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站在你麵前害怕得哭個不停,抬頭抽泣說:“我實在很抱歉,但是我想不出其他方法可以使你停車。”
然後用手指著路邊草坪上躺著的人,又說:“我小弟病得很嚴重,請你救救他吧?”
這時,你心中的那股怨氣會怎麼樣呢?它將會如火焰上的冰柱般迅速溶解了吧!為什麼?因為現在你了解了這個男孩子用石頭砸你車子的原因,所以你原諒他了,心中的憤怒也隨之煙消雲散了。
讓我們來看看另一個例子。假如你妹妹嫁給一位很成功的律師,最近幾個月,他對待她的態度改變了。他變得多疑,占有欲強,甚至限製她的行動自由。
隻要她離開,他一定會亦步亦趨地跟著她,不準她單獨出門,她不停地抱怨,他還是不準她單獨去購物。
知道他對你妹妹的態度後,你很生氣,於是決定和家裏的其他人討論解決的方法,你們一致同意必須對他采取行動。
後來你接到一位心理學家打來的電話,他邀請你到他的辦公室去。你去了之後,他請你回憶並描述一下你妹妹小時候的事情。他解釋說你妹妹一直是個有盜竊癖的人,也就是說她無法控製自己偷竊行為的衝動。他還指出你妹婿始終承受著這種壓力,不願為人知道,直到別人揭開了她的這種病態。
聽了這個解釋之後,你對他的改變有什麼感想?你還覺得忿怒不平嗎?可能不會了,因為你已經了解他的行為。
現在,我們再來假設你是個拉保險生意的人。原先你和你的另一半約好星期四晚上要共進晚餐,一起玩橋牌。星期四早上你和一個客戶洽談愉快,而且他答應帶他太太到你辦公室來詳談了解保險條款,並簽訂合約。不巧的是,他們隻有星期四晚上才有時間和你見麵。
你頹喪的打電話回家,告訴“另一半”今天不能回家吃晚飯,電話的另一頭傳來失望的音調,這是可想而知的。
就這麼樣你必須留在辦公室,不能回家吃飯,你隻好跑出去買了一份三明治、一杯熱咖啡當晚餐。這天晚上下著大雨,天氣顯得特別寒冷。於是你愈想愈覺得有點對不起自己,這麼淒冷的晚上,竟然不能回家享受溫暖,以及和朋友相聚的樂趣。
你沒趣的喝著咖啡,一麵等你的客戶,然而約定的時間已經過去了,卻仍不見他們到來。
又半小時過去了,他們還是沒來。過了一小時,你實在等得不耐煩了,所以打電話到客戶家,結果沒有人接。過了一個半小時後,你才決定鎖了辦公室門,回家去了。你心裏忿忿地自言自語:“至少,禮貌上他們可以打個電話來。”
這個原本快樂的晚上泡湯了。直到上床前,你還遲遲不能平靜內心的氣忿和懊惱,你覺得應該把這客戶列為“拒絕往來戶”。
第二天早上大約九點鍾,你坐在辦公室桌前,桌上的電話鈴響了,是那個客戶打來的。
他急急地解釋說:“昨天晚上沒到你辦公室來,我很抱歉,因為在路上我們發生了很嚴重的意外。由於下雨路滑,我的車撞車了。從昨天晚上一直到現在,我們都在醫院裏,我曾打過電話,不過那時你大概走了。”
你還會生他們的氣嗎?你還會認為他們不講信用,說話不算數,而且應該“拒絕往來”嗎?不,當然不會。你可能還會有點罪惡感,因為他們是來拜訪你的路上出事的。
現在你了解了吧,任何時候都要給對方足夠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