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大腦潛能的認識與開發(1)(1 / 3)

腦能革命的全部意義在於:人類,之所以能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與其他動特區別開來,關鍵在於智慧;而智慧的來源,不用說是大腦人類的大腦由於連繼不斷地革命而得到了智慧,別的動物則沒有。

大腦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潛力。據生理學家研究表明,人的大腦尚有90%的潛力未被動用。人的大腦細胞隻用了10%左右,絕大部分處於“失業”狀態。據科學家們推斷,如果一個人在一生中好學勤思,孜孜不倦地工作,那麼這個人一生貯藏的各種知識(或說是記憶信息)將相當於美國國會圖書館裏藏書的50倍,也就是說人的大腦的記憶容量相當於5億本書籍的知識總量。前蘇聯學者葉夫裏莫夫曾斷言:“一旦科學發展到能夠更深入地了解腦的構造和功能。人類將會為儲存在腦內的巨大潛力而震驚。人類平常隻發揮了大腦功能的極少部分,如果人類能夠發揮大腦的一半功能,那麼人將會輕而易舉地學會十種語言,背誦整套的百科全書,拿12個博士學位。”

一、奇妙的大腦潛能

用進廢退:大腦發育的規律

人的大腦是由140億個左右的腦細胞組成的信息貯存庫。大腦神經細胞的增殖,在胎兒形成後的第二個半月至四個半月內是第一次高峰,出生後的第三個月出現第二個增殖高峰,到2歲左右,就停止增殖了,就是說2歲左右幼兒的腦細胞已可達到成人的數量了。

從人類大腦的重量來看,新生兒的腦重380克左右,九個月約660克,2歲半到3歲可達900~1011克,7歲兒童為1280克,已接近成人1420克的水平了。人的一生,腦細胞重量的變化是不大的,大腦重量的增加,意味著腦細胞之間的突觸(接頭)聯係增多,這樣便增加了記憶信息的貯備能力。由此可見,早在兒童時期人的記憶和智力水平已具有相當大的潛力了。

從腦科學的研究來看,人的大腦先天的差別並不明顯,就腦重來看,隻要男性腦重不低於1000克,女性腦重不低於900克,就不會影響腦的機能和聰明才智的開發。再從大腦的結構來看,天才人物腦的結構與一般人的腦結構也未顯出重大的不同。下麵是對愛因斯坦大腦的研究結論:

愛因斯坦於1955年逝世後,美國新澤西州普林斯頓醫療中心的首席病理學家湯姆斯·哈維博士研究了他的腦,研究工作持續了24年。直到1979年,哈維說:“到現在,研究結果表明:愛因斯坦的腦子不比他人的腦子大,而其腦2.6磅的重量也不比他人的腦子重。腦內的有些變化是隨著年齡發生的,他的腦子也是如此,不比普通人變化多。”

以上的研究資料說明了什麼問題呢?這說明每一個孩子,隻要大腦發育正常,都可以從大腦開發中發揮聰明才智。

有人說,人的大腦每小時有1000~1200個腦細胞衰亡。照此推算,即使人活到100歲,才損失10億個左右的腦細胞。還有人說,人的大腦細胞每天死掉10萬個以上,到80歲也隻不過損失30億個左右,人的大腦還有100多億個腦細胞。即使以上兩種說法都有根據,腦細胞的死亡也不過隻占一小部分。而且腦細胞越用越發達,代謝旺盛,負責傳遞和貯藏記憶信息的化學物質也越多。有人擔心多用腦子會加速腦細胞的衰亡,會損傷大腦,其實這完全是“杞人憂天”,沒有科學根據的。科學實驗和日常生活中的現實表明,人的大腦如果長期廢棄不用,反而要衰退法國生物學家拉馬克的一句名言:“用進廢退。”就是對大腦發育的規律概述。

培養智力技能:聰明的關鍵因素

大腦發育的規律是“用進廢退”,大腦的潛力巨大,隻要遵循其發育規律,開發潛力,青年的聰明才智就可以充分發揮出來。

人的大腦的整個機能是智力表現的基礎,智力同整個腦髓的整合密切有關。智力是腦神經活動的針對性、廣闊性、深入性和靈活性在任何一次神經活動和它引起的並與之互相作用的意識性的心理活動中的協調反映。能否針對可塑性最大的青年時期進行教育培養是發展智力的一個重要條件。

所謂發展智力,就是運用種種符合大腦發育規律,使智力器官獲得盡可能迅速和充分發展的方法。其中智力技能的培養是智力發展的關鍵性因素。因為智力技能是一個人大腦內部活動的方式,它包括觀察技能、注意技能、想象技能、記憶技能和思維技能,其核心是思維技能。

