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民族樂器知識(2 / 3)

2.箏

箏是一件古老而極富民族特色的樂器,故又常稱它為“古箏”。常見的有十九弦,二十一弦、二十五弦箏。樂隊中較為普遍使用的是二十一弦箏。

(1)定弦與音階

箏的傳統定弦法是將各弦定弦為五聲音階,每弦隻發一音。二十一弦箏通常最低弦(第一弦)定為D音,由此以上各弦可分別定弦為D宮、D徵、D羽、D商、D角五種五聲音階的一種,全部音域包括某種五聲音階的四組。

(2)轉調

箏按傳統定弦法定好弦後,在演奏過程中不能向較遠關係的調轉調,而暫時向近關係調的轉調是可行的,如下麵兩種方法:

①右手彈弦,左手在音柱左側重壓琴弦,使音升高半音而成為新調五聲自然音。

②從前調進入近關係調時躲避新宮係的五聲偏音,僅用四聲音列。躲避偏音法是一種折中的方法,能適應快速的演奏和轉調。

3.琵琶

一種半梨形音箱、曲頸、四弦四柱、橫置胸前用撥子或手指彈奏的琵琶,以簿桐木板蒙麵、琴頸向後彎曲、琴杆與琴麵上六相二十五品,可演奏十二個半音和轉換十二個調性,定弦為A~D~E~a,采用尼龍纏鋼絲弦。傳統琵琶曲中有大曲與小曲之分。大曲稱為大套,如《十麵埋伏》、《月兒高》為琵琶大曲;小曲稱為小套,一般每曲為68拍。大曲中有文曲、武曲之分。小曲中亦有文板、武板之分。文板指慢板,曲調秀麗平和,武板指快板,曲調流暢熱烈。現代琵琶常應用於歌唱、曲藝、戲曲和歌舞伴奏中,也應用於獨奏、合奏與重奏中。

4.阮

現在的阮一般都用四根琴弦,分為大、中、小阮和低阮。

(1)定弦、記譜與音色

中阮屬於中音樂器,常定弦為G、d、a、e1,音域為G(A)—d2。

大阮屬於低音樂器,常定弦為C、G、d、a或D、A、d、a,音域為C(D)—a1。

中阮的記譜視聲部具體音高而定,用低音、次中音譜表或高音譜表按實音記譜。

阮的音色圓潤豐厚,各音區之間音色差別不大,大阮低沉一些。

(2)演奏技巧

阮的演奏姿式如同琵琶。左手按琴弦,右手拇指、食指帶指套彈奏。在演奏技巧方麵比琵琶簡單,常用彈挑、雙彈、雙挑、分、滾、劃等。演奏方法及所有符號與琵琶相同;有時也用彈板麵、拍弦奏法,以取得如同打擊音響的效果。

樂隊中如果不過分強調力度,常用阮的分聲部奏或與其他彈撥樂器共同組成和弦。

5.揚琴

揚琴又名“洋琴”,外來樂器,自明代傳入我國,至今已有幾百年的曆史。

(1)記譜、音域與音色

揚琴的音域很寬,根據寫作的具體情況,用高音譜表或低音譜表或大譜表按實音記譜。以四條碼變音揚琴為例,它的音域為G—g3。它的低音區發音粗厚、飽滿;中音區發音圓潤、明亮;高音區發音清脆。

(2)演奏技巧

演奏揚琴的基本方法是用雙手各持一竹製偏長、有彈性的“琴竹”擊打琴弦發音。奏法如下:

