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解難題體現魅商(1 / 3)

巧解難題體現魅商

1.幹戈化作了玉帛

當我們麵臨著比較嚴重的敵對情緒的時候,魅商的高低是化解敵對情緒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較高魅商的人往往能巧妙地化幹戈為玉帛。

1858年,林肯為競選美國上議院議員,到全國各地演說。他競選演說的中心內容是反對奴隸製,解放黑人奴隸。而伊利諾斯州南部地區,正是當時美國奴隸主較為集中的地區,因此,他們揚言,隻要林肯敢來作反對奴隸製的演說,就要置他於死地。林肯居然敢於在這種虎視眈眈的情況下走上講台。這時,他盡力展示自己的魅商以冰釋對方的敵對情緒。下麵我們來看看他的這種共鳴“誘入”的技巧:南伊利諾斯州的同鄉們、肯塔基的同鄉們、密蘇裏的同鄉們:

聽說在場的就有些人要下決心和我作對,我實在不明白為什麼要這樣做。我也和你們一樣是一個爽直的平民,我為什麼不能和你們一樣有發表意見的權利呢?好朋友,我不是來幹涉你們的,我是你們中間的一員。我生於肯塔基,長於伊利諾斯,正和你們一樣,是從苦難的環境中掙紮出來的。我認識你們,你們認識我應該更清楚些。如果真的認識了我,你們就知道,我來這裏並不想做與你們不利的事。當然,你們也決不想做出對我不利的事了。同鄉們,讓我們大家以朋友的態度交往。我是立誌要在世上做一個最謙和的人。我現在對你們誠懇要求的是請你們允許我說幾句話。你們是勇敢而豪爽的人們,這個想法一定不會遭拒絕吧!現在就讓我們誠懇地討論一個嚴重的問題,看看如何?林肯的方法,果然效果顯著。他將對立的怒濤化作了大聲喝彩,將仇恨的情緒化做了友善的支持,不少人後來竟成了林肯的朋友。由此可見,擁有且恰當地運用魅商,會使你擁有更多的朋友,更廣闊的天空。

大科學家富蘭克林在工作中也碰到過不少障礙,他的計劃常常被人反對,但他卻巧妙地發揮他的魅商使這些反對的人成為他的朋友。

富蘭克林年輕的時候,在培拉代爾培亞省開了一家小小的印刷廠,當時,他還是議會的書記。

有一年議會選舉前,富蘭克林碰上一點麻煩,有一位新議員,發表了一篇長篇演說反對他,把他批得一文不值。

富蘭克林沒有生氣,也不急躁,他知道那位議員是有修養的紳士,聲譽和才能在議院裏都有較大影響。富蘭克林並沒有采用阿諛奉迎的方法去討好他,他是怎麼辦的呢?

富蘭克林了解到這位議員的藏書室裏保存著幾部名貴稀有的書,於是他寫了一封信說明他想看看這些書,希望能借幾天。很快,那議員就把書寄了過來,一周後,富蘭克林就親自送書另外還附了一封信,信中表達了他對這幾本書的讚美和真誠的謝意。

自從這一次後,那位議員對富蘭克林的態度大為改觀。當他們再次在議院相遇時,那位議員居然主動跑上去同他握手,並且非常客氣地表示如果有需要幫忙的地方,他一定會鼎力幫助。就這樣,富蘭克林與他成為了知己。

魅商在工作中發揮如此重大的效果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重視。當我們在工作中碰到反對自己的對手或者跟自己很難相處的人時,我們切莫急躁,把時間花在考慮如何“打敗”對手或者用某種優勢壓垮對方上。我們可以想盡辦法了解對方的興趣、特長及性格、弱點等方麵上,尋找機會接近對方,使對方成為自己的朋友,這比“摩拳擦掌”針鋒相對地幹要省力得多,也就是《孫子兵法》上提到的“不戰而屈人之兵”。前美國總統羅斯福在這方麵的魅商也是很高的。

有一次,在羅斯福出訪非洲回來的筵席上,他看見許多不相識的人,這些不相識的人都是美國各界“有頭有臉”的人物,他們即使對羅斯福,也並不顯得存有太多的好意。

但羅斯福很快想出接近他們的對策來。他通過身邊的助手,了解到這些陌生人中每個人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等大致情形。於是,羅斯福就去向那些人逐個寒暄,並跟他們談及有關他們最得意的事和他們的事業,結果許多人對羅斯福的看法都大為改觀。

