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克服人格障礙,培養健康人格(1)(2 / 3)

(2)負擔感

總是感到肩上的負擔太重。這種人工作或學習並非心甘情願,對工作學習本身不感興趣,隻是不得已而為之,幾乎完全在盡義務。因此,他們一心想的是完成任務,缺乏情感的投入。這樣一來,他們常擔心完成不了任務,擔心做不好或出差錯。工作或學習隻是手段,目的是為了占有名利地位等。可以說,他們不是在體驗生活,而是在利用生活,對生活本身的意義和價值缺乏真正的理解,也就難怪一切可以成為負擔。

(3)自控感

感到必須加強自我控製,似乎稍有鬆懈,便會失誤,甚至弄得不可收拾。

(4)效率下降感

這也是一種主觀體驗,別人看不出來。這種人經常感到工作學習進展太慢,質量不佳。尤其是,盡管更加努力,進度或成績卻並沒有相應的提高。

(5)神經過敏

感到自己變得不冷靜、容易急躁、生氣或不耐煩。驚跳反應有時很強烈,往往由於一般性刺激而大吃一驚,甚至嚇得跳起來,例如,突然的關門聲;閃過一個人影;別人在背後輕輕拍一下他的肩膀。

還有不少人把他們患神經衰弱完全歸因於客觀情況,似乎客觀世界使他們無法鬆弛神經。這種觀點也是不正確的,對病人的治療和講究心理衛生都是不利的。

就拿高考來說吧,我國每年舉行一次高考,隻有少部分高中畢業生能夠進入正規高等院校,這是一種客觀情況。但是,由於高考而患神經衰弱的人畢竟隻是考生中的極少數。如果高考是考生患神經衰弱的主要原因,甚至是惟一的原因,那麼,絕大多數考生不患神經衰弱這個事實便無法解釋。有些人把他們的神經衰弱完全歸因於日常生活中的客觀情況,同樣是一種誤解。

神經衰弱最主要的表現就是失眠。失眠是最常見的一種睡眠障礙,是中樞神經係統機能失調的反映。失眠現象非常普遍,出席世界失眠研討會第二次會議的360多位學者一致認為,地球上約有10%~30%的人終年苦於失眠,無論男女老少各個年齡階段都有可能失眠。有人說,失眠大概是一個古老的、但對現代人都是習以為常的困惑。

失眠最常見的表現是:不易入睡,容易驚醒,醒後難以再入睡;睡眠表淺,時睡時醒;多夢、早醒、醒後不解乏,重者整夜難以入睡等。失眠形成的心理因素很多,根據西方科學家統計,目前已了解引起失眠的原因不下於40種。如有的因生理疾患,身體不適所致;有的因服用藥物和一些興奮性的飲料引起的;有的因白天活動過多,非常興奮,以至腦神經活動失調而失眠;也有的因過分刺激,強烈的欲望或過度的焦慮,憂心忡忡難以入眠;有的則是由於環境改變而致。總的看來,最主要的還是心理因素和環境因素。

生理心理學家經過多年的研究,一致認為人的失眠原因中,心理因素名列第一位。人們的各種喜、怒、哀、樂、恐、驚的心理都可能引起失眠。對大多數麵臨升學考試的學生來說,對考試的焦慮、緊張、害怕、恐懼是失眠的最主要原因。具有神經質性格的人,表現為過分敏感、細致,完美欲強,自我反省心強,喜歡分析自己的身心狀況,容易對自己感到不滿等,其中內向性格的人占大多數。這種性格的人在學習緊張、工作繁重、勞累過度,或遇到精神壓力時,可能出現失眠,第二天感到精神萎靡,困乏無力、頭昏、情緒低落等,時間長了還會出現學習與工作能力下降、食欲不佳、消化不良、便秘等。

失眠的人往往認為隻要睡好覺,則一切問題都會解決。他們逐漸開始害怕失眠,總是費盡心機想盡快入睡,並尋求各種能幫助入睡的方法,如服藥、用熱水洗澡、聽音樂、散步、練氣功、放鬆等;有的使用磁療枕頭、藥枕;有的人還設法擋住所有的光線,移走發出聲響的物品,甚至連鍾表的嘀噠聲都不能忍受;有的調整床鋪、枕頭、睡覺的位置,甚至對穿的內衣都要反複考慮。但很多人未能取得效果,逐漸出現焦慮、煩躁、顧慮重重等不良情緒,身體也出現種種不適。有人擔心失眠會影響大腦而發展成“癡呆”或導致精神失常,於是對失眠更加擔心、恐怖。天長日久,形成惡性循環,對失眠形成恐懼心理,我們稱之為“失眠恐怖”,逐漸固定成失眠症。

