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知識

一、選擇什麼樣的旅遊地點最合適

旅遊可以舒展心胸,開闊眼界,增長知識,是一項有益的活動。出遊之前,都要有個打算,明確旅遊的目的,選擇好旅遊地點。

我們偉大的祖國,曆史悠久,山河壯麗、風景名勝遍布全國各地。怎樣選擇旅遊地點、安排旅遊路線呢?

旅遊者的情況不同,對旅遊地點的選擇也會有所不同。

有組織的旅遊,是一種集體活動。組織者要根據旅遊目的,針對參加人的興趣愛好、年齡特點、旅遊時間的長短、經濟條件及交通食宿條件等,通盤考慮,確定要去的地方,製定出切實可行的旅遊計劃。如果是個人、家庭或自由組合的旅遊活動,就有更多的選擇餘地,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或特定的目的來安排旅遊地區。

要遊覽古跡,了解祖國悠久的曆史和燦爛的古代文化,可以到六大古都、曆史文化名城及文物出土地點和曆史遺址去。希望領略祖國秀麗山河的旅遊者,可供選擇的地方就更多了:雄奇峻美的五嶽及各地名山,雄險壯觀的長江三峽,“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的桂林,煙波浩淼的太湖、洞庭湖,山湖相映、號稱“玉洱銀蒼”的大理;怪石磷峋、奇峰如林的路南石林……錦繡山河,處處皆景,任你暢遊。要鑒賞石刻、壁畫,甘肅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雲岡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都是世界聞名的藝術寶庫。喜歡書法的遊客,那名山古刹的碑碣題刻,有不少是古代書法的珍品,都可欣賞臨摹。西安碑林、桂林桂海碑林、四川雲陽張飛廟、泰山的摩崖題刻等,更是曆代書法藝術精品的薈萃之地。有的人願意參觀兄弟民族的一些節日盛會,或欣賞具有地方特色的活動或景物,如雲南大理的三月街,傣族的潑水節,廣州的花市,哈爾濱的冰燈等等。這就要事先了解舉辦這些活動的時間和地點,按時前往,不要錯過時機。

有些人的旅遊有特定的內容,如旅行寫生、采集標本或考察古建築等。這些專業性很強的旅遊活動,關鍵是事先要摸清情況,把旅行的地區找準,不要盲目出行,徒勞往返。

旅行結婚的人,都希望到環境清幽、風景秀麗的地方去賞景談心。不少地方的旅遊部門都設有專門的服務項目,為旅行結婚者安排交通食宿。這些人如果自己出遊的話,時間安排最好錯開旅遊旺季,因為這段時間的交通食宿都很困難。

因條件所限不能遠出旅遊的,可就近安排。這樣既免受長途跋涉之累,又可視季節、天氣靈活安排。

二、郊遊需準備些什麼

每逢節假或工餘,組織一次家庭郊遊,不僅使家人舒展心胸、開闊視野,有益身心健康,還能提高思想情操和文化素養,增進家庭成員之間感情的融洽。

下麵簡要介紹家庭郊遊的方法和有關知識。

1郊遊的形式:家庭郊遊活動的形式,一般可分徒步遊和自行車遊覽。組織者要根據家人的興趣愛好、年齡特點、氣候條件、健康狀況、時間長短等情況,進行通盤考慮。

(1)徒步近遊。就近地區的郊遊,是最方便的遊覽方式。各地都有較為理想的遊覽地點,如山水美景、秀麗風光、名山古刹、曆史遺址等都可以盡情領略。家人利用節假日組織就近郊遊,比較方便、經濟,既不要做多少準備工作也無需受長途跋涉之累,又可機動靈活地安排,當天即可返回。

(2)自行車郊遊。這種郊遊方式別有一番情趣。如家人都具備熟練的騎車技術,身體條件又許可,可以組織到較遠一些的風景遊覽點去。進行這項活動,首先選擇好行動路線,確定中途休息站及終點站。

2郊遊的準備:準備工作一般包括郊遊計劃和物質準備兩方麵。

(1)家庭成員中推選一個組織者,負責製訂一個切實可行的郊遊計劃,以便安排郊遊活動,內容可包括日期、形式、地點、路線等。臨行前一天,把計劃告訴大家,做到心中有數。

(2)計劃確定以後,就要有專人負責做好郊遊途中的用品準備。除了準備食物、飲料、餐具、毛巾、草帽、藥品、晴雨傘、照相機等必備用品外,還可攜帶象棋、撲克、小型錄音機等娛樂工具,以便在休息時使用。如果是自行車郊遊,還應帶好維修工具等。

3郊遊的注意事項:

