籃球運動(2)(2 / 3)

水底籃球賽

香港潛水教練協會曾發起組織過一場別開生麵的籃球比賽,一場在遊泳訓練場進行的水底籃球賽。隊員們都身穿潛水服,球是一隻注滿鹽水的吹氣球,球籃也在水中,觀眾們則透過玻璃觀看,開始前,雙方隊員先下水圍繞池子遊一圈,向觀眾致意,然後站在池子兩端等待開球,隻見裁判將手一揮,雙方隊員一齊奮力向中圈的球遊去。比賽開始了。

在水中打籃球,球傳出去像放慢動作一樣,而且再使勁也傳不遠,隊員一般都是帶球移動,碰上對方隊員過來搶球,閃躲不及就搶成一團,有時雙方數名隊員一起搶,隻見水裏上下翻滾,你來我往,就像一場生死博鬥。有時球滑開了,可有些隊員不知道,仍搶成一團,有時球眼看就要到手了,沒人碰它,但湧來一股渦流,眼看著球自己改變了方向。要投籃了,而球又因水的阻力從籃筐邊滑走了。再加上水中雙方隊員體態各異,有些姿勢優美,有些滑稽可笑,使隔著玻璃觀看的觀眾,時而鼓掌喝彩,時而捧腹大笑。

一場球賽獨得144分的紀錄

在1986年歐洲“克拉奇”男籃錦標賽上,前南斯拉夫男子籃球運動員茲登科、巴比奇創造了一項歐洲紀錄——在一場籃球賽中獨得144分。

在這次錦標賽的第一輪比賽時,巴比奇所在的紮達爾隊與阿佩埃爾隊相遇。雙方隊員進攻速度都非常快,而巴比奇更是超常的發揮,在上半場結束時全隊所得的87分中占了82分。在下半場比賽時,巴比奇銳氣未減,又得了62分,全場個人獨得了144分,從而打破了南斯拉夫已故運動員科拉奇保持的一場比賽中一個人獨得101分的歐洲紀錄。在這場比賽中,紮達爾隊最後以192∶116戰勝了阿佩埃爾隊。

賽場風波引起的規則修改

1954年10月22日,第二屆世界男籃錦標賽在巴西裏約熱內盧舉行。在分組賽烏拉圭對前南斯拉夫的一場比賽中,上半時23平,終場時,記分牌上顯示出比分是51:49南斯拉夫勝,南隊應獲小組第一,進入前八名,但記錄冊上卻標明是51平。必須加時再戰。原來,比賽中烏隊其中投中的一球,裁判員判為無效,負責記分牌的人理解裁判員的意思,所以這兩分沒記,但記錄員沒弄明白裁判取消這個球的手勢,仍給烏隊加了兩分。因當時記錄員沒有跟記分牌上的比分核對,在比賽結束時才發現這一差錯,但裁判員明知有錯,仍堅持以記錄冊為準(規則規定記錄冊與記分牌上的比分出現差誤時,以記錄冊為準)。兩隊隻好進行加時賽。結果負者變成勝者,烏拉圭隊以55:52取勝,進入前八名,而前南斯拉夫隊名列小組第三,隻能參加第九至十二名的爭奪。此事在當時引起軒然大波,這對南隊來說是一個悲劇。

事後追究責任時,發現責任之一是裁判員給隊員發底線球造成的混亂。因而自那時起(實際上是從1956年墨爾本奧運會開始)籃球規則上明文規定,除進球得分後由另一方發底線球外,其它情況都發邊線球,以免造成混亂。

酷愛籃球的國王

不丹國王吉格姆·辛格·旺克是一個籃球愛好者,籃球運動是他身體鍛煉的主要項目之一。他不僅是一般的玩玩,而且還具有一定水平。他要求本國駐聯合國的代表定期把美國籃球比賽的實況錄相送回國,以便欣賞和學習研究,以提高自身水平。國王身高1.73米,是不丹最佳籃球選手之一。在王宮院子的籃球場上,幾乎每天下午都要舉行籃球比賽。經常對陣的是本國首席法官為首的軍隊隊與國王率侍衛組成的宮廷隊。國王是本隊的主要得分手,他最拿手的絕招是勾手投籃,他嫻熟的動作常常使對手防不勝防。當然,對裁判的要求是很高的,既不能錯判也不能偏向,從頭到尾都是戰戰兢兢的,因為稍有差錯,國王是要發脾氣的。

