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紅莓花兒開》
〔作品簡介〕
《紅莓花兒開》是前蘇聯著名作曲家杜那耶夫斯基於1949年為影片《幸福的生活》寫的一首插曲,由伊薩科夫斯基作詞,它是一首由女低音領唱、女聲伴唱的歌曲。它歌唱了集體農莊莊員幸福的生活和純結的愛情。
〔作品欣賞〕
《紅莓花兒開》是E小調,24拍,情緒活潑。開始八小節完全由女聲用“啊”聲來演唱,然後女低音領唱進入。它有三段歌詞,對一個少女愛上一個小夥子,因羞澀而難於啟齒的心理狀態,描繪得十分細膩、生動。它有二十小節,每次唱完之後,女聲合唱重複後四小節歌詞,然後接唱“啊”的段落。它的曲調,俄羅斯風味很濃,十分動聽。
蘇聯故事影片《幸福的生活》於五十年代在我國上演之後,同樣受到我國人民的歡迎,直到現在,它仍然具有很大的藝術魅力。
9.《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作品簡介〕
這首歌是前蘇聯著名作曲家索洛維約夫—謝多伊於1956年為蘇聯紀錄影片《斯巴達克運動會》寫的一首電影插曲。詞作者是馬都索夫斯基。
紀錄影片《斯巴達克運動會》放映之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這首插曲立即在許多城市裏傳唱開了。不久,這首歌曲參加在莫斯科舉行的第六屆世界青年聯歡節音樂創作比賽,獲一等獎。1959年,它又榮獲蘇聯政府頒發的列寧獎金。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現在不僅成為蘇聯最著名的現代歌曲,它也成為一首世界性的流行歌曲。幾十年來,久演不衰,各國歌唱家和樂隊都喜歡演唱、演奏它。花樣滑冰、水上芭蕾運動員還經常選它作為伴奏音樂。
〔作品欣賞〕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是E小調,24拍,用分節歌形式寫成。曲調十分優美,它既有俄羅斯民歌的某些特點,又運用了許多新的手法。例如,他的第一句明顯是小調,6131|217〖〗|32|6-;而第二句又非常接近大調1355|654|3-|,而且隻有三小節,成為和第一句四小節不對稱的樂句。第三、四句都隻有兩小節,其中#4#5這兩個音的運用,造成離調的傾向,用得十分自然,讓人回味無窮。
從歌詞來講,它有四段詞,前兩段是對莫斯科郊外自然景色的描繪,象是一幅音畫;後兩段是對戀人的描繪,感情十分細膩,而最後一句歌詞點題點得十分巧妙。總之,這是一首充滿詩情畫意的歌。
10.《纜車》
〔作品簡介〕
這首歌又名《弗尼古利——弗尼古拉》,由意大利著名的歌曲作家路易絲·丹查作詞作曲。1850年,纜車發明了。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意大利一些山城和名勝也陸續安裝了纜車。意大利名城那不勒斯,是一座依山傍海、遊客眾多的城市,它是意大利最先安裝纜車的城市之一。但是,起初人們都不敢冒險乘坐。為了兜攬生意,纜車公司的老板請當時頗有名氣的歌曲作家路易茲·丹查寫一首關於纜車的歌,這就是《弗尼古利——弗尼古拉》。歌曲寫成之後,由於曲調輕快活潑、內容生動,易於上口,很快就在人們中間傳唱開了。
〔作品欣賞〕
《纜車》這首歌在演唱時,常常由合唱隊來演唱副歌。這樣,能使歌曲情緒更加歡快、熱烈,好似一群人正興致致勃勃地乘坐纜車,被周圍的美景所陶醉,情不自禁地放聲高唱。《纜車》以它明快、清新的曲調,深受人們的喜愛,又能取得比較好的演出效果。一些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們在國外舉行音樂會時經常演唱它,於是,這首歌在世界各地廣為流傳。由於原來的歌詞是那不勒斯文的,有時人們想唱,又翻譯不出來,隻好另填新詞。因此,《纜車》這首歌有幾種不同的歌詞。
