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白道(2 / 2)

《滿文原檔》與《滿文老檔》:

二十六日,於波多克駐蹕。

是日,車爾格、察哈喇每牛錄各選二名披甲,前往黃河獲取船隻。

是日,前行之諸貝勒派遣圖魯什、勞薩捉拿舌頭,從劄喀村捉得一名蒙古人,與諸貝勒一同行走之六位差人將其送來。

審問該蒙古,稱察哈爾那邊聞知我軍前來之消息,將財貨牲畜運往黃河,留存者絕少,運走者為多,【板升裏每戶家中都有人】。

前鋒軍徹夜行進,於二十七日馳占了板升。是日,汗於格根汗之庫庫和屯駐營。按各自所進之村莊,將其人畜擄掠之。

原檔附檔塗改前:

前行兵進入博多克隘口,二十六日連夜馳入,【次日兩翼軍隊一並進入】。

是夜連夜進入時,前遣圖魯什、勞薩生擒蒙古一人送至汗處,訊之雲,察哈爾汗聞【愛新兵】入板升,已將板升之財貨、牲畜運渡黃河,留存者少,運去者多,【也有遺留之貧民】。

是日午時,汗至庫庫和屯立營。

【由此,愛新之兵一日之間急馳七百裏,西至黃河、木納汗之山,東至宣府】。自庫庫和屯往南及至漢人邊境,【所居百姓悉俘之,殺其男子,俘其婦孺】,將降附者編入戶口。【毀其城池,焚其房舍,蹂躪其糧糗。】

原檔附檔塗改後:

前行兵進入博多克隘口,二十六日連夜馳入,次日兩翼軍隊一並進入。

是夜連夜進入時,前遣圖魯什、勞薩生擒蒙古一人送至汗處,訊之雲,察哈爾汗聞【滿洲兵】入板升,已將板升之財貨、牲畜運渡黃河,留存者少,運去者多,也有遺留之貧民。

是日午時,汗至庫庫和屯立營。

由此,滿洲之兵一日之間急馳七百裏,西至喀屯之河、木納汗之山,東至宣府。自庫庫和屯往南及至漢人邊境,【所居百姓悉俘之,殺其男子,俘其婦孺】,將降附者編入戶口。【毀其城池,焚其房舍,蹂躪其糧糗。】

《清太宗實錄》康熙版

癸亥,前遣兵乘夜入博多克隘口。

甲子,兩翼兵齊入隘口。

當乘夜馳入時,前遣土魯什、勞薩生擒蒙古一人送之,訊之雲,【察哈爾汗聞滿洲兵入境,盡運部民、牲畜、財物渡黃河以遁】,現在者少,運去者多,【所遺止窮民耳】。

是日午時,上至歸化城立營,大兵一日之內約馳七百裏,西至黃河木納漢山,東至宣府。自歸化城南及明朝邊境,所在居民逃匿者悉【掠】之,【殺其男子,俘其婦女,】歸附者編為戶口。

《清太宗實錄》乾隆版

癸亥,前遣兵乘夜入博多克隘口。

甲子,兩翼兵齊入隘口,前遣圖魯什、勞薩生擒蒙古一人送至,訊知察哈爾汗聞【我】兵入境,盡【攜】部民、牲畜、財物渡黃河以遁,所遺止窮民耳。

是日午刻,上至歸化城駐營,大軍一日之內約馳七百裏,西至黃河木納漢山,東至宣府。自歸化城南及明國邊境,所在居民逃匿者悉【俘】之,歸附者編為戶口。

可以清楚的看出,隨著時間的推移,曆史對皇太極這次的千裏長征的記載變的越來越神武和仁義,根本不提滿清對百姓的屠戮。

之後清朝正史中,對此戰都是記錄到“一日行弛七百裏”,“悉俘之”,便光芒萬丈地打住。眾所周知的皇太極燒毀庫庫和屯城如此大事,在所有版本中都隻字不提。

實際上呢,原檔附件在開篇有一段被圈刪的文字:

聰睿汗六年夏首月初一日,愛新之大軍往征察哈爾,察哈爾汗聞之,遺棄所居之遊牧故地,逃往【克勒阿濟爾漢、克魯倫】之地。

愛新軍隊追擊四十天不及,前哨軍隊追至喀喇莽鼐、益圖之地。

此後,愛新軍隊回師,盡收居住於察哈爾庫庫和屯、巴彥蘇木之種田之民和貯放財貨之城府之地。

……

此後,回師途中軍人【入明境而未得足夠糧食】,【極度疲憊】。進軍四月而返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