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三朝京師,九邊之首。
北魏定都於大同,遼、金大同為西京陪都。
明朝時期,大同又回到漢人手裏。
大將軍徐達出於軍事目的把原來長方形的北魏大同城從南麵砍去了四分之一,成為周十三裏的正方形。城牆外全部用大中小三種青磚砌出,每隔一尺五寸修一垛口。全部城牆計有敵台樓五十四座,角樓四座,東南西北四個城門。
四個城門之外分別建有四個甕城,甕城之外,又有月城,進入城門要經過三道關卡。城牆之外又修有深一丈五,寬三丈的護城河。護城河之外又在大同城北、東、南三麵各修一個小城,成為北關、東關、南關。
大同城防之堅,可謂固若金湯。
曆史上順治五年大同總兵薑鑲複叛,史稱“戊子之變”。滿清阿濟格調紅衣大炮圍攻大同十個月,對堅固的大同城牆無可奈何。
最後城內糧絕,薑鑲手下殺薑鑲投降。阿濟格除叛軍及家眷六百人外,盡屠大同十萬居民。為報複大同城牆,阿濟格下令“斬城五尺”。大同之屠,慘烈堪比“揚州十日”;所不同者,攻揚州朵朵憑借紅衣大炮隻用了幾個時辰。
大同和揚州,可謂大明朝的一對患難姊妹城。
明朝的文人騷客點評天下女子,首推大同的婆姨、其次揚州的瘦馬。數一數二的妹子居然被滿清殺絕,單憑這一條,滿清就該被詛咒一萬年。
據意大利馬丁諾《韃靼戰紀》中記載,薑鑲“戊子之變”的起因就是大同婆姨:
“大同女人被譽為是中國最美麗女人,八王(阿濟格)及其隨人任意奸擄婦女。一個有身份的新娘被他們從轎中搶走,薑瓖親自找他們要人,被攆打了出來。薑瓖不能再忍,勃然大怒,誓用韃靼的血來洗刷恥辱,立即率親兵到他府上見人就殺。嚇的阿濟格從城牆逃走了”。
有一點馬丁諾沒搞清楚。漢語博大精深,所謂大同婆姨並非大同女人,大同婆姨是一種職業稱呼。
明朝的時候,大同有四種人多:士兵多於平民,乞丐多於商賈;婦女多於男子,娼妓多於良家。
士兵多則需求多,大同久居塞上,民風開放,娼妓多不足為奇。
從業人數眾多,必然導致產業升級。
大同城內有代王府、大同鎮、督司、巡撫等各級衙門,還有滿城的邊貿富豪。這些高端人士產生出高級需求。
據明朝萬曆年間文獻記載,“富室之稱雄者,江南則推新安,江北則推山右。山右,或鹽,或轉販,或窖粟,其富甚於新安”。
“山右”也就是山西,而“新安”則指的是徽州。上麵一句話的意思是說山西人在萬曆年間是天下首富。
明朝浙江人王士性極為精細地描摹出當時的山西富豪:
“晉中俗儉樸,古稱有唐、虞、夏之風,百金之家,夏無布帽,千金之家,冬無長衣,萬金之家,食無兼味。飯以棗,故其齒多黃。食用羊,故其體多肉。其朔風髙厲,故其色多黯黑。其水泉深厚,故其力多堅勁。”
高端低調有內涵、簡單粗壯有力氣,山西富豪自然不屑於中看不中用的揚州瘦馬。
大同老鴇精心挑選合適形狀的甕,令買來的幼女從小跨坐甕沿兒,謂之“坐甕”。大同婆姨苦練幾年坐甕童子功,出道之後重門疊戶,吞吸自如。
體驗過後,不僅是富豪,士人亦為之傾倒。
於是有諺語雲,塞上三絕:薊鎮城牆,宣府校場,大同婆娘。
明朝的大同,絕對是重兵和高牆保護的安樂窩。
大同總兵領家丁到達大同北關。兵丁老遠見到主帥旗號,忙不迭地大開城門。總兵縱馬而入。
大同城東南西北四座城門正對東南西北四條大街,東為和陽門、和陽街,南是永泰門、永泰街,西有清遠門、清遠街,北稱武定門、武定街。四條大街中央各有當街建築一座,為鼓樓、太平樓、鍾樓、魁星樓。四條大街的交彙口矗立著一座由四個牌坊連成一體的牌樓,人稱四牌樓。
四條大街將大同劃為四隅,此外又有八條小街、若幹條小巷,所謂“四大街,八小巷,七十二條綿綿巷”將大同城劃為典型的裏坊結構。裏坊之間除了眾多衙門,多為四合院。
大同總兵沒有回總兵府,而是直接去找大同太監。太監府邸在金碧輝煌代王府傍邊,就是一處豪不起眼的四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