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後記(2 / 3)

……

情節上,滿洲國回去半路上遭到察哈爾的截殺(此為史實),之後因大汗獨裁和貴族共和的衝突產生分裂。一曰滿洲共和國,一曰大清帝國。其中一國不斷地向北發展,同斡羅斯的遠東探險隊幹上了,得到聯邦的軍火支持。

佛教徒林丹回來以後偷看到聯邦的一份世界地圖,隨帶領族人去印度尋根。那裏有一個莫臥兒王國,突厥語“蒙古”的意思,信仰天方教。於是林丹汗率察哈爾在那裏展開了一個佛教“銀國”。

大同鎮同聯邦暗通。在聯邦的先進工藝幫助下,在大同商人強大的資金投入下,精密銅器加工業迅速發展,銅齒輪、銅發條、十二時辰製銅懷表、各種銅製精密儀器,遠銷海內外。西洋鍾表因其古怪的十二小時製、九十六刻製無人問津。富庶的大同鎮同貧窮的明朝廷產生衝突。

瓦剌憑借同聯邦的貿易,一直發展到了黑海。

山東的李九成、孔有德、耿仲明叛軍一部去了濟州島作地方軍閥實力派、三人繼承毛大帥衣缽,回複毛姓,為毛有功、毛永詩、毛有傑,以旅順、登州、對馬島為前線,斡旋於南北東西之間,積極要餉,不積極抗戰,隻顧發展自己,名曰第十八路軍。其口號為:“我們鐵血第十八路軍:不——吃——飯!”。最後可能是他們篡了大明北京,或者大清沈陽。

西北民亂持續升級。崇禎沒有銀子,產生“借寇平賊”的戰略,以河寇去剿流賊。

據(偽)《河寇誌》記載:“河間有寇,自號聯邦。寇酋姓孫,名一,字零,號不二。據錦衣衛查知,寇酋本名狸兔,實為草地無父無母之流氓,自五年起聚土匪、叛軍、流賊、殘虜,以雷電巫術蠱惑人心,禍亂黃河。上憐其困苦,賜市賞,令河寇平賊自贖。寇始入中原,終成心腹大患。”

這是明朝與聯邦的蜜月期,聯邦大舉向鐵國轉移難民,陳奇瑜在聯邦的幫助下迅速平定陝西。後來因為人道觀念的分歧聯邦和明朝鬧崩了。流賊餘部李自成、張獻忠部借機竄入河南、湖北,遠離黃河沿線。

西南黎族借機成立“大理國”,發現聯邦與自己同樣信奉炎帝,積極要求加入聯邦尋求庇護。大理國範圍擴展至緬甸和安南,擁有自己的海港。

明朝退守長江以南,在萬惡的資本家的壓力下產生動蕩和變革。

當然,最終的結局沒想好,我都是一邊寫一邊想,書中的天憲原則和人物會自己推著劇情跑。總原則是主角軍事實力很強,但是不鐵血、不好戰。因為百姓對領土擴張沒興趣,百姓和軍隊不想打仗,他也沒辦法。聯邦的不斷擴大都是種種曆史的機緣巧合。

……

文化科技上,主角在九原寒冷的冬天,用冰製作大型天文望遠鏡,吸引王徽一眾天主徒、以及民間的五行學說天文學家在九原辯論。

然後儒家介入,各種宗教思想介入,草原學派介入,激發各種腦洞。

比如一派曰夏朝就是東胡、一派曰商朝就是西戎,還有一派人主張周朝是西來的猶太人,中原正統思想開始反擊。主角教授明朝文人邏輯和數學,明朝人開始格物;明朝人啟發主角的道德觀和責任感,回看一下我們丟掉了多少好東西。

主角以電解的辦法練成純銅、純鐵,電爐子的辦法使主角可以練出少量的工具鋼、特種鋼、不鏽鋼、康銅、光學玻璃。

主角采用原始的辦法弄出來了二極管、三極管、搞出來了無線電通訊。

木工機械恢複到宋元高度,木牛流馬大紡車,九原的麻池成為北方的紡織業中心,即解決了草原上婦女的就業問題,又引發九原了的青樓服務業。

大批的明朝失落文人來到聯邦。

看破紅塵的經濟高手張廷拱,大力發展九原的走私業和青樓服務業,走後世珠三角、長三角崛起之路,將九原建成北方的貿易和文化中心。

熊明遇,原明朝兵部尚書,東林黨,因孫元化及沈棨事被免職,其著作裏有地心說,世界經緯地圖、霜的形成機製等等科學文章,負責聯邦的教育。

王徽,原登州監軍道,天主教、因孫元化事被充軍,天文學家,在九原建立第一個天文台,稱作“景台”。完善聯邦的“民曆”,各國紛紛采用免費易用的民曆取代“皇曆”,危及明朝的正統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