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性吸引確實有一種特殊力量。比賽場上,女同學做啦啦隊,男同學特別賣勁;男女分桌聚餐,男同學狼吞虎咽,杯盤狼藉,男女同桌,男生表現得溫文爾雅,慢嚼細咽,一派紳士風度,這是一種異性效應。而性吸引也給青春期的男女帶來不少苦惱,降低活動效率,甚至引起消沉、失落的情感體驗。

我們既然已經了解到性吸引這種現象是處於性覺醒初期的少男少女的普遍反應,那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在異性交往中容易出現幻覺。或者他無意中看你一眼,你無意中碰他一下,本來都是很平常的事,但都會有引起對方誤會的可能,或許是座位的方向,坐的角度都可能造成視線轉動時無意中相碰,當她的視線與你的視線接觸時,她可能同樣覺得你正在注視她,她的視線自然會停頓一下,這樣會不會讓你發生“深情地看著我”的誤會呢?所以,也不能排除你會“自作多情”的可能。

即使你認定他確是“深情地看著你”,你就很不安,甚至學習受影響,這也說明你對性吸引的反應是相當敏感的。雖然有這種反應尚屬正常,但也出現了負效應。單憑“深情地看著你”,還不能證明潛台詞就一定是“我愛你”的,而可能隻是一種泛泛的好感而已,當然也不能排除有另一種可能。

顯然,他的眼神給你帶來了“不安”影響了學習,你的體驗並不美好。所以,你將這種感覺看成是一種青春覺醒期的正常反應好了。

假如,你的視線避開她,你是不可能再感覺到她的“深情”的。

五、男女交往該把握怎樣的分寸

最近,我發覺周圍的人都用一種奇怪的眼光看我,不時也聽到一些流言蜚語,說我與同一個班的男生小傑有男女私情。

昨天放學後,班主任還跟我進行了一次莫名其妙的“談心”。說話委婉曲折,傑像是暗示些什麼,似無意中也提及小傑,還問平時和小傑在校外做些什麼啦,星期天是不是也常見麵啦。最氣人的是回家後父親也用同一口吻,問同一問題,似乎是想從我口中套出一些什麼他們想知道的事情或證實些什麼。

很明顯,你們的交往引起老師、家長、同學的誤會了。你們應不應該中止交往呢?或者怎麼辦呢?

男女同學的交往是正常的,也是很必要的。小學老師經常批評我們劃分男女界線,提倡男女同學要互相愛護、互相幫助,這是一種人際關係、人際交往的必要教育。人從小就要學會與別人相處、學會交往的禮貌、禮節、文明舉止等。這又是一種群性教育,是形成健康人格所必需。

但當你衝破童年的小屋,麵對社會,要經曆一個心理斷乳期,很多信息都告訴你,你成長了。你要繼續麵對一個多姿多彩的世界,要順利度過這個時期,就需要成人和學校方麵的幫助,親身的實踐,學習社會。

當你步入青春期,是人生的一個關鍵階段,你不僅會感覺到體內的巨變,同時你會覺得與異性交往突然顯得不自然,帶幾分靦腆、帶幾分羞澀,開始覺察到自己的性別角色的含意。

經常聽到家長關於性別角色的意識強化的嘮叨,接受形形式式的關於男女有別的行為規範教育。這是因為,異性交往確實有與同性交往不同的內容,“異性相吸”的確是青春期男女的一種心理效應。在與異性一起學習、工作、玩耍,會有一種難以名狀的愉悅感,這種良好的心理體驗或者會成為一種積極效應。這種感覺是美好的、正常的。然而,這種效應,也會出現負麵,簡單說,是異性交往會出現異常現象,所以,中學生異性交往既要重視又要慎重。

青少年在性意識覺醒的時候,都可能招致這樣或那樣程度不同的煩惱。煩惱往往從自我意識的強化開始。有個別人受到男女有別、自愛自重的教育,卻不能正確理解。一方麵,自己與異性交往的意向受到壓抑;另方麵,又禁不住別人的交往,動輒指責別人“行為不端”。這很容易使人想起阿Q的荒唐學說:“凡是尼姑,一定與和尚私通;一個女人在外麵走,一定想引誘男人;一男一女在那裏說話,一定有勾當了”。這種荒謬的理論把男女之間的交往庸俗化為性關係。阿Q的觀念是畸型社會的產物,而今天還用這種心態來看待正常的異性交往則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

