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的培養(1)(3 / 3)

這種看重雙方的態度能幫助你保持平衡。不必把別人想得比你重要,雖然他們看起來可能很有分量,非常重要,但是,在本質上他跟你有相同的興趣、嗜好與問題。

②學習諒解別人。不時會有人辱罵你、對你咆哮、挑你毛病或是使你被動。如果你沒有準備,這些就會打擊你的信心,使你覺得完全崩潰了。你的確需要采取一些措施來防範那些外強中幹的、蠻橫的人。

有人跟你作對時,要記住,在這種場合獲勝的方法是:控製自己的情緒,讓對方盡量發泄,然後再忘掉它。

“行事正當”能使你的良知獲得滿足,並且建立自信。“行事出軌”會導致兩種消極的結果:第一,罪惡感會腐蝕我們的信心。第二,別人遲早會發現而不再信任我們。因此,下麵這個心理學原則值得反複細讀:建立信心,就要行為端正。

3.擺脫內疚情緒的糾纏

(1)正視內疚情緒。每個活著的人,不管他是如何的好或壞,有時都會體驗到一種內疚情緒。這種情緒是一種“悄悄的小聲音”對你說話的結果,那種“悄悄的小聲音”就是你的良心。

試想:如果一個人在做了錯事之後,卻沒有內疚的感覺,他會怎樣呢?如果一個人在鑄成大錯之後,卻沒有內疚的感受,他就不能辨別是非,或者不了解那行為的是非標準。

有些內疚情緒是遺傳下來的,而另一些內疚情緒則是由人們在生活中獲得的。處在不同環境中的人可能具有不同的甚至相反的道德標準。然而,人們在每一個場合都會受到特定的道德標準的教育,他如果違背了這種道德標準,就會產生內疚。

一定程度上講內疚情緒是好的,它甚至能激勵有德行的人產生美好的思想和行動。內疚情緒配合著積極的心態,會有良好的促進作用。但是,並非每種內疚情緒都能產生良好的結果。當一個人有了內疚情緒,而又不用積極的心態去消除它,其結果往往是最為有害的。

偉大的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說:

我們的工作進展得愈遠,以及我們對神經病患者精神生活的認識和研究愈深,我們就愈清楚地感覺到:兩個新因素迫使我們最密切地注意到它們就是抵抗的來源……這兩個新因素,都能包括在“我需要得病”或“我需要受苦”的表述中……這兩個新因素的頭一個就是內疚感或犯罪的覺悟。

弗洛伊德是正確的。因為內疚情緒常常會激發人們去毀滅自己的性命,毀壞自己的身體,或者用別的方法殘害他們自己,以贖清他們的罪過。今天,文明國家不允許人們使用這些方法,然而我們還是能夠經常發現與它們極相似的情況。

下意識心理能像意識心理一樣有效地應用它的力量,當個人不用積極的心態去消除自己的內疚情緒時,下意識心理就能使他受到傷害。

(2)內疚情緒能教育你顧及他人。體諒別人是我們每個人應有的品德。嬰兒很少注意到別人是否舒適和便利,他想要什麼就要什麼。但是,他在成長時,終會逐漸認識到還有別的人活著,自己必須在某程度上顧及他們的存在。自私是人的共同特點,我們每一個人隻有通過成長來逐漸減少自私。當我們長到足可以了解自私是一種不良品行時,我們在隻顧及個人利益時,就會感到一陣內疚的心痛。這是好的。因為當這種情況發生時,或當我們能在使自己愉快與使別人愉快之間進行選擇時,內疚就可以使我們思考兩次。

有一個非常感人的事例。湯姆斯·根住在俄亥俄州克利夫蘭城,他6歲的孫子每天傍晚都要跑到街道拐角去迎接他下班回家,這使他很愉快。當孫子迎到他時,他總是給孫子一小包糖果。

一天,這個小孩迎接到祖父後,很期望地問道:“我的糖果呢?”這位上了年紀的先生力圖隱藏自己的哀傷情緒。“你每天都來迎接我。”他猶豫了一下,然後接著說:“僅僅是為了一包糖果嗎?”祖父就從衣袋裏掏出一包糖果,遞給孩子。他們向房子走去,誰也沒有說話。這孩子傷心了,顯得很不高興,他知道他傷害了自己的所愛的祖父的心。

那天晚上。這個6歲的孩子和他的祖父一起跪下,高聲祈禱。祈禱中這個孩子加了一句自己的話:“請上帝讓祖父了解我愛他”。這個孩子由於自己所做的事而感到不愉快和痛苦,這是好的。

為什麼?因為不愉快和痛苦能迫使他采取行動,消除內疚情緒,並對他所做的錯事作出補償。

(3)采取行動,消除內疚情緒。有時人們會陷入作惡的蛛網中而不能自拔,因為他們放棄了努力。於是他們就又被糾纏得愈來愈緊,直到最後遇到一次重大的經曆,他們才被釋放出來。吉姆·弗斯的情況就是這樣。