11.《清澈的海》
〔作品簡介〕
這首歌的曲名過去譯作《瑪萊卡萊》,由意大利詩人賈科莫作詞,意大利作曲家托斯蒂作曲。瑪萊卡萊是意大利那不勒斯一個海灘的名字,因為對這個曲名不加解釋,人們不太容易弄懂它的意思,所以,有人按歌曲所描寫的內容,給它另起了個名字,叫《清澈的海》。
〔作品欣賞〕
歌曲是D小調,24拍,活潑的小快板,用二部曲式寫成,在演唱風格上,處理得十分自由。開始,有十二小節引子。先由低音奏出節奏型,高音部分的旋律從第三小節進入。剛聽完兩個樂句,你會馬上感到,它的那不勒斯民歌風格是很濃的,然後,歌聲從第二拍輕聲進入,它描繪了瑪萊卡萊海灘寧靜而美麗的夜色。
第二段轉到同名D大調上,給人以煥然一新的感覺。這裏歌詞一再提到瑪萊卡萊海灘樓台上的姑娘,使人感到愛情之火正在青年人心中燃燒。
隨後,它又轉回到D小調。歌曲用“啊”聲的拖腔,繼續抒發歌者內心的情感。由於這裏的旋律是用增二度進行的,更帶有一種不同凡響的特殊韻味。
歌曲反複一遍之後,接尾奏。它和引子基本上是相同的,這樣造成前後呼應的效果。
12.《黎明》
〔作品簡介〕
意大利作曲家列昂卡瓦洛一生共寫過十幾部歌劇,以《醜角》最著名。此外,他還寫了許多歌曲,《黎明》是其中最流行的一首。
《黎明》這首歌創作於1904年,這是作曲家應一家唱片公司之約而寫作的,歌詞也是作曲家本人寫的。著名歌唱家卡魯索拿到歌篇以後,非常欣賞,他請列昂卡瓦洛親自寫伴奏,並於當年四月灌製成唱片。從那以後,《黎明》這首歌成為最受歡迎的藝術歌曲之一。直到現在,這首歌在音樂會上仍久演不衰。
〔作品欣賞〕
《黎明》這首歌的歌詞富於詩情畫意。它雖以“黎明”為題,卻帶有小夜曲那樣的內容和意境。歌曲是兩段體。每一段各反複一次。D大調,68拍。前麵有個和“威尼斯船歌”節奏相似的簡短的前奏,給歌曲先造成一個明朗而清新的意境。在曲調上,它帶有較濃鬱的那不勒斯風格。象頭兩句中兩個三連音“”、“”,三、四句中#1、#4、造成離調的傾向,以及一些大跳的應用,都是非常巧妙而俏皮的。這首歌的前半部分歌詞帶有敘述性,交待了環境和心緒,後半部分在曲調上逐漸往上推進,直達高潮,表達了這個青年的激動不安的心情,他正迫切地期待著心愛人的回答。《黎明》這首歌不僅成為一些歌唱家們的保留曲目,它還被改編成各種器樂曲,象著名的曼托瓦尼樂隊、詹姆斯·拉斯特樂隊都演奏過它,並把它灌製和錄製成唱片和錄音帶。
13.《媽媽》
〔作品簡介〕
這首歌的曲作者意大利人比西歐和詞作者凱路比尼,在歐洲音樂史上並沒有什麼大的名氣。但是,他們創作的這首歌,卻是聞名於世。關於這首歌創作的時間不詳。但是在近幾十年,它在意大利廣為流傳。尤其是當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吉利每次演唱它的時候,那明亮的歌喉,真摯的情感,總是激起聽眾們強烈的共鳴。意大利童星柏爾蒂諾·羅萊蒂在影片《混亂的梯羅爾》中演唱過這首歌,後來又將這首歌灌製成唱片。他那美麗的童聲歌喉,把《媽媽》這首歌的感情表達得十分細膩動人。
《媽媽》這首歌,篇幅短小。在曲調上,帶有濃鬱的那不勒斯風味。它的歌詞很樸實,沒有什麼華麗的詞藻。所以,有些人誤以為它是一首那不勒斯民歌。
〔作品欣賞〕
《媽媽》這首歌是24拍,歌曲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降B大調,隻有六個樂句。在節奏音型上,每一句基本相同。它表達了孩子從外地回到媽媽身邊的愉快心緒;後半部分轉到G大調上。從音樂情調上講,好似進入一個新的天地。在節奏上采用一張一馳的、不斷向上推進的手法,充滿熱情。它表達孩子對媽媽的愛戴心情。而這種愛,即使用世界上最美麗的語彙,也是難以表達的。當歌曲達到高潮時,雖然這裏隻有兩個樂句,但由於有一小節在節奏上還轉為34拍。密集的音符和歌詞,好似對媽媽滔滔不絕、有說不完的知心話。這兩句反複了一次。
在四小節尾聲中,用輕聲呼喚“媽媽”作結束,更顯得歌曲意味深長。
