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宮廷惑亂(2)(3 / 3)

小李飛刀並不吱聲,轉而對崇禎道:“陛下,萬萬不可相信他說的話。他既然能出賣大清,又何愁日後不會再反複轉而進攻大明?如今既已和皇太極達成和議,又何必多此一舉?何況大明乃是天朝大國,怎可做這失信於人的小人行徑?將來載入史冊,豈非貽笑大方?”

我原本以為他會說出什麼驚天動地的見地,卻原來是這樣的理由。我不禁有些失望,莫非這個小李飛刀隻是個習武的粗人,並非我期望的那麼神通?

這件事,我和他的看法完全不一樣,現在雖然和皇太極達成協議,但也隻是暫時的。以皇太極那樣的魄力霸氣,有了實力也不會甘心放著這麼大塊中土肥肉不要。現在正是從內部瓦解大清的好時候,多鐸要反皇太極,到時候大清必定元氣大傷。我大明能趁機平定自然是好,就算無處下手,短期之內,多爾袞兄弟也沒有實力來和我大明抗衡。我們才能真正的無後顧之憂的對付李自成、張獻忠的農民軍。

況且既然是虛張聲勢,隻需動用遼東之兵,對大明並無任何附加困難。而李自成現在還離京城甚遠,不可能立馬動搖天下。這個時機如何能錯過呢?

我正要反對,卻見崇禎已然點點頭:“這位壯士說的很有道理。我大明乃是禮儀之邦,怎可率先背信棄義?各國均以我大明馬首是瞻,這樣做法確實不該……”

崇禎咋還迂腐起來,我張口就要勸說,忽覺喉下一麻一痛,不禁覺得一股氣憋在其中,怎麼也透不出來,更別提講話了。旁邊黑袖一閃,我此刻隻有幹瞪雙眼盯著小李飛刀的份!

離得那麼近,他對我的突然發難又怎麼能瞞過我的眼睛?是他,他居然點了我的穴!讓我不能說話!讓我不能改變崇禎的主意!

是了,小李飛刀並不是有勇無謀之輩,他剛才那番話,根本說明他抓住了崇禎的弱點,短短數語就可以擊中要害,這份功力,較之令人捉摸不到的多鐸,又高了一籌。

他到底是什麼來頭?不希望崇禎和多鐸合作,卻又不像是皇太極的幕賓,看來,他應該是農民軍李闖一幫了。

我話說不出來,腦袋瓜卻像風扇一樣狂轉起來。最不希望大明北方安寧的就是李自成一夥了!小李飛刀亦姓李,就算不是李自成本人,說不定和李自成有些淵源吧。我兩次去盛京,他都在場,絕非偶然。可是他去盛京幹什麼?他又是怎麼會選中我跟蹤?我第一次去盛京的時候,是喬裝而去的。他如何會留意我?還有了,他作為流寇一黨,如何知曉大明這些秘密的事情?又如何能投崇禎“所好”?他又為何不肯以真麵目視人?……越想頭越大了。似乎就隻有那麼一個關鍵被我忽略,但隻要找到那個關鍵,一切答案都呼之欲出了。

就在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崇禎已經完全被小李飛刀說服了。

多鐸遇到了強敵,此刻根本沒有機會插嘴改變什麼,他忽而眼中閃過精光,趁小李飛刀離我而去隻顧和崇禎說話的份,猛地朝我襲來。比起說話,他更喜歡用的是武力。

他右手拉了我的胳膊,反手一扣,隻覺胳膊一酸,我已經身不由己倒向他懷中,他左手攬著我的腰,這就要飛身出去。

這個時候,吳三桂已經搶過來,隻是比起多鐸,他的手腳慢了一步,我已被多鐸所製。小李飛刀也發覺了,直奔門口堵住他的出路。

吳三桂怒道:“你幹什麼?放下圓圓!”

