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發生在齊國。齊景公很喜歡打獵,讓人養了很多老鷹和獵犬。有一次,負責養老鷹的燭鄒不小心給逃走了一隻。齊景公大怒,要把燭鄒殺掉。晏子聽說後連忙說:“燭鄒有三條大罪,不能輕饒了他。讓我先數說他的罪狀再殺吧!”景公點頭稱是。
晏子就當著齊景公的麵,指著燭鄒,一邊扳著手指數說道:“燭鄒,你替大王養鳥,卻讓鳥逃了,這是第一條大罪;你使大王為了一隻鳥的緣故而要殺人,這是第二條大罪;殺了你,讓天下諸侯都知道我們大王重鳥輕士,這是你的第三條大罪!三條大罪,不殺不行!大王,我說完了,請殺死他吧!”齊景公聽了。停了半晌,才慢吞吞地說:“不要殺了,我已聽懂你的話了。”
晏子表麵數說燭鄒,暗底卻在提醒齊景公:殺死燭鄒將會帶來多壞的影響!讓齊景公樂於接受勸諫。
晏子列舉的三大罪狀,實際上是說給齊景公聽的,說燭鄒犯了三大罪,暗示如果因此而殺死燭鄒會給齊國帶來不好的影響。人人都能聽明白,齊景公自然也不例外。
下麵的故事也是巧施魅商,使人絕處逢生的範例。
五代後唐的開國皇帝莊宗李存勖,以武力推翻後梁政權而奪得王室,建立了後唐政權。坐上龍位後,由於天下太平,沒有征戰機會,於是這位好戰好動的皇帝便感到靜坐無事的無聊與苦惱。過了一段時間,莊宗終於找到了消遣的辦法:打獵。
一次,莊宗興致來了,縱馬奔馳。等到了中牟縣,鞭急馬快,老百姓田地的莊稼被他踐踏了一大片。中牟縣令為民請命,,擋馬勸阻。沒想到引起莊宗大怒,當麵斥退縣令,並要將縣令斬首示眾,隨行大臣沒有一人敢進諫言。伶人敬新磨率人追回要被砍頭的縣令,押至莊宗馬前,憤怒地指責縣令道:
“你身為一個縣官,難道還不知道我們的天子喜歡田獵嗎?你為什麼縱使老百姓在田地裏種莊稼來交納國家的賦稅呢?你為什麼不讓你們縣的老百姓餓著肚子而空著地,好讓天子來此馳騁打獵取樂呢?你罪該萬死!”
怒斥之後,他請莊宗對中牟縣令立即行刑,其他伶人也隨聲附和,莊宗聽著、看著,哈哈一笑,縱馬而去,免了縣令的死罪。
伶人大顯魅商,奇特中見奇效,他指桑罵槐,指東說西,逗樂了莊宗皇帝,從而免去了縣令的死罪。可見絕處之中顯魅商,身家性命有保障。魅商巧解了生死難題。
4.鐵石心腸也軟化
當一個人下定了決心,似乎什麼勸說都無法使他(她)回意轉意的時候,那麼巧施魅商能奏奇效,變被動為主動,從而解決麵臨的難題。
“觸龍說太後”就是典型一例:
公元前266年,趙惠王死了。接任的孝成王年紀尚幼,大權由母親趙太後掌管。秦國看趙國困難重重,乘機進犯,趙隻好向齊國求救。齊國卻提出拿孝成王的弟弟長安君做人質。長安君是趙太後的掌上明珠,太後執意不讓他去。並對勸說的大臣大發雷霆,宣稱誰再敢來勸,要吐他一臉唾沫。看來,太後是鐵了心腸不可能回心轉意了。
形勢相當危急,一麵是秦軍步步進逼,一麵是太後難舍母子情,使齊國的支援成了泡影,國家命運危在旦夕。
這時左師觸龍來到朝廷,求見太後。太後也明白對方來意,準備給他一些顏色。觸龍因年邁腳跛,慢慢走到太後麵前,開始了這麼一段對話:
觸:臣的腳有毛病,不能快走,很久沒有來見您,但我常常掛念著太後的身體,今天特地來看看。
太:我也是以代步的。
觸:太後飯量如何?
太:用些粥罷了。
觸:我也不願吃東西,勉強出去走走,每天三四裏路,稍微可以吃一些,身子骨也硬朗了。
通過開頭幾句的互致問候的話,太後怒氣稍為平息一些了。
觸:我有一個希望,請太後作主,我的兒子舒祺,年小才疏。我年紀大了,很疼愛他,希望您能讓他當個衛士,守衛王宮。
太:你兒子多大了?
