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要的幽默魅商(1 / 3)

必要的幽默魅商

1.幽默——擺脫困境的良方

社會心理學家認為,人的心理常常存在某些不平衡現象,例如本來平衡的心理可能因不慎騎自行車撞了人或被人撞而產生心理上的內疚或憤怒,如果不消除這種內疚或憤怒,心理上就無法平衡。在日常生活中,幽默可以使雙方擺脫困境,實現心理上的平衡。因為幽默產生的興奮和樂趣可以使內疚和憤怒等不良的心情消彌於無形。這使人想起了英國傑出作家肖伯納。一天,他在倫敦街頭被一個騎自行車的人撞倒,雖然沒發生事故,但也讓他摔得夠嗆。騎自行車的人立即扶起作家,喃喃地向他道歉。然而肖伯納打斷了他,對他說:“先生,您比我更不幸。要是您再撞得重一點,就可以作為撞死肖伯納的好漢名垂史冊啦!”幽默給肖伯納以驚人的自製力,肖伯納的幽默使雙方都擺脫了因境。

人們常常會出現一些意見分歧或衝突,這時如果恰到好處地說幾句幽默的話,能緩和緊張氣氛,使劍拔弩張的情緒穩定下來。在一次演講會上,一位講演者正在興致勃勃地演說時,台下兩位聽眾因故爭吵起來,擾亂了會場秩序。而這位講演者卻不慌不忙,豁達大度地暫停了自己的演講,微笑著說:“我們今天的演講會很成功,台上台下都非常熱烈……”結果使台下觀眾倍感親切,爭吵者也被這句風趣的話逗得笑了起來。

同時,在同學之間、同事之間甚至戀人或夫妻之間,常常存在著這樣的情況:想向對方提出一個要求或建議,但不知道對方能不能允許或接受。一旦貿然行事,如果對方拒絕或反對,定會令人難堪,甚至會危及多年的友誼。而幽默往往是解決這種困窘局麵的最好辦法,同時還會減少心理緊張,使交往顯得自然而且大方。在不知道對方的態度時,不妨以開玩笑的方式把要求或建議傳遞給對方,如果對方由於種種原因不願意滿足這一要求或反對這一建議,可以同樣用開玩笑的方式婉轉地予以拒絕;一旦這樣,任何一方都不會感到為難或在自尊心上受到傷害。如果要求或建議得到了對方的應允,那麼,倆人經過幽默的交談之後,便可轉入嚴肅認真的討論。這樣,交往雙方都不感到拘謹和緊張,反倒使交往顯得自然、順利、友好。

一位作家寫道:幽默是一種成人的智慧,是種穿透力,一兩句就把那畸型的、諱莫如深的東西端出來。它包含著無可奈何,更包含著健康的希冀。

願你的生活豐富多彩,願你的交往多一些幽默。

2.幽默創造了和諧美好的交往環境

幽默的魅商通過笑的方式彌補人際間的思想鴻溝,連結人際間的感情分界,增進人際間的信任,最終加速社會組織的內部機器和外部機器的正常運轉。概而言之,幽默就是為了使人生更加和諧美好,提高人的生活品質和工作能力。

幽默,是人的主體性力量的顯現。在人際交往中,隻要幽默得體適時,就能夠鬆弛神經、活躍氣氛,創造出和諧美好的“家庭環境”。置身於這種環境,我們交往起來方能心情舒暢、精力充沛。

在一次貿易洽談中,由於雙方堅持自己的利益而不做任何讓步,使洽談陷入僵局。主人隻好宣布休會。用餐時,主人為客人斟酒,手一抖,酒杯碰在客人額角,竟將酒澆了客人一頭。當時的情形十分尷尬。公關小姐見狀,從容地舉起酒杯,對客人說:“讓我們為我們雙方的共同利益與友好合作,從頭來幹一杯!”主客一愣,隨即會意地大笑。幽默的光芒照亮了雙方的差距。在同笑中,雙方意識到了坐到一起來的原因,於是重新回到了談判桌上。在互諒互讓的友好氣氛中開始了貿易洽談。

人際關係,在大多數情形中是較為平和的。即使人際間存在矛盾,不到萬不得已,也無人願意裸露它,而去自找煩惱。在人際關係平淡的時候,如果想使相互的思想感情接近一些,我們不妨運用一下幽默,也許它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好處。

假如有一位同事的工作搞得並不是很好,他又想讓我們替他遮掩,也許會向我們說:“我知道,你是很懂得辦事秘訣的,而且你也知道怎樣保守秘密。”我們如果想幫助他把工作搞好,而不願意平淡相處,那麼就可以幽默一下:“謝謝你把想法告訴了我。特別是在你目前處境欠佳的時刻,我更是感激。”如果能因此招來同事感激的一笑,人際關係就進入了一個新的層次。

在人際交往工作中,我們不時會遇到麻煩,此時便不免會急躁不安,在一時衝動中做出盲目決定,甚至造成後患。發生這種情況時,如果周圍的人能夠以幽默的態度提醒一下,使我們的情緒降溫,世界就會歸重於寧靜平和。

一位旅遊者騎摩托車出遊,半途中油量耗盡,恰好不遠處有一個加油站。旅遊者擔心錢不夠用,焦躁地對值班員說:“我隻有10塊錢!”值班員輕鬆地回答說:“沒關係,星期四我們是不找錢的。”旅遊者回頭一看,加一次油原來隻需8塊錢。倆人於是都笑了。這一笑,便笑出了和諧與親近。

