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與人為善,迎合他人
有人說:“要想戰勝他人,就得適應他人。”其實,更恰切的說法是:“要想取得成功,必須適應他人。”
適應他人,這話說起來相當容易,可真要是做起來,可就遠非易事了。
有一次小鄭和他的上司外出辦事兒。上司人很好,有許多值得他借鑒的優點,可是他也有一個不為常人知道的小小的缺憾,他晚上睡覺時愛打呼嚕,對他自己來說可能影響不大,可對於和他共居一室的小鄭來說就近乎折磨了。然而因為是他的上司,後來小鄭隻有慢慢學著適應他。隨後幾天,小鄭開始體諒他自己的苦惱。為這點兒缺憾,他自己甚至沒少遭到妻子的冷落。而對他來說,這一切又不是人為的,這並不是他的錯。說來也怪,當小鄭替他的上司想一想時,上司的鼾聲並沒有給他後來的幾天造成多大的折磨,他甚至有些羨慕他的上司睡得是那樣甜,從心理上適應了他。當你把一個人的缺點都適應了的話,你肯定會很快被他所接受。此後,小鄭和上司成了很好的朋友,上司給予了他許多幫助和關心,小鄭也逐漸在公司站穩了腳跟,一切都很順利。
其實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誰人沒有點兒不如意!甚至在挑剔別人的同時,我們不妨先看看自己,自己就完美無缺嗎?絕對不會!如此,我們為何不學一學適應他人的本領呢?我們又該如何去適應他人呢?
1心胸寬廣
成功人生和心胸寬廣有著很大的聯係。一個胸懷寬廣的人,很善於包容別人的缺點,很會體諒他人的難處,同時也很善於寬容他人的過錯。具備了心胸寬廣品質的人,適應他人應該是很容易的事兒,可如何才能讓自己變得心胸寬廣呢?這裏涉及到了一個人的情商問題。
許多人認為,高智商是一個人取得成功的最為關鍵的因素,但根據一些國外權威機構的研究表明,在一個人成功的因素中,智商(IQ)隻占了約20%的作用,而另外80%則決定於個人的人格因素和社會因素,也就是最近幾年我們炒得沸沸揚揚的所謂的情商(EQ,即人的感情意誌和人際關係等)。這一結論的提出和被大多數人所認可,打破了以前那種所謂“智商決定人終身成就”的結論。事實也的確如此,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韋克斯勒曾經對40多位獲得過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做過考察,結果發現他們中大多數人的智商處於中等或中等偏上。他們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並非先天決定,而是來自於後天的非智力因素,即情商。
情商並不受先天的限製,可以隨著個人的成長而增長。情商高的人,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能夠以樂觀積極的心態去對待,因此,這些人的生活較常人要快樂得多,他們的成功機會也大大增加了。
大多數渴望成功的人,往往都比較爭強好勝,他們追求自己事業的完美和成功,有著強烈的憂患意識和競爭意識。當然不能說這是壞事。但是,在強手如林的競爭社會裏,這種競爭意識和憂患意識很容易給人造成精神緊張,壓力過大時還會導致心理失衡,甚至造成心理疾病。有人曾說過:“沒有一種災難能像心理危機那樣帶給人們持續而深刻的痛苦。”這話一點兒也不假。心理脆弱。人際關係緊張、精神壓力過大的人縱然能力和知識超人,也難以品嚐成功的喜悅。
因此,要練就心胸寬廣,必須提高自己的情商。優秀的情感智商有以下幾個方麵的內容。
(1)自我覺察和覺醒
自我覺察類似於我們常說的第六感覺,即在某種感覺剛一產生就察覺到它的存在。我們大家都知道,人的眼睛裏有個盲點,其實人的心靈裏也有一個盲點,我們經常不知道自己感覺如何,因此要求我們要不斷覺察和反省。這種自我覺察是情商的主要部分。自我意識較高的人,容易弄清楚自己的感覺。要培養較強的自我意識,需從以下幾個方麵入手。
