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大腦潛能的認識與開發(1)(3 / 3)

人們不隻在表達腦能信息,而且還經常玩弄腦能信息。因此人們隻做到速聽是不夠的。更多時候是他人為了對你施加影響而變著花樣地說這說那。這種情形非常普遍,從辦公室到家庭,你總能聽到人們話裏有話。

科學家把這稱為“勸誘式腦能溝通”。他們給它下的定義是:“人們借以影響他人腦能信念或行為的過程。”

當然,人們在用語言對我們施加影響時並不都是故意的。許多人並沒意識到自己在玩弄語句。但他們無意間這樣做了,並對聽眾產生了一定的腦能誤導作用。

人們試圖誤導聽眾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三點:

(1)無意(或有意)地持有某種偏見,這些偏見導致他們歪曲自己的知覺和表達。

(2)暗藏某種目的,委婉地把話朝自己的目標方向引導。

(3)關鍵詞本身就含義不清,他們在澄清其含義時就是在嚴重誤導聽眾。

腦能專家和心理學家已設計出一套非常有效的腦能策略,人們運用這些腦能策略可以迅速識別上述三種操縱腦能信息的方法,使人們從那些說話者的話語裏看出它們所包含的客觀事實。運用這些腦能策略,通過觀察說話者的肢體語言,你就能發現他暗藏的目的,理解他語裏隱藏的意思,揭示被掩蓋的腦能真相。

四、敏銳的視覺潛能

——大腦閱讀的武器

眼睛的奇跡直接產生腦能興奮點

眼睛是獲取腦能的窗口,它能給大腦攝取多種多樣的對象,並從中發現其本質的東西。因此,用“眼睛思考”即為腦能。換句話說,它是閱讀本身給腦能產生帶來的作用,或者稱為腦能閱讀。

“用眼睛發現腦能”這句話聽起來有點別扭,實際上就是希望人們善於用眼睛攝取腦能產生的成分。眼睛是宇宙中奇跡之一,同時也是孕育腦能革命的開端。

每隻眼睛有一億三千萬個光接收器。每個光接收器每秒鍾至少可吸收五個光子(光能量束)。可區分一千多萬種顏色。通過協調動作,超級光接收器可以在不到一秒鍾的時間內,以超級圖像精度對一幅含有十億信息的景物進行解碼。

我們知道,有時候我們的瞳孔會根據光的強度和物體的遠近來調整其大小。光越強、物體越近,瞳孔就越小。

西方科學家最近發現,瞳孔的大小也會隨著感情而變化,並且當迎麵看見特別感興趣的事物(如一群具有吸引力的異性)時,瞳孔就會自然增大。中國的珠寶商許多年以前就認識到了這一點。當把珠寶拿出來給顧客看時,珠寶商就特別注意地觀察顧客的眼睛,等著其瞳孔增大。當看到其瞳孔增大之後,珠寶商就知道顧客“上了鉤”,然後確定合適的價格。

作為快速閱讀者,如果對某些東西感興趣的話,瞳孔就會擴大,以便讓更多的光進入。換句話說,興趣越大,瞳孔就會擴大,以便讓更多的光進入。使它本身在不費額外力氣的情況下就可接收更多的信息。

啟動引擎:集中注意力與腦能聚集

聚集是腦能的本質。進行腦能聚集,首先要集中注意力。一些非常嚴謹科學研究已經證明,你隻需要有意地把注意力集中於你要閱讀的材料,你就能使自己的腦能閱讀速度和腦能理解程度提高數倍。

腦能閱讀指導專家諾曼·劉易斯出版發行了一本具有裏程碑作用的著作《如何更好更快地腦能閱讀》。在這本書裏,他闡述了注意與腦能閱讀速度之間的密切聯係。在成人腦能閱讀實驗室進行的一項實驗中,劉易斯讓自願參加實驗的人以平常的腦能閱讀速度讀一篇短文。他在實驗室裏營造了舒適的、有助於人們放鬆的情境和氣氛。他要求這些自願者按照他們在家閱讀的速度閱讀這篇短文。惟一的條件是他們必須逐句逐字閱讀並理解短文的意思。讀完後,劉易斯記錄下每個人所用的腦能閱讀時間,並檢測了他們的理解情況。

第二天,劉易斯讓這些自願者閱讀另一篇長度一樣的文章。這一次,他要求他們盡快讀完。同樣,惟一的條件是,他們必須逐字逐字地閱讀,並不能以犧牲理解為代價。讀完後,劉易斯再一次記錄下每個人的腦能閱讀速度,並檢測了他們對文章的理解情況。實驗結果為證明集中注意的作用提供了非常有力的證據。多數自願者的腦能閱讀速度提高了25%~50%,而他們對文章的理解絲毫沒有降低。

