籃球運動(2)(3 / 3)

薩博尼斯在國內錦標賽中,在“紮利基裏斯”隊,與隊友一起,曾戰勝長期保持冠軍稱號的蘇軍中央體育俱樂部隊而取得冠軍,後來又多次戰勝中央俱樂部隊。

1988年,薩博尼期因腿傷接受美國邀請,前往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大市治療,在這之前腿傷使他已離隊一段時間了,在24屆奧運會前才趕回隊裏,仍然能與同伴密切配合,這也可以看出他優秀的籃球運動員素質。

薩博尼斯於1988—1989年被評為全蘇最佳籃球運動員。隨後,他正式決定赴國外效力,並已獲得本國政府的批準。原先曾希望赴美國波特蘭隊打球,但由於國內原因隻能與西班牙一個甲級隊簽訂一年合同,合同規定他將得到一百萬美元。

黃柏齡—中國籃球史上的神投手

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雙手原地投籃是比賽的主要投籃方法。跳起單手投籃也開始被人們應用。當時的跳起投籃,一般都采用邊跳邊投的方法,即人體跳起時,在上升階段投籃出手。這種方法比原地投籃機動性強,起動快,便於擺脫防守。但空中穩定性差,命中率受到影響。

中國的黃柏齡創造了一種跳投方法,當時人們稱之為“停空投籃”,則是在起跳後,身體上升到最高點,人體處於相對靜止的一刹那投籃出手。這種投籃技術使人體在空中保持了身體的穩定,把起跳動作對投籃的影響縮小到最小限度。

黃柏齡的跳投命中率高,是著名的神投手。當時他在大公隊和後來在國家隊時,一場比賽得分一般要占全隊總得分的1/2—1/3。而命中率一般都在70%—80%之間。在1951年全國籃排球比賽大會上,華東對華北兩隊決冠軍的一場比賽中,黃柏齡下半場才上場,在半場時間裏,他投籃九次,投中八個球,命中率為88.8%。

黃柏齡出生於福建的泉州,從小喜好籃球,受當時一些歸國華僑球星的影響,對籃球更是有了新的認識。他吸收了當時歸國華僑蔡文章(原菲律賓華僑群聲隊球星)雙手跳投的長處。並結合自己的特點,每日苦練,終於練出了一手投籃的真功夫,當時,“停空單手投籃”已具雛型。後來加入晉江隊,投籃技術日漸成熟。1948年,黃柏齡的“停空單手投籃”技術已基本完善。當時他在上海讀書,成為當時上海籃壇勁旅大公隊的主力隊員,先後轉戰寧、滬、杭,出征東南亞,名噪一時。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後,他是第一任國家隊隊長,征戰國內外,“停空單手跳投”技術,經受了中外實戰的考驗而得到同行和觀眾的讚賞。

張勇軍——中國的三分神投手

第十屆亞運會,中國與南朝鮮男隊的冠亞軍決賽激烈的進行著,在時間還剩7分鍾時,中國隊處於劣勢,落後11分,所有關心中國隊的人都捏了一把汗。時間不多,差距不小,正常的進攻很可能來不及了。投三分球,這重擔就落到了張勇軍的肩上,在這關鍵時刻,張勇軍毫不手軟,大膽果斷的連中四個漂亮的三分球,使中國隊轉敗為勝,為中國的奪冠立了頭功。1989年第五屆魚尾獅杯國際男籃邀請賽,對台灣鴻源隊(有三名美籍球員)打到下半時仍落後8分時,張勇軍在重重嚴密防守下,巧妙利用個人的積極快速擺脫和全隊的默契配合,連射七個3分球,及時扭轉戰局而取勝。我國籃協領導人在1990年底全國甲級聯賽時談到:“我國籃球今後要在培養投手上狠下功夫,目前還未湧現出一批象張勇軍、叢學娣這樣高水平的男女投手。

張勇軍1963年1月出生於湖北黃石市,從小愛打籃球,小學就參加了校籃球隊,1976年,黃石市業餘體校籃球班公開招生,上初中的張勇軍被錄取了,從此張勇軍開始了正規的籃球訓練。