14.《昨天》
〔作品簡介〕
這首歌由英國歌星約翰·列農作詞,並由列農與朋友麥卡特尼等作曲。
約翰·列農是英國著名搖滾樂歌星,1956年他和幾位誌同道合的朋友成立一個流行歌曲演唱小組。他們的樂隊的正式名字,英文叫:BeatlesBand,中文譯名叫“披頭士樂隊”。
《昨天》這首歌,是披頭士樂隊早期創作的曲目之一。它表現一個青年人回憶起往日和心愛的姑娘相聚時的幸福情景。可是如今,姑娘已經離他而去。因此,他願意永遠沉醉在昨天那溫暖、甜蜜的回憶之中。
〔作品欣賞〕
六十年代之後,《昨天》這首歌風靡全球。它是44拍,用F大調和d小調這兩個平行的關係大小調作交替形式發展而成。這樣剛柔並存、明暗有序,使得色彩變化豐富,更增加了歌曲的魅力。歌曲為單三部曲式結構。前十四小節是A段。從第15到22小節是歌曲的B段,然後A段再現,再從B段反複一遍,接尾聲。最後,在痛苦的幻想中輕輕地結束全曲。
15.《星條旗》
〔作品簡介〕
這首歌是美利堅合眾國國歌,由美國人弗朗西斯·斯科特·克伊作詞,采用由英國皇家宮廷樂長約翰·斯塔弗德·史密斯(1750—1836)譜寫的《致天上的阿奈裏克》的曲調創作而成。
美國獨立戰爭取得勝利後,英國並不甘心失敗,以後多年,他們仍然企圖從多方麵控製這個新生的國家,使美國人民非常不滿。為維護國家和民族尊嚴,1812年美國終於向英國宣戰,進行了第二次獨立戰爭。9月的一天,一名叫弗朗西斯·斯科特·克伊(1779—1843)的美國律師來到停泊在美國巴爾的摩港的英國軍艦“布拉依茨號”上,交涉釋放他朋友的事,因英軍擔心他把看到的軍事秘密泄漏出去,暫時把他給扣押了。在艦上,克伊得知英軍當天晚上將炮轟麥克亨利要塞,他心急如焚,徹夜不能眠。一夜戰火之後,第二天清早,克伊急切地從舷窗向麥克亨利要塞望去,遠遠發現星條旗仍高高飄揚在要塞上空,這說明要塞並沒有失守。克伊懷著極其激動的心情,寫下了《星條旗》的愛國詩篇。由於他本人不會作曲,便用英國流行歌曲《致天上的阿奈裏克》的曲調,重新填寫了《星條旗》的歌詞。後來,這首歌傳到了美國士兵手中,給他們極大的鼓舞。軍隊裏的吹奏樂隊也經常演奏它。
幾十年過去了,《星條旗》和《揚基歌》一樣,在美國深入人心,被看成是美國國民精神的象征。正當美國國會提出要製定一首《美利堅合眾國國歌》時,許多人都推薦用《星條旗》,後被選定。1931年3月3日,經美國國會正式通過為《美利堅合眾國國歌》。
〔作品欣賞〕
這首歌是降B大調,34拍,二部曲式。A段十六小節,後八小節重複前八小節曲調,但歌詞不同;B段也是十六小節。情緒更加高昂。
這首歌在沒有選作國歌之前,速度比較快,定為國歌後,速度放慢了,增強了莊嚴感。由於歌詞較長,通常演唱時隻唱一、四段歌詞。
16.《揚基歌》
〔作品簡介〕
這首歌是美國愛國歌曲,它幾乎成為代表美國人的音樂形象。
《揚基歌》剛出現的時候,隻是一首開玩笑的、輕快、滑稽歌曲。到美國獨立戰爭時,由於有了一段不平常的經曆,使它變成一首著名的愛國歌曲。
1775年4月18日晚上,英國軍隊到離波士頓不遠的康科德,搜查北美民兵儲藏的軍火。這消息被北美愛國者偵察到了,當英軍前來搜查時,在萊克星屯遭到美國民兵的伏擊,英軍遭到打擊後潰逃,北美民兵在後麵窮追猛打,並高唱《揚基歌》,使當年嘲弄人的英軍如今遭到了慘痛的失敗。1783年,美國獨立戰爭勝利結束,在英國康華裏斯公爵在約克郡向華盛頓將軍投降時,美國軍樂隊高奏《揚基歌》,從那以後,它更是威名四揚了。
〔作品欣賞〕
《揚基歌》共四段歌詞。它是A大調,24拍的。曲調由兩部分組成,前麵是主體,後麵是副歌,它們都是八小節。曲調有許多地方是順著音階上下進行的,比較簡單,情緒也十分活潑,音域不寬,僅僅在九度(3—4)之內進行,所以很容易傳唱。
17.《啊,蘇珊娜》
〔作品簡介〕
這首歌是美國作曲家福斯特的成名之作。1845年,福斯特十九歲時,他發起組織了“方桌騎士”男聲五人合唱團,並且為這個團寫了一些歌。《啊,蘇珊娜》是他在1847年寫成的。關於這首歌曲的創作情況是這樣的:
