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能革命:大腦潛能的開發(1 / 3)

腦能革命:大腦潛能的開發

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個需被點燃的火把。

一、學習與腦能革命

我們的學習方式

人們應該知道他們的大腦是何等地充滿活力。事實上,大腦可以在從出生到生命終了的任何年齡發生改變。在富有激勵因素的環境,大腦會變得更好;如果接收不到有效的刺激,大腦就會向相反方向發展。

使人類有別於動物的主要能力之一,就是我們的交流能力。而且特殊之處在於,我們的交流能力有許多種方式:用語言、圖畫、歌唱、舞蹈、節奏和情感。

毫不奇怪,科學家們現在的某些發現在許多社會裏人們憑著直覺已經知道幾千年了。

在哥倫布橫渡大西洋“發現”新大陸前2000多年,波利尼西亞人的祖先就在更大的太平洋中航行了。他們依靠日、月、星辰航行——用今天加德納教授稱之為空間智力或視覺智力來航行。毫不奇怪,當加德納教授的研究人員測試所羅門島人時,他們發現所羅門島人大腦中使用“空間智力”的那個部位高度發達。

就是這些太平洋探索者,有著令人難於想象的航海業績。但他們在現代“智力測試”中也許會失敗,因為他們從來沒有發展文字。即使在今天,波利尼西亞青少年早年開始的學習,是通過舞蹈、節奏和歌唱而進行的。

語言本身使你的大腦中建立起了不同的類型,也使你的文化建立起了不同的式樣。如果你生長在中國或日本,你就學寫“象形”語言——這很大程度上是通過右腦學習的。生長在任何一個西方“字母”文化中,你就學習怎樣用你所有的感官來吸收信息,而且是用線狀書寫形式來進行交流。

例如,英語大約有55萬個單詞,但每個單詞隻是由26個字母的不同排列組成的。用字母語言交流,你會很大程度地使用左腦。

但是,如果你生長在太平洋中沒有象形語言和“順序”書麵語言的波利尼西亞、美拉尼亞或密克羅尼亞傳統文化中,你的主要言語交流會隻通過聲音——通過韻律、節奏、歌唱和舞蹈而得到強化,當然你的言語交流還要通過你的整體視覺。

就目前的研究情況而言,我們人類至少有三種主要學習方式:

(1)觸覺學習者:當他們能親身運動、體驗和實驗時,會學得最好。

他們通常被叫作運動觸覺學習者。

(2)視覺學習者:當他們看到學習內容以圖像形式出現時,他們學得最好;有一小部分人為“印刷符號型”,可以通過閱讀來學習。

(3)聽覺學習者:通過音樂、談話的聲音而學得最好。這三種學習方法,各人有所偏愛,但我們大多數人把所有三種類型以不同的方式加以組合。當我們把大腦許多巨大能力連接起來時,就能學得更好、更快。在上述這些屬性中,有三點對學習是極為重要的:

①你怎樣迅速、充分、有效地存儲和重獲信息。

②你怎樣利用它解決問題。

③你怎樣利用它創造新的點子。

對前兩者來說,你運用了大腦辨認類型和聯係的獨特能力。第三個,則是我們學會了怎樣打破常規——怎樣用新的方式重新組合信息。提高學習能力就會自動提高腦力

每一個平常的日子,我們都在運用我們的腦能,無論是工作、個人興趣的轉變,還是軟硬件設備的更新,都要求我們學習新的技能。報紙、報告、傳真、電子郵件和教科書等,無不包含我們爭取事業和個人進步所需要的信息。老板、教師、同事、電視新聞播音員、朋友和家人也經常告訴我們一些值得認真聽取的重要信息。無論哪個方麵,都需要我們記憶大量事實;而且,無論辦公室、教室還是家庭生活,都有成打成打的——即使不是成百成百的——專業或個人問題需要我們去思考。

為了跟上周圍世界的飛速發展,我們每一天都必須在生活的方方麵麵運用各種腦能。大多數人覺得要做到這些很困難。我們常常感到自己的腦力不足以滿足職業、教育和家庭的要求。有多少次,當人們在某種情境下感到自己的腦袋不夠用時,希望自己能多長一個腦袋。

如果你能使你的某種腦能成倍增長,你希望它是哪一種腦能呢?對你來說,哪一種腦能最重要?你希望自己能夠:(1)記得更牢?(2)讀得更快?(3)聽得更清?(4)更有效地思考?(5)學得更好?

