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化公司還把治理“三廢”作為技術改造的重要內容,結合企業技術改造,認真實施環境保護規劃。該公司先後投入4528萬元資金,建成環境保護裝置35套,治理了“黑龍”(炭黑水)、“黃龍”(硝酸尾氣)、“白龍”(硫化氫)、“火龍”(火炬氣)、“油龍”(焦油水)等37個主要汙染源,完成了國家和甘肅省人民政府下達的7個治理項目,使汙染狀況得到明顯減輕。炭黑水治理工程一九八一年五月建成投產後,使外排廢水的懸浮物由原來的954毫克/升降到585毫克/升。實行油炭漿返造氣爐和淨化水返造氣洗滌係統的“雙閉路”循環,為國內化肥造氣係統克服汙染闖出一條新路。硝酸尾氣治理工程一九八○年三月投產後,使年產32萬噸硝酸的生產裝置每小時排放的18萬立方米尾氣得到處理,解決了氧化氮對大氣的汙染問題。焦油水處理裝置一九八○年三月投產後,使橡膠廠廢水含油量比原來大大降低。火炬氣回收裝置一九八○年五月投產以來,已回收火炬氣9000多萬立方米,取得了較好的環境效益和明顯的經濟效益。汙水處理二期工程一九八○年十一月建成後,不僅本公司的化學汙水全部得到處理,而且使西固地區的工業和生活汙水大部分得到處理。此外,還建成了兩級環境監測網,設大氣監測點6個,化工汙水監測點14個,定點、定時、定方法開展監測活動。對主要塵毒崗位和噪聲崗位進行了治理,92%以上的化工生產崗位、87.4%的重點塵毒崗位達到了工業衛生標準。
蘭化公司在老企業改造的過程中,較好地處理了四個方麵的關係。
一是當前生產和長遠發展的關係。依靠技術進步是老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向現代化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發展生產力、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手段。立足長遠,狠抓當前,是蘭化公司多年來製訂長遠規劃的原則。做到走一步、看二步、想三步,使長遠規劃起到激勵和動員群眾的作用。為了解決在改造中遇到的問題和矛盾,公司在計劃安排、物資供應、利益分配等方麵采取了一些保護性措施。特別是在遇到挫折和失誤時,領導主動承擔責任,調動了生產單位進行改造創新的積極性。
二是引進先進技術和自力更生開發新技術的關係。為了縮短石化工業同發達國家的差距,蘭化公司在引進先進技術的同時,堅持自力更生搞開發,重視引進後的改造提高。蘭化公司的丙烯腈裝置是從聯邦德國引進的。他們堅持學習和創新相結合,在這套裝置的合同簽訂後,就立即著手組織了丙烯腈三組分催化劑的研究,使引進裝置開車不久就能用自己的成果取代進口催化劑,保證了生產需要。當兄弟單位使用了高效催化劑後,他們又及時進行剖析,反複探索、試驗,在載體、活性組分配比和製備方法上大膽進行改進,製成了適合本公司裝置情況的高效催化劑,使丙烯腈生產成本大大降低。
三是采用先進技術和改造傳統技術的關係。蘭化公司通過選擇適用於本企業具體條件的國內外技術,對現有裝置進行技術更新,逐步形成了以新技術為主體的多層次技術結構。化肥廠的氫氮壓縮機屬於四十年代水平,耗能很高,要全部淘汰掉,不僅整個化肥廠必須隨之改造,需投資4億元左右,而且還要影響生產。於是,蘭化公司同化工機械研究院合作,開發具有先進水平的氣墊閥,取代了壓縮機上的舊閥,其壽命由一千小時提高到六千小時,減少了壓縮機停車換閥的次數,每減少一次即可增產合成氨8噸,節電3000度。這樣,既發揮了老設備的作用,又提高了技術水平。一九八二年以來,他們先後對落後的化肥生產係統進行了大小302項改造。
四是發揮專業科研隊伍作用和開展群眾性技術革新活動的關係。蘭化公司注意認真深入落實知識分子政策,調動廣大科技人員刻苦鑽研的積極性,發揮了專業隊伍在推進技術進步方麵的骨幹作用。同時,還注意防止隻強調專業隊伍的骨幹作用,放鬆群眾性技術革新的傾向。事實證明,不少新技術是在領導幹部、技術人員和工人“三結合”的攻關活動中創造出來的。比如,化工廠生產的聚丙烯,過去由於產品揮發分高影響了質量,用戶退貨、產品滯銷,麵臨停產。一九七九年以來,廠和車間成立了領導幹部、技術人員和工人“三結合”的技術攻關組,提出了采用二次沸騰床降低揮發分、提高產品質量的改造方案。由於充分發揮了群眾的積極性,從設計方案到試車投產僅用了四十五天時間。這一裝置的改造成功,為聚丙烯打開了銷路,產品還遠銷到國外市場。為了使群眾性的技術革新活動蓬勃開展起來,公司和廠成立了技術委員會,車間成立了領導小組,製訂了技術改造、技術革新管理製度,頒發了獎勵條例和標準。