①個性的培養
人往往有一種隨大流的心理,這大多數情況下是無意識的或潛意識的。而如果想要達到自治自立的成功人生,沒有自己獨特的個性是極為不利的。
②警覺的培養
在青蛙實驗中當環境慢慢發生變化時,它失去了必要的警惕性,以至於被燙死。其實,人又何嚐不是這樣,我們很容易滿足於既定的狀況,可一旦情況發生變化,如果不具備良好的洞察力和警覺,人往往也會付出沉重的代價。
大學畢業後,A去了一家外資公司上班,開始的時候因為一下子從校園走向社會,不是很適應,所以工作很是投入,恨不得把自己所學的都使出來。幾個月下來後,他已能熟練應付所從事的工作了,自己也自然感到有些放鬆了,不想再有別的念頭。和A一起進公司的還有北大、清華等重點大學的幾位高才生,開始時A感覺差距還不小,可半年過去,大家感覺還都可以。正在這時候,上司的幾句話,甚至對A未來的一生產生了難以估量的影響。
A的上司早年畢業於南方某重點大學。他說:“人的一生有許多誤區,其中最大的莫過於對一些細微變化的覺察不到,我大學畢業參加工作時才華橫溢,和我一起上班的還有幾名普通高校畢業的大學生。開始時,我還自我感覺良好,時間一長,幾個年輕人也混熟了,於是便開始打麻將。喝酒,再也不願上進。幾年下來,我們終於退步到同一個水平上,隻不過我退得更快點兒罷了。因此,如果你不時刻保持警惕,總有一天,你也會有我曾有的那種感覺。”他的一席話深深打動了A,因此,他決定進一步深造,兩年後A考取了研究生。後來A不斷學習新知識和培養自己的能力,如今他已是一家證券公司的副總了。
③要虛心
虛心是對別人的能力的尊重,一個虛心的人總是很受大家的歡迎。相信大家都明白這個道理。
④不要自我掏醉
每個人都會有得意的時刻,在較為得意的時刻保持一顆無喜無憂的平常心比什麼都重要。人們常說的“樂極生悲”或“得意忘形”不無道理,因為當你得意時,往往也正是某些人的失意時刻,“如果能在這種狀態下保持清醒的頭腦,多思考別人的苦衷,無疑會受到別人極大的擁護和支持”。
(2)保持樂觀
時常保持一種樂觀的好心情是增加情商的又一個好方法。
話雖這樣說,可“人非草本,孰能無情?”花兒不能時時開,月兒不能日日圓。每個人都會遇到不順心和差強人意之時。我們並不是說壞心情就一定是壞事,關鍵是不能讓壞心情在體內持續太長時間,因為它可能波及到下一件事情。遇到問題時,悲觀的人第一反應就是把問題擴大,把事情人為地看得過於嚴重。這等於自設圈套,作繭自縛。
時常保持樂觀的人遇到這種情況時會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很容易發現問題根源,及時解決問題,祛除壞心情造成的不利影響。
有研究表明,絕大多數爭端和不良情緒是由那些微不足道的瑣碎事情引起的。一個保持樂觀的人心胸自然寬闊,會很容易擺脫這些煩惱。
保持樂觀,就保持了良好的思維和創造力;保持樂觀,可以不斷提高自己的情商,使自己心胸更加開闊,進而去營造成功人生。
(3)與人為善
中國有句俗話叫作:“伸手不打笑臉人。”意思是說,與人為善者可以化解別人的惡意,消除他人對你的不滿。假若說,對你有意見的人都轉而支持你,那麼你的人際關係一定是極為成功的。
研究表明,與人為善者的情商比常人要高出一大截,他們容易理解別人,也容易被別人理解,因而在工作中左右逢源,在事業上自然也就超人一等。美國著名的蘭德公司曾經做過一項調查,他們對4000名智商超過115以上的受過良好教育的人做了研究,發現這些人在事業上的成績離散度很大,有的人春風得意,而有的人一籌莫展。這說明智商和良好的教育並不是一個人成功的決定性因素,否則他們的差異就不會那麼大。研究者後來發現,事業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一個人的人際關係,而他的專業知識占僅一小部分。當今世界首富、微軟公司總裁比爾·蓋茨學曆和智商並不高,但是由於他善於處理人際關係,有著較高的情商,因而獲得了極大的成功,也是其微軟操作係統風靡全球的主要原因。
