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習慣風俗禮儀(1 / 3)

禮儀習慣風俗禮儀

日本是個禮儀之邦,各種禮節真正是名目繁多,就拿握手這一極普通的交際方式來說,在日本,男女之間握手應先由女方伸手,晚輩與長輩握手時應由晚輩先伸手。

問候的禮節

日本人認為,問候應以動作問候為主。相互間表示問候的時候,最忌諱眼睛斜視或者對視。用眼睛盯人,似乎要把人看透,這種做法也被視為失禮的動作。那麼,什麼位置合適呢。日本過去有平目、平乳(房)、平肩的說法。現在最標準的做法是要求人們將平目、平肩、平乳的角度組成四角,選正中的位置為最佳目視部位。所謂最佳部位是指問候者表示願意聽對方講話的姿式。

標準的第二級目視部位為離平肩約一寸左右部與平額、平臍的角度組成四角。選四角範圍內一部位即可。如果目光脫離這個範圍,就會使對方感到目光斜視。

就是在雙方進行十分輕鬆的談話時,如果有一方的目光脫離第二級目視部位,也會使對方感到失禮。

如果在人群擁擠的地方,遠遠地發現了自己的朋友,可輕輕舉起手來,向對方招手致意。如果對方發現,就應看著遠處的朋友,講一些問候的話。

熟人打照麵的時候,禮儀動作的重要遠遠超過致詞。最常見的是施屈體禮。如果雙方關係甚密,還可施握手禮或者拍拍肩膀。總之,施禮之前必須首先考慮對方與自己的親疏關係。

就握手而言,男女之間握手,應由女方首先伸手。前輩、晚輩之間,則應晚輩首先伸手。

“謝謝”、“再見”、“是”、“早安”、“晚安”、“對不起”、“請”是日本人經常使用的禮貌語言。

交談的藝術

在日本,社交知識非常重要,日本人尤其重視交談中的藝術。正確使用語言是一種藝術。說話時的聲音、口氣、速度、發音等直接影響談話效果。一般情況下,談話以通俗易懂、給對方以愉快的感覺為好,過分卑下或者過分高腔調都有礙個人的形象。特別要注意的是,問候對方時盡量不要使用與自己的專業、職務有關的高深的詞彙,以免對方費解。這時講一些高深的道理,旁人並不會覺得談話人了不起。宗教與政治的話題往往涉及個人的立場,所以這類話盡可能少觸及,輕鬆地談一談當天發生的事件還是可以的。一般說來,與對方談文學、藝術、體育方麵的話題,障礙會少一些,但嚴禁向對方表示自己的博學。此外,過多地使用外語交談也是沒有教養的表現。標準的做法是,首先根據對方的情況(年齡、性別)提出相應的話題,使用有教養的語言,輕鬆地交談。日本人認為,無論一個人在學問上有多大的建樹,如果不懂廣泛的社會知識,不通世故都不是有教養的人。

有關工作、業務方麵的談話要求簡明扼要、有順序、突出重點,與主題無關的話盡量少說。枝節過多,無關的話過多就不是事務性語言。能夠把聽話的人吸引到主題方麵來才是有水平的談話。

形是心的表現

日本人的告辭禮是向對方表示自己的誠意的手段。日本的告辭以屈體禮為主。除表示特別親熱才施握手告辭禮,但必須注意從目上轉向目下,由女方首先向男方伸手。

屈體禮被稱為低頭禮,實際上這是一種誤解。屈體禮最講究眼神,通過眼神將自己的誠意轉達給對方。

所謂九品禮(目首、首禮、指建禮、爪甲禮、折手禮、招手禮、雙手禮、合手禮、合掌禮)是可以根據對方的情況酌情選用的幾種施禮方式。

日本人強調形是心的表現。形的過程有一定的規矩,它是長年來日本人進行心際交流最正確的方法,是不容隨便改動的。

正確的動作的基礎是正確的姿式。所以掌握正確的姿式十分重要。行屈體禮的時候,動作如有不慎,就不能將自己的心情傳達給對方。僅僅為行告辭禮而低頭是遠遠不夠的。正確的屈體禮講究脖頸伸直,低頭時要使對方看不見自己的下頦,脊梁呈筆直狀態。與此同時,內心必須懷著向對方致謝的心情。盡管口中不用說再見、再會、謝謝之類的寒暄語,但通過自己的動作,這種意境正傳達給對方。

屈體禮可分為立禮與跪拜禮兩種。

立禮手臂自然垂直,五指分開,口張開是不禮貌的表現。五指並攏垂直放下,屈體時隨身體自然下垂。最高規格的辭別屈體禮是將身體屈直至手指頭觸及膝蓋為止。最低規格的辭別屈體禮隻要求身體從腰部向前直屈。日本人稱行禮的原則為三口氣,即吸氣時屈體、呼氣時停止不動,再吸氣時將身體複原。

