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名日——禦七夜
按照日本的習慣,孩子一般在出生後的第7天由長輩命名,這就是“禦七夜”。過去每逢這一天,日本人都要把新生兒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用毛筆寫在和紙上,貼在家中神龕的下麵或正房的上方位置。如今作父母的大多在這一天向當地政府的有關機構遞交孩子的出生證,以便為孩子申報戶籍。按照傳統,孩子的名字大多由外祖父母起。當然也有一些父母請自己敬重的人為孩子起名字。至於給孩子起什麼樣的名字,這不僅因人而異,而且也與世風的變遷相關。但多半情況是以意佳音美為選擇基準。不過男孩子和女孩子的名字是不同的。這恐怕在任何時代都如此。例如:男孩子的名字不論一個字(清、健、武等)、兩個字(一郎、正一、敏史等)還有三個字(太一郎、日出男等)大多采用漢字。女孩子的名字有采用漢字的(和子、雅子、真由美等),也有采用片假名的。還有以漢字和假名合用作名字的。雖說漢字是日本人名的基本文字,但並非所有的漢字都能用於取名。一旦使用了日本法律規定範圍以外的漢字,在登記戶藉時往往會遭到拒絕。
成為土地神之子——禦參宮
在遍布日本全國的大大小小的神社裏,供奉著代表氏族祖先的“氏神”和當地的守護神。根據日本的傳統解釋,一個新生命的降生無異於新增加了一名土地神的後嗣。正是基於這樣的觀念,日本人大多奉守以下的習俗,即男女孩分別在生後的第31天和第32天時,要穿上由外祖母家送來的衣服,由外祖母抱著去神社參拜。通過這次參拜,孩子正式得到了本土的認可。參拜歸途,往往還要順便去探訪親友,回贈禮品。禮品有自製的紅小豆糯米飯和紅白年糕等。如今有不少日本人家庭委托百貨店將紅白方糖和織有孩子名字的包袱皮等禮品轉送給親友們。
祝福人生——禦初食
按照日本傳統習慣,嬰兒出生後的最初100日內,隻能穿白色的衣服。滿百日後才可穿帶色衣服。到了第120天,必須讓孩子嚐嚐米飯和菜肴,以祝福孩子一生不為食事所困擾。如今大多數日本家庭在孩子出生後的第100天或第120天同時舉行這兩種儀式,這就是禦初食。這一天大多要請長輩當“養親”。如果是男孩就請男性長者。如果是女孩則請女性長者。由他(她)用柳木筷喂孩子進食。因此禦初食也稱禦初筷。孩子初次食用的東西有紅小豆糯米飯、鹽漬梅幹、鯛魚等。當然才一百多天的嬰兒還不會吃飯,所以僅僅是象征性地喂一粒米飯。在日本京都府、岡山縣等地,初食所用的小飯桌上往往放有三顆從海邊撿來的小石頭子兒。據說這是為祝願孩子像石頭一樣健壯堅強。
結婚禮儀習俗
日本人認為結婚是人生重大的轉折,所以對待結婚問題極為慎重。在日本結婚大多與某一宗教儀式相結合,有神前婚、佛前婚和基督教婚。按照日本的傳統,年輕人從見麵認識、締結婚約、送彩禮到披露宴都有許多規矩,如果掌握不好,往往受到非議,所以準備結婚的日本人,特別是女性一般在婚前大多去學習班學習必要的禮儀。
在日本青年男女除自由戀愛以外,大多靠熟人介紹。在委托別人介紹對象的時候,日本人願意多委托一些可信賴的人,這樣供本人挑選的餘地就會更寬一些。除了口頭委托以外,在一般情況下日本人會把本人照片、個人簡曆和家族情況介紹書一起交給介紹人。照片一般是兩張,一張正裝照,一張生活照。書寫用紙講究用高級和紙,用便箋紙寫被視為無禮的行為。經常與介紹人保持聯係。但日本人認為委托期間一周至一個月內不斷催促是沒有禮貌的。如果看了對方的材料不滿意的話,男(女)方會在一周以內通知對方。如果是因為生活條件不滿意,他們會十分明確地表示出來。
如果對對方的書麵材料感興趣,接下來就進入見麵約會階段。在日本見麵約會一般要盡量避開吃飯的時間,上午為10點至12點,下午1點至4點,每次一至兩個小時比較適度。見麵時一般應提前十分鍾到達。日本人見麵約會都希望看到原原本本的對方。所以最好穿便裝。日本人初次見麵大多直截了當地詢問對方許多問題,如現在的收入情況、在公司工作的情況、將來的發展前途等,不會被對方視為無禮。如果對對方的情況不滿意,也會當場表明態度,此舉作同樣也會被對方所理解。
