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倒立時身體必須伸直和收縮腹肌,並能增強肩部肌肉的力量,久行此法可消除腹部多餘的脂肪,並使胸大肌隆起,加之脊柱、關節、韌帶受到的鍛煉,有利於增加身高。1984年的資料表明,一位老醫生,從30歲時開始,堅持“頭足倒置”運動43年,他每天要吊倒30分鍾,結果使身高增加了7.8Cm。這位老醫生雖已73歲的高齡,禿過的頭頂子長出了新發。經常倒立,還能減少臉部的皺紋,使臉色紅潤,白發變黑。英國倫敦頭發護理研究所的史濱沙說:“每日頭手倒立5分鍾,是防止禿頭的最佳方法。”許多禿頭的英國人試用後,果然停止了脫發,生出了新發。
倒立的優點如此之多,做起來卻十分簡便,屬於那種一看就懂,一學就會,一用就靈的強身健腦之法。倒立的種類有“肩肘倒立”、“頭手倒立”、“手倒立”等。練習之前,可事先測試一下自己的臂力,如能連續做5次以上的俯臥撐就可以練習倒立。年齡大一些的人或是女青年,可先練習肩肘倒立或頭肘倒立等較省力的姿勢。青少年可練習手倒立。開始練習時可兩人互相配合,一人練習,一人在旁邊保護,待練熟之後,便可進行徒手倒立或倒立爬行。練習時宜采用“短時間,多次數”的方法。一般每次倒立不宜超過10分鍾,2分鍾後可再行倒立,重複4次即可,這樣對身體有益無害。
初學倒立時,可出現臉紅及頸部血管發漲的充血現象,有時還會出現頭暈現象,這是由於大量血液突然湧入頭部所致,屬正常現象,不必中斷練習。隨著練習時間的延長,會出現令人舒適的清新之感。有人說,每次練習之後,會覺得頭腦像用清水洗過一樣清爽舒適。
刺激手掌益於健腦
手掌與腳掌一樣,與大腦的功能密切相關。內髒出現異常時,其信息會以相同的速度傳到大腦和手掌。故有人說,看一下手掌,對內髒的健康情況就可一目了然。
手掌心有一穴位,名勞宮。勞宮為心包經的要穴,對調節心、神有重要作用。兩手掌摩擦生熱為自生之熱,利用這種自生之熱有強身健腦及美容的效果。
德國哲學家康德認為:“手是人類外在的頭腦。”利用吹風機的熱風刺激手心、手掌和指甲,能解除身心的疲勞,並能緩解緊張的情緒。所需溫度可自行調節,以有溫熱之感為宜,反複進行6~7次即可。還可使用毛刷子(以豬鬃為首選)或牙簽(10根為一束)刺激手掌,有保肝健身的作用。據說用豬鬃刷子輕輕叩擊手掌,可使肝髒功能得到調整。喝酒之後,肝髒負擔加重,用豬鬃刷子叩擊2~3分鍾,有解酒保肝的效果。
摩擦腳心安神定誌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人的腳掌上,除密布著的許多毛細血管外,還有許多神經末稍與大腦相連,在國外有的科學家把腳掌稱為“第二心髒區”,可見與生命活動之間的關係。
從中醫學的觀點看,在腳掌上有許多穴位。如足三陰經起始於腳部,足三陽經終止於腳部,據統計僅踝關節以下就有60多個穴位,湧泉、太衝、太溪、隱白等都是腳部的重要穴位。經常刺激按摩這些穴位,能起到滋補元氣,壯腰強骨,延緩衰老,益壽延年的作用。
足底反射學說認為,人體的髒器、大腦、五官及生殖係統等在腳掌都有自己的“壓覺點”或“投射區”。如胃、十二指腸、胰髒的投射區在腳掌凹陷處的內側;大腦、五官的投射區在五個腳掌及趾根部(大腦的投射區在大拇趾的趾肚處);泌尿生殖係統的投射區在腳跟等處。刺激按摩這些部位,能增強相應器官的功能,對相應器官的疾病也有輔助治療作用。這些投射區在平時很少受到刺激,而足浴、摩腳部、赤足行走、跳繩、跑步及原地慢跑等都有強身健腦的作用。
