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步:創新使人有所前進
創新會讓你尋到另類資源,掌控另一把降妖宰魔的利刃。你想成功,最要緊的就是另劈蹊徑,因為無人問津,所以你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一、突破常規才有建樹
一個人要想成功,最要緊的是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正因為別人沒有走過,因此這條路上的寶藏就可以如數歸你了。因此,突破常規,是成功的捷徑。
1.突破常規才有前途
有句名言:第一個敢於吃螃蟹的人是勇士,第二個則是蠢貨。我們常常在看到別人成功後,總是千方百計了解別人成功的過程,然後,按照別人成功的方式,亦步亦趨。當然,你也可能會有成功的機會,但更多的時候是成績平平,甚至失敗。比如幾年前,有人炒房地產發了財,於是一大批人呼啦全跑海南去了,結果,他們中的相當一部分人賠光了家當;再比如,這幾年的傳銷熱,第一個想到這個點子的人或許早已腰纏萬貫了,但後來者,無不驚呼上當。
美國人艾德文·蘭德是一位具有輝煌才華的發明家和科學家,享有240項專利。自從1937年創立公司之後,他一直是拍立得公司的董事長、總裁和研究部主任。公司最初的創立,是由於蘭德發明了兩極偏光片——一種光線過濾物,這是製造太陽眼鏡的重要原料。在兩極偏光片的各種用途方麵,蘭德就擁有96項專利,而拍立得這方麵的商業對手仍然不多。
蘭德的廣泛知識,新穎而有挑戰性的理論,還有他多方麵的科學才華,吸引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所請他來擔任客座教授。
拍立得目前的名氣,以及公司96%的銷售額,都是建立在1947年蘭德所發明的60秒照相機上。明顯的,拍立得公司所擁有的238個“瞬間照相術專利”,其中,120個專利出自於蘭德本人;不隻囊括照相程序,還包含其他實用的照相器材。
當1947年蘭德的照相機問世的時候,銷售額是150萬美元;到1958年6500萬美元;1968年4億美元。以股票論,1956年,拍立得股票每股12元;1958年,每股是100元,到60年代後期,每股增至600元。
拍立得照相企業上的進展速度驚人。它超過了貝爾和郝爾,這兩家公司在1958年銷售額是5900萬美元。
其實,蘭德革命性的發明在最初曾遭受所有專家的嘲笑,這些人一向知道為什麼某項革命性發明不能成功的原因。而美國每一個賣照相機的人,每一個“高明的”業餘攝影者,以及每一個華爾街上的生意人都可以稱為是精明的行家。
這些專家以及整個照相企業在1948年所不知道的事實僅僅是:照相機離它應擁有的市場還差一大截。在那個時期,美國約有1/3的家庭還沒有照相機;更多的人,雖然擁有照相機,但並沒有使用它們。理由是這些東西不能夠立即產生效果,照相機的使用者,要等上好幾個小時甚至幾天才能見到結果。喜悅就這樣被嚴重的延遲了。結果呢?隻有幾百萬名嗜好者玩玩照相機而已,這些人的快樂來自照相機的複雜性大於他們照出來的相片。
由於很快地就能見到照片,誘使擁有蘭德照相機的人買了相當多的底片。擁有普通照相機的人,一年也許隻買三四卷底片;擁有蘭德照相機的人,一年買上十卷以上底片的情形是常事。這樣拍立得公司1958年賣了15萬到18萬卷軟片,價值2000萬美元到2500萬美元。而到60年代後期,拍立得一年所賣的底片,價值高達兩億美元。
2將缺點變作特點
我們周圍有很多朋友,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身體缺陷。他們中,有些人自暴自棄,最終成為競爭中的劣汰者。但也有些人並沒有如此,恰恰相反,他們把缺陷變作自身特點,從而克服困難,獨辟蹊徑。