一場靠觀眾取勝的球賽

事情發生在1963年5月,巴西裏約熱內盧正舉行著第4屆世界男籃錦標賽,這一天,南美最大的“馬拉卡那濟奧”體育館座無虛席。兩萬名觀眾吹著小號,敲著鼓,彙成震耳欲聾的聲流揭開了比賽的序幕。原來這一場比賽是(前)蘇聯隊與東道主巴西隊相遇。比賽還沒開始,正在做準備活動的蘇隊就受到來自巴西方麵的進攻。隻見一個個巨大的爆竹頻頻向蘇隊扔來,爆竹發出一聲聲巨響,紅光閃過後噴出一團團黑煙,再加上濃烈的火藥味,就像來到了激戰的戰場。蘇隊隊員不得不頻頻揮動運動服以驅散這嗆人的煙霧。

比賽開始後,體育館內的喧鬧聲響成一片,一個個爆竹在巴西球籃上空爆炸,蘇隊隊員要冒著危險向籃下進攻。終於上半場比賽結束了,蘇隊以42:43落後1分。中場休息時,一個意外的事件發生了。巴西隊教練蘇阿裏斯·卡涅拉麵部陰沉走近擔任這場比賽的烏拉圭裁判員帕季裏奧身邊,一記耳光將帕季裏奧打倒在地,頓時全場騷動,巴西觀眾為本國的教練有如此勇猛的行為大聲喝彩。觀眾更加狂熱了。在蘇隊走回更衣室的途中,一個從看台上扔來的爆竹,準確的擊中在蘇隊教練戈麥爾斯基的額頭上,爆炸起火,燒傷了他的右眼和右側的眉毛。戈麥爾斯基被送進了醫院。鑒於卡涅拉的粗暴行為,仲裁委員會取消了他臨場指揮的權利。然而,這樣的處罰並不能阻止卡涅拉繼續指揮比賽。下半時比賽開始後,卡涅拉坐在看台上,通過信使指揮比賽。看台上的觀眾都在幫助他。隻要他想要替換那一位隊員,全場球迷會異口同聲的將他的指示喊出來。當然幫助並不僅如此,用爆竹封鎖本方球籃還是必要的。最後,由於巴西觀眾的努力,巴西人終於以90:79獲得勝利。在場的外國人都為巴西觀眾充沛的精力感到驚奇,因為,沒完沒了的吼叫聲伴隨著鈴鼓聲、小號聲,自製玩具的噠噠聲幾乎響了整整兩個小時。一位當時在場的法國記者認為:觀眾使用這種方法去幫助某隊獲勝,這在籃球史上是聞所未聞的。

籃球引起的上訴

美國弗吉尼亞州法院接到一份起訴書。32歲的婦女貝特西·納爾遜狀告該州的福爾斯丘奇體育用品商店。因該店的店員的無禮行為使自己無故蒙受精神上的痛苦,要求該店賠償60萬美元。

原來,前幾天,這位婦女在這家體育用品商店買東西,由於她已懷孕,腹部顯得很大,臨出門的時候,該店的營業員將她叫住,懷疑她偷了一個籃球。竟外的指責使她感到異常的憤怒。事後,雖然得到店員的道歉,但她感覺受到汙侮,造成自己精神上痛苦,遂向法院起訴,法院決定受理此案。經過調查,認為該店營業員無故懷疑觸犯了有關人權的法律,因此判決納爾遜太太勝訴,對福爾斯丘奇體育用品商店處以罰款。在法院宣判後的第二天,這位婦女生下了一個漂亮的男孩。

得而複失的冠軍

1972年5月第20屆奧運會在前聯邦德國慕尼黑舉行。男籃的冠亞軍爭奪戰在美國隊和前蘇聯隊之間展開。美國隊自1936年至1968年連續奪得7屆奧運會籃球比賽冠軍。前蘇聯隊多次獲得世界籃球綿標賽冠軍,是美國最強的對手。美—蘇之間這一場冠軍賽爭奪得十分激烈。水平不斷上升的蘇隊在前35分鍾的比賽中始終處於優勢。在最後幾分鍾時,美國隊奮起直追,將比分追至48:49,隻落後1分。此時,美國隊柯林斯向籃下運球突破投籃,蘇聯隊防守犯規。時間隻剩下三秒鍾,裁判判給柯林斯兩次罰球。在這決定勝負的時刻,柯林斯以頑強的毅力,克服了心理上的巨大壓力,兩罰皆中了。場上場下響起了一片歡呼聲。就在柯林斯開始罰第二個球時,前蘇聯教練向記錄台發出請求暫停的要求。根據國際比賽規則,隻有在球進入比賽狀態之前教練員才有權要求暫停。所以拒絕了蘇隊教練的要求。開球後三秒鍾瞬息即逝,蘇隊未能得分,正當美國隊場上、場下隊員一齊歡呼雀躍再次奪得冠軍時,國際籃聯秘書長瓊斯插入宣布蘇隊教練暫停要求有效,最後三秒種必須重打。出於無奈,美國隊隻得服從瓊斯秘書長的裁決。大出人們竟料的是蘇隊一記長傳給前場籃下的中鋒別洛夫,別洛夫在美隊後衛的嚴密防守下竟將球投入網內,蘇隊反而在最後1秒鍾轉敗為勝。