培養智力技能的具體方法很多,其中演奏樂器是一種好的方法。因為演奏樂器需要手、腦、眼、耳、口等器官同時協調開動,這時不僅注意力高度集中,同時又要眼看樂譜、腦記樂譜和手掌握力度、速度節奏,口的音律等等。這種思維的多向性,腦、手、眼、耳、口等器官的協作配合,達到得之心,應之手的程度,不僅使大腦工作的耐久力大大增強,而且又能使大腦工作的密度、強度、緊張度和持久性得到充分鍛煉,從而提高大腦的思維效率及創造力。這樣進行智力技能的培養和訓練,我們的孩子就會越來越聰明。

我們隻有遵循大腦發育的規律,對兒童進行智力技能的培養,抓住智力發展的關鍵因素,才能探索出孩子聰明的奧秘。

聰明才智的增長:遵循大腦“鑲嵌”

活動的規律人的大腦能主導人體內的一切活動過程,並調節機體與周圍環境的平衡,因而是人體活動的“最高司令部”。隻有遵循大腦“鑲嵌”活動的規律,才能使青年的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聰明才智得以不斷增長。

人的大腦在指揮全身各部分工作時,其本身又有明確的分工,在大腦皮層上,分成若幹區,有的專管叫,有的專管看,有的專管說話,還有的專管運動等等。各個區之間有分工,又有聯係,彼此又相互影響。在同一時間內隻有部分區在活動,處於興奮狀態,其他的區在休息,處於抑製狀態。隨著活動內容的變換,大腦皮層上各個區的活動與休息也交替進行著,興奮點與抑製點也不斷地轉換。認識大腦鑲嵌活動的規律,指導青年的學習、生活就有了科學的依據。

學習是一種消耗能量很大的強腦力勞動,不能無限製地延長學習時間,要把學習精力放在效率最佳的時間上,並安排腦力活動與體力活動交替,不同的學習內容互相輪換,可以使我們大腦皮層的各個區域得到休息,使我們的學習生活豐富多彩,愉快舒適,充滿樂趣,保持較高的興奮性和活動能力,從而使聰明才智得到發展。

大腦潛能的涵容性:大腦潛能開發的

物質前提所謂潛能的涵容性是對大腦左右兩半球潛能發展的容納極限而言的。我們認識大腦潛能的涵容性,不僅為大腦潛能的開發提供了科學依據,同時也為人的潛能的發揮提供了物質前提。

人的大腦潛能包含多種涵容性。首先是大腦貯存潛能的涵容性,也就是前麵講過的大腦是由140億左右的腦細胞組成的信息貯存庫,每個大腦神經細胞又可同幾千個神經元建立突觸聯係,這樣大腦的總突觸數可達1014個。如此盤根錯節的網絡聯係,使得大腦的容量驚人……。根據香農——維納公式,我們要獲得最大理想信息率,必須在單位時間裏盡量提高信息傳遞頻帶寬,增加信噪比。僅拿視覺為例:人的視覺的最大理想信息率約為4500比特/秒,而人們欣賞的視聽結合的電視最佳信息率僅為2400比特/秒,遠不及人的視覺,更不用說視聽結合了。何況人獲得的信息渠道不僅局限於視聽、還有賴於“嗅覺、味覺、觸角思維、直觀、感覺、願望、活動、愛——總之,他的個體的一切官能”。再次是大腦左右兩半互補潛能:斯佩裏等研究發現,裂腦人實驗證明,大多數人的右腦功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要知道左右腦互相影響、補充和協調,能完成極其複雜的各種機能活動。還有大腦額葉區的潛能:它是大腦進化的最後產物,其獨特的胼胝體纖維延伸到大腦左右兩半球皮層的所有層次上,具有抵抗疾病、延緩衰老、貯存處理複雜信息、組織並整合大腦的新功能等良好機能。

從人的大腦潛能的涵容性來看,它的潛能可以說是納十方之虛不為大,容四溟之水不能溢,具有巨大的發展潛能。

二、威力強大的潛意識

真實的故事

1964年,美國報章報導了一宗駭人聽聞的新聞:一架冷藏車的車門意外地關上,困著一名男子。當他被發現時,他有著所有被凍死的跡象。但是,冷藏器早已給關掉,而且車內的溫度從未試過接近零度,根本沒有可能會凍死他。不過,因為他相信自己很快便要凍死,潛意識便產生所有體溫過低的效果,將他凍死!

二次世界大戰時,納粹德軍亦曾利用潛意識技巧,將戰俘殺死。他們蒙著戰俘的眼睛,用冰條輕輕往戰俘手脈一劃,但沒有弄損他,然後對他說已將他的手脈劃破。戰俘以為自己的手脈真的破了,潛意識相信了這件事。約1小時後,戰俘便因“失血過多”死去!