①單音奏法——左右手兩琴竹先後交替擊奏,可演奏極快速的音符進行。

②雙音奏法——兩支琴竹同時擊打一根或兩根琴弦發出一個單音或各種音程的雙音。

③長輪——又稱“密竹”,由兩手琴竹迅速交替奏一個音或是兩三個音。

④半輪——又稱“滾奏”,是利用琴竹擊弦後自身彈力顫抖奏出一串細密的音。

⑤襯音奏法——這是一種曲調“華彩性”的奏法。用一支琴竹奏主要曲調,另一支琴竹奏一個“固定”的襯音。

襯音奏法的記譜有兩種:僅記出主旋律,襯音部分由演奏者即興奏出;將所有的音都寫出來。

⑥頓音與琶音奏法

頓音是用一支琴竹擊某音後,馬上用另一隻手的某手指將此音按住,使音發響後馬上止住。雙竹也可奏頓音,但頓音連續不能奏得太快。頓音用普通符號“”標記。

琶音是演奏和弦的常用方法,可由低向高音或由高向低音方向迅速彈奏出。琶音用普通的“”符號標記,下琶音要下加箭頭“↓”表示。

6.大三弦

大三弦有三根弦,有指板,無品位;用左手按弦,右手拇指、食指帶假指甲演奏。

(1)定弦、音域與音色

大三弦可隨演奏樂曲的調定弦,最低可定為D、A、d;最高可定為G、d、g。

無論哪種定弦,它的音域都有三個八度。按實際音高記譜。大三弦音色蒼勁、雄厚,細膩而豐富,穿透力較強,個性突出。

(2)轉調

定好一種弦後,可較方便地演奏四個宮係的調,熟練的演奏員還可作更多的轉調。

定弦D、A、d,可奏D、G、C、F四個調。其他A、bB、bE也能演奏,但難度較大。

定弦G、d、g,可奏G、C、F、bB四個調,其他D、bEbA三個調難度較大。

(3)演奏技巧

大三弦演奏技巧及其符號標記與琵琶基本相同。如左手的進、退(綽、注),有時也用打、帶起、吟(揉)、推、拉、擻、泛音等技巧;右手的彈、挑、滾、雙彈、雙挑、分、劃等技巧(請參閱琵琶的有關部分)。

外國樂器知識

一、木管樂器

1.單簧管

單簧氣鳴樂器。廣泛應用於管弦樂隊、軍樂隊、爵士樂隊和輕音樂隊等。屬於木管樂器。中國俗稱黑管,有17~23鍵的各種伯姆製單簧管。

(1)記譜與音域

單簧管是移調樂器,用高音譜表記譜,記譜音域為e—e4。

(2)音色與音量

低音區,常被稱作“表情音區”,其發音低沉、濃鬱,有戲劇特色;高音區音色純淨、明亮、富麗而圓潤;中音區的音色無明顯個性,發音較柔弱,能與很多樂器的音色相融合;最高音區發音尖刺、狂野,帶有呼嘯聲。

除了極高音區不能弱奏外,單簧管其他各音區都能控製自ppp至ff的音量幅度變化;中音區也能達到ppp至mf的變化幅度。

(3)演奏技巧

單簧管也是一件很靈敏的樂器,除了在演奏斷音方麵不如長笛那樣流利迅速外,演奏旋律、音階、琶音、跳音則相當出色。它能輕鬆地演奏連、斷音結合的各種光輝華麗的樂句,這些方麵可以與長笛相媲美。

單簧管奏斷音,三種吐音法都能使用,而最容易的、也最常用的是單吐法,用單吐奏斷音自然不能太快。在單簧管上的任何音區可輕鬆地演奏顫音和震音。

2.雙簧管

雙簧管在木管組中是略低於長笛音域的高音樂器。細長的圓錐形管身,用硬木(也有用膠木、有機玻璃或金屬)製作而成。樂器頂端裝有葦製、扁形、雙簧的哨片,管身裝有指鍵和鍵杆,下端形狀呈小的喇叭口狀。

雙簧管樂器本身音階是D調,但不屬於移調樂器,用高音譜表按實際發音音高記譜。總音域為bb—g3。

在常用音域裏,雙簧管的低音區發音較豐滿,有鼻音,最低的幾個音發音粗糙。中音區與高音區音色甜美、女性化,表現力豐富,力度控製自如,但在偏高音區用很弱(ppp)的力度演奏較困難。