賽後,目瞪口呆的美國隊當場向國際籃聯兩個委員會提出抗議。但在14小時後,美國的抗議被仲裁委員會否決。為此,美國隊拒絕接受銀質獎章,因為他們認為他們應得的是金質獎章。

最遠的一次投籃

在籃球比賽中,三分線以外投籃就算遠距離投籃了,籃球運動員都希望提高自己中遠距離投籃的命中率,但對後場的超長距離投籃命中是連想也不敢想的,但有些事情是不能用普遍規律去衡量的。1979年2月17日,美國20歲的籃球運動員威廉斯在一次比賽中於距籃約27米處投籃命中,引起人們驚呼。無獨有偶,1980年1月21日,在美國的另一場籃球比賽中,運動員勒·漢森在27.2米的距離上投中了一球,使場上爆發出暴風雨般的掌聲和歡呼聲。這兩次投籃雖然也隻能算3分,但在曆史長河中留下了值得人們記載的一頁。

運球接力跑520公裏

1990年左右,法國一所籃球俱樂部創造了一項獨特的紀錄:運球接力跑520公裏。為了搞好這次活動,籃球俱樂部事先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首先組織了25名男女籃球運動愛好者,每周訓練一次。然後尋求有關部門的支持和幫助,準確的測量運球接力跑的路線。經過長達一年的準備,接力運球跑終於開始了。25名參加者一同從巴黎出發,由1人從出發點開始運球跑,每跑5公裏換一次人,晝夜不停。經過64小時45分鍾的時間,這支運球接力隊到達終點——距巴黎520公裏的斯特拉斯堡市,並由一名女隊員把籃球投入安置在市中心的一個籃框裏。

歐洲“克拉奇”杯賽的來曆

“克拉奇”杯賽是歐洲最重要的籃球錦標賽之一。它僅次於歐洲籃球錦標賽和歐洲杯賽而位居第三。該杯賽是國際籃聯為紀念世界著名籃球運動員拉迪沃奇·克拉奇而設的。始於1973年,每年舉行一次。

拉迪沃奇·克拉奇,前南斯拉夫隊員,身高2.04米。是整個六十年代世界籃壇最著名的球星。他1939年出生於貝爾格萊德附近的索姆博爾,具有良好的身體素質,青年時沒經過正規訓練就跳越1.82米高度。後來加入貝爾格萊德的O·K·K、青年隊,繼而升入成年隊。當時他每場進球平均達22分以上,在國家隊的一場比賽中,曾一人獨獲44分。1965年在一場比賽中他個人得分曾高達101分。1966年在對美國東弗尼吉亞隊的比賽中,罰球十五次全部命中。克拉奇1961年第一次參加歐洲杯賽,就被評為最佳投手。他三次參加奧運會,其中1960年在羅馬奧運會和1964年東京奧運會上都被評比為最佳投手。克拉奇參加國際比賽157次,是1960—1969年前南斯拉夫國家隊不可替代的王牌,為前南斯拉夫隊在在各種國際比賽中取得較好名次立下汗馬功勞。

著名的前南斯拉夫國家隊教練熱拉維察稱他為最理想的天才運動員,是把畢生精力毫無保留地獻給籃球事業的優秀運動員。熱拉維察稱讚他有事業心,自覺遵守紀律,具有堅韌不拔的鬥爭精神和強烈的上進心。克拉奇謙虛好學,體育道德高尚,為人正派,倍受同伴尊重和信賴,在國內外都享有崇高的聲譽。可是正當他的事業達到高峰時期,因交通事故而不幸喪生,死時年僅30歲。