羅斯福就是一個有缺陷的人。
在學校課堂裏坐著一個8歲的脆弱懼怕的小孩,麵上顯露著一種驚懼的表情。他呼吸好像喘氣一樣。如果被喊起來背誦,立即會雙腿發抖,嘴唇也顫動不已,回答得含糊而不連貫,然後頹喪地坐下來。假使他有好看的麵孔,也就會好一點;但他的牙齒卻是暴露出來的。
像他這樣的小孩,自身的感覺一定很敏銳,回避任何活動,不喜歡交朋友,成為一個隻知自憐的人!但是這個小孩卻不是如此,他雖然有這一切的缺陷,但卻有著奮鬥的精神——一種無論何人都可具有的奮鬥精神。的確,他的缺陷促使他更努力去奮鬥。他不因為同伴對他的嘲笑便減低了勇氣。他喘氣的習慣變成一種堅定的嘶聲。他用堅強的意誌,咬緊自己的牙床使嘴唇不顫動而克服他的懼怕。這個小孩便是後來的羅斯福總統。
他不因自己的缺憾而氣餒,他甚至加以利用,變其為資本。為扶梯而爬到名譽的巔峰。在他的晚年,已經很少有人知道他曾有嚴重的缺陷。美國人民都愛他,使他成為美國第一個最得人心的總統,這種情況是以前未曾有過的。
他的成功是何等神奇、偉大,然而其先天的缺陷又是何等的嚴重,但他卻能毫不灰心地幹下去,直到成功的日子到來。
像他這樣的人,如果停止奮鬥而自甘墮落,則是相當容易而平常的事!但是他卻不這麼做。假使有什麼可憐的地方,他讓朋友們可憐他。他從來不落入自憐的羅網裏,這種羅網害過許多比他的缺陷要輕得多的人。沒有人能想象這位受到敬愛的總統,竟會有如此悲哀的童年以及如此偉大的信心。
假使他極為注意自己的身體缺陷,或許他會花費好些年工夫去洗“溫泉”,喝“礦泉水”,服用“維他命”,並花時間航海旅行,坐在甲板的睡椅上,希望恢複自己的健康。
他不把自己當作嬰孩看待,而是要使自己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他看見別的強壯的孩子玩遊戲,遊泳,騎馬,做各種高難的體育活動時,他也強迫自己去參加打獵,騎馬,玩耍或其他一些激烈的活動,使自己變為最能吃苦耐勞的模範。他看見別的孩子用剛毅的態度對付困難,用以克服懼怕的情形時,他也就用一種探險的精神,去對付所遇到的可怕的環境。如此,他也覺得自己勇敢了。當他和別人在一起時,他覺得他喜歡他們,並不願意回避他們。他開始對人感興趣,自卑的感覺便無從發生。他覺得當他用“快樂”這兩個字去接待別人時,就不覺得懼怕別人了。
在他未進大學之前,已通過自己不斷的努力、有係統的運動和生活,將健康和精力恢複得很好了。他利用假期在亞利桑那追趕牛群;在洛基山獵熊;在非洲打獅子,使自己變得強壯有力。有人會疑心這位西班牙戰爭中馬隊的領袖羅斯福的精力嗎?或是有人對於他的勇敢發生過疑問嗎?然而千真萬確,羅斯福便是那位曾經體弱懼怕的小孩。
羅斯福使自己成功的方式是何等的簡單,然而卻又是何等的有效!這是每個人都可實行的。
他由行動證明自己是一個健康的人而最後真正得到健康。他由行動證明自己和別人一樣能吸引人而改進了自己的體質和心態。
沒有一個人能比羅斯福更了解自己,他清楚自己身體上的種種缺陷。但他從來不欺騙自己,認為自己是勇敢,強壯,或好看的。他由運動來證明自己可以克服先天的障礙而得到成功。這正是因為他對自己的缺陷認識得很清楚;且從來不因此而灰心所致。
凡是他能克服的缺點他便克服,不能克服的他便加以利用。通過演講,他學會了如何利用一種假聲,掩飾他那無人不知的暴牙……雖然他的演講中並不具有任何驚人之處,但他從不曾因自己的聲音和姿態而遭失敗……他沒有洪鍾的聲音或是威嚴的姿態,他也不像有些人那樣具有驚人的辭令,然而在當時,他卻是最有力量的演說家之一。
認清你的缺點,然後用行動來彌補,確實是建立自信心的一種好方法。但是假如你不肯正視自己的缺點,那隻有使自己變得更可笑而已。