訪問的學問

很久以來,日本人外出拜訪就講究盡量避開早晨、夜晚及吃飯的時間。近年來又增加了預約訪問的習慣。日本人認為,無論是訪問者,還是被訪問者,雙方都必須嚴格遵守預約時間。如果出現違約現象,受損害一方必須明確地拒絕約會,並另行約定下一次會麵的時間。

在日本,有些訪問需要事前介紹。有的日本人在提出訪問要求之前,先請與訪問者十分熟悉的人在自己的名片上寫介紹自己情況的委托書,帶上這張名片去訪問。日本人將事先介紹看作一種人格上的保證,所以必須慎重進行。按照規矩介紹應該由有親密交往,彼此十分信任的人擔任。隻是在聚會上知道某人的名字,便為第三者寫介紹是不負責任的表現。

如果雙方確有交往的意向,介紹人應首先考慮約會人雙方的地位、身份。將地位低的人介紹給地位高的人。被訪問者接受介紹者關於訪問者的情況介紹,然後由被訪問者就訪問內容、時間、地點提出具體意見。如果采用打電話的形式,介紹者也有責任事前將訪問者的情況介紹給被訪問者。

如果訪問者直接聯係的話,如遇被訪問者本人不在場,訪問者需向代理人講清自己的職務、姓名,並將本人打算訪問被訪問者的願望轉達給代理人,並請對方考慮訪問地點、日期。如果這時被訪問者回來了,訪問者必須在電話中將所有的話再對被訪問者重複一遍。並且盡可能簡明扼要。這是訪問者有教養的表現。所以訪問者必須首先說明由誰介紹、本人現任職務以及找被訪問者談什麼內容。

在日本也有一些地區因考慮事前預約將促成對方招待自己。所以有意避開事前聯係。當然一般性的事務性訪問並不需要特意準備酒菜。準備酒菜僅限於事前約好的以飲茶、會餐為目的的訪問。事務性訪問事前應歸納要點,以事務為主。所以事前向對方講明訪問目的十分重要。

進房間有講究

進房間的時候,一般應跟隨主人或者引路人行走。進入和式房間以後,應首先跪在坐墊旁的席子上。待向主人表示問候之後,經主人邀請才能坐到坐墊上。當然,老師訪問學生家、上級到下級家時就不必按照這種禮節,可直接坐在坐墊上。否則主人反而感到內疚。總之,入座時充分考慮本人與主人之間的關係。主人來到房內請客人入座時,客人不要過分推辭,這樣有失禮節。當然,適時指點客人入座,也體現了主人的教養程度。如果去西式房間會見主人,在沒有得到主人允許之前,應坐在入口附近的小椅子上等候。倚靠椅子背或者翹二郎腿、用手托腮等待主人都是沒有教養的表現。主人進房間時應直立在椅子旁向主人致詞。

如果事務性會麵,盡管例行的寒暄語十分必要,但談話應盡可能地簡短。聊天或者長時間不讓對方明白來意,會給主人增添麻煩。所以事務性訪問,時間越短越好。一般的家庭訪問以兩小時左右為宜。

告辭也有一定的講究,最理想的方式是在融洽的氣氛中離去。為下一次會麵創造良好的基礎。告辭的時候,有人將坐墊翻過來,這是沒有教養的表現。因為日本人的坐墊為正麵、反麵,前後也有一定的規矩。

在日本,男人、女人的自由交往往往會產生誤解,所以男女之間的交往必須遵守一定的規矩。例如,一女性單人在一間房子的話,無論有多麼要緊的事,男性進入女性的房間內談話都是不合適的。這時可邀女方去咖啡館或者在大廳裏談話。主人不在家時,近親及其他人沒有將客人引入內室的習慣。

送禮的學問

過去的見麵禮以酒肴為主,現在則強調誠意。如贈送親手種的花或者其他物品,以此表示自己的誠意。此外,當地的土特產也屬於上乘的禮品。

向對方贈達手工製品及土特產時,不能使用商店的包裝紙。但是,參加祝賀儀式或者看望病人時則應該用紙包起來,並在外麵加上禮品的飾簽。

近年來,男女互贈禮品的包裝裝飾一般由鶴龜鬆竹梅圖案構成,並且藝術地紮上硬紙繩(喜慶係紅白或者金銀色。喪事時係黑白或者藍白色)。一些日本人指責這樣做毫無意義。按照日本的傳統習慣,禮品外飾物係蝴蝶結。這裏所指的蝴蝶不是毛蟲變的蝴蝶,而是蠶蛾。蠶蛾的蠶繭可以織絲綢。日本人把蠶繭看作新家庭的象征。新家庭齊心協力製絲,生兒育女以維持生命的連續性。老後作繭自縛、找到舒適的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