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顧問室是受廠長的委托,負責管理本企業對外簽訂一切經濟合同的職能部門。為了有效地對各類經濟合同進行檢查、監督、統計和管理,還配備了電子計算機,開展運用現代化手段進行合同管理的嚐試。
四、智力開發
現代化生產不僅要求職工有較好的政治素質,而且還要有較高的科學文化水平。建廠以後,上海石化總廠重視智力開發工作,把提高職工的政治、技術、文化素質作為立廠之本,在職工教育上花大力氣,下苦功夫。到一九八五年底,總廠用於職工培訓和學校建設方麵的投資,總計為8026萬元。
(一)職工隊伍建設與生產裝置建設同步進行。
石化總廠建廠初期,職工中絕大多數都是第一次參加如此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工業建設,不少幹部和工人甚至連一般的化工、化纖生產還沒有接觸過,真正專業對口的極少。有些幹部雖然專業對口,但許多知識都已經老化。生產工人中有80%是青年,由於十年動亂的幹擾破壞,他們的文化程度實際上是“高中的帽子、小學的底子”。管理幹部中,半數左右隻具有初中程度。由於職工隊伍素質差,事故經常發生。有一次發生管道爆炸,就是因操作工人把氧氣當作氮氣使用造成的。而這個操作工人根本不知道什麼叫氧氣、氮氣,不知道氧氣與氮氣有什麼不同的性能。還有一次事故,是由於一個操作工錯按了一個電動閥門開關,導致熱電廠和許多化工裝置斷水,全廠被迫停產十天,直接經濟損失達1500多萬元。
這些教訓使石化總廠領導班子認識到,必須采取果斷措施,大力提高職工的政治、文化、技術素質,才能確保生產裝置的安全、穩定、持續生產。為此,他們堅持一手抓基建和生產準備,一手抓職工的技術培訓,使技術培訓和基建、生產準備工作同步進行。采取的方式:一是把課堂教學與成建製地派到兄弟廠去對口實習結合起來;二是把國內培訓與按合同規定選送到國外培訓結合起來;三是把專業知識培訓與參加工地現場的土建、安裝活動結合起來,並在試生產中經受鍛煉。由於職工培訓工作抓得較早,試生產半年就打通全部流程,主要產品產量、質量迅速達到額定的設計能力,並保證了開車的成功和生產的安全。
(二)按先進水平定員,成建製脫產培訓。
二期工程建設時,石化總廠從一開始就明確規定,引進設備上的操作工,必須是技術學校的畢業生;工段長、車間主任以上幹部,要有中專以上文化水平。主要裝置、主要崗位上的工人、值班長、工段長、車間主任、設備和工藝工程師以至分廠廠長,都要優先配齊,成建製地接受專業訓練。
二期工程生產裝置中,技術最複雜,工藝要求最高的芳烴聯合裝置,是從聯邦德國引進的。這套裝置是化工方麵第一流的先進技術,全部生產過程由電腦控製管理,計算機每隔兩小時用英文打字機報出一份反映生產情況的報表。在這樣一套生產裝置中配備的243名操作工人,全部是自辦的中專、技校的畢業生。他們在專業對口工廠實習了一年,聽專業課的時間達200學時,參加各種考試20多次。班組長和值班長以上的幹部,接受專業訓練的時間都長達二至三年,其中有48名管理幹部分別在美國和聯邦德國有關工廠進行過實習和進修。
二期工程建設中的年產20萬噸滌綸聚酯裝置是從日本引進的,設備和技術都具有國際水平,工藝流程的主要參數全部由電腦控製、管理和報警。這個裝置的車間主任、工程師、工段長、值班長以及48名操作人員,都經過了五至六年的職前訓練。依靠智力開發提高職工技術素質以後,很快贏得生產上的主動權。這套裝置投入運行以後,僅用了半個月的時間,日產量就超過了設計能力,其他11項技術經濟指標也都達到了合同的要求。
(三)在職教育與職前教育和職工子弟教育並舉。