為了獲得不認識的人的認同,羅斯福會不厭其煩地打聽他們的情況。這樣,他的談話材料才能引起他們的興趣,使他們感覺到總統對他們非常關心,從而對他產生良好的印象。

羅斯福的魅商為他換得了支持,贏得了朋友。

2.壁壘變通途

工作中我們往往會碰到各種人為設置的難題。這時往往能急中生魅商,壁壘變通途。

曆史上“晏子使楚”的故事最能說明這個問題。

晏子被國王派往楚國去見楚王,而楚國倚恃自己的強大,根本不把晏子放在眼裏,但楚王知道,晏子是有很高魅商的。為了長自己的威風,楚王決定打擊一下晏子。於是他號令關閉城門,而讓晏子從角門進城。

孰知晏子不慌不忙,坦然地說,城門是讓人通過的,而角門是讓狗走的,晏子是使者,出使到狗國隻能從角門進了。

楚王無奈,隻好令人放下吊橋,大開城門,歡迎晏子入城。

晏子之所以能取得這場“遊戲”的勝利,就是因為他抓住了楚王的心理,充分展示了自己的魅商。

在現實工作中,我們也會碰到一些人為的障礙,若能巧施魅商,障礙也會隨之消失。

黃小姐是一家公司的公關部經理。幾個月前,公司宋經理、劉經理經別人介紹牽線,好不容易與台商周先生達成一項投資協議,聯合新建一個飲料廠。哪知論證報告、申報書送有關部門近5個月了,公章也蓋了20多個,到現在不但沒有審批完,且卡在了某位過去得罪過的辦事員手裏傳不下去了。

二位經理急得團團轉。這時黃小姐開始從側麵了解辦事員。很快就知道他在機關工作之餘,常給報社寫點“豆腐塊”,有時也用相機拍幾幅新聞圖片,不圖稿費,純係業餘愛好。這種人她見得多了,就是要麵子,好榮譽。準備就緒後,她撥通了他的電話。

“請問你是××先生嗎?您好,久仰久仰!在哪兒?報紙上常有你的大名。您的作品我拜讀過不少。我也愛這行當,可總也弄不好,就想向您討教,行嗎?”

電話那端,被捧的先生已坐不住了。客氣一番後,自然就答應“相互探討”,自然就在一起討論“光線的運用,角度的選擇”,自然就成了“發燒友”了。想想,還有什麼幹戈不能看在這麵子上化為玉帛呢?

這關一“攻”破,另外的幾個關就可謂“分分鍾”地解決了。沒出10天,手續執照一應辦妥。

宋老板當眾宣布:“黃小姐為我廠立下了汗馬功勞,特獎現金3000元。”

黃小姐充分展示其魅商,巧解了工作中的難題,同時自己也獲得了豐厚的報酬。

3.絕境能夠逢生

一個人的性命,是人最寶貴的東西,當一個人的性命攸關的時候,魅商往往能使人絕處逢生。

春秋時期一位名叫沮衛的使者,就是巧施魅商,救了自己的命。

有一年,楚國攻打吳國,吳國勢單力弱,吳王派沮衛給楚軍送一份厚禮,順便了解一點軍情。誰知沮衛給楚兵抓住了,把他綁得緊緊的,說要殺了他,拿來釁鼓(殺牲口,用血塗新鼓上的縫隙)。

麵對死神,沮衛不慌不忙,麵無懼色。楚將驚奇地問他:“你出發前占卜過嗎?”

“占卜過的。”

“吉凶如何?”楚將望著被五花大綁的沮衛,洋洋得意地問道。

“大吉。”

楚將高聲大笑:“如今就要殺掉你了,還有什麼大吉啊!”

沮衛坦然以對:“吳王派我來,目的就是要試探你們的態度。如果你們對我以禮相待,那麼,吳國就會放鬆戒備;如果你們殺了我,還拿我的血釁鼓,吳國一定會百倍警惕。這對吳國不正是件天大的好事嗎?”

“然而你自己就完蛋了,這怎麼能說是大吉呢?”楚將追問道。

沮衛慨然應道:“我占卜是問國家前途,並非為我個人。如果殺了我就能保全整個國家,這怎麼不是大吉呢?更何況人死了便沒有知覺了,拿我來釁鼓,對你們有何好處?要是人死了仍有靈魂,那麼,我肯定要附在你們的鼓上,在戰鬥最激烈的時候顯靈,讓你們的戰鼓發不出響聲,使你們一敗塗地!”

沮衛的話入情入理,鏗鏘有力,說話時毫無懼色,穩如泰山。楚將聽了束手無策,思考再三,總感到殺沮衛釁鼓已無好處,隻得長歎一聲說:“算了,放了他吧!”沮衛對答如流,口若懸河,大顯魅商,從而保護了自身。

我國古代的雄辯家晏子,也曾發揮其魅商,救了一個人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