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製君主巴列維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當時的伊朗國王禮薩·汗雖然宣布伊朗保持中立,但明顯傾向希特勒德國。1941年,盟軍進入伊朗,決定將禮薩·汗驅逐出境。在盟軍的壓力下,1941年9目16日上午9點多一點兒,當時的伊朗首相福魯吉在眾議院向主體議員宣讀禮薩·汗的文告:“朕,伊朗國王,遵奉上帝和國家的旨意,在此莊嚴宣告引退,並讓位給我的愛子——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繼……”。9點30分,這個文告被眾議院批準。10點多鍾,禮薩·汗把他的長子巴列維叫到他的身旁,滿懷深情地說:“如果你能夠及時地宣誓就任國王,這是當務之急,你一定要竭盡全力,保住伊朗孔雀寶座。他們會千方百計地要把你從國王寶座上攆走。所以,你就得要有耐心,並且善於審時度勢,看風轉舵。這次戰爭總會結束的。蘭戰爭真的結束時,你一定要仍然是伊朗國王。到了那時候,你就有揚眉吐氣的一天。”下午3點15分,巴列維在眾議院宣誓就任國王:“騰,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伊朗國王,在上帝和祖國麵前,謹向祖國和憲法宣誓效忠。”15年前,他父親也就是在這裏宣讀過這樣的誓詞。
21鄉的新國王巴列維宣誓就任國王後立即急匆匆地趕回王宮,去拜見被迫遜位的父親。巴列維趕到王宮時,他父親禮薩·汗已在10分鍾前離開了王宮。踏上了流亡的征途。從此,巴列維再也沒有見到他的父親,兩年多以後,即1944年3月,禮薩·汗在流亡地毛裏求斯島死去,魂歸異域。
禮薩·汗去世36年以後,他的繼承人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也與其父遭到了同樣的命運:逃亡異域,喪命異邦。
父、子兩代國王,殊途同歸,生命的結局竟然如此相象,耐人尋味,令人感歎。
7.1 繼位前的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
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1919年10月26日出生,在他出生前後的二、三十年間,伊朗的形勢是這樣的:伊朗的前身波斯正處在土崩瓦解的形勢之下。(波斯1936年更名為伊朗)古代波斯帝國國勢強盛,版圖極大,曾從希臘、埃及和高加索一直延伸到印度河流域,如今隻剩下一小片國土,而且,領土麵積還在逐年縮小俄國人已搶走高加索和阿塞拜疆,英國人霸占波斯灣,阿富汗脫離波斯帝國而獨立。
當時,整個波斯帝國的統治者是愷加王朝。這個王朝在波斯帝國的大部分地區隻是徒有其名而已,他們力所能及的統治,僅僅限於德黑蘭及其近郊地區。而其他大部分地區則是土匪橫行、盜賊蜂起,有些人甚至公開叛亂。除了嚴重的內患以外,波斯帝國當時還忍受著痛苦的外辱:土耳其人、俄國人、英國人和德國人紛至遝來,剝削壓榨波斯帝國。在此波斯帝國苟延殘喘、危在旦夕之際,悄加王朝的王室成員卻自暴自棄、竭盡全力用他們唯一的興趣——尋歡作樂在加速愷加王朝的複亡。從1890年到1926年這30多年間先後在位的愷加王朝的國王是:納斯爾—艾丁,穆薩法—艾丁,穆罕默德·阿裏和索爾坦·艾哈邁德即悄加王朝的末代國王。
納斯爾—艾丁國王幾乎把所有時光浪擲在歐洲各地。他是歐洲大陸上所有溫泉療養地、賭場和夜總會的座上客。他揮金如土,每當禦庫裏的錢被他花得囊空如洗時,他就出賣國家主權換取金錢供他揮霍。他先後拱手送給英國人的租讓權就有:
修建鐵路、開采除珍貴金屬以外的所有礦物、開發森林和未開墾的土地,掌管二十五年內的關稅收入等等。這樣一來,波斯帝國更加積貧積弱。1896年,納斯爾—艾丁國王遇刺身亡。他的兒子穆薩法—艾丁國王登基繼位後,亦步亦趨地效法他父王的榜樣,更變本加厲地賣國求榮、肆意揮霍。1906年,穆薩法—艾丁國王去世,穆罕默德·阿裏國王繼位,他的統治比起他的前任國王來說並無絲毫進步。這時波斯整個國家處於一種變亂紛擾的狀態之中,騷亂與日俱增。
而在此時,英、俄兩國趁火打劫,著手瓜分波斯。1907年8月,《英俄協定》簽字,兩國劃分了各自在波斯的勢力範圍:俄國人攫取北部,英國人侵占南部,波斯帝國隻剩下中間一條帶狀統治區域,波斯國王越來越控製不了局勢,1908年秋天,大批叛亂分子進入德黑蘭,國王穆罕默德·阿裏逃往俄國,另立他的十二歲的兒子索爾坦·艾哈邁德為波斯國王,支撐搖搖欲墜的愷加王朝。就是在這樣混亂的形勢下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來到了人間。
1919年10月26日,禮薩·汗的繼配、高加索一軍士之女塔吉—奧爾—穆麗克在德黑蘭一所獨一無二的醫院裏,生下了一男一女的雙胞胎:阿什拉芙和穆罕默德·禮薩,阿什拉芙比穆罕默德·禮薩早出生幾分鍾,是姐姐。穆罕默德·禮薩還有一位姐姐,比他大兩歲,叫沙慕思,也是塔吉—奧爾—穆麗克所生。當時,巴列維的父親禮薩·汗還不是國王,而是愷加王朝哥薩克騎兵旅的一名上尉,他正在波斯北方打仗。當他得知妻子生了個兒子後,立即興衝衝地趕回首都德黑蘭,去看望他的妻子和兒女。中年得子,禮薩·汗異常高興。
禮薩·汗出身卑微,自幼喪父,他從小和母親過著貧困不堪的生活。從5歲起,他便給人趕毛驢。禮薩·汗雖說年紀小,個頭卻生得挺結實,而且性格倔強。14歲時,他參加了波斯哥薩克騎兵旅。禮薩·汗作戰英勇,意誌堅強,參軍後從一個目不識丁的士兵步步晉升。到30歲那年,他已是一名上尉了。他帶兵講究紀律嚴明,打仗時總是衝鋒陷陣,因此深得部下的擁戴。
巴列維出生後不久,禮薩·汗被提升為上校,又是波斯所有軍隊的副指揮官。
當時,伊朗國勢日衰,國家財政收入每況愈下,官僚作風腐敗,部族之間紛爭迭起,老百姓赤貧如洗、怨聲載道。在這種形勢下,禮薩·汗萌生了攫取政權的念頭。
1921年2月21日中午,禮薩·汗率領2500名騎兵開進首都德黑蘭,到下午3點鍾,禮薩·汗已完全控製了德黑蘭城,當時一滴血也沒有流,同日傍晚,首相塞帕赫達爾—阿紮姆向國王遞交辭呈,國王立即任命禮薩·汗的同謀者賽義德為首相。第二天,禮薩·汗被國王提升為督軍,並接管了陸軍部,這位新督軍上任後,就把所有前任內閣大臣和首都的一些頭麵人物統統投入監獄,並到處安插自己的親信。
1925年10月29日,禮薩·汗操縱的議會通過了一項決議:廢黜悄加王朝,並將權力移交給禮薩·汗。兩天以後,就照此辦理了;國王艾哈邁德的兄弟被放逐,禮薩·汗被任命為攝政。一個多月以後,12月12日,議會議員全體一致通過,將波斯國王、王中之王的孔雀寶座奉獻給禮薩·汗將軍攝政殿下。
1926年4月25日,48歲的禮薩·汗國王在古萊斯坦宮舉行加冕典禮,當時年僅6歲半的王儲、身穿戎裝的巴列維參加了這一具有曆史意義的盛大典禮。
古萊斯坦宮就是愷加王朝的“一千零一夜”的所在地。那裏到處掛著威尼斯式明鏡,顯得格外燦爛輝煌。宮內大理石雕、金銀器皿、瑪瑙水晶、織錦緙絲等奇珍異寶,都在俯拾之間,宮內越發顯得富麗堂皇、美不勝收。
