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建設者們五年多的艱苦奮鬥,一九七九年九月,遼化公司的建築安裝工程基本完成,整個工程質量良好。從同年十月起,工廠轉入了投料試生產的新階段。
三、科學研究
遼化公司的主要生產裝置是從國外成套引進的。為了搞好投料試生產,建廠指揮部從一九七二年籌建開始,就一手抓基建,一手抓生產試車準備工作,做到了工程建設與生產準備同時並重。
為了使試車投產有準備、有計劃、有組織、有秩序地順利進行,確保試車一次成功,建廠職工根據外商提供的設計資料和合同規定,及時熟悉和掌握外國的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並尊重和采納外國工程技術人員的合理建議,組織編製了試車組織措施方案和生產裝置試車方案。一九七五年編製了第一稿,一九七六年編製了第二稿,一九七八年編製了第三稿。在編製試車方案過程中,從製定、討論、修改到落實,都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發揚技術民主,做到群策群力、上下結合。試車方案分為冷態試車、熱態試車、投料試車、調整試車、考核試車5個階段。各階段試車前,對原料、工藝銜接、公用工程配套、工器具配置均進行全麵檢查,以保證試車的成功。編製和執行試車方案的過程,也是幹部、工人、技術人員逐漸深入地係統學習、掌握引進技術和設備,消化吸收別人的先進技術和經驗,在實際生產中加以應用的過程。
根據合同規定,生產裝置試車時,外國技術人員負責技術指導。因此,對於公司各廠的試車方案,在試車前均與外國技術人員協商,補充了正確意見,成為雙方共同遵守的行動依據。這在試車、考核的組織和指揮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組織培訓練兵,熟悉工藝流程,掌握工藝操作,把外國先進技術學到手,這是開好引進裝置,管好現代化企業的重要一環。遼化公司先後派出19個實習隊共340名技術人員和工人,到6個國家同類型工廠進行生產實習,學習國外的先進經驗;還有13400多人次到國內19個省市的同類型工廠進行實習、培訓。此外,還組織了8個城市、240個單位5000餘人,翻譯和複製了各類操作手冊、專利文獻、設備說明書等外文資料2867種,共印刷了185萬份,在試車前陸續把這些資料發給車間操作人員和有關技術人員,保證了技術培訓和試車的需要。在試車過程中,對每一名參加開車的外國工程技術人員,都配備2—3名對口操作員跟班學習操作技術。在裝置投入運行後,又組織技術人員整理和總結生產數據。一九八三年,還組織了國外同類型合同工廠的回訪和座談,使一些一時弄不清楚的疑難問題得到了解決。在此基礎上,根據幾年生產實踐中的經驗和體會,對國外提供的原始資料進行了修改和補充,編寫了符合本廠實際情況的操作規程。例如,環氧乙烷裝置原設計為空氣開車,在一次故障停電全線停車後重新開車時,由於循環氣中氧和乙烯含量在爆炸範圍之內,設備開動後造成局部爆炸事故。針對這個問題,後來改為氮氣開車,一直運行正常。通過這樣的學習、培訓,職工們很快掌握了引進的生產裝置的開車、停車、生產運行和生產不正常情況的處理等生產操作技術,能夠穩定操作,並按計劃生產出合格產品。
在投料試生產階段,為了保證生產的需要,遼化公司還同國內各有關科研單位、大專院校、生產企業加強協作配合,積極研製引進裝置需用的化工原料、催化劑、油劑等材料,努力使之立足於國內。