吉姆·弗斯是這樣的人:許多年來,他一直在違背戒律。第一次他違背了“你不可偷竊”這條戒律,這時他還在大學讀書。有一天他偷了92.74美元,乘飛機前往佛羅裏達州。不久,他又持槍搶劫,被抓獲投入監獄。此後他參加了軍隊,然而,即使在軍隊中,他仍沒放棄作案。

事情就是這樣在進行。吉姆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斷地滑下去。但他行惡愈久,就愈感到內疚。開始吉姆還沒有自覺地感到更多的內疚——因為他的犯罪的自覺意識變得遲鈍了。但是他的下意識心理卻在積累著內疚情緒。

吉姆從軍事監獄裏獲釋後,結了婚,搬到了加利福尼亞州。在那裏,他開了一家電子谘詢商店。一天,一個自稱安地的人來找吉姆,向他談一個想法:用一種電子裝置去打擊其他種族的人。在幾個星期內,吉姆便深深地陷入到黑社會中去了。為此,他有了一輛價值9000美元的汽車,並在郊區擁有一所漂亮的房子。他的業務多得使他忙不過來。

一天,吉姆同他的妻子發生了爭吵。她要了解所有這些錢是從哪兒來的,他卻不肯說,所以她哭了起來。吉姆不忍看到他的妻子哭泣,因為他愛她。為了安慰妻子,吉姆提議開車到海濱去。在去海濱的途中,他們碰上了交通阻塞;幾百輛汽車湧進了一個停車場。

“啊,看呀,吉姆,”愛麗絲說,“那是格拉漢!我們去聽他講演吧,這可能蠻有意思呢。”

吉姆想遷就她,就走了過去。但剛坐下不久,他就變得十分煩躁不安。他覺得格拉漢似乎是在直接對他講話,良心使吉姆感到不安了。格拉漢的論點是:

“如果一個人獲得了整個世界,卻失去了他的靈魂,這對他有什麼好處呢?”

接著格拉漢又說:

“這兒有一個人,他聽到這些話時,受到良心的譴責,他想要離開他的老路,卻未作出決定。但這將是他最後的機會。”

他最後的機會?對吉姆說來,這個說法叫他吃驚。這位教士的意思是什麼呢?

吉姆想知道正在發生什麼事,為什麼他總想哭呢?他突然對妻子說:“我們走罷,愛麗絲。”愛麗絲順從地走向一邊,但吉姆抓住她的一隻胳膊,把她的身子轉過來。

“不,親愛的,”他說,“走這邊……”

幾年後,吉姆完全改變了他的生活。他在洛杉磯發表了一次演說,講了他的經曆,特別講到他下決心的那天的情況。

在吉姆的故事中,有一個極好的經驗。吉姆之所以能消除他的內疚情緒,是因為他遵循了一個我們每個人都遵循的公式:

首先,當你聽到可能改變你的生活的忠告、演講時,你要好好地傾聽。

其次,你不難對你所做的錯事由衷地感到慚愧,也不難作真誠的懺悔。

然後,你必須邁出前進的第一步,這是很重要的。當吉姆邁出那一步時,他就等於向公眾宣布:他已對他的過去感到慚愧,現在準備改變他的生活了。

還有,你必須邁出前進的第二步:立即開始糾正每一個錯誤。

這就是消除你的內疚情緒的公式。如果你正為壞事的引誘所苦惱,以及隨之而來的內疚使你不能把你的能力應用到建設的方麵。你就學習擺脫內疚的公式,並把這公式同你自己的生活聯係起來。應用這個公式,邁步走向成功。

你應該把你的有意識心理和下意識心理的力量用在以下幾個方麵:

①尋找真理。

②激勵你自己采取建設性的行動。

③使你長久地具有良好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為達到你的理想而奮鬥。

④明智地生活於你所處的社會中。

⑤幫助你糾正那些會使你受到不必要的傷害的作為。

⑥使你從你現在所處的地方出發,到達你所想要去的地方,而不管你現在是什麼人,或者你已成了什麼人。

⑦你應當把人生中任何會阻礙你取得高貴成就的東西拋到一邊。這要求你了解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了解在一定情況下和一定時間內,什麼是善的,什麼是惡的。

⑧你應熟悉你所生存的社會的善惡標準。

⑨你要判斷哪些標準將能引導你走向你所向往的目標。

當你做到這一切之後,你就可以采取行動,用你的思想控製你的情緒,為達到你的目標而奮鬥。

(4)做你良心要你做的事。有時一個人難以決定該說“是”還是該說“不”。因為要解決的問題可能包含兩種德行間的衝突。每一個人隨時都可能麵臨著這樣的衝突,卻又必須作出決定。他必須在他所想要做的事和他所必須做的事之間,或者在他所要的東西和社會對他期望的東西之間,作出選擇。