1969年6月,在意大利的克拉奇準備趕回去參加國家隊在薩拉熱窩進行的一場準備性質的比賽,雖然教練已準他請假,但他不顧路遠堅持前往,但正巧沒有當天的飛機票。於是他決定自己開摩托車趕往訓練地點。6月2日從早到晚風雨交加,公路上異常難行;克拉奇驅車艱難的在公路上行進著,當他準備超過前麵的一輛已經讓路的旅行車時,正巧迎麵駛來一輛大卡車。他緊急刹車,但為時已晚,克拉奇被撞出數米,倒在另一輛車輪底下,當人們救起他時,已經不省人事了。送到醫院後20小時,終於不治身亡。消息傳開,全國上下悲痛萬分,成千上萬的人含著眼淚去和他的遺體告別。

為紀念這個對籃球事業曾作出重大貢獻的籃壇巨星,國際籃聯決定在歐洲每年舉行一屆“克拉奇”杯賽。

午夜籃球賽

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期,美國第二大城市洛杉磯出現一種奇怪的現象,在半夜時分,內城體育館經常發出一陣陣喝彩聲,加油聲與激烈球賽聲。進去一看,發現參賽的選手都是本城街頭的“著名”人物,洛杉磯聲名狼藉的如“血腥”、“殘廢”等流氓團夥的成員。

原來,洛杉磯的青少年犯罪現象非常嚴重,該市有五至十二萬青年流氓團夥成員。他們無惡不作,酗酒、吸毒、搶劫、強奸、打架鬥毆,而且團夥之間,也你爭我奪,劃分勢力範圍,稍有爭端,便集體械鬥,把整個城市搞得烏煙瘴氣。

很多人成了進入警察局的常客。

為此,很多專家大傷腦筋,嚐試了很多辦法,效果都不太理想。芝加哥大學體育教育專家拉瑞·柯·金斯的作法提供了一個好的方式,拉瑞·柯·金斯先生最近組辦了一個別具一格的午夜籃球隊。組織很多有犯罪前科的青少年在夜晚10點—午夜2點在體育館訓練和比賽,他們與職業隊一樣,球員穿統一的球衣,簽訂合同,訓練非常嚴格。這支球隊加盟的球員半年內無一人做過犯法事。

洛杉磯“青年團夥改造服務委員會”仿芝加哥的模式,因為晚上10點—午夜2點是青年團夥幹壞事最多的時間。所以也采取午夜籃球賽的方式,把團夥成員(也有少量的一般青年)組成“半夜籃球聯盟”,並為他們募集了11萬美元的活動經費。如今已有8個隊加盟,每個隊代表一個社區,很多青少年都想在此一顯身手。

比賽每周有三個晚上進行,比賽持續整個夏季,然後再組織下一個循環。為了確保安全,委員會提供車子,負責接送球員,並有10名警察帶著步話機輪流值班。

自從組織午夜籃球賽以後,初步成果是不錯的,青少年團夥案件有了下降趨勢,它為教育街頭青少年,改造青少年犯罪團夥開辟了一條新路。

名人風采特卡欽科——曆史上世界最佳中鋒之一

特卡欽科是前蘇聯隊的著名中鋒,也是世界上最有威脅的中鋒之一。從1978年起他就取代了前南斯拉夫的著名中鋒喬西奇,在馬尼拉世界錦標賽上被專家評比為世界最佳中鋒。

特卡欽科身高2.20米,體重135公斤,他身體靈活,能跑能跳,動作舒展協調,全麵掌握攻守技術,在比賽中攻擊力極強,是各個比賽防守的重點人物。在第八屆世界錦標賽上,雖然他平均上場21分鍾,但每場得分平均為15.25分,命中率66.2%,每場比賽搶前、後籃板球4.55次,蓋帽263次。在第九屆世界錦標賽中,他平均每場得分12.63分,命中率72%,每場搶前後籃板5次。他在各種比賽中都有效的牽製了對方的防守,經常兩人前後防守他,為同伴創造進攻機會。特卡欽科進攻技術簡單而有實效,接球後用單、雙手扣籃,或在3—4米距離上跳投,在同伴機會好的情況下,及時傳球助攻。為同伴策應、擋人更體現了他高大身體的優勢。他籃下的防守最有威脅,任何中鋒都不能在他麵前輕意的起跳投籃。他的身高、體重的優勢,再加上移動速度快,是蘇隊內線的中流砥柱。

特卡欽科1957年出生在俄羅斯的索奇市。1969年開始打籃球,在學校參加籃球訓練,後來被吸收到市少年體校訓練,1972年被烏克蘭教練看中,開始到烏克蘭首都基輔打球,他開始在“建設者”俱樂部少體校,然後到波裏斯·多維欽科的健將隊。1973年被吸收到國家青年隊,參加了歐洲青年錦標賽。1975年他代表國家隊參加歐洲錦標賽,這時他還是一名初見世麵的新手。直到1977年他才成了國家隊的主力隊員,在富有經驗的老教練戈麥爾斯基指導下,特卡欽科進步神速。1980年以後,他日漸成熟,在比賽中,不能個人進攻,策應、助功都顯出巨大威力。為蘇隊在各個比賽中取得好成績立下了汗馬功勞。