我們國自古代開始就十分盛行“足浴”,《瑣碎錄》中認為:“腳是人之底,一夜一次洗。”著名詩人陸遊有一首睡前洗腳的詩:“老人不複事農桑,點數雞豚亦未忘,洗腳上床真一快,雅身漸長解燒湯。”是說睡前用熱水洗腳後,能睡上一個舒服痛快的覺。洗腳時,水的溫度不可低於40~45℃,並在水中浸泡5~10分鍾,這樣能刺激腳部的穴位,收到與針灸同功之效。洗腳後,摩擦雙腳,再用雙手摩擦腳心及腳趾,即用掌心緩慢摩擦腳心50~100次,先左後右摩熱為度。隨著摩擦會感到全身微熱或微有汗出,這時可出現一種通泰和清爽之感。
摩擦腳部,主要是摩擦腳掌前1/3處的湧泉穴,此穴為腎之根,是腎經的重要穴位。氣功家認為,湧泉有清熱降火,蘇醒寧神的作用。在《黃帝內經·素問》中有“腎為做強之官,技巧出焉”的說法。“做強”主要是指體格好,有毅力,性格頑強,而“技巧”則主要指大腦的功能。
赤足行走也是一種“返序運動”。日本“資生堂”化妝品廠為增進員工的健康,在廠區內用大小不同的鵝卵石修造了一條“走道”,規定在每天7時半上班前,員工們一律脫下鞋子在“走道”上行走,走完周長75米的石子路兩圈後才準許上班工作。這條石子路被譽為“健康步行道”。已如上述,腳掌上有很多穴位,這些穴位與心、肝、腎、腦的健康頗為相關。而這些部位,在平時很少受到刺激,通過不斷刺激,可增強各器官的功能。員工們每天通過健康步行道,多數人感到收效顯著。有的人腎炎好了,有的人心髒病好了,有的員工說:“現在體質增強,不怕辦公室的冷氣了。”創辦者阿部俊一說,5年前他的妻子患了嚴重腎病,經過刺激腳掌上的穴位後,霍然而愈。他建議在廠內修一條健康步行道,得到了廠長支持。
三、開發腦能的方法之二:健腦操
長時間看書學習,往往出現頭昏腦脹的現象。在這種疲勞狀態下,不要再勉強堅持,否則效果更差。下述三套健腦操,不受場地限製,隻用幾分鍾便能收到顯著效果。在平時可用於強身,成長期的青少年經常練習有促進大腦發育的功效。
頭部按摩可消除腦疲勞
頭部按摩健腦操,對長時間連續工作或學習後,出現的腦疲勞有良好效果。
首先是頭側按摩。頭側按摩主要是按摩太陽穴。在做這項按摩時,要姿勢端正,情緒鎮靜,下腹部輕輕運氣。可以正坐,也可以穩坐或坐在椅子上。然後,用兩手的拇指肚分別按住兩側的太陽穴,用力稍強,心中默數次數,向前轉10次,再向後轉10次,根據疲勞的程度,也可以增加到12—15次。
接著便是頭頂按摩。這是對最接近大腦的神經末梢進行按摩。所以,能夠起到使神經得到休息,解除疲勞的作用。振作精神,恢複腦力的效果十分顯著。和頭側按摩連續進行,更加有效。
先用兩手拇指的指頭肚按住兩側的太陽穴。其餘四根手指抓著頭頂,以中強的力量用指頭肚從上向下直線按摩;然後,再從下向上以稍輕的力量直線按摩。如此反複上下,遍及整個頭頂。至少做10次。根據疲勞程度和情緒狀況也可以做12—15次。雖然次數不限,但是,心中一定要默計次數。這和做超覺靜思時的數息相同,能夠起到集中精神,提高療效的作用。
在姿勢方麵應注意的事項,與做頭側按摩時一樣。此外,做時一定要心靜。
第三是指壓眼睛。大腦疲勞的時候除了出現注意力不集中,頭暈腦脹以外,似乎還常常同時出現眼睛疲勞,視力漸弱的現象。所以,為了恢複大腦機能,激發大腦的持久力,消除眼睛的疲勞也是十分重要的。平時,常常看到人們無意識地用手揉揉眼睛說:“哎,太累了。”這種為了恢複腦的功能而做的很自然的舉動完全符合生理學體係,這就是眼睛指壓。
眼睛指壓分為A、B兩種方式。
A式眼睛指壓是在指壓點及其周圍作小範圍的按和揉。
首先,雙手五指並攏,用手掌輕輕捂住麵部;中指指尖放於指壓點;輕輕閉上雙眼;用兩手中指第一關節的指肚部分用稍強的力壓迫指壓點(其他4根手指這時輕輕向中指並攏),並在指壓點左右一厘米範圍內揉動,心裏覺得好像是在畫一個橢圓。
再講仔細些:首先用稍強的力壓迫指壓點,然後沿橢圓形上緣從內側向外側用力揉;揉到橢圓形下緣時,用力要輕;最後,回到原指壓點位置。如此反複10—15次。當然,增加到自己感覺舒適時為止也行。
