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是怎樣改變呢?馬克思又說過“人創造了環境。”人是活動的主體,人們在接受環境影響的同時,也改造環境,並在改造環境的過程中塑造自己的性格。”環境的改變和人的活動的一致,隻能被看作是並合理理解為革命的實踐。”湖南原是一個山國,“山多田少,治生為急。”到了近代交通逐漸發達以後,湖南又是南來北往的走廊,因此從十九世紀七十年代開始,這裏就成為新舊鬥爭最尖銳和戰亂頻繁的地區之一。湖南人的性格就是在這樣曆史的勞動和生活中,經過長期的實踐而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總之,湖南人的性格是一種曆史的可變現象,而社會實踐則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第四節 “狂”到適度是瀟灑
人們從振奮人生的美好願望出發,往往容易壯懷激烈,不能自已,在勃勃雄心裏,難免染有一點“狂”的氣息。但是,如果“狂”得是地方,“狂”到了適度,則仍不失為一種瀟灑,一種頗具進取意味的人生態度。
有位生長茁壯的青年,人稱“赫克利斯”,平素就以“超級力士”自居。一次,眼看剛搭好的腳手架因一隻柱腳塌陷要傾倒下來,他一個箭步,在推開他人的同時高呼:“躲開,這事兒隻能我來!”他硬是用肩頭抵住了行將倒塌的支架。當他意識到危險已經過去時,隨即招呼道:“是好樣兒的,再上來兩個。”立即又有兩個勇士響應,共同牢靠地抵住了支架,避免了一樁惡性事故的發生。事後,他仍“狂”氣十足地說:“這事兒不出麵,還叫什麼‘超級力士’?!”
你不能說這個小夥子不“狂”!他開頭“狂”,到了頭還是“狂”,但他“狂”得實在是地方,——見危難就上;而且他“狂”得很適度,——在力排危難後立即招呼同伴兒齊心協力“鞏固戰果”。因此,這樣兒的“狂”實在是“狂”得可愛,“狂”得令人欽佩!
我國畫界國際級大師徐悲鴻先生曾經宣示他的為人之道。他說:“人不可以有傲氣,但不可以無傲骨。”夫“傲骨”者,亦可理解為適度之“狂”也。
作家鮑昌曾著文《說狂》,他說到,為了請教現代派繪畫,曾問及一位青年畫家,不料得到的回答竟是,“好的畫,全是‘狂’出來的”。
乍聽起來,這位青年畫家似乎在故作驚人之語,其實細想起來還是說到了是處的。試想,一個人試圖以丹青麵世,塗出一個他人未曾發現的“新世界”,沒有一點兒“蓋世”之“狂”,又怎麼能夠做到?
自然,最值得稱道,最具時代價值,“狂”得最是地方的“狂”,還是表現在創新意誌的“狂”,超越自己也超越前人的“狂”。這種人常能攪動起劃時代的智慧“狂飆”,淋灑跨越時空的文明“暴雨”,從而誕生一批又一批醒智蓋世的巨子。這樣的“狂”自然也就不複含有一絲半點兒的“俗”味,而是與時代的精神等價了。
傲慢十足的唐代浪漫詩人李白曾高唱:“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其實若論及對“狂”的理解,李大詩人笑孔丘倒是沒有多少道理的。孔子曾說:“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這說明,孔子是尚能容忍青年那點點“狂狷”的,說來也真不易。
郭沫若也曾借羅素的看法為青年適度的“狂”撐腰。他寫道:“……青年的性質就驕傲一點也無妨事。青年的性質偏於進取,在老成者視之,自不免近於狂。青年的心地潔白無染,有些俗套的行為在所不屑,在世故者視之,自不免近乎狷。”他大聲疾呼:“視青年為罪人的時代,在中國應該老早過去了,青年也應該以民族的主張,文化的創造者,自尊自重。”郭老的話真是說到點子上了。