當時張勇軍身高1.78米,教練對他說:“你身高不算突出,要在遠投上多下功夫,應該千方百計練出自己的絕招。”張勇軍訓練十分刻苦,每天投籃二三百次。1978年,張勇軍做為主力後衛,代表黃石市業餘體校參加湖北省少年籃球比賽,一舉奪冠。年底,應召進入省業餘體校。1981年,張勇軍進入湖北省青年隊。當年即參加全國青年隊聯賽,每場得分均在25分以上,成為對手重點防守的“危險人物”。1982年,張勇軍進入中國青年隊,赴菲律賓參加了亞洲青年錦標賽,他準確的投籃,為中國隊奪取亞軍立下了戰功。

1984年10月,張勇軍被調入國家隊。1985年,規則增加了3分球規則,身高1.88米的張勇軍意識到自己的優勢及發展方向,遠投水平及與其它技術結合的能力更高了。1985年6月,在長春的全國聯賽中,在與山東隊比賽時,他投3分球13次,10次中的,僅3分球就獨得30分。在第10屆世界男籃錦標賽上,中國隊獲得第9名,張勇軍在強手如林的激烈比賽中每場平均得分14.4分,3分球每場平均3.5個。被評為世界第3號最佳3分手。1991年全國籃球聯賽(第二階段)被評為最佳前鋒。

張勇軍身高不占優勢,在高人的運動中,能發揮出如此巨大的威力,是他平時苦練的結果,每一個場上的得分都是無數次場下的練習堆積而成的。有了真功夫,方能在激烈的對抗中發揮技術水平。藝高人膽大,真本領在身,關鍵時刻才能心裏不慌,手上不軟,而真本領真功夫是來不得半點虛假的。唯一的途徑,是平時的苦練。

孫鳳武——矮個巨人

在中國國家籃球隊比賽的時候,隨時都能看到一名身高僅1.85米的後衛隊員在高人如林的籃球場上,時而運球突破上籃、時而遠投得分,在組織進攻時的妙傳及搶籃板球時的彈跳力,給人一種在球場上如魚得水的感覺,這就是國家隊主力後衛——孫鳳武。

孫風武1982年入選國家隊,至今共參加了3次世界錦標賽,兩屆奧運運會,2次亞運會

、5次亞洲錦標賽,3次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在這些比賽中,孫鳳武武與隊友一起獲得過6

次亞洲冠軍,世界錦標賽第9名、奧運會第10名以及大學生運動會第5名的成績。

孫鳳武是在江蘇的籃球之鄉——淮安長大的,父親是縣業餘籃球隊員,曾多次參加過省、地區級比賽。孫鳳武從小受家庭的熏陶,就喜歡籃球,經常和鄰居的孩子在自製籃圈的場地上打球,後來參加了校組織的籃球隊,並參加省兒童比賽獲得了第二名。在這之後被省隊的劉恩榮教練看中,調入省重點業餘體校集訓。但因為身體條件差,僅三個月就被退了回去。但他並沒有氣餒,回去後加勁苦練,終於在1978年初再次被招進省體校,半年後就與隊友們一起獲得了全國重點業餘體校的比賽的第二名,當時擔任後衛,每場都能得20—30分,回來後就調入江蘇省隊。1980年8月,孫鳳武被調入國家青年隊,在第六屆亞洲青年錦標賽上,以機動靈活和嫻熟多變的技巧,使防守者防不勝防,每場球都要得20幾分,為中國隊奪得青年錦標賽冠軍立下汗馬功勞。

在第十二屆亞洲錦標賽中,他以令人叫絕的妙傳,急停跳投和強行突破上籃及積極有效的防守,使專家和觀眾們大為讚賞。為大勝南朝鮮和日本等隊起到了核心的作用。被大會授予“最佳球星”、“最佳防守”兩項獎勵,並被選入亞洲明星隊。

孫鳳武現在已經是“老”隊員了,多年的大強度訓練,使他多處有慢性損傷,但他沒有抱怨、沒有退縮,而是一次次向著自己新訂的目標奮鬥著。用他自己的話說,“人生本該如此,總是在不斷的進取中從一個台階邁向另一個台階,在逐步提高和完善中實現自我價值。”

