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聽了她的話很欣慰,”卡耐基在一次講座中說道,“這足以證明我的這一方法是有用的。”
也許有的人認為,下級犯了錯誤,作為領導應該嚴厲地訓斥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這種說法我們不想否認,因為這樣的例子存在著,可是我們仍然堅持我圓滑地糾正別人的錯誤的看法會收到更理想的效果。
西雅圖的波音公司的一個部門經理有一次大發雷霆,原來他看到了一份報告上有一個錯別字,那是個拚寫錯誤,有人把Believe寫成了Beleive。
這位經理很是精明能幹,可是就有個怪毛病,他的眼睛裏容不得任何一個拚寫錯誤,他叫來了那個寫錯字的工程師。
整個走廊都聽得見部門經理的聲音:“你這混蛋連這麼點錯誤你都要犯,你到底讀過書沒有?E怎麼可能在I的前麵,記住,I永遠在E的前麵。”
可是,沒過幾天,那位可愛的經理又發現了同樣的拚寫錯誤,而且又是出自同一人之手。
這次,經理被徹底地激怒了,他叫來了那個“屢教不改”的工程師,怒不可遏地衝他咆哮道:“你的耳朵長在頭上了嗎?為什麼我說了你不聽?”
那工程師很平靜,說道:“你是說I永遠在E之前嗎?”經理說:“看來你是明知故犯了。”
工程師二話沒說,隨手從桌上拿起一份文件,把上麵的Boeing字樣一筆勾去,寫成了Boieng。
還有一個恰好與之相反的例子。
奧立佛是美國佛羅裏達州某公司的總工程師,他發現他新雇的秘書有問題,每次當他口述的計劃或文件被打印好送來時,他總會發現至少有兩、三個拚寫錯誤。
由於奧立佛工作態度很認真,從來不允許自己在拚寫上犯一點點錯誤,所以,他特意地準備一個小字典,當他對某個陌生的字或長久不用拿不準拚法的時候,他都會查一查,直到弄清楚為止。
現在,他的秘書犯了拚寫的錯誤,他不能縱容她這樣下去,但奧立佛是個溫和的人,他決定用一種圓滑的方法使他的女秘書認識到她的錯誤並在實際的工作中加以改正。
他在秘書身邊坐著看她打字,當她打出錯字時,他就對她說:“不知怎麼的,我總覺得這個字不太對勁,我對這個字感到特別不舒服。”說著他把文件翻了兩頁又繼續說:“這個字我也覺得頭疼,我平常總翻字典的,我不想在拚寫這個問題上出任何的錯誤,因為如果我在給別人的信上出了錯,別人就會認為我水平不行,所以我特別注意。”
自從那次談話以後,奧立佛的女秘書的拚寫錯誤率大大降低了。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兩種不同的處理方式導致了兩種多麼不同的結果。如果你也能夠學會圓滑地糾正別人的錯誤,你一定會是另一個卡耐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