在舉行神前結婚儀式時,由神女獻上的三三九度杯內的神酒必須喝得幹幹淨淨,否則不吉利。在日本人看來,結婚不僅是男女間性生活的開始,同時也是參加社會生產,為繁衍後代盡義務。蛾便是這種義務的象征。舉行神前結婚儀式時使用的長把酒壺上畫著雌蛾,短把酒壺上畫著雄蛾,舉行儀式的時候,由新郎持短把酒壺給長把酒壺添酒,即示意雄蛾給雌蛾注酒,新娘則持代表雌蛾的長把酒壺,把酒注入酒杯中,兩神讓神女交替使用酒杯,為新郎、新娘敬酒,這酒就是三三九度杯。
交換結婚戒指時,一般由新郎首先將它戴在新娘左手的無名指上。舉行基督教婚禮時,教堂中央的通道隻留給新郎、新娘和伴娘行走,其他人隻能走旁邊的側道。
舉行佛前婚禮時,日本的新郎、新娘都要帶上佛珠,新婚夫婦要給祖先的靈位燒香,祈求祖先的庇護。
參加婚禮披露宴的日本人一般都得向新人贈送祝儀金。祝儀金為5000~50000日元不等。它們必須裝在飾有金銀繩的祝儀袋裏。金銀繩講究五根金、五根銀,然後擰在一起編織成蛾的樣子。
披露宴席間,大多要請新郎新娘的長輩、上司、領導或知名人士講話,這時大家都得放下碗筷,認真傾聽。新郎新娘在宴會開始前得到大門口迎接所有的客人,這時忌諱來賓與新郎、新娘長時間交談。日本人認為白色是最純潔的顏色,所以新娘剛出場時一般都穿白色的婚紗裙,頭戴白紗,頭紮白花。在披露宴過程中,新娘要換兩三次服裝,除第一次的是白色的以外,其他幾次均根據新娘的喜好決定。
結婚後,日本的新婚夫婦要去介紹人家致謝,表示感謝的同時,還要送上新婚旅行時給介紹人買的禮品。在婚後一個月內,新婚夫婦要做的另一件事就是向外發結婚通知書。如果新婚夫婦婚後有自己的新居,就應在新居舉辦聚餐會,招待為婚禮幫過忙的人們,同時還要帶上小禮品,逐一訪問周圍的鄰居,以求得日後的關照。如果與夫家住在一起,新娘得跟著婆婆和丈夫一起去拜訪鄰居。
喪葬禮儀習俗
日本每年有七八十萬人走向人生的終點。日本是一個十分重視喪葬禮儀的國家,所以傳統的喪葬禮儀至今仍很流行。
以東京為例,喪禮一般分兩天在自家舉行。一切由死者的親戚或者單位的人出麵安排。這個人先得與全體親屬和包辦喪事的殯儀公司商量具體事宜,選日子要考慮佛教的戒規,避開“友引”那天。日子定下來後分頭通知有關人員。通知哪天舉行“通夜”(守夜),哪天舉行“告別儀式”。告別儀式一般在通夜的翌日舉行,一般在中午。
親戚和左鄰右舍以及單位領導要參加通夜和告別儀式,而且要穿黑色的禮服。一般人隻要在告別儀式那天去一次就可以了。
通夜和告別儀式的擺設都一樣,不過分好幾個等級,用哪個等級的擺設則根據喪主支付的費用而定,與死者的生前地位沒有關係。
祭壇一般有三層,正中間上方放著死者的黑白照片,兩側放著荷花燈、花籃、鮮花、水果等。棺材放在前列,細節因佛教宗派不同而各異。
通夜原來隻是由親屬和鄰居出席的儀式。一般從晚上6點左右開始舉行。近年來一般親友也在通夜那一天來燒香。這樣第二天的告別儀式可以不來。一般人不論哪一天去都要帶燒香錢“香典”。左鄰右舍因為要幫忙,錢可以少出。一般人一次大概出5000至10000日元左右。通夜和告別儀式那一天專門有人負責收錢記賬。
和尚念完經以後,左鄰右舍和親戚在一起用餐。有的人家分兩次進行。一次是親戚和單位領導。一次是鄰居。還有的人家從火葬場回來後再會一次餐。待參加通夜的人們走後,直係親屬輪班通宵守護在死者身旁,不斷燒香。
第二天的“告別儀式”也有和尚來念經。親戚跟通夜時一樣,坐在祭壇前麵,其他人一般站在外麵。告別儀式結束後,遺體在親屬的護送下送到火葬場。據統計日本人辦喪事的費用全國平均為208萬日元。其中支付給和尚的念經錢為52萬日元,會餐費為43萬日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