鄭海霞——中國女籃最佳中鋒

身高2.04米的中國女籃著名中鋒鄭海霞,是中國籃球史上第一個靈活協調能攻能守的女巨人。她不僅有身高的優勢,而且有全麵的攻守技術,在比賽場上始終是對手防守的重點對象。隨著球齡的增長,鄭海霞日漸成熟,在1991年全國聯賽第二階段中,被評為最佳中鋒;在1992年第25屆奧運會 ,與世界強隊古巴比賽時,對方經常兩名隊員緊緊防守她,鄭海霞發揮身高的優勢和移動快、彈跳好的特長,時而甩掉防守突破上籃,時而晃過對手跳起投籃使對手防不勝防。在這場比賽中鄭海霞獨得23分,為中國隊以高比分擊敗古巴隊進入決賽立下汗馬功勞。在與獨聯體比賽時,她不僅自己獨得15分,而且成功的防住了獨聯體中鋒的強大攻勢,使對方在12分鍾比賽中隻得了6分。

賽後,不少專家指出:“在本次比賽中,鄭海霞是各隊防守獨聯體中鋒最好的一名。”

鄭海霞1967年3月出生於河南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裏。5歲上小學就鶴立雞群,上課坐最後一排。12歲時已長到177米,因她年少身高,而且體態勻稱,反應靈敏、靈活,學習成績優秀,1979年9月被商丘地區業餘體校正式錄取,從此,一個從沒有摸過籃球的農家女孩,開始了籃球運動的生涯。

在業餘體校裏,鄭海霞把樸實,吃苦耐勞的作風用到了籃球訓練上,一年多的刻苦訓練,素質、技術都增長得很快。14歲時,身高已達到1.88米,被武漢軍區女籃隊錄用,第二年又被選入“八一”隊。在“八一”隊三年裏,經過係統的訓練,鄭海霞像一塊被琢磨的玉石,逐漸放射出光彩來。

在她17歲的時候,被選入了國家隊,並被推到了主力中鋒的位置上。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中國女籃奪得銅牌,鄭海霞投籃命中率高達59%,居全隊之首,被外國記者稱為“中國的長城”。

1985年5月,在中國女籃參加的“波羅的海杯”國際籃球邀請賽上,鄭海霞獲得最佳得分手”、“最佳籃板球手”、“最佳陣容手”三項殊榮。

隨著多次大賽,鄭海霞技戰術水平日臻成熟。在1986年連續參加的亞洲錦標賽,世界錦標賽和亞運會籃球賽中,大顯身手,受到世人矚目。

鄭海霞性格開朗,談吐風趣,為人直率,在比賽中球打得好,不爭功,輸了球不埋怨,認真訓練。從12歲開始摸球,至今已有14個年頭。由於長時間大強度、大運動量訓練,身上已傷痕累累,但她仍然堅持訓練,爭取多一次為國爭光的機會。別人勸她:“身體有傷,還是見好就退吧”。她說:“我就是要爭這口氣,要為國家和軍隊贏得金牌。”鄭海霞就是用這種精神,來繼續為祖國爭得榮譽的。

國際籃球組織及重大比賽

國際業餘籃球聯合會(國際籃聯)

國際業餘籃球聯合會於1932年6月在瑞士的日內瓦成立。它的前身是國際業餘體育協進會的籃球技術委員會。在1932年—1940年,總部設在意大利的羅馬。在1940年—1956年,總部遷到瑞士的泊爾尼。1956年到現在設在德國慕尼黑。國際籃聯現有會員協會178個。

國際籃聯的宗旨是:促進、監督和指導國際業餘籃球運動的發展,製定比賽規則和場地設施規定,監督按照國際籃聯所製定的規程進行國際性和奧運會籃球比賽,經管國際裁判的指定工作,處理會員國的運動員和裁判員轉國籍問題以及管理業餘隊同職業隊相互比賽問題。

國際籃聯的最高權力機構是代表大會。代表大會每4年召開1次,一般在奧運會期間召開。每個會員協會可派2名代表出席,但隻有1票表決權。代表大會閉會期間,由代表大會選出的中央局負責國際籃聯的經常工作。現任主席是基裏安,秘書長是B·斯坦科維奇。國際籃聯下設技術委員會,規則委員會、財務委員會、國際組織委員會、女子委員會、青年男子委員會、青年女子委員會、國際小籃球委員會和資格委員會。