自古以來,睡眠一直占據人類生活1/3左右的時間,夢也一直是人們在探索的課題。現代睡眠研究無疑是與現代夢研究緊緊結合在一起的。雖然我國古代已對睡眠和夢現象加以重視,多少世紀以來曾有過無數種解釋夢的起因和意義的理論,但是睡眠的機製及其與夢的聯係迄今尚未被充分揭示。佘淩在《大眾心理學》1998年第3期上對“夢”做了比較詳細的論述。

1900年,弗洛伊德發表了《釋夢》,可以說這是首次將夢作為一種生理心理現象並對之作係統而專門考察的嚐試。弗氏對夢問題的深刻洞見和詳盡考察無疑奠定了科學的夢研究的基石。當芝加哥大學的納撒尼爾、克萊特曼及其助手尤金、阿塞林斯基1953年在他們的睡眠實驗室內運用腦圖儀發現快速眼動睡眠之時,便開始了現代夢研究的新紀元。

現代科學已表明,包括人類在內的哺乳動物和鳥類動物的睡眠均可分為慢波睡眠和異相睡眠(PS)或快速眼動睡眠(REM)兩種類型。就慢波睡眠而言,人的整個睡眠期間有四個不同的慢波睡眠階段反複出現。

在第一階段(SWS—Ⅰ期),作為睡眠者的你往往不承認自己睡著了,你可能仍然覺察到周圍的動靜。然而,腦電圖顯示,你肯定已入睡。你的呼吸、脈搏、血壓和體溫均已下降,α波降低,而突然轉為不斷變動的不規則形式,呈現若幹θ波。在這一階段,你也許還有一些有意識的思維,但你沒有固定的思維,無法專心致誌地思考那些必須解決的問題。你的心理意象不全是醒覺時的思維,也不全是做夢的思維,而是有點介乎兩者之間,類似兩者的混合。

第一階段通常持續約10分鍾。當進入第二階段(SWS—Ⅱ期)時,你就會呼呼大睡。有些人睡著時還睜著雙眼。在睜眼這種狀態下,眼球本身還在接受物像,但神經係統已不再將適當的信號傳達至腦中。然而,無論你的眼睛是睜還是閉,眼球都會慢慢地來回移動著,仿佛在觀看一場慢動作的網球比賽。據腦電圖顯示,大腦此時比在第一階段更為活躍,腦波的幅度和頻率增大了,在θ波背景上呈現梭波和K一複合體波。在第二階段,你可能會做一些模模糊糊的夢,但是心理意象是零散的,如果突然被喚醒,要回答在做什麼夢,你會答不上來。這些夢中出現的是些轉瞬即逝的、毫無聯係的東西,哪怕連最模糊的連續性都沒有。

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SWS—Ⅰ—Ⅱ期)合稱為淺度慢波睡眠。在這種狀態下,人很容易被驚醒,而且一旦醒來,就會認為自己並未睡著。不過,如果沒有打攪的話,你可以在第二階段睡上20分鍾或半個小時,之後便進入第三階段(SWS—Ⅲ期)。

當你進入第三階段後,腦電圖顯示,你的肌肉此刻完全放鬆了,脈搏、體溫和血壓更下降了。腦波的電壓升高,但頻率下降,呈現20%~50%高幅δ波。在這一階段,你的睡姿可能安穩,也可能不安穩,有時還會喃喃自語,一般的動作或聲響不會驚醒你。

進入第三階段10或20分鍾後,你將進入第四階段(SWS—Ⅳ期)。此階段是無意識的最深的深淵,此時脈搏、血壓和體溫降至整晚的最低點,腦波的幅度再度增大,但頻率更慢,呈現超過50%高幅δ波。第四階段不會一直持續下去,而是大多數人隻睡約20分鍾,然後再返回前幾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