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的功能(3 / 3)

繼而自原始的腦幹發展出情緒中樞,又曆經數百萬年,再發展出思考中樞——大腦新皮質,亦即大腦最外層的組織。也就是說,人腦先有情緒中樞,許久之後才發展出思考中樞,由此也可約略推知思想與情感的關係。

最古老的情緒重鎮是負責接收現分析氣味的嗅覺,任何有機物,不管是營養的、有毒的、是性伴侶、是獨人或獨物,都有特定的氣味。在遠古時代,氣味的辨識是存亡的關鍵。

以嗅覺為根基開始發展出最原始的情緒中樞,終而擴大到足以環繞腦幹的頂部。原始的嗅覺不過是幾層薄薄的神經細胞,第一層接收氣味加以分類,看是屬於可食的、有毒的、具性吸引力、敵人或是食物。

隨著哺乳動物的出現,主要的情緒中樞漸漸成形,狀似甜甜圈而底部被咬了一口,那正是腦幹嵌入之處。這個環繞腦幹的部位當為邊緣係統,為腦部增添了情緒的實質功能。在我們陷入狂烈的欲望憤怒、愛慕、警惕時,其實正是被邊緣係統攫住了。

在進化過程中邊緣係統進而修正兩大重要功能:學習與記憶。這一革命性的進展有助於提升動物的生存能力。根據不同的挑戰調整因應方式,而非采取一成不變的自動反應。比如說吃了某種食物會致病,下次便懂得避免。而這類食物的選擇主要仍是依賴嗅覺,也就是說,嗅覺與邊緣係統交互作用的結果不隻要分辨不同的氣味,還要與過去的經驗相比較,藉以做出優劣的取舍。負責這項任務的部位當為嗅腦。

大約一億年以前,哺乳動物的腦部發展向前邁進一大步。原來薄薄兩層皮質負責計劃、理解與運動的協調,現在上麵又增添了幾層新的細胞,形成新皮質,這是腦部增進智能的重要功臣。

人腦新皮質比其他動物大許多,也是人類之所以為萬物之靈的關鍵。新皮質為主司思考的重鎮,負責收集及理解感官接收的訊息,使我們對於感覺能加以思考,同時對觀念、藝術、符號、想像能產生感覺。

從進化的觀點來看,新皮質使動物能夠針對不同情境調整因應方式,大大提升了在逆境中生存的能力,進而將這優質的基因代代遺傳下去。這是因為新皮質具備製定策略與長期規劃等心智能力,不僅如此,藝術、文化、文明的結晶無一不是拜新皮質之賜。

新皮質也是人類情緒精致化的功臣,以愛為例,邊緣係統可產生內體的快樂感受,引發性欲,增添新皮質之後,遂有了構築家庭的基本要素:母愛的天性;母親長期無怨無悔地撫育下一代,人類才得以不斷綿延。在父母的保護下,幼兒的腦部可在冗長的童年階段慢慢成熟。爬蟲類等動物就因缺乏新皮質而沒有母愛的天性,新生動物必須躲藏以免被父母吞噬。

從爬蟲類到恒河猴到人類,新皮質的數量明顯增加,腦部神經路徑的互動也相對趨於頻繁。這意味著麵對挑戰時可以有更多樣的反應,情緒的表現更精致更複雜,比如說我們能尋自身的感覺有所感覺,靈長類動物腦部新皮質與邊緣係統的互助,較其他動物頻繁,尤以人類為最,這也是為會麼我們能有更豐富的情緒表現。兔子與恒河猴恐懼時隻能有固定的幾種反應,人類便複雜靈活得多。生存的環境愈是複雜,愈需要靈活的反應能力,而任何動物的環境都不比人類的複雜。

但人的情緒並非都受製於這些高級中樞,遇到重大事件,高級中樞往往要屈服於邊緣係統之下。由於很多高級中樞都是自邊緣係統衍生出來,可以說情緒中樞在神經路徑的構築上扮演極重要的角色,形同腦部新舊區域的交接帶,透過無數的路每項與新皮質縱橫交錯。也因此情緒中樞對腦部其餘部位的功能有很大的影響力,甚至可左右吾人的思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