為了使職工隊伍的文化技術素質和現代化生產相適應,總廠大力開展經常性的安全技術、設備維修保養、崗位專業知識的培訓與考核,並下決心抓了近2萬名青壯年職工的文化補課。為了確保補課的時間、效果和質量,作出了運轉班輪流脫產學,長日班每天七小時工作、二小時學習的決定。各單位從職工中選調了專職教師230多名,解決了2萬平方米的教育用房。
為了滿足技術進步對各種人才的需要,石化總廠實行了在職教育、職前教育、職工子弟教育並舉的方針,建立了多層次、多學科、多種形式相結合的教育體係。陸續開辦1所黨校、1所幹校、1所職工大學、2所職工中專、1所外語培訓班和9所職工中學,進行在職教育;辦起了1所800人規模的大專、900人規模的中專、1200人規模的技校,進行職前教育;對職工子弟教育的學校有3所普通中學、6所小學和8個幼兒園。為辦好普通中學,總廠撥出專款與華東師範大學、上海師範大學聯合舉辦附屬中學,為國家、也為總廠大專、中專、技校提供優質的學生來源,並使廣大職工更加安心在石化總廠工作。
由於進行普遍、廣泛的職工教育,目前在第一線工作的2萬餘名青壯年職工的文化結構已發生顯著變化。一九八五年與一九八○年相比:小學文化程度的從80.5%下降到19%;初中文化水平的從12.1%上升到62%;高中、中專、技校畢業的從5.3%提高到22%;大專水平的從2.1%提高到7%。與此成比例的是:全廠事故頻率逐年下降,一九七七年高達6.28‰,一九八一年降為2.21‰,一九八五年則為0.455‰。
五、環境保護
保護環境,造福人民,積極開展工業“三廢”的治理,把環境效果、經濟效果和節約能源的效果統一起來,是石化總廠建廠時的重要目標。總廠用於“三廢”治理的投資約占投資總額的3%,從事環境保護的工作人員約占職工總數的2.8%,其中有工程師以上技術職稱的145人。總廠在組織上設有環境保護處,由一位副廠長和一位副總工程師統管環保工作。各分廠和各基層單位也相應設立了環保管理機構。從一九八一年開始,還組建了環境保護研究所,負責總廠範圍的環保科研、監測和情報工作。在全廠製定並執行了《上海石油化工總廠環境保護規定》和《上海石油化工總廠環境保護獎懲條例》,強化了環保管理。
(一) 統籌規劃,合理布局,搞好環境保護工作。
總廠位於環境容量較大的金山衛,地勢平坦,常年主導風向為東南風。根據風向和地形特點,裝置排汙程度,確定廠區總體布局,將生活區放在最東端,使生活區全年有98%的時間處於上風向或平行位置,再按無毒、微毒、有毒次序,由東向西設置生產廠。在生產區和生活區之間,用300米寬的防護林帶隔開;毒性最大的車間距生活區邊緣2公裏,優於衛生防護標準1倍以上,既保證了安全距離,又遠離農田。另外,廠區水係自成係統,管線統一布局,做到清汙分流,符合排放標準。處理過的汙水,全部排入杭州灣;清下水由北向南,進入隨塘河,排入杭州灣,保護了內河和內陸水係的清潔。
(二)嚴格執行“三同時”,防汙染於未然。
總廠在建設過程中,各分廠的“三廢”治理設施基本上做到了和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此外,總廠還建造了一個占地近600畝的水質淨化廠,投資額達2500萬元,也同各生產廠同時投入使用。各生產廠根據各自排汙的特點,先用物理、化學或生化的方法進行一級預處理,達到向水質淨化廠排放規定的標準以後,排入汙水總管經水質淨化廠統一進行二級生化處理。符合排放標準以後,通過海底隧道向杭州灣的深海激流處排放。
(三)采用先進工藝消除汙染。
總廠從籌建開始,注意選擇技術先進而汙染較少的生產工藝。如丙烯腈裝置,選擇了較同類型裝置汙水排放量減少80%的工藝。為了減少直流水用量,在所有的分廠中普遍推廣冷卻水的循環回用,每天收回的冷卻水達118萬立方米,利用率占用水量的60%左右。對可燃氣體,實行“先回收後處理”。如維綸廠甲醛廢氣、塑料廠高壓聚乙烯車間間隙排氣,以及常減壓蒸餾廢氣等,均建有回收裝置,減少了大氣汙染。
