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融合的節假日
日本從地理上說是一個東方國家,因而它至今仍保留了帶有東方色彩的傳統節假日,但同時,日本在經濟上又是一個西方國家,它接受大量的西方思想,因而在這個國家裏又有許多西方色彩的節假日。
主要節假日概覽
節日日期備注
新年1月1日~3日
成人節1月15日
國慶日2月11日
春分3月21日左右
黃金周4月29日~5月5日
憲法節5月3日
兒童節5月5日又名男孩節,由端午
節的習俗發展而來,
用以慶祝吾家有男。
海節7月20日
中元節8月13日~16日
敬老節9月15日
秋分9月23日農曆8月15日
健身節10月10日
感恩勞工節11月23日
聖誕節12月25日
正月12月27日
迎年神
在日本最隆重的民俗節日莫過於過年。而過年的主要活動就是迎年神。
日本人稱年神為正月神、米神。據說正月裏年神到各家訪問,他是保證新一年再獲豐收之神。在日本人看來,迎來年神之後,新的一年才會開始。日本人是從12月13日開始準備迎接年神的。這一天俗稱“大掃除”。人們花上一天的時間徹底打掃屋裏屋外。日本人認為,隻有將家裏的不潔之物統統去掉,才有資格成為迎神的祭祀場所。日本最忌諱罪、錯誤、汙穢。神是不去任何不潔的地方的。
12月13日也是一年的開端。這裏的開端是指正月的活動。日本關西地區的藝人們要帶上鏡年糕去師傅家致謝。“開端汁”是這時日本人食用的食品。它的材料是芋頭、蘿卜、胡蘿卜、大豆等。這一天許多日本人家還要用長長的竹竿挑起大眼籠子掛在屋簷下,以防山上的惡魔進入各家各戶。12月13日為開端,來年2月8日為年終。這期間日本人要舉行祭年神的儀式。
日本過新年時,街上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門鬆。大多數日本人認為,不立門鬆就沒有節日氣氛。因此,立門鬆的風俗習慣遍及多半個日本列島。除了立門鬆以外,有的地區還立諸如楊桐、芥草等等青植物的樹枝的習俗。日本人正月裏立門鬆是把門鬆作為年神的附身之物,而不僅僅是一種家庭裝飾。
日本人為迎新年掛在門前的草繩稱年繩。每逢過年或其他民俗節日之時,在日本各個城市都可以買到稻草繩和門鬆。東京淺草地區甚至專門開設年繩市。古時候年繩都是由各家負責新年點綴的男人親手編的。直到今天千葉縣人除夕夜仍要自編年繩。不立門鬆的地方往往要掛年繩。掛年繩的地方也意味著清潔的地方。因地區不同,年繩的形狀也各不相同。有一字形、圓形和牛蒡式等。傳說草繩帶在身上可以避瘟疫邪氣。
為迎接年神,正月裏家家都要設年棚。實際上年棚就是年神的神座。上麵要供鏡年糕、燈、祭神酒等等。由於年棚是根據年神來時的方位設立的,所以每年的方向都要改動。據說日本東北地區的人們,根據去年響雷的方位確定神的方位。
日本人過年吃的年飯一般都要在歲末時做好。歲末往往是日本家庭主婦最忙碌的時候。如果說年前將飯做好,是為了讓家庭主婦們過節好好休息的話,那就太膚淺了。實際上,正月祭祀年神的色彩最濃。人們在年神來到之前做好年飯,供在神前,全家人坐在一起吃年飯也是為了隨時為神服務。年飯的材料及做法均按照日本傳統。年飯中的小魚弱弱魚幹也是日本人舉行慶賀春耕儀式時食用的吉祥食品。此外,年飯的菜肴中少不了八頭芋,這說明日本人仍保留著古時的飲食習慣。
除夕夜晚,廣播、電視中播放全國各著名寺院敲打的梵鍾聲。一百零八響的鍾聲,意味著消除一百零八個煩惱。
新年的慶祝活動以元日為一次高潮外,15日還會出現一次高潮。總的來說,大正月的儀式是正式的、慶賀性的。小正月的儀式則多為與生產有關的農耕儀式。
除夕夜晚,日本人家裏的圍爐內要換上新的引柴。有的人家連燒三天,不使其滅掉。除夕換的引柴多是從神社拿來的。其中最有名的分火種祭有大和的大神神社的“繞道祭”(神火祭)、京都八阪神社的蒼術祭。日本的八阪神社亦稱祗園。除夕夜晚神社將火移至用白術和草藥製成的蒼術之上。京都的人們用自備的火繩引走蒼術火,並盡量保證途中不要熄掉。回家後用火繩點火做飯。
中元節
除了過年以外,在日本影響最大的節日恐怕就是中元節了。農曆一月、七月、十月的十五日是中國道教所稱的上、中、下三元。流傳到日本的中元節與古代日本宮廷祭典盂蘭盆結合後,發展成為民間祭祀祖先的重要節日。根據《日本書紀》記載,中元節在日本植根是公元7世紀中葉。後來逐漸發展為包括兼顧掃墓、做法事、放河燈等在內的盂蘭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