由此看來,與人為善是渴望成功的人必備的一種情感智商。
培養與人為善的情商可以從三方麵入手:
其一,參加一些新的團體
局限在小圈子裏的人視野必定很狹隘,對於所處的環境容易產生厭倦心理,加入新的團體,認識新的朋友,可以大大增加生活情趣,拓寬知識領域,對外界發生的一切更加容易理解。因而較為容易理解他人的行為,培養與人為善的心態。
其二,接受別人的意見
人們常說:“有容乃大,無欲則剛。”傾聽別人特別是才認識不久的人的意見會給人帶來極大的好處。
其三,正確的擇友觀
與人為善,並不是要求大家把每一個人都當作自己的心腹知己,我們應該有自己的擇友觀。要想獲取成功,應該選擇那些思維活躍而又不拘小節的人做朋友。如果選擇一些思想零碎,認識膚淺的人做朋友,久而久之,勢必影響自己的情商,使自己變成心胸狹隘的人,無法實現適應他人的習慣,更無助於實現自治自立的成功人生。
(4)自我激發
許多成功的人士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他們決定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不達目的是決不罷休的,在此過程中並沒有人逼著他,而完全是靠他個人的自發能動性來完成的。
有研究表明,大多數成功人士的共同特點是能不斷激發自己不斷進取,並逐漸養成了寬廣的胸懷,以一種樂觀的生活態度來看世界。著名喜劇大師蕭伯納曾經對悲觀和樂觀做了一個較好的比喻。他認為一個人看到半瓶子酒,說“隻有半瓶酒了”,那麼這個人就是悲觀的人;如果他說“還有半瓶酒”,那麼他就是一個樂觀的人。悲觀或者樂觀容易自我激發或暗示,甚至影響人的一生。如悲觀的人遇到挫折,會自暴自棄,自怨自艾,把不利因素擴大化;而樂觀的人則善於自我解脫,從而激勵自己不斷前進。
因此,良好的心理暗示和激發性可以使人情商漸增,心胸寬廣。
(5)控製衝動
正確控製自己的衝動也是一項增加情商、心胸寬廣的好方法,俗話說“小不忍則亂大謀”,也就是這個道理。
以上我們簡單論述了如何提高自己的情商,如何培養寬廣的心胸,這是一個人能夠適應別人的首要必備的標準。
當然適應他人並不僅僅隻是說我們應包容、寬容和諒解他人的過錯與不足,適應他人的另一個更重要的標準是要向他人學習,學習他人身上的閃光點。
2虛心學習
我們常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盡管每個人身上都有難以克服的缺點,但更重要的是他們每個人身上都有閃閃發光的亮點,我們有了心胸寬廣的品質後,自然應該虛心學習別人的長處,借鑒他人的經驗,這才是成功人士能夠立於不敗之地的法寶,
如何才能把他人的專長學到手,這才是適應他人的關鍵。
(1)自認無知
學習他人的一個最重要的方法是自認無知。對於大多數人來講,這樣做很難。因為人人都有虛榮心。不願意承認自己無知。恰恰是這些虛榮心變成了你前進道路中的最大障礙,如果你堅持認為自己是多麼有本事,如何有才能,你的話都可以成為權威和經典,那麼你隻能遭到別人的唾棄。相反,如果你能承認自己的無知,反而容易引起別人的共鳴,從而得到別人的支持與幫助。一再重複無知的謊言隻能讓你越來越被動,越來越出醜,就像“皇帝的新裝”,受到傷害的隻能是你自己。
承認無知吧!你會獲取他人意想不到的幫助,這幫助肯定有助你創造成功人生。
(2)學會傾聽
俗話說“忠言逆耳利於行”。假若我們能夠放下那顆虛榮心,認真聽取別人的意見,肯定能夠從別人的意見裏,發現自己的許多弊端,這些弊端又是達成成功人生所必須克服的,所謂“以人為鏡”正是這個道理。
你一定要記住:“知道怎樣聽別人說話,以及怎樣讓他開啟心扉談話,是你製勝他人的惟一法寶。”
人的能力畢竟是有限的,肯定有許多東西是我們個人所無法了解的,通過傾聽別人的談話我們可以獲取許多有用的信息。可以分享他們的知識和經驗。而你所得到的是別人的好感與支持,哪一個人喜歡別人總是駁斥自己呢?
