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的營養與開發(2 / 3)

大腦所需的這些營養均從食物中獲得。營養學家通過對食物中蛋白質的數量和質量進行計算,發現雞蛋、牛奶、魚、牛排、非精製大米等都有很高的營養價值。這些食物,不僅富含蛋白質,而且其它營養元素也比較豐富,如雞蛋和奶類中富含的卵磷脂就有增強大腦記憶的作用。

此外腦力勞動者還應大量食用蔬菜和水果,因為它們是維生素和各種礦物質等微量元素的主要來源,其中尤以綠葉菜和橙黃色蔬菜更好。

腦力勞動者還應補充一些營養豐富的食品,諸如花生米、核桃仁、鬆子、榛子、葵花子、芝麻等。這些食品也富含蛋白質、卵磷脂、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等營養成份。但是這些東西油脂成分太多,不宜多吃,作為人體營養的一種補充是應該適量進食的。

補給大腦優質營養

“腦能革命”的首要重點之一是給大腦補給優質的營養,給予良好的刺激。這樣做可以使大腦的活動能力增強,使人的基本能力如:計算力、記憶力、判斷力、行動力和視力等增強,使人生更幸福、更愉快。

保持正常的血糖值,防止動脈硬化,維持正常的血壓,保證完善的肝、腎、心髒機能,讓充滿活力的血流在健康的血管暢通無阻。全身血流增加的同時,大腦周圍和腦內的血流量也會增加。腦血管的血流量增加,會使腦神經細胞之間的神經膠質細胞的活力增強。除少數人之外,一般腦血管與神經細胞並不直接接觸,而是由神經膠質細胞通過血管壁從血流中吸收氧氣和營養,再轉送給神經細胞。由此可知,大腦的血流量的增加,可以使大腦的活動力增強,變得聰明。

對大腦有益的食物不外乎脂肪類、糖類和蛋白質這三大營養要素和維生素、電解質等。但這些成分都必須十分恰當地掌握攝取量和平衡比率。

現在到處都興起了減肥及增進健康的熱潮,各種各樣的健康食品充滿了市場。當然這些健康食品大多對身體有或多或少的好處,但是我們應該把它們與對大腦有益的食品相區別。

食物大致可分為五大類:

(1)對大腦有益的食物。

(2)對大腦有害的食物。

(3)對身體有益的食物。

(4)對身體有害的食物。

(5)沒有任何作用的食物。

對大腦有益的食物當然也是對身體有益的食物,但是對身體有益的食物並不一定對大腦也有好處,這一點希望每個人都要搞清楚。

每天我們在選擇食物時,都應該牢牢記住“腦能革命”這一原則,為了使頭腦變得更聰明靈活些,對自己所食用的食物應該反複推敲。

三、良好的飲食習慣

飲食是大腦能量的基本來源。

大腦機器的高效運轉,需要恰到好處的能源供應。良好的飲食習慣,是能源配置的基礎和關鍵。

飲食不足、營養失調,不可能帶來智力的高度發展。饑腸轆轆、餓殍遍地,無論如何不會有天才的靈光顯現。

世上雖有千般食品,但沒有一種能把大腦所要求的營養素都包含。良好的飲食習慣首先要平衡飲食。就是說,飲食中所含的營養素,要種類齊全、數量充足、比例適當,要能與肌體的需要保持平衡。

注意營養平衡

要使處於青春發育的期青少年保持體健腦靈,能勝任繁重的學業,科學的飲食生活是基礎。最好能製定出一個切實可行的飲食計劃,隨時注意保持營養平衡。如在某一天吃魚肉蛋類較多時,就要有意識地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攝入量;若較長時間內基本吃蔬菜,也要適當增加一些魚肉蛋之類的食品。那種“一道苗”的吃法,就不利於保持營養平衡。

此外,搞好飲食的合理搭配,還要了解食物之間的“配伍禁忌”。例如,桔子不宜與牛奶同時食用,蘿卜不可與黃瓜一同製取果菜汁等。

8分飽或6分飽

蘇東坡在《養生頌》中說:“已饑方食,未飽先止。”這與“8分飽,不就醫”是同一道理。臨床實踐表明,很多消化不良與腸胃病都是過食或暴食暴飲造成的。正如《內經》所說:“飲食自倍,腸胃乃傷。”胃腸功能受損,那些健腦食物能充分發揮作用嗎?

