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貞潔(1 / 2)

張巡撫看完信函,眉頭緊鎖。

“這件事我不能粘手。”

張巡撫解釋道:“麻總兵,這個節骨眼上,這件事我要是插手,立刻就是粉身碎骨。這封函差人轉給陽和的宣大總督罷。”

麻總兵回道:“東達子給宣大總督專門預備了一封一樣的函。不光是宣大總督、你、我、劉公公、兩路參將、連鎮羌堡守備都有一封。”

張巡撫一聲奚笑:“東奴想得倒是周到!想堵死我等推諉公文之道。”

張巡撫信手將書函放在一邊,“東奴既然遍灑公函,也就是說此事沒有主事之人。哪個官帽子大哪個管吧。”

麻總兵提醒道:“總督大人去了山西繳賊,眼下大同鎮以軍門為尊。”

明朝的宣大總督負責大同鎮、宣鎮、山西鎮三處防務。陝西的流賊逃竄到山西,宣大總督去山西繳賊屬於份內工作。

張巡撫糾正麻總兵:“總督去了山西也是總督。路途雖遠也要總督示下。”

麻總兵放下烤好的黃鼠。

“老夥計,你可不能不管。東達子隻給了十天的期限。要是惹毛了他們,萬一東達子打進邊牆,大同城內自然沒有嘛噠,城外咱們的那些生意就全完了。”

所謂“夥計”,在明朝意為“合夥人”。

精明的山西商人,在中國第一時間發明了所有權和管理權分離的商業模式,又發明了所有權按股份持有的合夥機製,使本應互相牽製的大同總兵和大同巡撫短時間內結合成為一對相互合作的“老夥計”。

麻家是大同本地世家,先祖麻貴在朝鮮抗倭之後多出將才,幾乎滿門總兵,曾與遼東李成棟世家並稱“東李西麻”。

麻家的一位祖上,麻承恩,官至都督同知,以勇猛著稱,曆任宣府、延綏、大同總兵官。奉命往遼東抗擊東奴,結果這位麻都督積極避戰,下獄論罪當死。麻家上下打點,皇上罰麻家八百匹馬了事。從此以後,麻家失去聖眷,家道中落。

張巡撫出身貧苦,福建同安人,即後世的廈門沿海,鄭成功的老家,海盜出沒的地方。因為地緣的關係,張巡撫心思靈活,理財頗有心得,為官所到之處造福黎民百姓。張巡撫年紀大了,巡撫花花世界的大同鎮是其仕途的最後一任,不免為開始為後代著想。

俗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麻家的關係在大同盤根錯節。張巡撫和麻總兵年紀相仿,心思相同,二人一拍即合。

正因為二位在大同鎮有產業,張巡撫上任之後施展理財神通,不僅給大同鎮官兵發了餉,還修繕了破損的邊牆,添置了新的鐵炮。麻總兵煥發青春,在亂世之中將二人的產業護了個嚴嚴實實,買賣眼見著蒸蒸日上。

麻總兵搬出此事,張巡撫不能不好好思量。

“麻總兵,東奴真要是蓄意犯邊,守住邊牆你有幾成把握?”

麻總兵回答:

“若是軍門巡撫大同之前,守住邊牆我一成把握也沒有。如今嘛,我有五成把握。如果軍門能再撥些銀兩,添置一些這東西,我就有八成把握!”

麻總兵伸手在懷中掏出一個鐵疙瘩,放在烤肉的炭火旁邊。

張巡撫詢問:“這是何物?”

“這叫石榴雷,是我本家一個不爭氣的侄子從塞外土人那裏重金購得。”

麻總兵將發生在殺胡口的故事揀能說的向巡撫述說一番,重點描述麻時守備如何曆經辛苦,為朝廷訪得如此神兵。臨了,麻總兵將石榴雷的價格翻上一番,報給巡撫。

巡撫手摸石榴雷,內心吃驚不已。

半晌之後,巡撫自言自語:“邊牆的市場嚴禁向口外出售兵器,卻沒有禁止從口外購買兵器,隻是這銀子,實在不好籌措,如果再從代藩那裏拆借……”

巡撫搖搖頭,不再言語。

麻總兵小聲問道:“東達子還在得勝口等著,咱無論如何得給人家一個回話,這回話怎麼給?”

張巡撫思索片刻,回道:“先拖著他們。”

巡撫向總兵麵授機宜。不可激怒東奴,也不能失了天朝威嚴。書信可以轉達,但是書信中對天子大不敬,又不能轉達。東奴最好重寫一份。

總兵聞聽,依計而行。喚過隨從,麵授一番。

總兵隨從立刻離去,軍情公文一路如何加急返回得勝堡,暫且按下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