四、發揮石油化工基地的作用
在開拓石油化工技術的同時,蘭化公司積極為社會提供各種石油化工產品,努力為國家培養和輸送石油化工技術人才,完成了既出產品、又出技術人才的任務,並幫助和扶持了地方工農業的發展。
(一)不斷挖掘企業潛力,為國家提供了大量產品。
化肥廠自一九五八年建成投產到一九八五年,累計生產硝酸銨、硫酸銨和尿素等化肥200多萬噸,不僅促進了西北地區的農業發展,而且還支援了全國其他地區。一九六○年合成橡膠廠投產後,橡膠產品品種由丁苯一種發展為丁苯、丁腈和乙丙橡膠3種,累計生產合成橡膠61萬噸。隨著石油化工技術的開拓,蘭化公司不僅首先為國家提供了聚乙烯、聚丙烯和聚苯乙烯等3種塑料產品,而且還首次引進並生產了高抗衝聚苯乙烯和ABS塑料產品。同時,還為國家提供了相當數量的化學纖維、濃硝酸、甲醇、烏洛托品、有機助劑、苯酚、丙酮和化工機械產品,僅石油化工產品就行銷國內29個省、市、自治區的2474家用戶和國外14個國家或地區。由於蘭化公司較早地開拓石油化工技術,較多地提供了三大合成材料,有效地推動了國內許多地區橡膠加工工業、塑料加工工業和化纖加工工業的發展。
(二)自力更生開發新技術,促進石油化學工業的發展。
蘭化公司科研、設計人員和幹部、工人一道,首先研究、設計、建成了乙丙橡膠、丁苯膠乳等國內首創的中間試驗裝置24套,為國內提供了加快石油化工建設的試驗場。第二,開發了國內首創的科技成果72項,其中裂解汽油一段低溫加氫鈀催化劑、高效乙苯脫氫“315”催化劑等6項達到了國際水平,為石化工業向世界先進水平前進架設了階梯。第三,有69項科研成果在國內91個單位得到了應用並取得了較好效果,其中783運載火箭推進器粘合劑的應用,為中國航天工業發展作出了貢獻。第四,耐寒型ABs樹脂應用於軍事工業,為國家提供了急需的重要合成材料。塗料印刷紙用和地毯用羧基丁苯膠乳的開發和應用,填補了國內印刷造紙業和地毯業的空白。蘭化公司還先後研製成功了ABS工程塑料擠壓機、裂解氣壓縮機、丙烯壓縮機等12種關鍵設備,為國內設計了56套石油化工生產裝置,承建或援建了125項工程項目。特別是一九七九年以後,公司進一步落實知識分子政策,調整科研方向,調動了廣大科技人員的積極性,五年中開發了16種新產品、新品種;有109項科研成果分別通過部(總公司)、省和公司的三級鑒定;丙烯腈七組分催化劑等36項成果分別獲得了國家科委、國防科委、化工部、中國石化總公司和甘肅省的科技成果獎;有64項科技成果已在公司內外得到應用。
(三)努力為國家培養和輸送石油化工人才。
蘭化公司在開拓石油化工技術的過程中,為國家造就了一大批有用人才。造就人才的基本渠道,除了生產實踐以外,主要是自己動手興辦教育,結合生產發展需要進行定向培養。全公司逐步健全了三級辦學體製,形成了比較完整配套的職工教育體係。據不完全統計,自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八五年,自辦的化工學校、業餘化工學院培養了4000多名工程技術人員,技工學校培養了1900多名操作技術骨幹,幹部培訓學校培訓班組長以上幹部7800多人次。一九七九年以來,平均每年有50—70%的職工受到文化技術輪訓;有2500多名職工受到不同形式的高等教育;還有200多名優秀科技人員到國外進修或考察。在工程技術人員中,有1540人取得了工程師一級的技術職稱,有11人取得了國外學位和高級工程師職稱,有206人著書立說,有31人獲得了發明創造獎。蘭化公司不僅根據自身發展的需要積極培養人才,還為國家機關和兄弟單位輸送了1.4萬多名幹部和工人,為兄弟企業代培幹部和工人7645人,為高等院校代培實習生3791人,為發展中國家代培實習生1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