為了使頭腦保持良好的功能狀態,有人提出應以“6分飽”為宜。營養不良和營養過剩都不利於健腦。那些肥胖兒童,就是營養過剩所致,這類孩子一般都表現為大腦反應不敏捷,行動遲鈍,肢體協調困難。這是因為脂肪在腦內堆積過多,而影響了智力發育。科學研究表明,人的智力與大腦的溝回皺褶多少有關。大腦的溝回越明顯,皺褶越多,智力水平越高。而肥胖兒的腦溝回卻很少。這是因為過多的脂肪使溝回緊緊擠在一起,並使大腦皮質變得平滑,而且還影響了神經網絡的發育,所以智力水平較差。

“要使小兒安,三分饑與寒。”這是育兒訣竅。小兒如此,成長期的青少年也不例外。

吃溫食,細嚼慢咽

肺和胃都直接與外界相通,並通過外界獲取營養。肺從自然之氣中獲取氧氣,胃從外界獲取食物。實驗表明,二者都怕冷。肺若直接吸收冷空氣,可引起肢體受寒,因而易患感冒,或其它呼吸係統疾患;胃若直接攝入冷食冷飲,也特別容易產生不適之感,或引起其他疾患。有些人自恃腸胃壯而過食生冷,造成腸胃病的教訓是屢見不鮮的。身體不適,勢必影響工作和學習。

吃飯時要細嚼慢咽,喝飲料時要慢慢呷服。狼吞虎咽,一口灌下,都是不良習慣。不論食物,還是飲料,在口腔內應與唾液充分混合後才易被身體消化吸收。

古人對唾液極為重視,視為人身之寶、生命之水。意大利和美國科學家由於研究唾液卓有成效,於1986年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國外一醫學家通過實驗表明:唾液有防癌作用。把致癌物放入試管內,同時把人的唾液也放入試管內,開始變化不大,但反複搖動30秒後,發現這些致癌物失去了毒性。據此,又有人把有致癌作用的農藥、食物、黴菌、燒焦的魚和肉等,分別用同樣的方法進行實驗,也獲得同樣結果,這充分說明唾液有一定的殺滅致癌物質的作用。

在日常飲食中,有些食物很可能含有致癌物,但在進食時,若能充分咀嚼,就能促使唾液大量分泌,發揮消滅致癌物的作用。

規律的一日三餐

有學生的家庭,一日三餐應該是及時的。在校讀書時,最難熬的是上午的最後一節課,肚內咕嚕咕嚕響,影響聽課。這說明早飯的質量可能較差,另外青少年需要營養較多也是個因素。有的國家在上午10時、下午4時加餐,對青少年的成長發育是有利的。有的家長,尤其是工作在城裏的雙職工,起床後急於上班,匆匆吃一點飯就走,這樣對上學的子女是很不利的。有的家庭往往在晚飯時改善生活,這樣十分不利於夜間集中精力學習,同時也影響睡眠,容易引起腸胃病。

不偏食,少零食

偏食影響健康,導致大腦處於營養不良的狀態,此即人們所說的“腦弱”。

吃零食也是一種不良的飲食習慣。須知,腸胃也是需要休息的,若腸胃總是不停地工作,會使人昏昏欲睡,頭腦不清醒。適當的空腹,有利於腦力的發揮。

少吃速食品及過鹹食品

速食品給人們帶來許多方便,但其中的防腐劑等物質,會影響腦力的發揮,甚至有的還能致癌。有的家庭,喜歡在早飯時食用速食品。長久下去,是肯定對身體不利的。

有的愛吃過鹹的食物,這不僅會引起高血壓、動脈硬化等症,還會損傷動脈血管,影響腦組織的血液供應,使腦細胞長期處於缺血狀態而智力遲鈍,記憶力下降,甚至過早老化。一般成年人每天攝入鹽7g以下、兒童每天攝入鹽4g以下即可滿足生理需要。