對於大多數人來講,一生中大多數經曆是容易忘懷的,記憶中深深烙下的往往是刻骨銘心的經驗,所以如果你能有幸傾聽他那最可寶貴的東西無疑會極大地豐富自己。
學會傾聽,絕對不是一言不發,那樣對方馬上會感覺是對牛彈琴,索然無味,因此更恰切地說:你應該學會引導對方談話,誘導他說出他想表露的一些真實的東西和看法。
由於虛榮心理,許多人害怕別人發現自己的不足,害怕會遭到拒絕。要想讓對方開啟心扉,應該首先讓他消除自己的顧慮。一旦別人發現和你在一起很安全,而你又打心眼裏讚賞他時,他便可能向你開啟心扉。每個人都需要有人一起分享他的感受,可又害怕一旦向人表白,會得不到共鳴,甚至會被人看作悲慘、殘酷和自私。假若你相信自己也是自私的,對別人冒犯你的個別行為,站在同一立場上,即使不能接受,也應加以考慮。因為人們的基本情感都是大同小異,無非愛、恨、恐懼等等,甚至還不時掠過一些罪惡的念頭。接受這些並不可怕。因為這才是人的本來麵目。
如果你能做到這一點,無形之中便贏得了對方的心,因為對方會覺得自己的情感有人理解,便會全身心地支持你。這對你的成功將起到不可估量的幫助。
當然,有一點值得你注意,當別人向你吐訴心聲後,往往期待著你能為他保守秘密。你絕對不能以此為條件去要挾他,更不能隨意地把他的經曆告訴別人,一旦他發現你粉碎了他對你的信賴,你會永遠失去他的支持。
(3)肯定他人的長處
虛心學習他人的最重要一條是肯定他人的長處。當我們真心實意地向他人學習時,首先應該對別人的長處加以肯定,前文我們已經說過每個人身上都有閃光的亮點,每個人都期待別人來發現並欣賞他的閃光之處。一旦你能夠做到這一點,相信他會把這些東西展現給你。因為大多數人都有一種共同的心理,期待別人的肯定和讚賞。所以他不可能對自己的長處也加以隱藏,他甚至還加進些炫耀的成份在裏麵,你都大可不必理會,給他一個展現的機會吧,你不僅僅是給了他一個機會,你更多的是得到了他的許多智慧的結晶,這些對你的一生都將有著極大的幫助,是你克敵製勝,勇往直前的法寶。
3幫助他人
前麵我們講述了在這個紛繁複雜的社會裏應該學會適應他人的兩個主要方法。所以我們知道,凡事都是相互的。適應他人固然要心胸寬廣和虛心學習,但如果僅僅隻是單方麵的去適應他人,而他人對你難以適應,則仍然無法得到他人的支持與幫助,因此,還必須有另一種能力,就是還要具備幫助他人的能力和習慣。
有人說“適應他人就是為了戰勝他人”,我看這話不盡其然。參與競爭,出人頭地,達到成功固然是每一個人的奮鬥目標,但是不要忘了真正的個人成功裏還有一條是人際關係方麵的成功,人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更多地是戰勝自己而不是戰勝他人,更多地是與他人相互合作而不是相互爭鬥。我們所說的競爭是合作前提上的競爭,是競爭與合作的對立統一。試想想,縱然你獲取了萬貫財產,可是由於品行問題搞得眾叛親離,成了孤家寡人,哪裏有一點幸福感可言?成功與幸福始終是伴隨而行的。沒有幸福的個人成功決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成功。
因此,我們所說的競爭是對事不對人,朋友之間在事業上可以競爭,但在生活中還是好朋友,甚至一家人之間也存在競爭,但更重視的是合作,可以說,人來到世上,離開合作,誰也無法生存。因此,我們一方麵提倡自助,另一方麵主張得到他人的幫助與幫助他人。我們不能單純為了小範圍內的個人利益相互競爭,我們應該為了大範圍內的共同利益而共同合作。幫助他人才能得到他人更多的幫助,就像理解他人才能夠得到他人的理解一樣。
(1)要有同情心
人在世上,難免都會有不如意的時候,有時甚至會遭受很大的打擊,在這種時候,沒有人會拒絕別人善意的幫助。“君子不乘人之危”是說正義的人不會在這個時候再給他人傷口上撒一把鹽,把別人置於死地。我們主張“君子好乘人之危”是指在別人處於危難之時,君子能夠挺身而出,伸出援助之手。電影或小說中經常有一些這樣的片段:兩個人本是對手的人,其中一方落難後得到另一方的救助,爾後兩人成了親密的朋友。敵人之間尚且如此,更何況大多數人是我們的朋友,因此,保持一顆同情心至關重要。救人一時之急,會得到他人一世之愛戴,何樂而不為?