吹奏上一般僅用單吐法奏連音奏的起音和斷音,奏斷音的速度不能過快。現今的雙簧管演奏家也有采用雙吐法的,但每個音的音色與力度不容易控製好。

3.大管

大管又稱巴鬆管,是雙簧片的低音管樂器,它身高約134厘米,內膛總長254厘米,管身木製。它的吹嘴哨子是裝在一個相當長的像“S”形的金屬管上,並可隨演奏者要求調節。演奏時,用掛帶掛在演奏者的頸項或肩頭。

(1)音域與音色

大管為C調樂器,按實音記譜,根據所演奏樂器的音高記寫在低音、次中音或高音譜表上。音域為bB1—#g2。

大管不同音區的音色區別較大。低音區渾厚、飽滿、有力,吹奏時,氣息損耗量極大,應避免長時間在此音區停留;中音區溫和、甜美,是常用的旋律音區;高音區富於戲劇特色,有管弦樂隊的“小醜”之稱。

(2)演奏技巧

大管奏法上常用單吐法,也有人用雙吐法。在大管上還可超八度大跳吹奏。

4.英國管

雙簧氣鳴樂器。雙簧管族中的中音樂器。有時用於管弦樂隊,在樂隊中屬木管樂器。

(1)記譜、音域與音色

英國管是移調樂器(F調樂器)。記譜用高音譜表提高純五度記譜。

英國管的音域較寬,記譜音域為b—f3。音色比雙簧管低沉、含蓄,鼻音較重,缺少一些雙簧管歡愉、甜美的人格化音色,卻有著田園、回憶、夢幻的色彩。

(2)演奏技巧

英國管在氣息損耗方麵略大於雙簧管,演奏技巧與雙簧管相同,但在技巧的發揮上,由於樂器音色性格特點,應更多地讓它演奏悠長舒緩的旋律。

5.長笛

又稱白銀笛吹孔氣鳴樂器,是廣泛用於管弦樂隊的木管樂器。長笛為木質或金屬管狀體,全長62厘米。為便於攜帶與調音,由2或3段插接組成。笛身為圓柱體,從與笛身插接處起,其內徑至塞頭漸縮漸細。以笛塞頭1.7厘米為中心,開橢圓吹孔。

(1)音域、音色,音量與呼吸。

長笛不是移調樂器,用高音譜表實音記譜,它的全部音域為b—#d4,共有四十一個音。長笛偏低的音區音色柔和,氣息消耗量大;中、高音區音色清澈、甜美;偏高音區時,音色明亮,穿透力強,在這一音區範圍裏,氣息消耗較少;極高音區音色尖銳刺耳,氣息消耗多。長笛在不同音區的氣息損耗程度以及呼吸上的特點與我國的曲笛相似。

(2)演奏技巧

長笛在演奏方麵是非常靈活的,可以勝任一切氣息不太長的旋律,以及各種華彩性樂句的演奏。連音可以奏得圓滑、舒展(如上例)。斷音(用單吐、雙吐、三吐三種奏法)可演奏得極其靈巧,每個音都非常清晰、富有彈性。長笛能以很快的速度演奏平穩的、跳進甚至遠距離跳進的斷音,其靈巧程度均勝於其他木管樂器。樂曲中不加連線的音符,演奏者一般均用斷音奏法來吹奏。

在長笛上可自由地演奏顫音,另外還有一種“彈吐法”(frullato)用來演奏震音。彈吐法如同我國吹管樂器上的“花舌”或稱作“打嘟嚕”的技巧。二、銅管樂器

1.小號

唇振動氣鳴樂器。用於管弦樂隊、管樂隊、輕音樂隊和爵士樂隊等,屬高音管樂器。既能獨奏,也可加強樂隊的氣勢和音量。

管身為銅製,長129厘米,約三分之二為圓柱形,三分之一為圓錐形,號嘴杯形,下端為喇叭口。常用的小號為bB調,屬於移調樂器,記譜比實音高大二度、音域#f—f3。

(1)記譜、音域與音色

bB調小號是移調樂器,用高音譜表提高大二度記譜。它的全部音域為#f—f3。樂隊常用音域為g—b2(記譜音)。

在小號的常用音域中,高音區強勁有力、穿透力很強,具有輝煌而嘹亮的音響性質;中音區同樣飽滿有力,清澈透明。在中、高音區的弱奏,音色柔和甜美。小號的低音區音響稍嫌粗糙,有一種威脅性和煩惱的氣氛。