身材高大的禮薩·汗到達古萊斯坦宮門口時,受到國內最顯赫的達官貴人的列隊迎候。禮薩·汗順著巨大樓梯,拾級而上,隨後進入禦坐大廳,眾臣都在那裏誠惶誠恐地恭候著他。跟在禮薩·汗後麵的,先是他的男性家屬,其次是政府、議會的要員們及軍隊高級將領。禮薩·汗發表了演說,演說時掌聲不絕於耳。隨後,首相給禮薩·汗兩肩披上了象征著權力和光榮的一塊金色的布,並把鑲滿寶石的金球王杖授給他。最後,禮薩·汗接過首相遞給的王冠戴在自己頭上,當上了波斯國王。而他的前任,悄加王朝的末代國王,這時候恰巧在法國臭納死去了。身著戎裝的巴列維、站在觀禮的人群中間,瞪著他那雙充滿稚氣的大眼睛,好奇地目睹了這個壯觀的場麵。眼前的這一切,在他幼小的心靈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鑒於驕奢淫逸的作風導致了愷加王朝的垮台,禮薩國王在生活上、學習上對兒子巴列維要求都非常嚴格。禮薩國王專門為巴列維開設了一所初級軍校,讓巴列維學習文化、接受嚴格的軍事訓練,這所軍校的學生除巴列維外,全是高級軍官的子弟。禮薩國王深恐他的兒子變得多愁善感、軟弱無能,將來沒有能力繼承王位,所以他便想方設法,非要在朝廷內外把愷加王朝裏那種驕奢淫逸的生活作風徹底根除不可。禮薩國王以身作則,身上總是穿著樸素無華的軍官服,腳上穿的是家裏編織的襪子,膳食也十分簡單,完全是普通老百姓的標準食譜。禮薩國王除了要他的兒子養成艱苦生活的習慣以外,還要求他孜孜不倦、勤奮工作。禮薩國王在這方麵也為自己的兒子作出了榜樣:禮薩·汗每日清晨5點起床,即使是星期五放假也是如此。上半天照例閱讀報刊和報告,接待川流不息的來訪者。十一點半同家人共進午餐,餐後在花園裏散散步,到下午兩點三十分,又開始接待來訪者。一般八點進晚餐,十點上床睡覺。為了使自己的政權能夠延續下去,禮薩國王千方百計地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潛移默化地影響、教育巴列維。
1931年5月,12歲的巴利維結束了他的初等教育。禮薩國王決定要及時送他到歐洲去深造。禮薩國王煞費苦心地選擇了中立國瑞士的勒·魯塞學校,這所學校素以高度的學術水平馳名歐洲,教師都是精心選聘的。這所學校位於日內瓦湖畔,大約在1880年由一個比利時人所創建,是瑞士最負盛名的一所私立學校。巴列維在這所學校學習了四年,在這期間,巴列維埋頭讀書、專心致誌,各門功課的成績還都不錯,尤其是體育運動更為出色,他喜愛足球、滑雪、拳擊,還多次獲獎。在瑞士,他的思想境界開闊了,深受西方生活方式的影響。5年後,1936年巴列維學成回國,禮薩國王見到他簡直不敢相認了,眼前的兒子體格強壯,闊嘴巴,凸顛骨,鷹勾鼻,有著一對深邃莫測的眼眸,顯得神氣十足。老父親禮薩國王高興得把兒子高高地舉了起來。
從瑞士回到伊朗幾個月之後,巴列維遵照父親的意旨進入德黑蘭的一所軍事學校,接受斯巴達式的嚴格訓練。兩年後,到1938年,巴列維被任命為第一陸軍中尉,擔任軍事視察職務。為了弄清楚巴列維是否確實在忙於工作,禮薩國王經常把他召到自己身邊來了解情況,並且提出一連串的問題。
不久,國王在大庭廣眾露麵時,身邊總是帶著巴列維,還讓巴列維陪著他到全國各地視察。有時候,禮薩國王在某些事情上竟然請教兒子,巴列維說得有理的意見禮薩國王便立即照辦。這樣,巴列維簡直成了見習國王。禮薩國王這樣培養已列維不是沒有道理的,禮薩國王年事漸高,而且有病在身,他要手把著手地教兒子怎樣做一位合格的國王,以便將來能夠獨立挑起國王的重擔,做自己的接班人,繼承自己的事業。
但時間一長,禮薩國王發現兒子的自信心不強,而且老是往夜總會跑,有時候還駕著他那輛豪華賽車一連好幾天不見影子。盡管禮薩國王時常象布道似的給兒子講自己的處世哲學,但收效甚微。禮薩國王擔憂自己一旦去世,兒子也許就難以維持統治了,自己的宏偉大業也將毀滅殆荊禮薩國王擔心兒子效尤愷加王朝的那種驕奢淫逸的風氣,他絞盡腦汁想辦法讓兒子早日成熟起來,萬般無奈的情況下,禮薩國王忽然計上心來:莫非婚姻這個辦法最靈驗,用這個辦法也許會叫這個小夥子頭腦清醒一些吧?