然後再問問自己,哪一項最難改善和提高?

無論自己的答案是什麼,請再看看上麵列出的項目。其中有一項包含著其他四項的內容。一旦這項能力得到成倍提高,其他四項能力就會自動地成倍增長。那麼是哪一項呢?

答案是學習能力。提高學習能力,將使整個腦能得以提高。學習能力可以說是最基本的一種腦能成分。它甚至是思考能力的基礎,無論多麼聰明伶俐——如果不學習任何東西——所有的腦能都將浪費。但是,即使有些遲鈍——隻要能學習——也會發現自己的腦能綽綽有餘。

提高學習能力,腦能就會自動提高,閱讀能力和記憶能力也會自動提高。如果學得更好,就可以讀得更快、記得更牢,甚至更有效地思考。

然而,大多數人認為,在上述五個項目中學習能力是最難提高的。他們相信自己可以聽得更清、讀得更快、記得更牢、更有效地思考。而學習能力是天生的、難以改善的;要麼天生就會學習,要麼天生就不會。

一些人覺得自己天生就不會學習,而且這種狀況無法更改。就像一個人沒法改變自己的身高或樂感一樣,人們對自己天生的學習能力無能為力。他們相信自己永遠學不會如何更好地學習。有人很可能對自己的學習抱有同樣的想法。事實上,成百上千的人——也許更多——也這樣想。他們完全相信,自己天生不幸,位於速度最慢的學習者的行列,似乎其他任何人都比自己更擅長學習。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那些我們認為比自己更擅長學習的人往往也視他們自己為差勁的學習者,他們會認為別人更加擅長學習。顯然,這種情況有些不對勁。事實上,導致這種奇怪現象的原因是人們頭腦中存在著許多有關學習的錯誤假設。

首先,認為自己是個糟糕的學習者。人們之所以遭受這一錯覺的折磨,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因於我們小時候所受的教育。當時的整個教育製度都在向我們灌輸過時的——甚至更糟的——阻礙創造力的學習方式。這些陳舊的方法給我們帶來的危害多於收益,使我們的學習變得更難而不是容易。

學校教育過去是教孩子死記硬背,現在仍然是。學校常常要求孩子成百上千次地重複名字、日期和事實,直到這些內容在他們的記憶中生根為止。所有有關學習的教育也不過如此。

這樣的教育一開始就沒什麼成效。我們大多數人到周末時已經把本周學過的內容忘掉差不多一半。等我們長大成人時,遺忘的內容已超過99%。

很明顯,讓人們繼續在如此低效的方式下求學、生活和工作,是非常荒唐的。想一想,自己每天需要學習多少東西,再想想自己通過數十次數百次地重複來學習。即使花一周的時間,仍不能學完它們。這也許就能解釋,為什麼許多人會在急速膨脹的信息麵前不知所措。

隻要上述教育製度——以及我們慣用的學習技能——繼續起作用,那麼近百年來有關人類如何獲取和記憶信息的研究成果就難以派上用場。其後果是,我們隻能掌握一些粗淺的、低效的學習方法,而事實證明,僅僅依靠這些學習方法我們將無法應付任何學習挑戰。這些學習方法不僅不能加速,而且可能延緩我們獲取知識的進程,使我們在學習過程中多付出成倍的努力。

由於從沒有人教過我們如何才能有效地學習,於是我們隻好依靠自己,努力掌握重要的知識和技能,其結果往往是,我們隻吸收了那些需要我們掌握的知識技能的十分之一,甚至不到十分之一。由於從沒有人教我們如何有效地記憶,於是我們常常會在測驗或會議時忘記一些非常重要的信息;由於從沒有人教我們如何有效地閱讀,於是我們發現閱讀書籍、雜誌和報紙是非常痛苦、緩慢而缺乏成效的事;由於從沒有人教我們如何有效地傾聽,於是我們發現每當報告或講座結束時,我們曾經聽過的東西就像沙子從漏鬥滑過一樣,從我們的頭腦中流走;由於從沒有人教我們如何有效地思考,於是我們常常鑽“牛角尖”,得出錯誤的結論,而且似乎總比周圍的人“慢半拍”。