和諧美好的人生,是我們追求的目標,然而事與願違,生活並不一定能給予我們公正的回報,遇到這種情形,嫌棄型性格也許會耿耿於懷,一觸即發,而人緣型性格,則會泰然處之,以幽默去消除敵意。

在公共汽車上,乘客與售票員發生了爭吵,乘客抱怨售票員不提醒他,使他坐過了站。售票員解釋自己報了站名,怪他沒聽見。乘客大怒,叫道:“小姐,下車!”售票員不慌不忙地說:“小姐不能下車,小姐下了車,誰來賣票呢?”乘客意識到了自己的疏忽和魯莽,忍不住也笑了。車廂裏於是形成了“一路春風”的溫暖氣氛。

幽默雖然能夠促進人際關係的和諧,但運用不當,也會適得其反,破壞人際關係的平衡,激化潛在矛盾,造成衝突。在一家飯店,一位顧客生氣地對服務員嚷道:“這是怎麼回事?這隻雞的腿怎麼一條比另一條短一截?”服務員故作幽默地說:“那有什麼!你到底是要吃它,還是要和它跳舞?”顧客十分生氣,一場本來可以化為烏有的爭吵便發生了。

幽默需要謹慎。一句得體的幽默,會使人際關係和諧融洽,而一句不合時宜的幽默也會惡化人際關係,導致人際交往的失敗。得體的幽默帶來的感情衝擊,有足夠的能量來消除人際間的誤會和紛爭,使世界向大同慢慢遞進。因此,幽默也是一種富有喜劇感染力和人情味的人際交往傳遞藝術。

3.因為幽默,缺點變美麗

人生常有不如意,我們不能不為生活和工作的煩惱所困擾。處身在現世的人生中,我們不能不麵對禮教習俗、文化模式和心理定勢的嚴格約束。諸種內在的和外在的壓力,造成了人際交往活動的層層障礙,也限製了自我個性的自由施展;擺脫禁忌、取得精神超越,也許還比較容易,但要克服並戰勝內在的敵人,擺脫心理的枷鎖,卻要難得多,一個人一旦陷入自我設定的牢獄,無論遇到什麼困擾,都難以自我拯救,更談不上向外發展。

如果我們的性格比較內向,心理障礙較多、魅商較低,那麼在人際關係中不妨學著去運用幽默,試著去創造一點笑聲。美國幽默學者赫伯·特魯在《論幽默》中,把幽默劃分為三個層次。他認為:“第一層次也是最低層次,這是指隻對自己講的笑話能笑、能做趣味思想的人。第二也是較高層次,對別人講的笑話能笑、能做趣味思想的人。最高、最佳層次,隻有那些能笑自己、能對自己做趣味思想的人,才能達到這個境界。這一境界裏,一切困擾都會自動消失。”笑自己、對自己做趣味觀的人,也就是真正的高魅商幽默者。

既然如此,那麼,當我們在人際交往中遇到令人煩惱不堪的困擾時,我們最好的辦法是笑自己。笑自己,當然不是自輕自賤,能對自己做趣味觀,才稱得上大智大勇、因為這種人敢於正視自身的缺點。在這種心態中形成並引起的笑,不僅顯示了高魅商幽默者克服缺點、擺脫困擾的勇氣,而且表現出了高魅商幽默者對前景的自信心,使自己的缺點在別人眼中也顯得美麗。笑,使我們從牢獄中獲得了自由。每一次笑,都使我們享受到自由的歡樂,感受到自我力量的恢複。

幽默是與人同笑,但是,我們最好先笑自己。能笑自己的人,才能使人喜歡我們,願意同我們接近;同時,能笑自己的人,也才有資格去笑別人。僅僅對笑人感到興趣,而且樂此不疲,那麼就會受到人們厭棄。因此,當我們與人交往時,最好找到笑自己的機會。隻要笑得恰當,人際交流便會得到加速。

有一次,晉武帝召見尚書令滿奮,叫他靠北窗坐。窗下立著一架透明的屏風,遠看好像一個不擋風的架子。滿奮生性怕風,不敢去坐,但君王之命又不能不服從。晉武帝看出了滿奮的心思,忍不住笑了。滿奮也發現了自己的失誤,便一邊去坐、一邊嘲笑自己說:“臣猶如吳牛,見月而喘。”他巧用了“吳牛喘月”的典故。據說江南一帶的水牛生性怕熱,晚上出了月亮,水牛也以為是太陽,嚇得喘起氣來。用這個典故,滿奮恰切地比喻了自己的窘態,也輕而易舉地把自己從困擾中解救了出來。”

隻要善於尋找,笑自己的機會處處可見。即使我們身陷困境,隻要泰然處之,豁達相對,仍然能夠從不幸中超越,進入歡快的精神世界。

一群青年出去郊遊,一位青年騎著新買的摩托車,感到十分愜意過癮。一不小心,摩托車撞壞在路邊,幸好人未受傷。望著這突如其來的不幸事件,朋友們都為他感到惋惜,但又手足無措,不知怎樣安慰他。這位青年一邊注視著摔壞的摩托車,一邊對朋友幽默地說:“我從前老是說,有一天我能有一輛摩托車就好了。現在我真的已經有一輛摩托車,而且真的擁有那麼‘一天’而已!”他的話音剛落,馬上贏得了朋友們的掌聲,他又回到了朋友們中間。

在我們的工作中,失敗與挫折總是伴隨著成功。無論發生什麼事情,我們都應學會談笑風生。特別是在失敗和挫折麵前,一句富有幽默感的話,常常具有意想不到的威力。以自己為幽默對象,我們就可以戰勝失敗,抹平挫折,恢複自信,在公眾麵前重塑自我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