我們提倡的異性正常交往是一種社會的人際交往。它包括了學習、禮節、友誼、友情等交往,這種交往是公開的、坦然的,少男少女是隨時歡迎誌同道合,誌趣相容的第三者加入。

異性交往要不致引起別人誤會就要把握好交往的分寸。交往時要舉止穩重而不輕浮,言辭文雅而不粗俗;既不拘謹尷尬,也不放縱無禮,還要注意活動的內容選擇和節製;異性交往要挑公眾的地方,不表現得過分親密。正如父母的提醒:注意檢點。就是要清楚自己的社會角色和性別角色,交往要保持在友誼的範圍,還需要多一點自重和自尊,女孩子要保持一點少女的矜持,男孩子要文明大方。

假如,交往中沒有出現引人誤會的行為,別人是沒有機會輕易誤會你的。

六、接到陌生男孩打來的電話怎麼辦

前幾天晚上,她偶然接到一位陌生男於打來的電話,他說要與她交朋友,並提出約會的時間。地點。她很驚訝和不安,不知怎麼辦?

首先,從法律角度看,凡是來曆不明、匿名、恐嚇性、猥褻性的電話,授話人都犯了騷擾罪;對女性帶有輕佻、淫穢等語言的騷擾性電話,屬侵犯行為,視其情節輕重,都可能會構成騷擾罪。屬上述情形可以求助於公安或法律部門或到電話局更改電話號碼。

另外,當接到此類電話時,應保持冷靜,問清楚對方的姓名來曆,或者先假意接受約會,知道約會地點後再告加家人,清楚是誰後再作處理。

這位少女說的情形,可能這個電話並無惡意,或許是暗戀你的男孩打來的電話,或許是別班的男同學暗戀你,通過與你孩相識的同學那裏獲得你家的電話號碼,但又羞於說明自己是誰,隻表明自己要與你交朋友的欲望,由於害羞而做出的蠢事。

有些男孩子,盡管平時表現得多麼男子氣,但一旦與女孩子接觸又顯得靦腆、畏縮,有心裏話不敢當麵對女孩子講,所以,往往通過電話表白來冒險。通常有一種心態,就是對著電話傾訴,表白自己對對方的愛慕會自然得多,平時難於啟齒的話都敢於講出來,如果自己的要求和希望遭對方拒絕也不致於無地自容。不說出自己是誰,是想先通過電話作為試探對方的態度,假如失敗了,就當從未發生過這回事,對方也不知道自己是誰,以後見麵也不會尷尬。要驗證是不是這種情形,隻要從對方的語氣,聲調就可以證實了。

當然,他的做法近乎荒唐,這正是青春期少男少女幼稚性的表現。你覺得他聲音陌生,是因為你們從未接觸過,或許在學校內經常見麵,但隻有他留意你,而你並未在意他,他是在對你是否應約毫無把握的情況下作出的下策。

你不知怎麼辦?你覺得這種做法無聊嗎?假如覺得很無聊,那麼,你完全可以不加理會,你感到好奇嗎?假如你要滿足你的好奇心,你不妨看看是哪個男孩子鍾情於你;你感到驚訝不安嗎?假如你要消除疑團,弄個水落石出,同時也不能判斷是不是成年男子的話,你可以按前麵提到的方法,先假意應約,待知道時間地點後,再“千軍萬馬”去埋伏,看看是誰對你有企圖,無聊人是誰。

七、不知應不應該放棄這種戀愛機會

她和同班一男同學彼此都很喜歡對方,也很了解對方,他們已情根深種,她覺得不應放棄這種發展戀愛關係的好機會,但又怕影響學業,不知怎麼辦?

什麼時候戀愛最合適,這個問題是不能用生理年齡來確定的,而且男女發生戀愛是性心理發展到一定階段便會發生的,我們既然承認這是正常現象,就由不得某人說該不該了。

所以,什麼時候戀愛最合適應該由社會角色確定。客觀事實表明,少男少女不宜談戀愛。原因是青春期段,情感與社會規範,欲望與現實必然會發生衝突,談戀愛往往以荒廢學業為代價。這一點,這位少女是意識到了。這種種衝突的結果往往帶來的是情感困擾和性欲望的壓抑,從心理衛生的角度講,是不利於性心理的健康發展的。

但是,假如讓這種性欲望不受抑製地自由發展,顯然也不利於人生的整體發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早戀往往經受不住現實的衝擊,也經不起時間的考驗,一時的滿足可能換取的將是長久的遺憾。即使社會允許少男少女談戀愛,現實還是會無情地使他們不知所措。因為心理的成熟遠遠落後於生理成熟,所以才會有成人的戀愛與少男少女早戀的區別,社會責任感還不可能在他們的戀愛意識中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