以上的例子,似乎令人難以置信,但潛意識對我們,的確有驚人的影響力。一個很簡單的實驗,考考你的想象力:閉上眼,想象眼前有個黃色的檸檬;將它拿近鼻子嗅嗅,能否嗅到一些檸檬香味?用刀將它切開,是否看到裏麵的鮮檸檬肉?是否嗅到多些檸檬味?現在深深咬入檸檬內,讓檸檬汁流遍你的口腔,檸檬汁是否很酸呢?仔細想象此情景,越逼真越好。

好,暫停!打開眼睛,看看自己口腔內是否多了口水分泌?如果是的話,你的想象便很成功,因為你的潛意識已相信你正在吃檸檬,十分酸,於是便通知唾液腺分泌多些口水,中和口腔的酸度。

可是,整個實驗中,均沒有一個真的檸檬;單純想象已可達到客觀效果,這便是潛意識的威力。

安慰藥效應

許多醫生都借助安慰藥來醫治病人。所謂安慰藥,就是沒有實際療效的藥,如糖果丸、維他命丸等。不過,醫生會對病人說,該藥是非常有效,藥到病除等等。無數研究顯示,這些“心理藥”,確是有相當高的療效的。

在1979年的一個研究,一批胃潰瘍的病人任意分為兩組。第一組被告知,他們所吃的藥可帶來即時的康複。第二組則被告知,他們所吃的藥,是一實驗性藥物,療效尚未清楚。但事實上,兩組所吃的藥物是完全一樣的。結果:第一組有75%的人情況改善,而第二組則隻得25%。原因?兩組的分別隻在於病人的期望不同而已!

安慰藥之所以有效,是由於潛意識的作用。一旦潛意識相信身體是會康複的話,身體就自然會康複過來。

專家相信,大腦是能夠製造身體所需的藥物,去醫治任何身體的疾病,這就是所謂“自療法”。隻要潛意識相信自己會複原,再給予身體足夠的休息和再生的機會,則任何疾病,都有機會痊愈,包括癌症。

今天的醫學界,已越來越相信“身心相連”的道理,即是身體和精神是緊密聯係的:精神的改善,會帶來身體的改善;反之亦然。故此,要醫治一個人的身體,可嚐試由改善他的精神入手,如鼓勵他、安慰他等。又比如要一個人精神愉快,則亦可由身體入手,如給他溫飽、足夠營養等。

由此可見,精神對身體的影響,可以是十分驚人的。在一次實驗中,一個重量級摔跤手被人催眠;催眠師告訴他,他前麵的鉛筆是被附在桌上,他是無法將鉛筆提起的。這摔跤手平時可提起300磅重物過頭,但此刻在催眠狀態下,他手臂及頸背肌肉使勁收縮,卻無法提起一枝鉛筆!這是因為他的潛意識接受了催眠師的暗示,以為鉛筆真的是附在桌上,不能提起;於是乎他雖然肌肉收縮,手臂上卻是沒有力量的。

在另一個剛好相反的實驗,一個運動員平日的手握力測出是100磅。經過多次測試,這似乎已是他的極限。但在催眠下,催眠師告訴他:“你現在比以前強壯許多!你會驚異發現自己變得這麼強壯!”

跟著他再被測試,這次測試器的指針輕易地超越100磅的“關口”,直達125磅!

事實上,催眠師已將那個運動員的精神障礙——即100磅是他的握力極限——移去。催眠術之所以有效,不是增加運動員真正的力量,而是替運動員移去一個自我們限製的信念。

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的編輯NoRRiS  MC WhiRteR說:“以前人們常說,4分鍾是1英裏跑的極限。事實上,這隻是運動員心理上的一個障礙而已。當最後,這障礙給RogeR  BANNiSteR突破時,其他運動員隨即仿效;一時間,便有多位運動員成功超越這心理關口。事實上,1英裏跑的真正極限,應大概是3分36秒;那時,運動員的身體會過熱,以致大腦會自動拒絕身體的進一步努力。”

催眠術可以用來“醫治”人們,許多時是由於催眠術可將人們潛意識中的自我們限製移走。比如,口吃者經催眠後沒有了口吃;計算差勁的人經催眠後,可心算兩個三位數字的相乘;凡此種種,都是因為催眠師移走了人們心中的自我們限製。

在一係列實驗之後,美國教育心理學家PReSCott  LeCKy得出結論:一個負麵的自我們形象,就是許多學生學習遲緩的主要原因。這些學生,相信自己是學習緩慢的,因此,你若要他們學快些,他們的潛意識便認為是不可能的。不過,隻要你改變他們的自我們形象,他們的學習能力亦會改變。

這方法是有效的。利用此法,某學生在6個月之內,寫錯字的情況由55%跌至9%。另外一個學生,跟一位體諒他的老師作過3次鼓勵性的談話,成績由30%躍升至84%。又有一位學生,本來給老師評為“對英文全無興趣”,學期尾卻取得英文科的文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