一天,“方桌騎士”五人合唱團成員之一肯脫萊脫的妻子蘇珊娜·肯脫萊脫從路易斯安那來看他。蘇珊娜是一個長有金色卷發、容貌秀麗、性格活潑開朗的女人。她的到來,給五人合唱團帶來許多歡樂。於是,福斯特創作了這首很有風趣的歌,來描繪蘇珊娜和她丈夫誠摯的愛情。《啊,蘇珊娜》這首歌於1848年出版之後,成為美國最暢銷的樂譜之一,它使出版商賺得了上萬元的利潤。
〔作品欣賞〕
《啊,蘇珊娜》這首歌用歌謠體寫成,整個歌僅在六度音(1—6)以內進行。有趣的是,歌曲不長,一句旋律在裏麵卻重複許多遍。像一、三句和二、四句,它們的不同點,僅僅是最後兩個音顛倒了一下(12變成21)。就在這個非常樸實、音符短促的曲調上,福斯特用敘事詩形式配上了三段歌詞。副歌頭兩小節,用了兩個四分音符和一個切分音4466·,配在“啊,蘇珊娜”這四個音節上。它的寬廣和前麵短促的音符形成對比,表達出熱烈的情感。最後一句又是和前麵相同的旋律。盡管這個旋律反複次數這麼多,卻讓人一點也不感到煩瑣,反而感到它很美。
18.《老黑奴》
〔作品簡介〕
這首歌由美國作曲家福斯特作詞作曲。這首歌寫於1860年,當時福斯特正準備帶著妻子和女兒離開久住的故土,前往紐約謀生。在整理行裝,考慮在家鄉還有些什麼未盡的事宜時,他突然想起妻子家裏一名叫喬的老黑奴,生前曾請求他為自己寫一首歌的事,答應了還沒有完成。福斯特從小就愛聽黑人們唱歌,對他們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加上近年來,福斯特的親人也都死的死、散的散,這些引起他無限傷感。於是他提筆寫下了《老黑奴》這首歌,寄托他對喬以及親人們的思念。
〔作品欣賞〕
《老黑奴》這首歌是D大調,44拍,由主部及副歌兩部分組成,一共才十二小節,主部有八小節,副歌部分有四小節,結構非常規整。前麵三句旋律基本上相同,僅第二句後麵幾個音稍稍變化了一下,第四句旋律進行了發展,婉轉動人,反複唱三遍用同一句歌詞:“聽到他們低聲呼喚老黑奴!”給人印象深刻。
副歌雖是短短的四小節,但是,它在一開始反複出現的
535
我來了!
這幾個音用得極為巧妙。它既形象化,又口語化;後三小節也沒有用新的材料,而是把A段第一句的後半部和第四句連在一起,又在最後三個音上都加上延音記號。運用反複手段和簡練的音樂語言,是福斯特創作歌曲的最大特點,因而他的歌曲能廣為流傳。
19.《祝你生日快樂》
〔作品簡介〕
這首在世界上流行最廣的歌曲是美國人米爾徹麗特和帕麗·希爾姐妹倆寫的。她們是肯塔基州人,都不是專業作曲家。姐姐的職業是音樂教員,妹妹先是名幼兒教師,學成後,後來在哈佛大學任教。
1895年(—說1893年)的一天早上,妹妹起床之後,正習慣地準備向姐姐道早安。突然,在她頭腦裏萌發出一個簡單的曲調,於是用它唱起“祝你早安”的歌來。姐姐聽後,覺得很有趣,稍加修改,她們給歌曲起名叫《祝你早安》,每天都唱,後來,一家報刊發表了這首短歌,並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三十年過去了,一天,妹妹過生日,姐姐信口把《祝你早安》改成《祝你生日快樂》。1935年,一家報刊發表了《祝你生日快樂》,歌曲很快流傳開來。因為它的曲調很動聽,歌曲不脛而走,傳遍了世界各地。
〔作品欣賞〕
這首歌是G大調,34拍,單樂段結構。它的每一句都是用兩個八音符從弱拍開始。後麵的曲調,除了二、三、四句最後一個音是二分音符外,其餘都是四分音符。跳進順其自然,非常容易上口。
20.《鈴兒響叮口當》
〔作品簡介〕
這是一首為我國人民所熟悉的美國歌曲。它的曲作者是美國人彼爾彭特,詞作者已無從查考,國外很多歌集上都把它當作一首美國民歌。開始,它隻是一首聖誕節期間出遊時唱的歡樂歌曲;現在,它已不僅僅限於在節日期間演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