克服三種不良閱讀習慣與腦能偏差

學會腦能革命,必須要克服下麵三種不良的閱讀習慣。

在你學會加快腦能閱讀速度之前,你需要克服三種我們從小學學來的不良閱讀的習慣。如果沒人告訴我們,我們會在每次閱讀時不自覺地成百上千次地沿用這些習慣。正是這些習慣使我們的閱讀事倍功半。毫無疑問,我們會覺得閱讀是沉重、緩慢而令人厭煩的。

三種不良的腦能閱讀習慣是:

(1)默念;(2)逐字閱讀;(3)不斷回頭檢驗。

也許你以前從未聽說過這三種習慣。也許你還沒有意識到你自己就有這些習慣。但是,一旦你了解它們,你就會認識到你過去一直在抑製你的腦能閱讀速度。

這三種習慣堅如磐石。隻要你脖子上套上它們的枷鎖,你就不可能速讀。每放棄其中一種習慣,你的腦能閱讀能力就會得到相應的大幅度提高。在克服這三種習慣的過程中,你會發現自己越來越接近速讀的要求。

因此,在閱讀的過程中,為了更加有效快速地開發利用大腦,你就應放棄默念的習慣,從逐字逐句地閱讀過渡到一句短語、一個句子地閱讀,並一口氣把要讀的東西讀完,不要老是回頭看。

閱讀強化與腦能爆發

重複閱讀可以複製腦能。隻有對閱讀進行不斷強化,才能使腦能革命不斷加速。

通過克服不良閱讀習慣,你的腦能閱讀速度已經比你剛剛開始閱讀時快了好幾倍,而且這並沒有影響你對內容的理解。

在這個前提下,請試試這簡便的五步策略,它可以使你的腦能閱讀能力成倍提高。你不僅能在第二天回想起頭一天讀過的細節,而且,如果有人考你,你也能把這些細節保持很長時間。下麵列出了有助於鞏固腦能閱讀的五個問題。每當你讀完你要記憶的材料後,你就該向自己提出這五個問題。

(1)它是講什麼的?

(2)其中最重要的信息是什麼?

(3)作者要傳達的觀點是什麼?

(4)你對它有什麼想法?

(5)它有哪一點顯得最獨特?

訓練觀察能力

當一個嬰兒剛誕生的時候,他所見到的,隻是一大遍混沌的光芒。跟著在頭幾星期裏,他的大腦開始試圖理解周圍的環境——理解周圍東西的相互關係。大腦能做到這點;是靠著將重要資料儲存,並不停地查證,直至物體與環境之間的關係清楚建立為止。

就這樣,小孩子很快便學會區分家具與生物的不同,及學會辨別物體的不同功能,事實上,大多數人都能在自己擅長的範疇內,作分析性觀察。比如,藝術家對藝術作品有過人的觀察力;動物學家一眼便能分辨出不同的動物,裁縫師一瞄便可斷定衣物的質料等。不過最理想的是,我們能在生活的每一方麵,都發展這種觀察能力,為此,你可作以下的訓練:

隨時隨地,都留心周圍的環境,細心觀察事物的不同方麵,如周圍的人的麵部特征、衣著顏色、動作、姿勢等;又或是房間的布置、牆的顏色、地板、天花板等。在這些練習中,嚐試將你的焦點不斷轉移,以盡量找出一件完整東西的不同部分。

以上訓練還可這樣進行:先細心觀察眼前的事物,跟著閉上眼睛,在腦際重現該件東西;然後打開眼,查證實物與腦海影像的分別;再合眼,在腦海作出修正,如此類推,直至觀察到的影像與腦海的一樣為止。這個附加練習,不僅訓練觀察力,還可開發右腦的創作潛能。

潛意識視覺的利用

我們除了擁有正常的聚焦清晰的視覺外,還有一個龐大而又相對地未開發的視覺領域,叫做外圍視覺。在我們視網膜內的一億五千萬感光細胞當中,隻有一小部分是用來作敏銳觀察的;其餘的全部都是為外圍視覺而設。

外圍視覺可防止你行走時將身旁東西碰到,及引導你進行許多的身體動作。我們把它叫做“無意識視覺”或“潛意識視覺”,因為外圍接收到的訊息,不是“無意識的”消失了,而是進入了我們的潛意識腦。