謝苗諾娃——籃球史上的傳奇人物

謝苗諾娃是前蘇聯女籃著名中鋒。從1968年加入前蘇女籃開始,到1987年隱退。在籃壇馳騁近20年,為前蘇聯國家隊立下了赫赫戰功。是蘇隊的支柱。

謝苗諾娃身高2.12米,體重125公斤,她異乎尋常的高度使對手在防守上束手無策,場上經常出現2—3個對手圍守她,但在大多數情況下,隻要謝苗諾娃雙手一接到球,同伴們就可以考慮回防了。她不但依仗身高的優勢,而且中近距離投籃準確,特別是籃下側身勾手投籃幾乎是防不勝防,百發百中。

謝苗諾娃1952年出生在立陶宛的一個小城市。14歲時即身高二米,離開家鄉到裏加隊,她代表裏加俱爾部隊15次登上前蘇全國冠軍寶座,13次獲得歐洲俱樂部冠軍杯賽。謝苗諾娃在國家隊期間,前蘇女籃獲得1976、1980奧運會冠軍,1971、1975、1983年世界錦標賽冠軍,1968—1985年十屆歐洲錦標賽冠軍。

謝苗諾娃代表前蘇聯最後一次國際比賽是1987年法國舉行的“龍切蒂”杯籃球賽,她在與意大利米蘭隊一場比賽中獨得42分。當時已經35歲的謝苗諾娃雄風猶在。全隊仍圍繞著她一人打。最後蘇隊奪得“龍切蒂”杯冠軍。

謝苗諾娃的存在甚至影響許多籃球專家對籃球運動的看法,認為隻要有謝苗諾娃這樣的運動員,就可以穩操勝券。這種看法在當時盛行了很多年。這種看法使前蘇女籃遇到具有男子風格的美國女籃時,嚐到了苦果。

謝苗諾娃在立下了多年汗馬功勞之後,於1987年無聲無息的離開了球場。

1987年底,謝苗諾娃加盟於西班牙馬德裏隊。熱情的西班牙球迷熱烈的歡迎著謝苗諾娃。

薩博尼斯——世界第一中鋒

1988年漢城奧運會,前蘇聯隊戰勝了主要對手老牌勁旅美國和前南斯拉夫隊,獲得了冠軍,頭號功臣當屬主力中鋒薩博尼斯。在與南斯拉夫這場冠軍爭奪賽中,薩博尼斯充分發揮了他爭搶籃板球和籃下強攻的威力,在蘇隊比分開始落後的情況下,逐漸超過南隊,最後以76:63取勝,這場球賽中,薩博尼斯搶籃板球15次,得20分,居兩隊之首,而且多次助攻、策應,為蘇隊立下汗馬功勞。

薩博尼斯身高2.23米,盡管身材高大卻異常靈活、協調。他觀察力強,反應敏銳,攻防技術運用合理,他的威力不局限於身體高度和個人的強攻,在整體的配合中,他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他可以巧妙的為同伴擋人、傳球製造投籃機會,可以運投,可以近攻,是不同於其他高大中鋒的一個技術全麵的中鋒。在防守中,他幾乎控製了整個三秒限製區,成為對方很難逾越的屏障。蘇主教練戈麥爾斯基曾經宣稱:“薩博尼斯是蘇聯籃球史上最聰明和最有天賦的中鋒。

薩博尼斯出生於立陶宛的考納斯。九歲起就開始了他的運動生涯。15歲時,身高已達兩米多,被選進了立陶宛青年隊。一年後,被蘇聯國家隊的教練們看中而入選國家青年隊,並隨該隊取得歐洲青年錦標賽冠軍。以十七歲年齡和2.15米的高度作為國家隊正選隊員參加了在哥倫比亞舉行的世界男籃錦標賽,為該隊奪得冠軍立下了大功。

哥倫比亞世界男籃錦標賽後,蘇聯挑選了幾名最年輕的隊員順路訪問美國,和素享盛譽的美國一些大學生隊進行了較量,蘇隊取得9勝1負的好成績。薩博尼斯球技超群,格外引人注目,在美國引起巨大反響,洛杉磯萊克斯隊願意以1000萬美元重金聘請他。這對於一個不滿20歲的青年來說,在美國也是罕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