國際籃聯舉辦的比賽,除奧林匹克運動會男、女籃球比賽外,還有世界男子籃球錦標賽、世界女子籃球錦標賽、世界男、女青年錦標賽、世界俱樂部錦標賽。1974年7月,國際籃聯在波多黎各舉行的中央局會議上做出承認中國籃球協會的決議。國際籃聯在1989年4月做出準許職業選手參加奧運會等世界大賽的決定。

亞洲籃球聯合會

亞洲籃球聯合會於1958年在日本東京成立。目前已有30個會員協會。亞洲籃球聯合會總部設在秘書長所在城市,現在馬來西亞吉隆坡。

亞洲籃聯的宗旨是:促進、發展和管轄亞洲籃球運動,通過比賽,提高亞洲籃球運動水平,增進亞洲國家人民之間的友好關係。亞洲籃聯的最高權力機構是代表大會。代表大會每二年召開一次,一般在奧運會、亞運會以及亞洲男子籃球錦標賽期間召開,每個會員協會有1票表決權。代表大會閉會期間,亞洲籃聯的日常工作由執行委員會負責。執委會由主席、執行主席、9名副主席,秘書長、聯合秘書長、兼司庫、2名副秘書長和8名執委組成,經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任期4年。現任主席是香港籃協名譽主席程萬琦,秘書長是馬來西亞林文澤,中國籃協主席牟作雲和秘書長楊伯鏞任亞洲籃聯副主席。

亞洲籃聯舉辦的正式比賽有:亞洲男子錦標賽、亞洲女子錦標賽、亞洲青年男女錦標賽。

中國籃球協會

中國籃球協會成立於1949年。它是中華全國體育總會領導下的單項運動協會之一。中國籃協是國際籃聯和亞洲籃聯的會員。它的任務是:在全國開展群眾性籃球運動,舉辦全國籃球競賽和教練員學習班,提高籃球技術水平,加強與國際籃聯、亞洲籃聯及其所屬機構的聯係,參加國際籃球競賽與訓練等活動,領導和檢查全國籃球競賽、訓練、科研等活動,選拔代表國家的籃球運動員、教練員,評定等級稱號,修訂全國籃球規則及裁判法,組織全國性的裁判員訓練班,主持國家級裁判員的考試工作。

中國籃協設主席、副主席、秘書長,副秘書長,下設男子教練、女子教練、青少年教練、競賽裁判和科學研究等5個委員會。現任主席是牟作雲。

籃球重大國際比賽

1.奧運會籃球比賽

籃球比賽是奧運會競賽項目之一,每4年舉行一次,包括男子、女子籃球比賽。一般規定為12個國家參加,產生這12個國家辦法是:上屆奧運會前3名,歐洲預選賽和美洲預選賽前3名,亞洲、非洲和大洋洲各1名。分組循環賽後在第二階段比賽中決定名次。但因每屆奧運會的情況不同,也經常變更參加的方法。

2.世界男子籃球錦標賽

世界男子籃球錦標賽是國際籃聯主辦的世界性比賽,始於1950年,每4年舉行一屆。參加比賽的隊數視具體情況而定,參加辦法也經常變更。如1986年第10屆錦標賽參加隊有24個隊,這裏包括:主辦國,上屆冠軍,非洲、北美各兩個隊,南美、中美、亞州各三個隊,大洋洲一個隊,歐洲6個隊,主辦國特邀隊兩個。1990年第11屆錦標賽參加隊有16個隊,參加方法也是包括主辦國、上屆冠軍,主辦國邀請國、各洲代表等等。

3.世界女子籃球錦標賽

是國際籃聯主辦的世界性比賽。始於1957年。每4年舉行1屆,從1957年—1990年已舉行11屆。參加隊為14個隊,參加隊是:上屆錦標賽前三名,上屆奧運會前三名,主辦國,亞洲、非洲、中美洲、南美洲、歐洲、大洋洲各一個隊,主辦國邀請一個隊。比賽方法是:上屆錦標賽冠軍和主辦國直接進入決賽階段,其它隊分三個組進行預賽,各組前兩名進入決賽階段與上述兩個隊一起爭奪1—8名,預賽各組第3、4名進行9—14名的比賽。

