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失控(1 / 3)

善思考的人更能尋求合理的方法,所以生活會快樂;隻憑自己的感覺鑽牛角尖的人不會尋求更好的方法,所以他會痛苦。

一九六三年一個炎熱的午後,也就是馬丁發表《我有一個夢》演說的那天,慣竊理杳羅柏斯決定幹最後一標。羅柏斯因沉溺海.洛因而闖空門行竊不下百次,當時正假釋出獄。他事後自稱當時已決定改過自新,但女友和三歲幼子急需生活費。

當天他行竊的公寓住有兩名女子,二十一歲在《新聞周刊》工作的珍妮絲及二十三歲的小學老師艾米莉。羅柏斯挑上這間座落紐約的高級住宅區的公寓,是因為他認為當時不會有人在家,沒想到珍妮絲恰巧在家,羅柏斯大林拿著刀子威脅她,並將她綁起來。就在羅柏斯搜刮完畢要離開時,艾米莉也回來了。羅柏斯也把她綁起來。

多年後據羅柏斯回憶,珍妮絲警告他,他絕對逃不了了,她會記住他的長相,協助警方逮捕他。羅柏斯原準備幹完這一票就改過自新,一聽立刻驚慌起來,完全失去控製。他一時慌亂抓起汽水瓶將兩人打昏,驚怒交集之下又將兩人刺殺數刀斃命。二十五年以後羅柏斯回憶那一刻:“當時我急瘋了,整個腦袋將要炸開來。”

幾分鍾的失控使羅柏斯懊悔一輩子,將近三十年後的今天他嚴寒在監獄,那件蠢動一時的命案後來被稱為“上班女郎命案”

這種情緒的衝動其實就是神經組織失控。研究發現,這種時候腦部邊緣係統發出緊急信息,號召其他組織一起反應,而且這是在一瞬間發生的,職司思考的新皮質根本來不及了解情勢,更別說權衡輕重了。這種情緒行動的特色是:事後當事者根本不明白自己是怎麼回事。這就是說,管理思考的新皮質,往往來不及思考,原始的衝動就開始行動起來了。

情緒行動不見得都會導致上述殘暴的罪行,日常生活上倒是常引發較輕微但同樣不容忽視的問題。想想看你最近是否曾有過情緒失控的情形,也許對家人或狹路相逢的另一部車子的主人大發雷霆,而事後想起來實在沒有必要。那很可能也是一種情緒失控,亦即一時被邊緣係統的杏仁核越權掌控。

情緒行動也不盡然都是不愉快的,比如說有人聽到好笑的笑話大笑不止,這也是情緒行動的反應。人在狂喜的瞬間也是一樣的,快速溜冰選手丹詹森幾度與奧運金牌失之交臂,終於在職1994年挪威冬季奧運會奪得一千公尺金牌,他的妻子因狂喜過度而被送到一旁急救。

激情的源頭

人類的杏仁核顧名思義狀似杏仁,位居腦幹之上,近邊緣係統之下。杏仁核共有兩個,分居腦部兩側。人腦的杏仁核比任何靈長類都大。

海馬回與杏仁核是原始嗅腦的兩個主要部分,之後才慢慢演化出皮質與新皮質。到今天這些邊緣係統仍職司腦部主要的學習記憶功能,杏仁核則是情緒方麵的總管。如果將動物的杏仁核切除,動物將無法衡量事物的意涵,這種情況稱為“情感盲目”。

任何事件如剔除其情緒意涵,幾乎便不具有任何意義。某醫學文獻記載,一年輕人因病切除杏仁核,從此對人完全失去興趣,寧可離群獨居。此病人對話一如常人,但新朋好友一概不識,甚至連母親都不認得,麵對新人的悲痛也無動於衷。看來這個病人對各種感覺已不具認知或感覺的能力,這是因為杏仁核是情緒記憶與意義的儲備庫,少了它生命便不再有意義。

事實上杏仁核與所有強烈的情感有關。杏仁核被切除的動物不再感到恐懼或惱怒,喪失競爭與合作的動力,對自身在群體中的地位茫然無感。簡而言之,其情緒不是喪失便是鈍化。人類獨有的情緒表現——流淚,也是由杏仁核與臨近的扣帶回引發。擁抱、撫摸等安慰動作可緩和這個部位,使哭泣停止。一旦少了杏仁核,也就無淚可流了。

神經總動員

我們都有過因一時行動而事後無限懊悔的經驗,足證情緒的力量往往非吾人所能控製,問題是我們何以會如此輕易地喪失理性?舉個例子,一個女孩開了兩個小時的車到波士頓與男友約會。共進午餐時男友送給她一份她渴想多月的禮物,一個極難覓得的西班牙藝術品。她看了自是滿心喜悅,便興高采烈地提議餐後去看一部好電影,沒想到男友竟回答要去練球而無暇陪她。她在氣憤傷心之下,含淚轉身離去,一時衝動將那珍貴的藝術品丟進垃圾桶。幾個月後回想起這件事,她並不後悔負氣而去,痛心的是那件藝術品。

這股衝動正是杏仁核作祟的結果,杏仁核接受外來的感覺訊息後,便會從過往的經驗中尋找任何不利的證據。可以說杏仁核就像一個心理哨兵,不管來者是誰一律加以質問,隻為了印證內心最原始的疑問:“這不正是我最討厭恐懼的嗎?”而隻要讓它找到近似肯定的答案,杏仁核便立刻加以反製,點燃神經引信,通告腦部各區危機來臨。

在腦部構造中,杏仁核的設計有點像保全公司,總機人員二十小時待命,隻要保全係統被啟動,立刻發出警訊給消防隊、警察局及左右四鄰。

假設觸動的是恐懼的警鈴,杏仁核會將警訊傳給腦部各主要的部位:促使分泌打或逃的荷爾蒙,動員運動中樞,激活循環係統、肌肉與消化係統。自杏仁核分出的其他路徑發出分泌正腎上腺上腺素的訊息,刺激腦部進入警戒狀態。另外也發出訊息給腦幹,使及部露出恐怖的表情,肌肉僵凝、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呼吸減緩。同時將注意力專注在引發恐懼的來源,動員肌肉隨時準備因應。同時從大腦皮質的記憶係統抽出與眼前危機相關的知識,做為采取行動的優先參考。

情緒前哨

當一個人受到否定時,馬上落入一種痛苦情緒,立即會搜索與否定人有關的人或物,往往會把憤怒發在有關的人或物上。

一個朋友告訴我他到英國度假的奇妙經驗。有一天他在運河旁的咖啡館吃飯,餐後沿著運河旁的石板散步,到河邊時他突然看到一個小女孩瞪著水麵,臉上露出極驚恐慌的表情。我的朋友來不及思索便有骨碌跳進水裏——身上還穿著西裝打領帶。一碰到水,他才恍然原來有個剛學步的小孩落水,這也是那個小女孩一臉震驚的原因,他因此救了這個小孩兒。

他如何能在不明所以的情況下跳入水中呢?這可能要歸功於杏仁核。

神經科學的傳統觀念認為,眼耳鼻等感官將訊息傳達到丘腦,再傳送到新皮質的感覺處理區,整理成為我們對事物的觀感。經過此一處理過程,腦部得以認知外物的內容與意義。最後新皮質將訊息傳送給邊緣係統,決定適當的反應後通告腦部其他區及全身。通常的運作情況也確是如此,透過這些窄小的巷弄,杏仁核可直接接收感覺訊息,在新皮質尚未全然察覺之前便撫斬後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