當然,救助或幫助他人是要暫時付出代價的,但是如果從長遠利益來看,這點個人利益的犧牲是微不足道的。
大家都知道“馬歇爾計劃”,如果當時美國隻考慮自己的眼前利益,不拿出那麼多錢來振興西歐,它會長時間保持霸主地位嗎?它的計劃一方麵幫助了歐洲各國,更重要的是它開拓了國際市場,繁榮了國內市場,使他本國的經濟有了良性發展的大環境。
再比如我們今天熟知的微軟公司,他們在競爭與合作這方麵就高人一籌。當年微軟和蘋果爭雄時,因為微軟公司“兼容”,允許各大電腦廠商使用自己的操作係統而使自己迅速發展壯大為世界軟件業巨頭,相反,蘋果的不兼容則使自己的路越走越窄。
俗話說“與人方便,與己方便”,今天你投別人以桃,他可能不會馬上報之以李,但他早晚會記住你的好處,也許會在你不如意時給你以回報。退一萬步來說,你好心幫幫別人,他即使不會報答你的厚愛,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他日後不會做於你不利的事情。如果大家都不做不利於你的事情,這不也是一種極大的幫助嗎?
保持一顆同情的心,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友愛之手。
(2)主動給人找台階
生活中隨處可遇到尷尬事兒,處於尷尬境地的人一定會覺得顏麵盡失,在這個時候如果你能為他找一個台階下,不但能立刻博取對方的好感,而且也會為你建立良好的社交形象。
1953年,周總理率中國政府代表團慰問駐旅大的蘇聯軍隊。在我方舉行的招待宴會上,一名蘇軍中尉在翻譯總理講話時,譯錯了一個地方。我方代表團的一位同誌當場做出了糾正。這使總理感到很意外,也使得在場的蘇聯駐軍司令大為惱火。因為部下在這種場合下的失誤使他很沒麵子,他馬上走過去,要撕下中尉的肩章和領章。宴會廳裏的氣氛頓時緊張起來。這時,周總理不失時機地給對方找了一個“台階”,他溫和地說:“兩國語言要做到恰到好處地翻譯是很不容易的,也可能是我講得不夠完善。”並慢慢重複了譯錯的那段話,讓翻譯仔細聽清,並準確地翻譯出來,緩解了緊張氣氛。總理講完話後在同蘇軍將領、英雄模範幹杯時,還特地同翻譯單獨幹杯。蘇駐軍司令和其他將領看到這一景象,在幹杯時眼裏含著熱淚,那位翻譯被感動得舉著杯久久不放。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社交場合下,一定要給別人麵子和“台階”,因為此時他的自尊心和虛榮心都特別強烈,如果你能幫他保住麵子,維護了尊嚴,他會對你產生非同一般的好感。而這些,對於你的今後,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適應他人,幫助他人,然後被人適應,受到別人的愛戴與支持,這是人在這個競爭社會裏的立足之本,更是實現個人成功的必備手段之一。誠想,如果連周圍接觸的人都適應不了,又如何能夠受人愛戴與尊重?又如何能獲取別人的幫助與支持?又如何能夠實現競爭與合作並達成成功的人生呢?