往往要在幾種德行間進行這種選擇,例如愛、義務和忠誠。舉例如下:

①對父母的愛和義務與對丈夫或妻子的愛和義務相衝突。

②對一個人的忠誠與對另一個人的忠誠相衝突。

③對個人的忠誠與對組織或社會的忠誠相衝突。

為了說明這一點,可以用喬治·約翰遜以及和他在一起工作的一些銷售員的故事作例證。因為他們就曾麵臨著對一個人的忠誠與對另一個人和他所代表的組織的忠誠之間的衝突。

喬治·約翰遜訓練、鼓勵和資助一位名叫約翰·布萊克的銷售員。喬治·約翰遜喜歡並完全信任約翰·布萊克,他給他休假,讓他接待最好的顧客——有長期業務關係的顧客。但是,約翰唯一的興趣是獲得金錢,他相信用任何手段達到這個目的都是合理的。由於他的行為準則是消極的,他就用消極的心態行事。

“喬治·約翰遜對我真像父親一般。是啊,我把他當作一位父親。”這位銷售員說。但同時他卻秘密地計劃把公司的顧客和銷售力量出賣給公司的競爭對手——為了賺錢。

約翰在同事家裏是很受歡迎的,因為他們並不知道他的想法和計劃。約翰也相信他們是不會出賣他的。他常常問他們:“你想把你的收入增加一倍嗎?你想得到更多的福利嗎?”回答往往是:“那當然很好!但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約翰回答道:“我不想讓任何人破壞我的計劃,因此,如果你以你的名譽擔保不告訴任何人,我就告訴你。你能起誓嗎?”當回答是肯定的時候,他就竭力引誘他們轉到公司的競爭對手那裏。他指出真正的或想象上的不滿之事,力圖造成他們對公司的不滿,消除他們良心上的痛苦。

其餘的銷售員們都是“進退維穀”:一方麵他們已對約翰起過誓,不告訴別人他所做的事;另一方麵他們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有害於雇主,他們對喬治·約翰遜和他所代表的公司懷著更大的忠誠。

這些銷售員終於還是鼓足勇氣,向約翰指出他所要做的事是不對的。當他不予答複並堅持他自己的道路時,他們就向喬治·約翰遜報告了這件事。

這些銷售員在作出正確的決定時,表現了忠誠的品德,表明他們是勇敢、誠實和忠誠的人,他們懂得當對一個人的忠誠和對另一個人的忠誠相衝突時,如何在正確和錯誤之間作出選擇。

這樣的衝突是很多的。在你的一生中,你將麵臨許多這樣的衝突。你的決定將是什麼呢?也許下麵的話會幫助你:

去做你的良心要你做的而不會使你產生內疚的事。這就是你要做的正確的事。

4.擺脫空虛的煎熬

在人的生命活動中,除了生理上的饑渴,大概要算心靈的空虛最為難耐了。為了排遣無端的愁緒和寂寞,有人抽煙解悶,有人借酒消愁,有人尋找刺激……這些都是用錯誤的方式填補內心的空虛。正確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一要多讀書。每一本書都在我們的麵前打開了一扇窗戶,讓我們看到了一個色彩綺麗、令人陶醉的新世界。多讀書,就會使我們空虛的心靈充實起來,使我們從狹小的天地馳向無限廣闊的知識海洋。一旦有讀書的樂趣,善於從書本中獵取知識、汲取力量,即使身居鬥室,甚至在荒無人煙的地方,也不會感到寂寞和空虛。

二要慎交友。好的朋友總是互相幫助,互相勉勵,在你遇到挫折時開導你,在你情緒低落時激勵你,在你春風得意時提醒你,在你空虛寂寞時拜訪你。難怪物理學大師愛因斯坦說:“世間最美好的東西,莫過於有幾個頭腦和心地都很正直的嚴正的朋友。”

三要立誌向。心靈空虛的人往往沒有追求,沒有遠大的誌向。“好像什麼都看穿了,看破了。”他就像一隻無頭蒼蠅,到處亂飛,會感到生活像漫漫長夜,沒有邊際。而有理想、有誌向的人,什麼艱苦都能忍受,什麼環境也能適應,他覺得光陰似箭,歲月匆匆,會非常珍惜生活的分分秒秒。

四要多工作。奧斯特洛夫斯基說過:“醫治一切病痛最好的最寶貴的藥品,就是勞動。”人隻有在工作中才能獲得滿足感,才會忘卻煩惱,才可以充實空虛的心靈。因此,醫學心理學家常用“工作治療”來解除受不良心理折磨的人的痛苦。例如,通過繪畫、書法、縫紉、雕塑、陶器、漆工等活動,把他們的注意力轉移到具體的工作上,而不是沉溺在幻想的世界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