4.亞洲男子籃球錦標賽

亞洲籃聯主辦的洲一級比賽,始於1960年,每兩年舉行一屆,參加隊數一般為12—14個隊。比賽辦法:預賽分三個組,各組前兩名進入決賽階段,爭奪1—6名,預賽各組第3、4名爭奪7—12名或7—14名的名次賽。

5.亞洲女子籃球錦標賽

亞洲籃聯舉辦的洲一級比賽。始於1965年。每兩年舉行一屆。參加隊一般有7—10個隊,最多13個隊。比賽辦法不固定,取決於參加隊的多少。隊數少時則采用單循環製,隊數多時則采用預賽分組,各組前兩名進入決賽階段,爭奪1—6名,預賽各組第3、4名進入爭奪以下名次。6.世界青年男、女籃球錦標賽

國際籃聯主辦的世界性比賽。男子錦標賽始於1979年,女子錦標賽始於1985年,均

為每4年舉辦一次。男子比賽一般為14個隊參加,由國際籃聯所屬各洲和地區冠軍隊參加。比賽辦法:預賽分三個組,各組前兩名與上屆冠軍和主辦國進入決賽階段,爭奪1—8名,預賽各組第3、4名,進入爭奪9—14名的名次賽。

7.世界男子俱樂部籃球錦標賽

世界性俱樂部隊比賽。每4年舉行一屆。第一屆於1981年在巴西聖保羅舉行,共10個隊參加。參加隊有國際籃聯所屬各洲、地區的俱樂部冠軍隊。比賽辦法:預賽分兩個組,各組前三名進入複賽、決賽,爭奪1—6名,預賽各組第4、5名進入7—10名名次賽。

怎樣欣賞籃球比賽

一場精彩的籃球比賽,往往會使場上觀眾爆發出一陣陣的掌聲和叫好聲。勢均力敵的比賽會把觀眾們的情緒帶領到緊張狀態中。比賽過程中,一次3分球、一記妙傳,一次扣籃,都會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場上運動員的表演會給觀眾美的享受和刺激。特別是漂亮的高超技巧更會使觀眾大飽眼福。比賽結束後,大家會津津樂道的談論場上各種精彩的動作和激烈的程度,但是勝負的原因卻往往容易被人忽視,這樣的欣賞對偶爾一次看球的觀眾是正常的,但對一個球迷來講是不可取的。因為這樣看球,水平會始終停留在原始水平上。

那麼,應該怎樣欣賞一場籃球比賽呢?

在現代高水平籃球比賽中,明星的作用是重要的,明星的舉動要特別注意,要善於發現主力隊員的作用及特點,這樣精彩的動作才不至於放過。但是這不等於說放過全隊整體配合的妙處,要分辨場上攻守雙方所采用的戰術形式,是聯防、盯人,還是混合防守。隻有注意這些,才能分清進攻的方法和重點。對於攻守雙方特點和攻守方法的利弊才能看清和分析。

在場上出現拉鋸戰時,要用自己掌握的知識對形勢的發展和結果進行分析和預測。結果出來後,再與自己當時分析和預測相對應,你會發現,每次都會有收獲。

在欣賞籃球賽時,一定的規則知識是必要的,但不用專門去學習。在觀看比賽初期,應注意隊員的犯規或違例的動作,再看裁判的判決,一段時間後,對於處於旁觀者的觀眾來說,對判罰的結果是看得很清楚的,一般犯規和違例都會做出正確判斷。這樣對裁判的水平也會打出一個客觀的分數。

要想增加刺激性,最佳方法莫過於去做某一隊的忠實球迷,這樣的球迷會為他支持的球隊進的每一個球而叫好,即使是一次很普通的進攻。但要注意,傾向性不能代替文明舉止。

要善於發現教練的作用,戰略的布署,應變的能力,暫停、換人是否得當、及時,這中間學問很深,名堂很多,觀眾要有一定水平才能觀察到。

有人把觀看籃球比賽稱為是一種藝術欣賞。運動員們的精湛球技、優美的動作,使人們陶醉,而他們頑強的拚搏精神,更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以使我們去迎接生活中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