四、自律完成自己的職責
職責是每一個人應盡的義務,任何不願意敗壞自己的聲譽、不願意最終破產的人都必須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職責是一項不可推卸的義務,每個人都應該終其一生地通過自覺的努力和決然的行動來履行自己的義務。
職責貫穿於每一個人的一生。從我們來到人世間一直到我們離開這個世界,我們每時每刻都要履行自己的職責和義務——對上司的職責和義務,對下級的職責和義務以及對同事的職責和義務。凡是有人生存和活動的地方,都有我們人類應盡的職責,職責和義務與人們的生活是不可分離的。我們每一個人,不論尊卑貴賤,男女老少,都隻是一名普通的服務員,為了我們自己,也為了他人的幸福,我們應該利用上天賦予我們的一切手段和能力來履行自己的職責。
持久而良好的職責觀念是每個人應具備的最起碼的品德,也是一個人的最高榮譽,因為每一個高姿態的人都必須靠這種持久的職責觀念來支撐。沒有持久的職責觀念,人們就會在逆境中倒下去,在各種各樣的引誘麵前把握不住自己;而一旦一個人真正具有了牢固而持久的職責觀念,最軟弱的人也會變得堅強,在逆境中會勇氣倍增,在引誘麵前能不為所動。傑邁遜夫人說:“職責是把整個道德大廈連接起來的粘合劑;如果沒有職責這種粘合劑,人們的能力、善良之心、智慧、正直之心、自愛之心和追求幸福之心都難以持久;這樣的話,人類的生存結構就會土崩瓦解,人們就隻能無可奈何地站在一片廢墟之中,獨自哀歎。”
職責感根源於人們的正義感——這種正義感源於人類的自愛,這種人之自愛之情乃是一切善良和仁慈之本。職責並非人們的一種思想感情,而是人的生命的主導原則,這一原則貫穿在人類的全部行為和活動之中,受製於每一個人的道德良心和自由意誌。
一個人的道德良心體現在他所履行的職責之中。如果沒有道德良心來對一個人的行為舉止加以規範的話,那些才智逼人的天才之士也完全可能誤入歧途,變得一無是處。隻有道德良心才能匡正一個人的行為,隻有一個人自己的意誌才能使他自己變得誠實和正直。因此,良心是心靈聖殿中的道德統治者——它使人們的行為端正、思想高尚、信仰正確、生活美好,隻有在良心的強烈影響之下,一個人崇高而正直的品德才能發揚光大。
沒有堅強意誌的支持,良心也不可能把自己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任何人的意誌都可以在正道與邪道之間自由選擇,但如果沒有與之相應的決定性的行動,任何選擇都是純意識上的,不會產生任何現實的效果。如果一個人的職責觀念很強,行為過程又十分明晰的話,在良心支撐下的頑強的意誌就會促使他沿著既定的方向勇往直前,百折不撓地去達到自己的目的。萬一最終失敗了,人們也可以因為自己盡了職責而問心無愧。
海恩澤曼說:“繼續努力吧!可憐的年輕人。當你周圍的人們通過種種欺詐手段和不忠行為而暴富起來的時候;當其他的人搖尾乞憐,一心向上爬的時候,你要保持自己的尊嚴和清白,不要同流合汙;當有的人靠阿諛奉承換來一個又一個‘成就’的時候,你要善於保持內心的寧靜,不要因他人的這些成就而痛苦;當你看到有些人為了名利像狗一樣地爬行的時候,你要能頂住世俗的壓力,敢於特立獨行,出汙泥而不染。要修煉成品德高尚的人,一定要專心致誌、持之以恒。你應該與誌同道合的朋友們生活在一起,憑自己的汗水和雙手去賺得麵包。歲月慢慢地染白了你的頭發,但你的品德卻在幾十年的風塵歲月中一塵不染,此時此刻,麵對上帝的召喚,你可以心地坦然地向上帝禱告,心地清白地死去!”
要生存就必須精神飽滿地去奮鬥。人生就是一場勇敢的戰鬥。每一個人都必須有高昂的鬥誌和堅不可摧的決心,每一個人都必須堅守自己的崗位,在必要的時候,可以犧牲自己的生命。正如古代的丹麥英雄一樣,一個人應該“具有堅強的意誌,敢於當機立斷,大膽嚐試,在履行自己職責的過程中毫不動搖。”潛藏於每一個人身上的意誌力量,無論大小,都是上天賜予人類的禮物。我們既不能在使用過程中讓它日漸凋謝,也不能為了某一崇高的目的,而濫用它。布賴頓的羅伯遜曾十分中肯地指出過,一個人的真正偉大之處並不在於僅僅追求自己的幸福快樂,自己的名譽和進步——“一個人並不能夠隻為自己生活,也不能一門心思去沽名釣譽——而應該恪盡職守,盡職盡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