(四)綠化環境,淨化空氣,美化廠容。
截至一九八五年底,總廠共有綠地麵積2739畝,占總廠用地總麵積的18%,其中公共綠地麵積495畝,花苗麵積256畝,草坪麵積352畝。在綠化過程中,克服了鹽堿死苗的困難,選出了一批耐汙和監測樹種,並進行了綠化效應的研究工作。所有這些,對保證環境質量起了積極作用。
(五)加強管理,建立製度。
為了防止環境汙染,除認真執行國家和地方製訂的一係列法規、標準之外,總廠還製訂了《環境保護管理工作暫行規定》、《環境保護獎懲試行條例》。對於水質淨化廠10項出水指標,製訂了優於國家規定的排放指標。自一九七九年起,水質淨化廠還和6個分廠、單位簽訂了汙水處理協約。各分廠、單位按協商的排放標準向水質淨化廠交納處理費,超過規定排放標準的,按時間和超標的情況作罰款處理,並規定罰款的90%扣生產基金,10%扣職工獎勵基金。這樣將環保工作和職工經濟利益緊密結合起來,既促進了治理工作,又提高了經濟效益。
由於采取上述措施,總廠的環境保護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從試生產至一九八五年,向杭州灣排放經處理後的工業汙水1.4億噸左右,99%以上符合國家排放標準。根據上海市環境衛生監測站等檢測部門對杭州灣連續五年的水質監測報告,表明杭州灣水質衛生指標(溶解氧、耗氧量、氨氮)在石化總廠投產後無明顯變化,另外一些指標如甲醛、乙腈、丙烯腈等未檢出。
總廠自投產以來,實際處理原油每年約180萬噸左右,每天排放的工業廢氣總量為1.28億標立方米。對這些廢氣,總廠采取的對策主要是:可燃氣體回收利用,有毒有害廢氣焚燒處理,濃度較低而又無法回收的廢氣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則采用高空稀釋排放。此外,還采取加強綠化、設置防護林帶等措施,對減輕大氣汙染也收到一定的效果。
在噪聲治理方麵,自一九七七年以來,對各分廠的噪聲采取了一定的防噪措施後,生產廠區環境大部分在60—70分貝,低於《國際組織噪聲標準》(70—75分貝);部分車間在70—90分貝,符合國內《工業企業噪聲衛生標準》。尚有140個點超過90分貝,超過《工業企業噪聲衛生標準》,對此正在采取防治措施。由於生活區與廠區間隔3公裏以上,另有300米防護林帶隔離,所以各廠產生的噪聲對生活區職工影響很小。生活區夜間噪聲在40—50分貝,符合國內《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
上海石化總廠經過十四年的建設,在企業的生產經營,技術開發,人才培養,地區建設和社會環境的改善方麵,都已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在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係統,成為一個經濟效益較高的企業之一,利稅總額由一九八四年的第六位上升到一九八五年的第三位。為了鞏固成績,多做貢獻,總廠在“七五”期間,將進一步貫徹油、化、纖結合,深度開發的方針,挖掘一期生產裝置潛力,提高產品質量,降低各項消耗;加快二期工程達標、超標進度;抓緊三期工程30萬噸乙烯第一階段金山部分的建設,把上海石化總廠建設成為一個科學技術進步,產業結構合理,生產效率高,經濟效益好,交通方便的具有高度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