我真夠倒黴了,話不能說也就罷了,現在全身都動彈不得。

多鐸笑道:“哈哈,我大老遠從盛京趕來,怎麼說也該讓我討個彩頭,不能空手而回罷。”他的手爬上了我的脖子,輕輕按了下去,我非常強烈的感受到他手指按住的地方,脈搏快速跳躍著。“哪,你們要是不讓我回去,我可就和我的娘子一起死在這啦。”

真不明白多鐸此舉有何意義,這個時候還要拿我尋開心。

吳三桂大吼道:“你不要亂來啊!”

崇禎亦道:“你自己隻管走,朕亦不打算攔你,快快放下她罷。”

這兩人的勸說根本不奏效,多鐸已經劫持著我出了武英殿,門外的侍衛也隻有眼睜睜地讓路。我心道,不會吧,我就這樣被他帶走?雖然我沒有什麼利用價值,但真要被他帶回滿洲,想想也毛骨悚然了。

小李飛刀跟了出來,他見多鐸馬上就要帶著我逃之夭夭,便完全不理會他的要挾:“既然如此,那你們就一起死在這罷。”說著欺身上前直逼多鐸。

多鐸萬沒料到此招在小李飛刀麵前無從奏效,隻好一歎氣,迅速把我推向小李飛刀,趁著這個空檔,發足逃竄而去。

小李飛刀伸手拉過搖搖晃晃的我,已來不及去追多鐸。

崇禎也沒有追剿多鐸的意思,畢竟多鐸是滿洲親王,就算捉住又如何?白白給兩國邦交帶來麻煩。

我猛地明白,多鐸以我為籌碼,不是要要挾崇禎什麼,他不過是怕小李飛刀要對他不利,這才拿住我。多鐸,我從來都小看了他。小李飛刀,又是何方神聖?答案已經向我招手……

此刻,我被小李飛刀緊緊握住,然而我被他握住的手,卻如觸電一般,高壓電流迅速從冰冷的手傳遍了全身,我就要被電暈過去。我一咬牙,掰過他的手掌,心頭好像被天打雷劈了一般。

隻因為,那困擾我的關鍵疑問,被小李飛刀這一握而迎刃而解了。

第十八章 真相大白

小李飛刀的掌麵赫然留著兩道疤痕,剛剛好,就是當初吳三桂用手攔我自刎,而我為他抹藥的那兩條傷口所在的位置!

我的腦殼一下子被抽成了真空,然後又被快速灌入了水銀,全身疼痛非常使得肉就要脫離這副臭皮囊跳躍而出!

小李飛刀是吳三桂?!

吳三桂就是小李飛刀?!

這是多麼不可思議的事情,可卻是再合理不過的解釋了!!

其實,我早該有這樣的猜測!為什麼每次我在盛京遇到危險的時候,小李飛刀都能在合適的緊要關頭出現搭救??為什麼吳三桂會知道那麼多事情,卻又不見影蹤?怪不得他的聲音怪怪的,怪不得他對我總會多那麼一份關心……

隻因為他是吳三桂,他一直在我身旁時隱時現。

過去那些一直使我迷惑的事情,如電影場景般在我腦海裏重現,線索已然被理得清清楚楚:

第一次前往滿洲,我是喬裝隨同馬紹愉的議和使團。雖然我沒有見著吳三桂,但作為主帥,當初我們在寧遠暫停一日,他對於此行的目的定然是知曉的。所以,在祖澤治偷偷跟在大軍之後,他也蒙麵相隨。當真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了。

他兩次救我,絕非偶然。

他一直就在暗處跟蹤著我,甚至監視著驛館裏的一舉一動。當馬紹愉派人送信回北京時,他就一路跟在其後,伺機掉包密函,害陳新甲入獄。

我率領唐軍第二次前往滿洲的時候,小李飛刀也出現過。他跟蹤我,自然知道我和多鐸合謀誘使皇太極答應議和之事,怪不得當日在寧遠城外他就一語道出我議和成功。

慢著,我似乎一直弄錯了一件事情!!

