垛子,城垛子中部開內窄外寬的射孔,兵丁躲在垛子後麵放箭。防賊的辦法還有掛在垛口外麵的木幔、布幔、皮簾,有立於城牆上的竹牌、木牌、遮架。如果說防賊人的弓箭和投石,其實軟綿綿的布幔和皮簾效果最好。”
“延緩賊人接近城牆的辦法就更多。最有效的是護城河和護城壕。其次是拒馬和鹿砦。再次為刺釘。”
“拒馬分大拒馬和小拒馬。大拒馬用直徑二尺的大圓木為橫杆,長短隨心。大圓木上作十字鑿孔,安上七八十來根一丈長的木槍或鐵槍,架在賊人必由之路。小拒馬用三根長槍以鐵鏈鏈為一束,架設的時候三支槍互相支撐,不用的時候收為一束便於攜帶。”
“鹿砦選擇硬木製成,上頭多丫叉尖刺,形同鹿角。鹿砦長數尺,埋入地中一尺,專刺賊人戰馬之足。”
“刺釘分鐵蒺藜、竹木刺、在木板或木框上密布刺釘的地刺。按我的經驗,鐵蒺藜放在水道裏最好,竹木刺放在陷馬坑裏最好,地刺安在半坡上最好。”
“現在還有一種既能殺敵又能阻敵的好東西,叫作地炮。這個回頭再細說。”
“賊人想快速接近城牆,可以借助盾牌、盾車、還有一種上麵有甲下麵沒底的轒輼車,接近城牆之前賊人比用土填壕、用馬匹拔出鹿砦和拒馬拖走。”
孫定遼一口氣說完,環視大家。
溫木作開口便道:“投石砲我可以試著做,一個蒙古匠人過去教過我。”
牛犢道:“做皮簾很容易。”
郭石匠道:“賊人想用盾車、轒輼車、馬匹接近,我們就把路弄得讓車和馬走不成!明天我讓工匠把路弄得更坑坑窪窪,先埋上枝枝杈杈的鹿砦,有時間再做拒馬。鹿砦拒馬都選在險要地段,叫他拔出來也拖不走。”
孫定遼拿出一把鐵釘,道:“這是狼山出的鐵釘子,用這個東西做地刺和鐵蒺藜最省事。”
眾人討論一番後,孫定遼繼續傳授:
“賊人如果接近到城下,攻城的辦法有挖地道、奪城門、挖牆腳和蟻附。”
“對付挖地道的辦法叫地聽。守軍在城內挖掘地穴,深二丈,之後用蒙有生牛皮的陶甕覆於地穴,命耳力好的士兵以耳貼陶甕值守。一旦確定賊人地道位置,以風扇車向地道中釋放有毒煙霧,或將地道填埋。向地道裏灌水不行,地道中都有專門的排水路。此處地下多為石頭,滿洲國不可能挖地道。”
“奪取城門,賊人很可能會放火,所以要在城門和城樓等處準備水囊、水袋、麻搭、唧筒和溜筒。賊人還可能會使用撞木或撞車,所以城門要加固插板和槎牌。城門洞內提前準備塞門刀車,一旦門破,以刀車堵塞。”
“挖牆腳的辦法很常用,就是在城下挖出空洞,直到把城牆挖塌。賊人多以沒有底的轒輼車將士卒運至城下,向下可挖地道,向前可挖牆角。這時便要從垛口丟下滾木雷石中的雷或石將轒輼車砸碎。”
“所謂石,就是大石頭。所謂雷,就是其它沉重的可以丟下城牆的東西,磚礌、泥礌、木檑都可以。木檑可以做成有刺有鋒,綁以繩索,用完以後用絞車重新吊回城牆。在巨木檑上嵌以狼牙釘,就叫作狼牙拍或者夜叉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