進餐時保持歡快的氣氛

父母忙於工作或勞動,子女忙於學習。一家人在一起的時間僅限於在進餐的時候,此時也是全家人交流感情的時候,歡快的氣氛,可口的飯菜,也體現父母對子女的關懷。在這種歡快的氣氛中進餐對身心健康是有益的。如有條件,還可以邊進餐邊欣賞音樂。有的家庭在進餐時爭論問題,甚至斥責子女,衝散了歡快的氣氛,這對父母、對子女的身心健康都是得不償失的。進餐時,應盡量談論輕鬆的話題,保持愉快的心態。

學習緊張時,可達到廢寢忘食的地步,這是精力集中的表現。但邊吃飯邊看書的習慣,很容易引起消化不良,久而久之可使食欲下降。吃飯就是吃飯,應仔細品嚐,細嚼慢咽。

飯後百步走

“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這是一句人人皆知的養生格言。平時宜多散步,飯後更有必要。

進餐後,要午休

午餐後,胃內充滿了食物,稍加活動後,再睡個午覺,這樣有利於下午精力充沛地工作、學習。我們國有午休的習慣,就連西方國家,如法國也有午休的習慣。據說拿破侖每天隻睡3小時,但他有午休的習慣。

有意識地選擇健腦食物

通過攝取富有健腦作用的食物,能吃出個好頭腦。這種觀點的正確性,已在實踐中得到了進一步的證實。作為父母,要有意識地為孩子選擇那些有益於健腦的食物,同時也要知道,即使某些食物有健腦的效果,但並非吃上那麼幾次就能發揮立竿見影的效應的。隻有長期堅持,才能收效,如能與強身健腦法相結合就能收到更滿意的效果。

四、補腦藥物與藥膳

所謂補腦,是指當腦力衰退、不足時所采取的一種保護大腦的方法。腦力低下的主要表現如下:

一是記憶力差,看了半天書,也不知裏麵講了什麼內容;或者是朋友、老師講了很多話,而一問又三不知。

二是不耐思考,即腦子不能集中精力思考問題,常常分散精力,東想西想。

三是精力差,即大腦總興奮不起來,易疲倦,不論是說話,還是做事,皆無精打采,效率低下。

此外,還經常產生一些頭痛、頭昏、頭暈,老有一種睡不醒的感覺,即精神不振奮,無精打采。

當產生上述症狀時,就要考慮到補腦,即補充腦力的不足。

常用的補腦藥物

《黃帝內經》中指出:“氣血者,神也。”意思是說,氣血是神的物質基礎,即一些能夠補氣養血的藥物就能夠補腦。祖國醫學又認為,精生髓,髓養腦,說明一些能夠補精生髓的藥物也能夠養腦。那麼,究竟有哪些藥物具有上述作用從而實現補腦呢?

(1)人參。《神農本草經》將人參列為上品,為名貴藥材,以吉林產的最佳。野生的叫野人參,栽培的叫園參。人參自古至今,一直被視為珍貴的補品,可用於補虛保健。尤其在清代,噙化人參及服用含有人參之保健藥方,則是當時補益保健的主要方法。中醫認為,人參味甘、微苦,性微溫,歸脾肺經,功能大補元氣、益智安神、消食開胃、輕身延年。主治勞傷虛損,少食懶言,反胃嘔吐、大便滑泄,虛咳喘促、自汗、驚悸、健忘、頭痛眩暈、尿頻、久虛不複、一切氣血津液不足之症。

此外,由於人參有補益強壯作用,還可用於抗疲勞,提高工作效率;用於提高機體的抵抗力,減少疾病的發生;用於提高對低溫和高溫的耐受力;用於強心養血,治療心衰和貧血。人參應用時,一般單獨燉服,每日5~10克,但患有實熱證和濕熱證者不宜用。還可泡酒飲酒,或每晨口含一片慢嚼。但倘若吃人參過量或吃的時間太久,會出現煩燥不安、興奮、眩暈、體溫升高、血壓升高等毒性反應。人參在保存時要防蟲蛀,防變質,宜放陰涼幹燥處保存。