小號的極高音區c3(記譜音)以上的音,有異常美妙的音響。

小號的低音區#f—b(記譜音)以內的幾個音,音越低,發音越微弱沉悶。

小號除上述用正常吹奏法而產生的一些音色特點外,也有特殊奏法並產生的特殊音色。

(2)演奏技巧

小號是銅管樂器組中最靈敏的樂器。由連音、斷音(常用單吐、雙吐)、顫音等構成的各種性格和速度的旋律、音型、華彩性樂句,對小號來說,可以像長笛一樣靈敏、清晰地演奏出來。與其他銅管樂器比較,它可以演奏較長的樂句和段落。

(3)特殊奏法

加弱音器奏“ConSordino”是小號主要的色彩性特殊奏法。小號有各種各樣的弱音器。不同的弱音器能獲得不同的音色,並使音量減弱。

裝上和取下弱音器大約應留出的時間是:快速的24拍應留出三~四小節;中等速度至少也需要一小節的時間。總之,要讓演奏者從容地裝上和取下弱音器,井然有序地演奏。

加弱音器奏用“ConSord.”,去掉(取下)弱音器用“SenzaSord.”字樣表示。

2.短號

唇振動氣鳴樂器。形狀如小號。號管比小號粗,管彎曲或比小號寬,比小號短的形狀。管長的三分之二為圓錐形,三分之一為圓柱形,與小號相反。

短號號嘴呈深杯形,音色較柔和,介於小號和圓號之間,音域為#f—C3,與小號相同,甚至能吹更高的音。使用弱音器能奏出遙遠的回聲效果。演奏上比小號靈敏。近年來演奏家在小號上能奏出短號的音色,在管弦樂隊中常用小號取替短號。

短號常用於軍樂隊、各類輕音樂樂隊,尤其在爵士樂隊中,它常擔任著主奏的重要角色。管弦樂隊和各式混合樂隊也常使用,情況大致是:刻意追求短號的柔和華麗的音色和它通俗的塵世般的情調;樂隊要求用三~四支小號演奏,而小號數量不足或樂隊中沒有小號,僅有短號,在這種情況下,完全可以用短號來代替小號(這種情況可能出現在非專業管弦樂隊中)。3.圓號

唇振動氣鳴樂器。廣泛用於管弦樂隊、軍樂隊的中音銅管樂器,又名法國號。細長的圓錐形管身卷曲成圓形,號嘴為漏鬥形。喇叭口較大。圓號一般三個閥鍵。三個閥鍵綜合變換使用,可吹出音域內所有半音階。

(1)記譜與音域

圓號的記譜一般不在譜表頭上寫出調號,而是在樂譜的音符上加臨時升降號。

圓號是移調樂器,記譜時要根據所演奏音樂音區實際情況用高音譜表和低音譜表記譜。用高音譜表記譜時,提高純五度記譜;用低音譜表記譜時,移低純四度記譜。

圓號的實際發音總音域為B1—f2或g2(包含內部所有半音),樂隊常用音域為F—c2。

(2)音區、音色與力度

圓號的全部音域大致劃分為四個音區。低音區最下方的#F1到B1(記譜音)數音發音含糊不清,演奏困難。極高音區g2(記譜音)以上的音發音如“呼號”,一般,僅用在獨奏中。樂隊常用音域C—g2(記譜音)中所有的音發音都很準確均勻。常用低音區的音,適應用mf—ff的力度演奏,在這一音區氣息消耗量較大;中、高音區,尤其是中音區強弱隨意,氣息損耗也較小,弱奏時一口氣可延續較長的時間。

圓號的音色是富於詩意的,表現力很豐富,強奏時飽滿有力,其中高音區具有洪亮、輝煌的氣質。圓號的音色還能與弦樂組樂器很好地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