外圍視覺亦可助你“察覺”事物。比如你剛買了一件新款的衣服,在你第一次穿它出外時,你會很容易便注意到街上其他穿上這種衣服的人,不論他或她是在你的前麵或後側麵。

這種能力和你的正常聚焦視覺關係不大,因為你察覺到的東西,通常都出現在正常視覺範圍之邊緣,甚至以外。

要增加這種能力,可練習一邊聚焦向前看,一邊“透過眼尾向外望”。當你安坐家中或地鐵車廂內時,嚐試向前望,清楚看到前麵的物件;保持著這個固定的焦點,同時間往四周觀看——不是像平日般觀看,而是透過你的“內眼”進行,看看你能否清楚地察看到極左、極右、正上及正下的東西。

當你乘坐汽車時,你亦可作類似練習。你可向正前方(車頭方向)望,同時間,留意所有由你視覺邊緣溜走的街景,如人、屋、街燈、路牌、其他汽車等等,以訓練自己的外圍視覺能力。

外圍視覺在晚間會特別靈敏,這是因為負責外圍視覺的感光細胞和負責正常視覺的相比,對暗淡光線更為敏感。所以,如果你想在黑暗中看得更清楚的話,不要直望想要看的東西,因為這會將物件聚焦在眼睛不恰當的部分處。

視覺潛能的開發對腦能的開發無疑會有幫助。

別讓右腦閑置

注重右腦潛能的開發如果把左腦比作一個人,右腦會教給我們10萬人的智慧。

一、為什麼要開發右腦潛能

右腦開發的必要性

世界上的一切物質財富、精神財富和一切最精密高深的儀器,都是大腦的產物。人的大腦擁有100億以上的神經細胞,大腦是世界上構造最複雜的一塊物質,其機能之精巧是任何物質都無可比擬的。

可是在現實生活中,有一種非常奇怪的普遍現象,那就是95%以上的人僅僅使用自己一半的大腦,即左腦。這是由於兩方麵的原因造成的:一是人體的自然生理屬性,由於人主要通過右手使用各種工具,左腦每天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刺激,加上語言中樞、邏輯分析、數字處理、記憶等,都由左腦處理,所以造成人體的大腦左腦滿負荷運作;另一方麵是由於傳統應試教育和“填鴨式”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加重了左腦負擔,缺少非語言思維能力的教育。許多學校不重視美育,與其說培養了邏輯思維能力,還不如說培養了記憶力。

因此,隨著教育縱向層次的發展,“右腦力”的培養必然呈現遞減趨勢。當受教育者獲取高學位後,就把右腦力幾乎全部給“教育掉了”,所以傳統教育培養了一大批隻會循規蹈矩,缺乏應變能力、創造力的左腦型人群。這些人的突出特點是理智而非想象,富於常識而拙於幻想,擅長素描而色彩貧乏。當然,在社會缺少變化的時代,左腦型的人也許還可以大顯身手。但是,隨著市場競爭愈加激烈,電腦等高科技產品更加普及,不會使用右腦的人生存空間將越來越狹窄。

當今的中國人左腦超負荷運轉,右腦閑置浪費,思維趨同,幹事要麼“一窩蜂”,要麼“一刀切”。這種左腦思維模式大到對國家的產業結構、生產力布局,小到企業或公司的投資方向和經營模式,乃至每個人的心智模式和生活方式都產生重複趨同、惡性競爭等不良後果,所以,右腦開發很必要。

右腦是創新能力的源泉

我們人腦的大部分記憶,是將情景以模糊的圖像存入右腦,如同錄像帶的工作原理一樣。信息是以某種圖畫、形象,像是電影膠片似地記入右腦的。所謂思考,就是左腦一邊觀察右腦所描繪的圖像,一邊把它符號化、語言化的過程,所以左腦具有很強的工具性質,它負責把右腦的形象思維轉換成語言。

您如果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對某件困惑已久的事情突然有所感悟,或者豁然開朗,其實這都是右腦潛能發揮作用的結果。

被人們稱為天才的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我們思考問題時,不是用語言進行思考,而是用活動的跳躍的形象進行思考,當這種思考完成以後,我們要花很大力氣把他們轉換成語言。”可見,我們在進行思考的時候,首先需要右腦通過非語言化的“信息錄音帶”(記憶存貯)描繪出具體的形象。

現代社會強烈要求的創新能力或者說創造力是什麼呢?它實際上就是把頭腦中那些被認為毫無關係的情報信息聯結、聯係起來的能力。這種並不關聯的信息之間距離越大,把它們聯係起來想也就越新越奇。人是不能創造出信息的,所以,創造能力也就是對已有的信息再加工的過程,因此,假如右腦本身尚無大量的信息存貯,創造力也就無從談起。我們常常強調“直覺”、“一閃念”的重要性,這種“直覺”、“一閃念”的產生,首先要求右腦直觀的、綜合的、形象的思維機能發揮作用,並且要左腦很好地配合。簡而言之,我們欲求不斷有嶄新的設想產生,不斷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轉變自己的認識,就必須充分使用右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