1938年,巴列維19歲那年,禮薩國王決定給他娶親。這位王儲不僅長得異常俊美,而且富裕闊綽無比,德黑蘭城裏的美貌女郎都喜歡和他親近。當時有人議論他依仗權勢胡作非為,但他卻滿不在乎。老國王擔心兒子真的在那幫姑娘中愛上一個,而這是根本不許可的事情。巴列維必須同皇室聯成姻親才行,換句話說,巴列維的婚姻必須是一種政治性婚姻:不是加強一個現有的聯盟,那就得另外建立一個新的聯盟。因此之故,禮薩國王開始派人四處物色未來的兒媳婦。他秘密地派出使者,查訪了所有穆斯林國家的宮廷,因為伊朗的未來的王後非得是一個穆斯林不可。
如果信仰異教,首先伊朗老百姓通不過。
經過多方查訪,最後禮薩國王選中了埃及國王法魯克的妹妹芙吉婭公主。當時芙吉婭芳齡17歲,長得嫵媚動人。她和巴列維一樣,也到歐洲留學過,深受歐化思想影響。當1939年初她從歐洲滑雪旅行歸來時,兩國國王已達成了一項兒女結親的協議,盡管此時這對年輕人還沒有見過一麵,而且彼此對對方都是一無所知。很快,他們就舉行了隆重的婚禮。新娘的嫁妝足足裝滿了200箱,專門用一架飛機運到德黑蘭。
第二年,1940年10月26日,禮薩國王又一次欣喜若狂:芙吉婭懷孕了。禮薩國王記得巴列維的生日也是10月26日,這是一種吉兆!年邁的國王對此深信不疑,兒媳婦肯定會生一個男孩。
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到了兒媳婦臨產的一天。那天上午,醫生愁眉苦臉地從產房裏走出來,報告說芙吉婭生了一個女孩。巴列維聽說生了個女孩感到萬分高興,因為他本來就想要一個女孩。可是年邁的禮薩國王聞訊後卻暴跳如雷,大生悶氣,並且把原來要舉行的盛大慶祝宴會也全部取消了。芙吉婭受到了莫大的委屈,極為氣惱。
婚後不到一年,巴列維夫婦之間的關係就開始惡化了。巴列維雖然喜歡年輕美貌的妻子,但他風流慣了,有時免不了心猿意馬,幹出一些尋芳獵豔的事來,從芙吉婭方麵說,盡管她竭力做到自己的行動光明磊落,無可非議,但她畢竟過慣了那種奢侈靡麗而又溫文爾雅的高貴的王族生活,對繁雜粗俗的德黑蘭感到格格不入。1944年的一天,芙吉婭當場抓住正在同情婦做愛的丈夫。第二年春天,她就借口回埃及探親,離開了伊朗。不久,芙吉婭就提出了同巴列維離婚的要求。但直到1948年,宮廷才發表公報宣布他們離婚。
就在芙吉婭為巴列維生下一個女孩後不久,1941年9月16日,禮薩·汗國王被迫遜位,巴列維正式繼承王位,開始了他的專製君主的新生活。
7.2 猛醒與振作
巴列維雖說登上了國王寶座,但他實際上卻無權可言。盟軍依然駐紮在伊朗,許多重大決定都由不了巴列維作主。那時候,王宮裏冷冷清清,整個宮廷籠罩著一片陰鬱淒涼的氣氛。巴列維時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損傷,羞憤難言,時而又意誌消沉,萎靡不振。於是,他縱情於聲色逸樂之中。經常有一些濃妝豔抹的漂亮女人被悄悄送進王宮,那花費自然是很大的。他幾乎每天晚上都要去夜總會,有時玩膩了,就找人打牌賭錢,玩它個通宵達旦。就在巴列維縱情於聲色逸樂之中時,成千上萬的伊朗老百姓卻處於饑饉之中。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盟軍相繼撤出伊朗。但巴列維沒有抓住時機竭盡全力去治理國家,他把大部分時間用在了獵豔尋芳以及開賽車、騎馬、打牌、開飛機,直到1949的2月4日,一個名叫法克赫爾·阿拉埃的青年在德黑蘭大學台階上謀殺巴列維,向他射了五顆子彈,這才使他從渾渾噩噩之中猛醒過來,意識到自己身負的重任。
1949年2月4日是德黑蘭大學成立14周年紀念日,德黑蘭大學是巴列維的父親禮薩·汗國王於1934年建立的。在德黑蘭大學校慶之日,巴列維國王將發表演說。當天下午3點多一點兒,巴列維國王的車隊駛進德黑蘭大學校園。巴列維下車後,同迎候多時的校長、各係係主任和教授等一一握手,然後一起向大廳走去。當巴列維國王昂首闊步地踏上台階時,許多攝影記者一齊端起照相機,站在紅地毯兩側搶拍鏡頭。這時,有個名叫法克赫爾·阿拉埃的記者正站在靠近第一級台階的地方,他打開照相機,仿佛要把裏麵的膠卷取出來。不過,取出來的不是膠卷,而是一支小號左輪手槍。這時,他站在離巴列維國王不到兩米遠的地方,他順勢把左輪手槍藏在照相機後麵,動作利索地給手槍裝上了子彈。噠!噠!噠!