(2)黃芪。黃芪為重要的補氣藥,全身之氣皆能補益,《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其味甘,性微溫,歸脾、肺經,李時珍《本草綱目》謂本藥有良好的補氣、固表、生血、生肌、利水等功能。現代研究和臨床應用表明,此藥確有強心、保護肝髒、興奮中樞神經係統等多方麵的強壯作用。大劑量的(30~60克)黃芪有降壓、利尿、增加血漿蛋白、降低尿蛋白等作用,經常用於高血壓、腎病、屬陽氣衰弱者,收效良好。但其功專溫補,用之不當,易生熱助火,故氣滯溫陽,飲食積滯、陰虛火旺者,均不宜用。水煎,每劑用量為9~31克,多與其他藥配伍應用。

(3)五味子。此藥有南、北之分,用於保健以北五味子為佳,其性溫,五味俱全,但以酸鹹為主,歸肺、腎、心經。功能斂肺滋腎、澀精止遺、生津斂汗、寧心安神。據藥理研究,北五味子對神經係統的興奮和抑製過程作用極強,能促進二者的平衡,有利於神經衰弱的恢複,並能改善人的智力活動,提高工作效率,亦能增強體力,增強機體對非特異性刺激的防禦能力,是一味良好的保健藥品。本品單用即有效,如《千金要方》載,用五味子為末,酒服,每次3克,日服3次,但外有表邪,內有實熱者忌服。

(4)枸杞子。《神農本草經》將枸杞子列為上品,味甘性平,歸肝、腎、肺經,功能補腎生精、益血明目、烏發悅顏,為滋補肝腎之佳品。對於肝腎陰虛所致腰膝酸軟、頭暈目眩、視力減退、須發早白有較好療效。枸杞子為曆代保健良藥,《神農本草經》載:“久服堅筋骨,輕身不老、耐寒暑。”據藥理研究,枸杞子能降低血中膽固醇,有抗實驗性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故用其防治高血脂症、動脈硬化性高血壓、冠心病等老年性疾病。本品單用即有良效,可每日取枸杞子15~30克,水煎服,或開水泡浸代茶飲。本品久服,可抗衰不老,令人長壽。對於外感邪氣、脾虛夾濕者,本品忌服。每服6~18克,可入膏、酒、丸、散、湯劑,並可煮粥、嚼服。

(5)鹿茸。此藥為雄性的梅花鹿或馬鹿頭上沿未骨化而帶茸毛的幼角,為貴重補藥,其味甘、鹹、性溫,歸肝、腎經,功能補腎陽、益精血,常服本品有健身防病、抗衰老之效。臨床實踐證明,鹿茸確有強壯作用,能提高機體的工作能力、減輕疲勞、改善睡眠、改善營養不良及蛋白質代謝障礙,能促進紅細胞和白細胞的新生。總之,鹿茸以其溫補之功,為身體衰弱、陽痿、遺尿、尿頻、遺精怕冷乏力、四肢痿軟、神經衰弱等元陽虧乏之患者所常用,並可獲得較好的療效。使用時可衝服:將鹿茸研細末,每服1~3克;也可燉服:鹿茸1.5~4.5克,放杯內加水,隔水燉,服用。或與雞肉同燉食,燉的時間約為二三個小時。但本品不宜煎用。陰虛火旺者、肝炎、肝功能不正常,或肝陽上亢型的高血壓者要忌用。

(6)杜仲。《神農本草經》將杜仲列為上品,其味甘,性溫,歸肝、腎經,功能補肝腎、強筋骨、安胎。正如《神農本草經》裏所說:“主腰脊痛,補中益氣、堅筋骨、強誌,久服輕身耐老。”據近代藥理研究,證實杜仲具有較緩和而持久的降壓作用,可用於早期高血壓。杜仲還可減少膽固醇的吸收。高血壓與動脈硬化是危害人們身體健康的嚴重疾病,杜仲對它有療效,其耐老益壽的功用是不言而喻的。每服9~15克。入湯、丸、散、酒、片等劑。由於其性溫,陰虛火旺者慎用。