不過,我們正麵評說適度的“狂”,卻十分地厭棄忘乎所以的“狂妄”。“狂妄”者極端傲慢自大,目空一切。他們無視社會發展的規律,視群眾為群氓,自詡為“鶴立雞群”者,實則是不如“雞”那樣還能為人類下蛋的“囂鳥”。這種人,往往會“狂”出人類文明的圈子,因之也就超出了我們有關現代生存智慧談論的範疇了。
第五節 成也性格敗也性格
老祖宗的哲學遺產是博大精深的,“福禍相依”、“有一利必有一弊”,我體會得越來越深刻。同樣一個性格,有時因它而成,有時因它而敗,人過“知天命之年”再回顧這前半生,真是“成也性格,敗也性格”。
我的性格是“活潑”,愛說愛笑愛唱愛跳,走到哪裏都被人發現“有文藝天才”,所以調了這麼多單位,哪次成立文藝宣傳隊,或參加上級組織的文藝會演,我都被列為第一人選。到上級會演、在機關開晚會、下工程隊慰問演出,使我成了單位乃至係統的“明星”,認識我的人著實不少,哪個領導都能說上話,哪個部門都能進,走到哪裏都會受到熱情的接待,站在公路邊不用招手就有司機停車問我去哪。尤其是到工會、宣傳科辦事,那真是攻無不克、心想事成。
由於我經常參加上級組織的文藝宣傳活動,首先是隊長對我有了意見,戲稱我是“演戲技術員”。又因為我不斷地參加演出,很難連續不斷地工作,所以不能讓我做重要的技術主管工作,隻能做些可有可無的零雜,致使我搞了十幾年的工程技術,卻從未完整地修建過一個工程,參與的工程不少,但都不屬於我。
由於愛說愛笑,給領導一個“不穩重”、“不可靠”的感覺,保密的工作不讓我做,怕我在說笑中泄密;重要的工作不讓我做,怕我嘻嘻哈哈地不認真;管人的工作不讓我做,怕我不嚴肅把隊伍帶壞了。總之一句話,“提拔重用”與我無緣,眼看同學都當上局長、處長、總工程師,而我還是一個一般的高工,可我又是被公認“才華出眾”啊!
“活潑”的性格又使我有了接觸更多人的條件和機會,“東方不亮西方亮”,我積累了很多人生經曆的素材,業餘時間寫些社會性的文章,“堤外”收獲倒也滿大。尤其是從工程技術改行做企業管理工作以後,過去對人們心理的研究有了用場,管理研究的文章就一篇一篇地發表出來,有的文章還被一些報刊轉載和收入文集。
我發現,其實像我這樣“成也性格,敗也性格”的人還有不少。我有一個同事,愛鑽牛角尖又愛抬杠,不僅領導不喜歡,群眾也不愛和他多說話,因為即使是隨便聊幾句,他也會指出你細微的錯處,而且還會引經據典地告訴你錯在何處,經常把人弄得很尷尬。有一次上級布置下一個新任務,誰也不愛接,就推給了他。愛鑽牛角尖的他遇到一個不懂的詞就問,又打電話又跑路,不厭其煩,結果倒把這個很陌生又很複雜的工作,先弄了個明明白白。在推行工作中他又犯了牛勁,到處抬杠到處解說,非要人家按他的意見辦不可,結果是全係統的這項工作讓他抓得有聲有色。雖然和他共事的人都歎氣搖頭表示對他無奈,卻又不約而同地承認他對工作確是認真、執著。後來機構調整,這項工作轉到別的部門,雖說是大家一團和氣了,可這項工作退坡了,因為別人沒有像他那麼丁是丁,卯是卯。
一個人的性格,從宏觀上講,是很難改變的,正所謂“江山易改,秉性難移”;但從微觀上講,性格是可以改變的,譬如愛說的人在一段時間可以不說,愛笑的人在某種場合可以不笑。那麼我們不妨冷靜下來分析一下,自己是什麼性格,這種性格在什麼條件下是優點,在什麼條件下是缺點。分析清楚之後,我們就會明白,在成為優點的條件下,你可以把性格發揮得淋漓盡致,而在成為缺點的條件下,你就盡量把它壓抑住隱忍發揮,這就叫做揚長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