三發子彈接連發出了,巴列維國王的帽子好象突然被一陣狂風刮跑了,他立時站在原地,身子搖搖晃晃,仿佛就要摔倒似的,不過,他馬上重新挺起身來,臉就象死人臉一般慘無人色,轉身麵對著那個恨自己笨手笨腳、行刺未成的刺客,離得越來越近。盡管巴列維國王從臉部到脖子都是鮮血淋漓,這三顆子彈真象神話裏的奇跡一般,隻是從他的腦殼邊輕輕地一擦而過。
按理說,對於任何一個在場的人來說,首先要采取的行動就是趕快抓住刺客,並繳掉他手中的凶器。可是實際上卻沒有一個人頭腦清醒地采取這樣的行動。槍聲一響,大家都愣住了、驚呆了,接著,一轉眼功夫,在場的人又亂作一團。
不論警察、衛士也好,大學教授和內閣大臣也好,還是那些胸前掛滿勳章、自備大號左輪手槍的軍事將領也好,全都抱頭四處逃竄。他們用胳膊時你推我揉,你踩我踏地拚命掙紮著,恨不得逃出這個亡命之徒的射程範圍到安全的地方去。這麼一來,現在就隻剩下國王和刺客——這兩個人麵對著麵,在一個空蕩蕩的大圈子中間,一個手持武器,另一個赤手空拳。
他的兩隻眼睛早已模糊不清,鮮血正沿著他的麵頰往下淌。
法克赫爾·阿拉埃第四次扣板機時,巴列維國王頓覺眩暈欲倒,兩隻手捂著麵孔。這時,法克赫爾·阿拉埃漸漸緊逼過來,眼看著就要下毒手了。巴列維國王看來就要完蛋了,因為從他右頰和鼻子底下,鮮血突突地流個不停。這時,他隻好自個兒拚命掙紮,也許還能僥幸活下來,驀然間,他定神一看:對方的武器是6.35毫米鑲著象牙槍柄的自動手槍,這種手槍通常裝六發子彈。法克赫爾·阿拉埃當場臨時裝進子彈,這就是說那把手槍原來是空膛,所以現在槍膛裏剩下的子彈再多也多不過六發。巴列維國王用驚人的自製力量,將對方已打過幾槍計算了出來。最後,巴列維斷定那把手槍裏充其量最多隻剩下兩顆子彈了,他兩眼死盯住他的仇敵,並用迂回的方法向刺客衝去。隻見巴列維從左邊跳到右邊,又從右邊蹦到左邊;忽地一下躥上台階,忽地一下又跳下台階,作出種種突然的動作,極為迅速敏捷地左躲右閃。法克赫爾·阿拉埃打出了他的第五顆子彈,巴列維肩頭上頓時又冒出一股鮮血來。此時法克赫爾·阿拉埃正好作近距離平射,如果此時不出現意外的話,刺客將萬無一失地射中巴列維,也許這一槍就會要了巴列維的命。可是法克赫爾·阿拉埃一個勁兒地扣動板機。可就是打不響,原來手槍卡殼了。於是刺客摸緊手槍管,拚命猛地向前衝去,用手槍柄狠揍巴列維。
直到此刻,所有在場的人才恍然大悟:法克赫爾·阿拉埃再也不是一個危險人物了。他們好象膽子又壯了,開始湊攏過來。刺客見勢不妙,拔腿逃跑。突然,一聲槍響,刺客應聲倒地,這一槍擊中了刺客的腿部。這是薩爾法特將軍打出的一槍。不過一轉眼,刺客又站了起來,踉踉蹌蹌、一瘸一拐地走了幾步,然後用一種蔑視的姿態,把他的手槍向巴列維國王的羅爾斯——伊斯轎車扔了過去,接著高舉起雙手大聲嚷道:“我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