(7)茯苓。茯苓味甘、淡,性平,能健脾利濕,益智安神,補而不峻,利而不猛,古人稱之為“上品仙藥”。茯苓中所含的卵磷脂是一種神經係統的滋補強壯劑。這說明古人稱茯苓能“保神”、“益智”是有科學道理的。

(8)遠誌。此藥為遠誌科植物。細葉遠誌的根味辛、苦,性溫,有安神益智散瘀化痰之功。可用於治療神經衰弱、心悸、健忘、失眠等症。常服可增強腦力。

(9)益智仁。本品為薑科植物益智的果實,味辛,性溫,功能補腎益智,適用於腎虛精虧不能生髓養腦所致的腦力低下。

(10)石菖蒲。本品味辛、苦,性溫,功能健腦,聰耳開竅醒神,有較好的養心益神功效,常服本品,能舒心氣,暢心神,怡心情,益心誌,令人耳目聰明,如《神農本草經》載其“明耳目……久服輕身,不忘,不迷惑,延年。”

(11)刺五加。本品味辛、微苦,性溫,功能補腎健腦。實驗證明,可擴張腦部血管,改善大腦血流。

(12)西洋參。本品味甘、微苦,性涼,其健腦益智作用與人參相似,興奮中樞神經作用比人參小,但其中樞抑製作用較突出。

(13)三七。本品味甘、微苦,性溫,功能活血散瘀,止血,健腦益胃,其所含三七總皂甙對中樞神經係統有興奮和調節的雙向調節作用。

(14)靈芝。本品味甘,性平,功能養心安神,健腦益智,有鎮靜鎮痛作用,可抗衰老。

(15)何首烏。本品味甘、鹹,性溫,功能補肝腎,健腦益精,烏發養血,延緩衰老。因含有多量卵磷脂,有增強記憶作用,對中樞神經有鎮靜作用。

(16)紅景天。味甘,性平,功能固腎益精,強誌增智,有中樞興奮及“適應原”樣效應,增強記憶力和注意力,抗疲勞,可提高工作效率。

(17)酸棗仁。本品味甘、酸,性平,功能養肝,安神,斂汗,可鎮靜催眠、鎮痛、抗驚厥。

(18)丹參。本品味苦,性微溫,功能養血安神,對中樞神經有鎮靜作用。

(19)淫羊藿。本品味辛、甘,性溫,功能健腦強誌,可提高人體免疫功能,促進DNA、RNA、蛋白質的合成。

除了上述中藥有一定程度的健腦益智作用外,也有一些西藥有補腦作用,這裏隻簡單舉例說明。

(20)腦複新。此藥能促進腦內葡萄糖及氨基酸代謝,改善全身同化作用,可用於腦震蕩綜合症,腦外傷後遺症,記憶力減退等。每片0.1~0.2克,口服,每次0.1~0.2克,一日3次,孕婦慎用。

(21)穀維素。此藥有調節植物神經功能,減少內分泌平衡障礙,改善精神、神經失調症狀,可用於植物神經功能失調,周期性精神病,腦震蕩後遺症,更年期綜合症等。片劑,每片10毫克,口服,每日3次,每次10毫克,有時可用至每日60毫克。

開發大腦功能的藥膳

適當地服食藥膳,也可以增強腦功能,常用養腦藥膳如下:

(1)冬瓜益智盅(《金峨山房藥錄》)

原料:小冬瓜一個、肉塊500克(豬、牛、羊、雞肉均可),香菇、蓮肉各適量。

製作與服法:小冬瓜、挖瓤洗淨,沸水煮10分鍾後取出,加入肉塊、香菇、蓮肉,煮燉至熟爛。隨意食。

功能:養腦益智,助生長。冬瓜可益氣養顏,利水消腫。蓮肉可補中氣、養心神、益腎氣。香菇為高蛋白、低脂肪、健胃益氣。豬、牛、羊或雞肉具有補中益氣作用。

(2)增智果脯(《實用中醫營養學》)

原料:桂圓肉、荔枝肉、紅棗、葡萄幹各50克,蜂蜜200克,水適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