在簽訂遼化公司的引進裝置合同時,所需催化劑36種,當時國內隻能解決3種,化工料119種,國內可解決15種,其他添加劑、油劑、緩蝕劑等多種物品,國內當時均無生產。為研製引進裝置所需用的化工料、催化劑和添加劑等,一九七七年,石油部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化工部科技局、遼寧省科委安排了60多項配套科研項目。這些科研項目大都是當時國內技術上的空白,或雖有類似技術,但尚有差距或未完全過關。這些物料的研製任務分配到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撫順石油化工研究院、北京化工研究院、大連工學院、南京化學工業公司研究院、上海石油化學研究所,以及陝西、山西、杭州、天津等48個科研單位、院校和許多廠礦來承擔。經過三年多的時間,各單位克服了資料、樣品、人力、物力等多方麵的困難,完成了研製任務。
其中,25種主要催化劑中已有9種立足於國內,並且在部分引進裝置上采用國產催化劑代替了進口催化劑。例如:
環氧乙烷裝置采用國產CHC型銀催化劑,代替從聯邦德國進口的H5432催化劑。一九八一年一月,遼化公司與上海石油化學研究所簽訂協議,由該所提供6.5立方米CHC型銀催化劑,裝入二段反應器在生產裝置上使用,上海石油化學研究所經過多方麵的努力,按時完成了催化劑製備,同年八月中旬開始運轉,第二年九月進行考核試驗,即正式投用。考核試驗與生產實踐表明,國產CHC型催化劑的平均轉化率比聯邦德國的H5432催化劑高1.11%,選擇性高3.05%,有效溫升和壓力降等性能指標也好於H5432催化劑。
蒸汽裂解裝置C3液相加氫改用國產催化劑。一九八一年七月,遼化公司在工業裝置上采用北京化工研究院研製,撫順石油三廠批量生產的C3—L—80牌號的液相加氫催化劑,按法國IFP低溫液相加氫工藝條件操作,反應流程為絕熱式雙段床,考察了國產催化劑分別作為第一、二段反應床工業應用的性能。至一九八三年四月,蒸汽裂解裝置累計運轉九千小時,結果表明,國產C3液相加氫催化劑性能與進口催化劑LD—265水平相近,加氫性能良好,活性、選擇性、穩定性和加氫結果均達到指標要求,能滿足工業裝置生產聚合級丙烯的需要,可以代替進口的催化劑。
在遼寧省科委的支持下,撫順石油化工研究院與大連油脂化工廠共同研製生產的鈍化雷尼鎳催化劑,一九八○年、一九八二年分別在遼化公司環己烷和己二胺裝置通過小試鑒定後,投入工業生產使用。經試驗和生產實踐證明,這兩種催化劑在法方規定的操作條件範圍內,活性、選擇性分別達到了法國Nips2和L—468催化劑的水平,催化劑粒度分布均勻,分離效果好於法國催化劑,能滿足裝置生產的技術要求,可以代替同類的法國催化劑在工業裝置上使用。
另外,催化重整裝置的預加氫催化劑,采用撫順石油三廠生產的3761催化劑,代替進口的HR304B催化劑,反應性能良好,達到進口催化劑的水平。
由於堅持革命精神和科學態度相結合,認真學習和消化吸收國外技術,遼化公司的試生產進展順利。從一九七九年十月第一套引進裝置(蒸汽裂解)投料試車,到一九八一年八月即打通全部流程,所有裝置試車均考核合格。又經一年的試生產,一九八二年十一月二十六日通過國家正式驗收,一九八三年一月一日移交生產。
四、技術改進
遼化公司正式建成移交生產之後,全部生產裝置、通用設施、公用工程和“三廢”處理裝置運行正常,各項生產指標和經濟效益逐年提高,並在新產品開發、技術改造、綜合利用、節約能源等方麵取得了新的成績。
(一)生產指標和經濟效益。
一九八三年至一九八五年的三年間,遼化公司累計加工原油297.67萬噸,加工石腦油112.89萬噸,主要產品產量達到52萬噸,實現利潤、稅金13.5億元。其中,一九八三年實現利稅39956萬元;一九八四年達到44178萬元,比一九八三年增長10.57%;一九八五年達到51217萬元,又比一九八四年增長15.93%。
一九八五年,遼化公司的12種主要產品的單耗和6種主要中間產品的收率全部好於上一年度,其中8種產品的單耗和4種中間產品的收率好於設計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