另一個致使我們認為自己學習不如其他人好的原因是,我們通常隻對自己的學習有切身體驗,因而我們對自己遭遇的失敗會比較敏感。由於我們很少有機會了解別人的學習狀況,或者經常對他人在獲取知識方麵的困難和不足視而不見,於是我們就假定他們一定比我們更擅長學習。

於是,我們把學習視為困難重重、壓力不斷、需要付出很大努力才能完成的事情,把自己看作是班中的差生便不足為奇了。在許多人的眼裏,學習已成為一項艱苦繁重的、枯燥煩人的、難以勝任的任務。甚至一想到自己將不得不學習某種新東西,便會產生類似的厭煩和懼怕感。

然而,一些科學家已證明,任何一個人都有可能成為快速學習者。每個人都具備成為一個快速學習者所需要的全部主要能力。它們就存在於大腦中。例如,研究者發現,理解一個單詞隻需要大約十分之一秒。而人們所缺的是過去十多年間學習研究者不斷發現的一些技能——運用大腦的技能。

如果成為一個快速學習者,你會怎樣看待學習以及你自己?如果你能非常迅速而毫不費力地獲取知識呢?如果對一件事、一份報告或一項演示,聽一次、讀一遍或看一回後就能永遠掌握呢?

一旦擁有上麵列出的這些技能,人們就再不會把自己看作是差勁的學習者,不會把自己麵臨的學習任務看成是艱苦而乏味的了。而且很可能會把自己看作是一個學習天才,並把學習看作是一項能展示自己長處的、令人興奮而又可以擴展知識的活動。可以肯定,有效的學習技能將使自己在大多數學習活動中應付自如,使自己在工作或生活的每一項活動或每一個集體中都居於領先地位。事實上,即使沒有上述技能,有人天生就具有一些也許他自己還沒有發現的、能使自己成為傑出學習者的天賦。雖然單憑從小學到的一套學習方法,會發現自己難以應付學習要求。但是也許在自己的生活中已不知不覺地掌握了許多新的學習能力。現在,要了解自己已具備了哪些學習能力,該怎樣運用這些能力,還需要補充哪些更有效的學習技巧,以使自己的學習能力成倍提高。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哪怕隻要想象一下自己將不得不學習某些新東西,有人也會產生恐懼和懷疑。我們大多數人都把學習想象為一項艱苦繁重的、枯燥煩人的、難以勝任的任務。

事實上,每個人天生就是學習者,學習是我們從父輩那裏繼承來的一種遺傳素質。然而,由於(1)在教育體製內(或外)獲得的消極的學習經驗;(2)缺乏相應的訓練以使我們掌握運用天生學習能力進行學習的技能。這兩方麵原因,許多人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要人們相信自己是如此傑出的學習者,一定會覺得很困難。他們還是堅信自己是個差勁的學習者——吸收新東西很慢,在學習中會遇到無數困難。這是因為,大多數人往往隻關注自己遭遇的每一次學習困難(以陳舊低效的學習方法取代高效學習技巧而造成的困難),都很少甚至從來沒有想想從生活中,從每一天的經曆中都學到了什麼。

每個人學會了走——非同一般的成就——通過成百上千次地練習,運動肌肉、平衡重心,注意身體各部位的力量搭配,又學會了說話——令人驚異而值得驕傲的另一項成就——使用成千上萬個單詞和若幹條複雜的規則,再學會了閱讀、寫作和加減乘除;還學到一些曆史、地理、科學、政治,或許還有一兩門外語;很可能,在自己愛好和感興趣的事情上更學到了大量知識,不管這些愛好是宗教、體育、電影、電視、古玩、汽車、古幣、時裝、高爾夫球,還是科幻小說。此外,工作也要求自己不斷了解數百甚至數千件大大小小的事情。還有,每天都要“做這個”、“做那個”,執行操作程序,查閱資料,……自己每天都在不知不覺之間吸收新東西,表現為一個傑出的學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