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語言表達能力
語言,是一個很好地向別人推銷自己,並使自己與外界進行融洽溝通的手段或工具。要在聽眾麵前自然、流暢地表達自己的意思的確不容易,必須多次練習,才能達到。不過,一旦你能夠熟練地進行語言表達,你就能做到在人群之前安適隨意,不論是對個人或在人群麵前,都能以正常的、平日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意見。
掌握了語言表達方式以後,你突然感覺到的那種自由,正像是一隻小鳥從拘禁的籠裏展翅高飛。你看人們隻是和你一樣——友善,喜歡聽你的談話,甚至樂於接受你為他所提的建議。
說話表達中,隻有交談雙方對問題的概念明確,其思想才有被對方領會、接受的可能。否則,容易造成誤解。
某中學為了迎接校慶,作整隊的練習。一個學生幹部負責整理隊伍。
他高聲宣布:“高中、初中的分開;校運動員、校文藝隊員分開;男同學、女同學分開,一律按高矮排隊。”
大家聽後,吵吵嚷嚷,都問:“我站在哪裏?我站在哪裏?”
該幹部還以為大家沒聽清楚,又重複宣布了一次,同學們還是不知道往哪裏站,吵嚷了好一陣,隊伍始終沒有整理成形。最後體育老師來到,才把隊伍整理好。
這個隊伍為什麼整不好呢?是這學生幹部號令有問題。
例如,一個高的男同學,既是運動員又是高個子,應該站在什麼地方?一個初中的女同學,既是文藝員又是矮個子,又該站在什麼地方?
總之,按這個概念不明確的指令行事,誰也不知道應站在哪裏。
請記住,要明確地而不含糊地把話說出來,才能準確地快捷地把信息輸進對方的大腦裏。
明確,首先要中心突出。
說話不同於寫文章,文章寫了之後,可以字斟句酌,可以刪改。而說話是“一言既出,駟馬難追”。所以,要緊扣一個中心,才能有針對性。
如你要向人介紹一支鋼筆,關鍵要看你的目的是什麼。如果你要推銷商品,就要把中心放在說明鋼筆的質量和性能上;如果你丟失了筆,要到招領處去詢問,就要著重說明它的構造。總之,你不能不分講話目的把鋼筆的各方麵都說到。
有位父親回憶他女兒小時候一件往事:“我的孩子小時候就有很好的天分。有一次,她使我和她媽媽很吃驚……從那個時候才注意這個問題。大約一歲多一點吧,過國慶放焰火,1969年吧,一歲零四個月吧……。”
這裏,光是表達孩子的年齡,就用了好幾句不同的話。說話者一開始沒有明確地點出“一歲零四個月”這個關鍵信息,而是邊想邊說,因為事先沒有想清楚,把問題複雜化了,顯得很不明確。
所以,明確要做到條理分明,先說什麼,後說什麼,要有一個合理的順序。
說話時,有些人層次不清,最突出的是犯兩種毛病。
一是引用的對話太多,例如,你要向人陳述自己和朋友見麵的經過,一會兒是“他說……”一會又是“後來我又說”,接下去又是“他又說……”,“那時我就說……”,“這時他又說……”。
這樣“說”來“說”去,把人都聽糊塗了。
二是講太多的細節。如這段話:“我到一家理發店去理發,在某某路的轉角,門牌是××號。××路正在修馬路。我記得這裏理發店是5年前開的……。”
講了一大堆話,人家不知你想說什麼。
其實你不必說這麼多,直截了當地說出你走進一家理發店,看到一個理發師是你中學時代的同學。他為什麼當起理發師呢?這才是你的故事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