我一直認為吳三桂很早的時候就已經和大清暗自通氣,甚至早就投降了清朝,做了內應。可現在看來,一切都大錯特錯!吳三桂,抑或是小李飛刀,要幫的根本是李自成!是農民軍!我一直想岔了。他所謂的將朱家連根拔起,根本是以李自成的口吻在說!

吳三桂之所以在遼東有時打敗仗,根本就是想拖住大明的兵力,讓大明沒有足夠的人力物力去全心全意對付李自成。從而讓李自成有一定的空間發展壯大。拿鬆錦之戰來說,那次大清傾全國之力而來,洪承疇也是奮力最後一搏,若非王樸、吳三桂率先遁逃,最後勝負輸贏,實在難料。

仔細想想,為何吳三桂會三番四次阻止明清的議和?先是把祖大壽給騙去降清,後是把陳新甲陷入獄中,都是讓大明無法重創滿洲,而罪責又不在他的身上。既間接幫助了李自成,又不著痕跡,實在是高招!

隻是他最後沒有告發,反而放了一手,沒有把我和皇太極議和的事情捅到京城,破壞明清結成的盟約,是因為良心發現還是別的原因?是因為我嗎?

不對!!他選擇放棄吳三桂這個身份,根本就是對大明更大的摧殘:遼東主帥意外身亡,簡直是動搖國本的巨大噩耗!隻是人算不如天算,他不知道,祖澤治會成為吳三桂,倒把這一場顛倒世界的風波給掩蓋了。

論心計,誰能和他抗衡?!根本沒人是他的對手!今天這件事,恐怕不是琉球世子誤打誤撞拆穿多鐸的陰謀,而是他的計策!是他的機心!

他要阻止多鐸和崇禎結盟,亦是怕大清的衰弱甚至覆滅會導致大明兵力的重新調配對李闖造成困局。

我開始猜想,應該是鬧得滿城風雨的吳三桂和陳圓圓的情事把他招惹過來的吧。他定然想不到他安排的主帥身亡非但沒有上演成功,還造就了這樣一段風流韻事!這件事在他看來太詭異,太稀奇了。

世事難料啊。我不禁心中暗歎,其實,我早就該意識到吳三桂的取向問題,第一次去寧遠,捉到奸細的那個晚上,本來吳三桂還神色正常,但當我提到將李自成一網打盡的時候,他神色就有變化了。隻是當時我想不到這麼多,而吳三桂又是個深藏內心的人,這一切直到今日才水落石出。

是了,以後我每次提到李自成的時候,他神色都和平時不大一樣,或喜或憂,不易察覺罷了。

可是,他為什麼要幫助李自成呢?他是朝廷重臣,世代替大明守護邊疆,而且這些仕家子弟又如何看得起李自成這樣的流寇?更別提在逆賊尚不成氣候的時候,就幫助他們來個窩裏反!

莫非是為了百姓?為了蒼生?他有這麼高尚?那次我問他夢想是什麼,雖然他沒有回答,卻否認了名利。一個武人戎馬一身,最後換來什麼?他一定思考了很多次,當他覺得崇禎根本不配做這個皇帝的時候,他開始尋找真正的主宰?

李自成出自貧苦大眾,很得人民的支持,莫非吳三桂就是抱著這個信念?他對我說過——“愛國不是愛姓朱的一家的,而是千千萬的百姓”,難道這就是他的夢想?

真的是這樣的麼?

……

當我的腦袋極度混亂,打擊、驚訝將我團團圍住,快要爆炸了。不管吳三桂是什麼目的,不管吳三桂是幫襯哪一邊,我知道我最無法承受的就是他死而複生這個事實!