觸:15歲,歲數是小一點,希望在我死之前把他托付給你。
話題轉到兒子身上,他的要求既表達了對國家的忠心,更重要的是涉及到如何對待子女的問題,這就與太後的症結自然聯係起來了。但觸龍此時還不能提太後的兒子,隻能作為伏筆。
太:男人也疼愛他的小兒子嗎?
觸:比女人還厲害。
太:哪裏話,女人才是最厲害的。
觸:我覺得你疼愛女兒燕後超過兒子長安君。
太:錯了,我疼愛燕後比不上長安君。
觸:不,父母疼愛兒子就應該替他打算得很遠。您把女兒嫁到燕國時,雖然也悲傷,但每到祭祀時卻禱告別讓她回來,這不是希望她有子子孫孫世世代代相繼為王嗎?
太:你說對了。
此時的話題已不知不覺談到男人與女人誰更愛孩子的問題。觸龍立即抓住這個時機,趁熱轉到正題上。但他卻不正麵提人質的事,而仍采用迂回的手法,拿長安君與燕後進行比較,表麵看來純屬太後個人家庭問題,所以太後能夠接受,並被觸龍的一些新鮮提法(如男人比女人更愛兒子)所吸引,使討論引向深入,步步逼近主題。
接著觸龍又把話題轉向曆史——
觸:趙家立國二百多年了,請您想一想,除去現在三代之外,過去的趙家子孫到今天還有誰能把爵祿繼承下來的呢?
太:沒有,沒有。
觸:其他國家呢?
太:也沒聽說過。
觸:這就大有文章啊。因這些子孫都靠繼承父輩傳下的現成爵位,地位雖高,但沒立過功勳,得到俸祿卻優厚。他們的地位就很脆弱,容易受人攻擊。自己遭到殺身之禍不說,還連累他的子孫。如果您要提高長安君的地位,隻靠封他加官,卻不讓他為國出力,將來您要去世,他憑什麼功勞在國中立腳呢?所以太後愛他不如愛燕後。
太:您說得對極了。好,長安君的去留聽您安排吧。
事情最後得到圓滿解決。觸龍的魅商,高就高在他提出的中心問題是勸趙太後交出兒子做人質,但始終不提人質的問題,甚至分析完曆史現象後,也隻是把討論歸納到太後愛子不如愛女這個問題上,但卻使太後從中認識到子女是為國立功還是坐享其成,是他一生中成敗攸關的大問題,所以思想的扣子解開了,彎子轉過來了。
魅商在巧解難題中,又一次發揮了它的作用。
5.魅商相助識人才
常言道:“生意好做,人才難尋。”在商場激烈的競爭中,人才的缺乏,越來越成為商人們所麵臨的難題,然而,富有魅商的商人卻能發現、利用人才,解決這一難題,從而在商戰中獲勝。
美國著名的百貨公司薩耶·盧貝克公司的創始人之一的理查德·薩耶一生最大的長處,也是他最大的魅力,就是他善於發現和起用人才。
薩耶起初在明尼蘇達州一條鐵路上當運送貨物的代理商。這種代理商的共同的煩惱,就是有時收貨人嫌貨不好,拒收送到的貨物,代理商若再將貨物帶回,就要倒賠一筆運費。薩耶靈機一動,想出了一個新招——郵寄。這樣不僅退貨率大為降低,也為買主增加了便利。這種“函購、郵寄”的方式,在遼闊的新大陸上獲得了意外的成功。他的生意必須擴大規模,尋找生意上的夥伴。但是,他挑選了將近五年,也沒有發現合適的人選。在一個月夜,一個名叫盧貝克的人到聖·保羅去買東西,不料中途迷了路,這時已經饑腸轆轆,人困馬乏。在皎潔的月光下,正在徘徊散步的薩耶看著盧貝克,對他的儀容外表頓生仰慕之心。他邀請盧貝克到他的小店中休息。薩耶對盧貝克談到他的想法,盧貝克被薩耶的魅力折服了,他熱情地對薩耶說:
“我覺得你的想法非常之好,隻要經營得法,一定前程遠大”。
薩耶沉默了,心中翻騰得厲害。他隱約感到,他日夜尋覓的人已經出現了,但又不便造次,吞吞吐吐地說:“我有句話,實在不好開口,我想,既然你覺得這一行很有前途,何不參加進來,我們一起經營?”
兩人默默相視,然後,隔著桌子熱烈地擁抱在一起。以兩人姓氏為名的世界性的大企業“薩耶·盧貝克公司”在擁抱中誕生了。
如魚得水,如虎添翼,兩人密切合作,公司第一年的營業額就比薩耶獨自一人時增加將近10倍,達40萬美元。第二年的發展更快,這種發展速度不僅為二人始料未及,而且使他倆明顯地感到力不從心了。
“也許我們都是中駟之才”,薩耶苦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