(1)組織郊遊的時間每年的春秋兩季是最佳季節。在考慮外出郊遊具體日期時,不要過早的確定,一般在兩三天內根據天氣預報選定日期為宜。

(2)要十分注意郊遊中的安全,必須做好充分準備和周密安排。特別是自行車郊遊中意想不到的事故,事前都要考慮應變措施。郊遊中如有年老體弱者,可備帶一些常用藥品。

(3)在風景區或公園遊覽、賞景時,要注意愛護花草樹木和公共設施。不要隨意攀搖花木、踐踏草坪,注意環境衛生,不隨意亂扔瓜皮果殼。

三、如何做好遠足旅行準備

遠足,也可以叫短途旅行。有活動一天的,也有活動二關、三天的。假期長的,活動天數可多一點,但一般不超過五天。

遠足,在春季可被稱為春遊、踏青。在秋天,又能叫重陽登高。不同的季節,遠足可冠以不同韻味的名稱。

遠足是一種徒步的短期旅遊,既有益於身心健康,又能開闊眼界,增長知識,培養相互幫助、團結協力的友愛精神。經常組織這項活動,有利於青少年的健康發展。

出發之前,應做好充分的準備。選擇目的地應根據季節和地區特色而定。應當在有居住條件的地方過夜、紮營,最好不要在荒山野嶺中露營,特別是在人數少的時候,更不能勉強,以免發生意外。倘若田野環境許可,同行夥伴又比較多,也可以露營。此類活動,一般以4~8人為宜。

出發前的準備工作應包括:選定最佳路線,弄清乘車時間、地點,計算往返時間,中途經過、停留和住宿的地區、村寨,沿途的主要活動內容,確定應帶的物品等。一般說來,應攜帶下列物品:

帳蓬、雨具、禦寒的衣服、手電筒、地圖、小收音機、砍柴刀、火柴(或打火機)、雙肩背的挎包、足夠的食品、水壺、洗漱用具、一點藥品(如碘酒、跌打藥、解暑藥、腹瀉藥等)、紗布、藥棉等。

除上述物品之外,還可以根據各自活動的具體要求,攜帶相應的東西。

在遠足過程中,可以組織各類活動,如采集標本、遊泳、釣魚、社會調查、登山等等。另外,千萬不要忘記帶上照相機,將你和朋友們的風姿都記錄下來。

出門遠足,最重要的注意事項是安全問題,不能馬虎大意。如果進山采集標本首先應打聽好路線,記清來路,以防走錯方向,迷失在山林中。

四、如何維持旅遊中的身心健康

應該說,在旅遊中發生運動病和水土不服等情況的人為數極少,絕大部分人都是身心愉快的。但這些人是否就不會再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健康問題呢?情況並非盡如人願。例如,當一個在家裏養尊處優慣了的人,突然踏上長途旅行的征途時,往往會由於生活上的不習慣或者生活規律的改變,使中樞神經係統處於暫時不平衡的狀態,常常表現為起初過度興奮、失眠、早醒,不久又可轉為容易疲勞,注意力不易集中。特別是消化功能方麵,由於對旅遊的好奇,心情緊張或者生活起居的改變,消化液的分泌受到抑製,使得食欲和消化能力下降(一般的人,常因交通工具的顛簸,而使消化增快、食欲亢進)。如果再伴有暈車、暈船,則厭食會更加明顯。由於食量和食物種類的改變,則會影響排便習慣。許多人在家裏每天一次定時大便,旅遊中卻常常便秘。便秘反過來又會影響食欲,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又如,有些人在旅遊中勞逸結合不夠,體力消耗過度,會引起頭昏軟弱,胃口不佳和四肢乏力,甚至出現足上起泡,關節腫痛等一係列疲勞過度的症狀。

為了使旅遊生活自始至終過得輕鬆愉快,身心健康,必須從旅遊一開始就注意以下幾點:

(1)要努力縮小旅遊生活和日常生活之間的差別。啟程後要盡量維持與家裏一樣的生活規律。如定時起床、就寢,定時就餐,定時大便,使人體在飲食起居上的一係列條件反射不至遭到破壞。

(2)旅行計劃要合情合理,量力而行。特別要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過分緊張。若為集體旅遊,一定要照顧好老弱病殘者。

(3)飲食起居要能達到休整目的。在可能條件下,爭取吃得好一點,住得好一點,以利消除疲勞,恢複體力。如食物要新鮮多樣,能引起食欲;住地要整潔安靜,使人容易入眠。

五、如何注意旅行中的衛生與安全

旅行無論是乘車、坐船、乘飛機,或者是在旅館、飯店用餐、住宿,在一定的空間內人數相對比較集中,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比較頻繁,並且由於旅行中人的流動性大,可多次與不同的人群接觸,因此傳染病的預防是十分重要的。

車、船、飛機都是在運動中,受噪聲、振動、波濤、氣流的影響,而且每一個人占有的空間是很有限的,活動受到限製,因此容易使人疲勞眩暈、嘔吐。

長途旅行中,在旅行開始時(始發站)和旅行結束時(到達站)所處的氣候環境可有明顯的變化,忽冷忽熱,容易感受風寒或中暑。而且各港口、城市,疾病的流行情況不同,為了保證健康,在一定條件下按規定進行預防接種和服用預防性藥物,亦十分必要。

旅行中暫時停留地點,來自四麵八方的陌生人之間的接觸比較頻繁,要注意預防傳染性傷寒、副傷寒、痢疾、傳染性肝炎、胃腸道炎等腸道傳染病。不要喝生水或未經煮沸的水,盡可能少用公共茶具和餐具。床上用品力求選用清潔的,並注意不與口、界接觸。盡可能不用公共毛巾、浴巾。如果發現旅舍有臭蟲、跳蚤等病媒生物,立即請服務員采取殺滅措施。在短期內通過瘧疾發病率高的地區,或絲蟲病流行的地區,必要時可以在皮膚的裸露部位塗敷驅蚊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