他為了打擊大明而製造主帥身亡這出好戲,讓我為他牽腸掛肚,如行屍走肉一般,死去活來多少日子?要是真的死了也就罷了,可是他根本就是誠心來個金蟬脫殼,讓我如何原諒他?如果說之前知道他欺騙我、利用我,這筆帳還是可以用時間這塊抹布抹掉,那麼如今他這樣摧殘一個女人,讓我本來就七零八落的心,再次四分五裂,這個恨是永遠無法消結了!

如果說他坦然告訴我他的計劃,或許我可能會改變初衷全力幫他,畢竟崇禎如今也著實讓我失望。可是,現在,打死我,我也要和他對著幹,就算讓大清長驅直下,我也不希望李自成入主北京!作為一個明臣,應該做的是改良,而不是革命!吳三桂根本就不是一個好的臣子,還談什麼國家社稷,百姓民生!呸!

如果說之前我幫大明還是因為對崇禎同情,希望改變曆史。那麼現在,我則完全是想和吳三桂對著幹。把命拚了,我也心甘!

***********************

我的表情和行為,小李飛刀定然看出了端倪,他拽著我不讓我倒下,拖我走了兩步,這就要騰空而起,可是“吳三桂”、崇禎和侍衛們已經圍了過來。

崇禎挽留道:“這位壯士請留步。這就要走嗎?”

“吳三桂”看我似乎不妙,亦要上前接過我。

小李飛刀一時不知如何回答,眼見“吳三桂”就要把我扶走,便提了口氣,準備施展輕功帶我離開。我渾身突然糾集了力氣,掙開他的雙臂,我這一舉動他是大出意外,不禁呆若木雞。

我想要對他吼:“你快些滾吧,我這輩子都不想再看見你!”可是被他點了穴,聲音在喉嚨裏咕咕發不出來。

我心道:不拆穿你的真麵目,我已經仁至義盡了。吳三桂,小李飛刀,以後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

我的這一推,讓小李飛刀微一踉蹌,仍舊伸出手來想拉我,我卻迅速閃到崇禎身後。

小李飛刀呆住了,略微停頓後,隻好發足狂奔而去,不理會崇禎的挽留……

第十九章 忘記過去

當我和琉球世子尚賢一起離開京師的時候,我默默地對自己說,這輩子,我都不想再來北京,不想再看到熟悉的人了。

************

那晚,吳三桂一聲不吭回了寧遠,連吳府都沒有踏進半步。

崇禎對他的這個行為,也不願過分的追究。畢竟遼東能用之人已經不多了。不管怎麼說,大明還是需要靠著吳三桂的。而武英殿的那場賜宴,最終因為我而演變成了皇宮的一出鬧劇,慘淡收場。

************

對於我怎麼突然間變成了合法的琉球公主,通過詢問尚賢、王承恩乃至黃錦等,事情的本末我也大概弄明白了。

連猜帶推測,我大致可以描繪那天晚上的另外一個場景。

正牌的吳三桂,抑或是小李飛刀,當他得知崇禎召吳三桂進京,甚至還賞賜一段良緣的時候,或者出於好奇,或者出於別的心思,他就以小李飛刀的身份喬裝來到了京城。

當他看到“吳三桂”出現的時候,和祖澤治自幼相熟的他,定然發覺了是怎麼一回事。隨著祖澤治入宮麵聖,他也暗中藏入了武英殿。

隻是,相比於喜歡找事的多鐸,他則一直躲在一旁靜觀其變。由此,也知道了多鐸此行的意圖,稍後更見證了我這個“琉球公主”被皇後找來的使臣當場拆穿的精彩場麵。

不知是出於憐憫或者其他的目的,總之,他還是決定幫我一把。

他既知中山王的世子已然被安頓在驛館,冷靜且有頭腦的他,很自然地想到了這是唯一的突破口。趁著我們還在皇宮裏糾纏的當頭,他迅速施展了輕功,飛身前往驛館。

在驛館裏,他見到了琉球世子尚賢,並且告知以大明薊遼總督吳三桂的身份。他從蔡行口中得知了琉球世子此行的目的,搬救兵。自然知道如何在短時間內擊中要害,幫他分析利弊。並在要緊時候提出了我這個假琉球公主的問題。

