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語言表達能力(2 / 2)

要注意的一點是,在一番較長的講話完了之後,為給人留下一個清晰的、明確的印象,就要加上明確的結語,以使人有一個完整的感覺。

特別是一些不斷改變話題的談話,層次不容易顯露,中心也不突出,更應如此。所以,講話結尾時簡明扼要地把全部內容作一次總結,是十分必要的。

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在說話的同時,自己的語調和語氣也是非常關鍵的。掌握了語調和語氣的說話者,能夠使自己的語言表達做到豐富多彩、生動無比。

“人的表情有兩種,一種是表現在臉上的表情;另一種是說話的方式出現的表情。”這是一位著名的科學家說的,這很有道理。所謂以說話方式出現的表情,即是說話的語氣,語氣像表情一樣,傳達著言外之意,充分表達著言者的內心感情,增強說話的感染力。沒有表情的呆板話音,就像沒有表情的臉一樣令人難以理解。事實上人們都會有這方麵的切身體會。比如,我們經常給人打電話時,並沒有與對方見麵,但從對方說話的語氣中,卻常常可以想像出對方是剛剛起床神智尚未清楚,或是剛洗完澡正在那兒納涼,或者正專心在做什麼事,往往不到30秒鍾談話,就能大體猜測出來。

相反地,沒有語氣的語音不僅令人感到不舒服,往往還使人不知所雲,難以卒聽,卡耐基曾打電話到一個商業公司去,一位接電話的女性的聲音的確可愛,但卡耐基聽下去就感到不對勁,因為她說話的語氣冷漠而商業化,對卡耐基提出的問題她們如下回答:“很抱歉,我們並沒有這種商品……不,我不知道……沒有任何關係……是……好。”真拿她沒辦法。據好多像這樣的企業都事先準備好了詳細的電話應對表,進入該公司的職員都要能背下來,這樣大家就可以統一的模式回答問題,到時間就對號入座,照章行事,按條文背誦一遍。應該說,這種辦法還比較科學,但確實太呆板了,也有損回答問題的效果。

我們平時說話,都是要表達某種思想和感情,說話的語氣,包括聲調、速度、抑揚頓挫、感情修飾等,無不是在增加語言的內容和效果。所謂言外之意,除了從表情上看出來,就是從語氣中聽出來。好的播音員,不僅音色好,還妙在調擺語氣,從而撥動人們的心弦。相反,像上述公司裏的那位女性,盡管聲音好,但宛如機器人發出呆板的聲音時,卻使人感到心煩意亂。

因此我們在與別人交流時,要盡量調整自己的說話語氣,才能促進雙方交流的欲望,特別要注意慎用質問語氣。

在一輛公共汽車上,有兩位乘客在談話。

“昨天看的一部《孤兒的春天》實在很好。”第一個說。

“有什麼好?”第二個用倔強的語調質問他。

“劇情不錯,對改善社會風氣別有一番見地。”

“有什麼見地?”第二個仍用那種語調說。

“還用問嗎?它不是指出不良少年都是被迫走上岐路的嗎?”第一個似乎有點不悅了。

“這算是什麼別有見地?”第二個依然用質問的語氣說。

這兩位乘客話不投機,氣氛很是尷尬。

毛病出在第二個乘客用質問的語氣來談話,這是最容易傷人感情的。許多夫妻不睦,兄弟失和,同事交惡,都是由於一方用質問式的語氣與對方談話所致。

像上述兩位乘客如果第二個乘客改變了他的態度,坦白地說出他對電影的見解,並換用一種詢問的語氣或是探討的語氣,這樣談話就能愉快地進行下去。因此,在與人交流時,要想達到好的溝通效果,就應當學會用一種抑揚頓挫的語言表達方式讓對方放心和開心地聽清你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