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觀念
在日本,尤其是在企業界,經商的重點不在於花多少時間辦一件事,而是花時間的時機。日本人喜歡花足夠的時間取得全體的共識,然後宣達決策,馬上執行。
立即行動
在日本,尤其是企業界,經商的重點不在於花多少時間做一件事,而是花時間的時機。
西方人通常在主事者決定進行某項發展或決策的同時,便對外宣稱新計劃,然後再花上數個月或數年的時間去執行;相反的,日本人則花足了時間取得全體的共識,然後宣達決策,馬上執行。如果日本人召開記者會,宣布新開發的電腦作業係統,大多當天便一並公開新產品;至於西方人很可能在發表成果之前的數個月甚至數年,就已經公開這項消息。
日本人無法預測取得共識的過程必須花費多少時間,因此不願背負最後期限或送貨日期等時間壓力。如果他們答應了某個期限,可能隻為了求取和諧的關係,並非想如期達成。
想和日本人合夥投資,無論是取得許可或簽定協議,大概要花上數年時間進行磋商。一旦定案,日本人會希望你立即行動。若外國夥伴未有動靜,日本人很可能會為他扣上“永無止境地拖延”的帽子。
約會守則
傳統上,日本人習慣並用預約和不預約的會麵方式,然而,現代企業的步伐不同往昔,事前約定已成規範。
守時很重要。但高級主管或重要人物往往遲到五至七分鍾,以顯示行程的“忙碌”;然而不管是誰,都不能遲到超過十分鍾。
早餐會議相當引人厭惡。日本公司大多在九點上班,員工這時候都應該到達——至少人到了。因為長期一天十二小時的工作,平均每趟一個半小時的通勤,再加上夜複一夜的喝酒、唱歌,使得日本員工在上午幾乎完成不了什麼工作。
在東京,特別需要預留交通阻塞以及計程車司機可能找不到路的時間。許多區域的街道在規劃之初,為了混淆敵軍、避免入侵而設計得較為複雜。如今這些街道常令人摸不清頭緒,即使是日本人,也要向路邊的警察崗哨問路。在告訴計程車司機目的地時,最好先說明附近的著名地標,然後再詳述地址。在尚未熟悉日本之前,一天不要安排超過三個約會,等稍微進入狀況之後,也許可以多安排一點,但可別過度地奢望。
營業辦公時間
一般的辦公時間為周一至周五,早上9點至下午5點,中午12點至1點為午休時間;每周六或隔周六,則為上午9點至中午12點。銀行的營業時間為周一至周五,上午9點至下午3點;商店則從上午10點至下午8點,至於百貨公司通常下午7點,許多大商店在周三或周四休假,周六、日照常營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