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傾結構,或自我調節結構,是以自我意識為核心,並通過自我意識實現其對心理與行為的調節和控製。它包括自我觀察,自我分析,自我評價,自我體驗,自我監督,自我控製,自我完善等成分。正是通過自我意識,為一個象了解外部世界一樣了解自己提供了可能,最大限度地實現把個性各成為聯合為統一的整體,並使個性各成分經常趨於和諧的狀態。自我意識對個性的調控主要借助以下幾方麵來實現。

1、自我評價自我評價是建立在自我觀察與自我分析的基礎之上的。它是人對自己的能力、道德品質、行為以及其他方麵的社會價值的評估。

自我評價是自我調節機製的重要成分。自我評價按其形式可區分為正確的與不正確的,過高的與過低的,不同的形式可以激發或者壓抑人的積極性。不正確的過低的自我評價會降低人的社會要求,導致對個人力量、能力的懷疑,限製人對生活的追求,這樣的自我評價可能會產生強烈的與喪失自信心相聯係的沉重的情緒體驗和內心衝突,過高的自我評價往往產生驕傲自滿,無根據地過高地估計自己的能力,對自己提出他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同時,必然會同別人對他的評價發生矛盾,從而遭到周圍人的反對。此外,過高的自我評價,也常常會導致實際活動的失敗和衝突,引起嚴重的情感損傷。正確的自我評價能使人形成相應的抱負和期望(他認為自己能達到的水平),能經常進行自我批評,不滿足於已取得的成績,從而產生自覺地改善自己行為的願望。

2、自我體驗自我體驗,又稱自我感受,是自我意識在情感上的表現。人在自我認識、自我評價某一事物之後,總會伴隨著一定的主觀體驗,或是滿意,或是失望,或是愛慕,或是憎惡等,這些自我體驗會轉化為自我意識的動力因素,進而確定自我意識對外部事物的選擇功能,製約著意誌努力的方向和程度。如對自己所急需、所喜歡的事物,人總表現出竭力擁護、維持、接近它;對自己感到厭煩的事,則表現出排斥、反對甚至破壞它。由此可見,自我體驗成為引發個性行為的有力因素。

3、自我控製自我控製是自我意識在意誌行動上的體現。它是一個人主動地提出目標,以實現行動與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是個人自覺能動性的表現,也是發展個性品質的過程。自我控製從行動過程看一般包括三個環節。第一,主體意識到社會的要求,並力求使自己的行動符合其準則。第二,製定能夠完善和提高自己行動的相應計劃和程序。第三,在行動中運用諸如自我分析、自我體驗、自我鼓勵、自我監督、自我命令等各種激勵手段。

自我評價、自我體驗和自我控製分別從自我意識的三個不同側麵實施其對個性的調控功能,它們之間緊密聯係,相互依存,共同完成個性的自組織的任務。

在此,不應該把自我的調節結構,理解為淩駕於個性之上的某種成分,或超越於個性之外的某種神秘的東西,而應該看作是個性本身的自組織係統。

以上,我們分析了個性係統的外傾結構和內傾結構,需要說明的是,劃分個性結構不是目的,隻是手段而已。把個性劃分為不同的結構層次,有助於我們認識個性結構的多水平、多功能、多關聯的特性,較準確地把握個性結構的組成要素及其相互關係,更好地揭示個性的本質。實際上個性結構是一個完整的統一體,各結構之間是相互影響,彼此滲透的。如,自我在發揮組織和調節功能時,不是盲目的,無原則的,而總是以自己的傾向性或世界觀作依據的。總之,外傾結構與內傾結構各自從不同的側麵,不同的功能反映了個性係統的結構完整性與功能的統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