大明有個女將軍的事情,因為是罕事,傳遍了中國,尚賢流亡那麼久,自然也是知道的。對於崇禎有意納這位女將軍為妃,他就算不知,也會和滿朝文武一樣,並不奇怪。可是,崇禎皇帝卻為這樣一個女人的身份大為頭疼。冒認公主是欺君大罪,可是崇禎並不想治她的罪,反而暗中授意吳三桂來遊說尚賢,一起幫忙圓這個謊。這樣,對於琉球並無損失卻幫了崇禎一個大忙,把麵子功夫做足了。而同時,唐將軍既然名正言順成了琉球公主,兩國既是天朝與藩屬,更是姻親,豈有不幫忙的道理?況且,到底是尚賢有求於人,這樣的小忙,怎麼能夠推卻?

尚賢滿口答應。吳三桂又叮囑他,到了殿上,隻裝著沒見過他,兩下裏就當不認識。吳三桂就是抓住了尚賢有求於人這個弱點,加上中國人慣常重視的麵子工程,這下子不僅幫我瞞天過海,也沒有讓人對於吳三桂分身有術起任何疑心。

尚賢在吳三桂的授意下,和禮部的黃錦一同急急趕往宮門,十萬火急的事情,很快就傳到了在武英殿外候著的王承恩耳中。也正是這一通傳,改變了我當時的困境。

……

吳三桂救我到底為了什麼?

他是為了拆穿多鐸的陰謀?所以把琉球世子找來?然後順便救我?還是隻是單純地想幫我一把?

我晃了晃腦袋,不想再想。

無論吳三桂現在對我是什麼心思,都已經不重要了。他當初一聲不吭來個詐死,讓我對他早已經失望到了極點。他明知道我為了他傷心欲絕,居然忍心欺騙我這麼長時間,這樣的男人,讓我如何不恨?如何原諒?

我本來應該和他對抗到底,作為報複。可是對著崇禎,我心裏已然萌生出萬分的排斥。這個皇帝讓我也心涼了。盡管我自己沒什麼本事,但好歹也想知恩圖報一把,好好輔佐一下這個君主,但我的這份心思最終還是因為失望而擱淺了。

誠然,作為皇帝,崇禎對我也確實是難能可貴,仁至義盡了。但,我還是不能接受,他在最後的時候對我毅然決然的放棄。不知道是我對崇禎的失望,還是自己本身的問題。是我心灰意懶?對這裏的人情事物不再留戀?

無論是什麼原因,我都不想再想了。什麼大明、滿洲、李闖,這些都和我無關。

死者已矣,是的,我心裏麵的吳三桂已經死了。我對北京也沒什麼感覺,對生活也沒什麼熱情,對這裏的人都失去了信心……

我突然間覺得很想離開。

就當是失意的時候,去國外散散心吧。

***************

所以,當琉球世子鄭重提出請兵的時候,我自告奮勇挑這個擔子。

我既然是“琉球公主”,母國有難,又怎麼能袖手旁觀?這個時候,大明自顧不暇,也派不出什麼中央大員去督戰。當我在廷議的時候,提出前往琉球,不少大臣還是讚成的。琉球不過是個小國,不少人想著暫時敷衍一下也就罷了。甚至還有人建議我把女軍帶去,被我否決。那些女兵大部留在寧遠,隻有少數幾個跟著我回來。況且長途跋涉,到時候還要渡海,莫說女兵身體吃不消,就算登上琉球島國,也實在缺乏戰鬥力。

最終,在我的申請之下,崇禎同意將福建的水師歸我調度,並由我到福建選派主帥。對於我的主動離開,他沒有過度的挽留,或許他在想,也許時間可以衝淡之前的那些不快,可以重拾以前的信任。

******************

一切也算告一段落吧。

我要拋棄過去,開始全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