做這項按摩時,要求姿勢端正,心中默數次數,心緒要平靜,呼吸要舒暢。
B式眼睛指壓法是在眼窩周圍做大範圍的按和揉。
姿勢與心情的要求和A式相同。
雙目輕輕合上,雙手捂住麵部,食指、中指和無名指三指並攏,指尖放在眉毛下側,用三根手指的第一關節的指肚部分按摩眼窩。具體做法如下:
(1)在與A式相同的指壓點附近,三根手指同時以中強壓力按壓,並向外眼角方向移動(這時壓力不變),同時,雙手手掌輕輕按摩兩頰;
(2)雙手繼續沿眼窩下緣從外眼角向鼻子一側輕輕移動;不過,此時三根手指(食指、中指和無名指)的壓力要弱;
(3)三根手指以中強壓力沿鼻子兩側從下向上移動,手掌也同時從下巴向麵頰按摩。
上述按摩可反複10—15次或更多次。
反複做的時候,一定要有節律。呼吸也要有節奏地配合,當手向外側下降時,吸氣;當手向內側上升時,呼氣。呼吸和情緒要自然和諧。
這項按摩剛開始做時可能感到有些別扭,習慣之後就會感到自然了。
原地慢跑法
在正確論述跑步的書當中,J·F·菲克斯寫的《奇跡般的跑步》是評價較高的一本。作者在書中有這樣一段話:“由於跑步,內心產生了絕妙的變化,即似乎獲得了精神上的能量,覺得注意力也比剛才集中了,神經變得特別敏銳。”
原地跑步的基本動作是,首先做好上述精神準備,然後正式開始。上腿高抬,收腿時要富於彈性,腳尖兒輕輕落地,腳後跟兒不要落地,利用反作用力,使動作更有節奏;上肢自然前後擺動,頭要稍稍向上抬起,胸要挺起來;心目中想象著一匹騰空飛奔的駿馬。
跑的速度和時間:初做者應該比較緩慢,一分鍾140—180次,每次跑3—5分鍾。習慣以後,速度可以加快,時間可以延長。但是,也沒有必要過分拘泥於時間和速度。
這套“體操”不僅對腦,而且對全身都是很有益的。
瑜伽式天地體操
如果讓缺乏訓練和經驗的人參加重大的正常比賽,往往會出現慌張、暈場、恐懼等現象,使自己本來具備的實力幾乎完全發揮不出來。與此相反,訓練有素,久經沙場的人則截然不同,他們早已練就了一顆“鎮靜如常”的心,上場時仍和平日裏一樣地沉著冷靜,這樣,就能夠發揮出自己的最高水平。上述現象不論在學習和工作中,還是在體育比賽中,可以說同樣都存在著。
冷靜出場決不是輕視勝負,或者過於樂觀。而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客觀地對待麵前的情況,從腦力上和體力上做好盡量發揮實力的準備。
在這種情況下,要開動腦筋,克服焦躁不安的情緒,使自己冷靜下來,並且充滿信心。那麼,這套瑜伽式天地體操可以幫你達到目的。
瑜伽式天地體操的做法是:
(1)輕輕合上雙眼,雙手悄悄在胸前合掌,此時慢慢地作腹式吸氣;
(2)雙手合掌,雙臂伸出並高舉至頭上,這時,全部精神集中在雙手的中指指尖上,以魂飛雲霄的意念,盡量伸展身軀,並繼續緩緩地做腹式吸氣;
(3)雙臂向左右舒展開,成側平舉之後,雙手有節奏地輕輕上下擺動兩次,雙臂有振翅欲飛之感,並盡量向身體後側伸展,使胸部最大限度地擴張,這時仍做腹式吸氣。
(4)然後,開始慢慢做腹式呼氣,同時,雙手回到2的位置,並向胸前放下(雙臂不要彎曲),在放下的途中“啪”——地拍一下手掌。
(5)拍掌之後,雙臂向前伸展,上體緩緩地向前撲倒,雙臂及前額完全著地,仍然做腹式呼氣。
(6)上體起立,雙臂收到體側,恢複原來跪坐姿勢,繼續緩緩做腹式呼氣。
(1)——(6)連貫起來便是“瑜伽式天地體操”的基本動作。每次要從(1)——(6)連續重複做三次,大約共需一分鍾左右。
天地體操的深呼吸和大動作的含意是:消除焦躁,排除煩惱,鎮靜心神,增加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