芝加哥大陸商業銀行的總經理棱諾爾谘說:“一個人必須對自己有信心,那意思便是說他對自己的短處和長處必須誠實認清。老實說,我認為一個人要除掉其短處的第一步驟,便是能認識其存在。”
假使你小心觀察一下自己的缺點,有時你可能發現它雖然無法改進但卻值得利用。老實說,一個人的缺點正是一種區別人與人之間不同的表現,在某些行為上這種特征更表現得超乎常人之上。假使羅斯福沒有他特殊的牙齒和大眼鏡,誇張的漫畫如何以捕捉其特征呢?一般人都愛這種諷刺畫,他們喜歡看這些牙齒發亮的漫畫人物。
甚至,有些沒有特點的人,還刻意造出一種特點來。例如道斯叼煙鬥的姿態,林肯的瘦長身材,亞勒弗烈·史密斯的帶上音的俗語,拿破侖的高傲氣概,柯立芝的沉默,以及雷森的斧頭等。
某種你自以為是不如人而希望改掉的地方,或許正是一種最好的特點。假使你能正當利用的話,無論是利用或克服一種缺點,我們都應該承認其存在。
這便是利用缺點成功的一些秘訣。一般人喜歡羅斯福的牙齒,因為它們給人一種愉快;他們喜歡道斯的煙鬥,因為它使道斯呈現一種謙遜,使人親近的神氣;他們喜歡林肯醜陋的單瘦身材,因為它好像一根粗糙有力的柱子和可依靠的能力;他們喜歡史密斯的土語,因為它使他好像普通人一樣;他們喜歡拿破侖的高傲氣概,因為他們覺得自己能分享到部分的光輝;他們喜歡柯立芝的沉默,因為沉默便是一種可依賴的表現;最後,他們喜歡雷森的斧頭,因為這代表一種無畏的精神。
因此,你的缺憾如果能夠引起別人的喜歡,別人便會真正喜歡,並因你有這種缺憾而更喜歡你。反之,假使一個缺憾會引起別人的不悅,將會使別人怕你,或是使別人為你憂愁,這樣一來,最好設法解脫之。
二、撕裂固有思維
大象能用鼻子輕鬆地將一噸重的行李抬起來,但我們在看馬戲表演時卻發現,這麼巨大的動物,卻安靜地被拴在一個小木樁上。
因為它們自幼小無力時開始,就被沉重的鐵鏈拴在無法動的鐵樁上,當時不管它用多大的力氣去拉,這鐵柱對幼象而言,是太沉重的東西,當然動也動不了。不久,幼象長大,氣力也增加,但隻要身邊有樁,它總是不敢妄動。
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的理查德教授認為,這就是成見。成長後的象,可以輕易將鐵鏈拉斷,但因幼時的經驗一直存留至長大,它習慣地認為(錯覺)“絕對拉不斷”,所以不再去拉扯。從人類來看也是如此——雖被賦予稱為“頭腦”(無限能力)的最強大的武器,但因自以為不用武器,於是徒然浪費“寶物”,實是愚蠢的人類——那麼,你又如何呢?由此可知,不隻是動物,人類也因未排除“固定觀念”的偏差想法,隻能以常識性、否定性的眼光來看事物,自以為是地認為“我沒有那樣的才能”,終於白白浪費掉大好良機。
伴隨欲望而來的,是明智的藐視。理查德指出:明智的藐視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特征,那就是:不顧你不能或無法做的情形,無論如何都去幹。這能使一個人去完成近乎不可能的事情。例如,有一個人新進入一家公司做銷售,他沒有銷售的經驗,甚至對銷售業一無所知,好在對於他一無所知的事實他自己並不知道,而且受到了一些人的鼓勵。結果是,他做得很好,以至於在銷售方麵負責了整個公司的業務。不知道自己不能做的這個事實而做了,並成功了,也許這可以說是為什麼有的人成為了傑出的銷售家,而有的人成績次之、再次之的原由。
眾所周知,大黃蜂無法飛行。科學已經充分證明了大黃蜂無法飛。它的體重太沉,而翅膀又太輕。從氣體動力學方麵來說,它飛行是不可能的。然而大黃蜂不知道這樣的事實——所以它飛了。
福特是一位最了不起的人,直到40歲,他的生意才獲得成功。他沒有受過多少正規的教育。建立了他的事業王國之後,他的目光轉向了製造鋁缸引擎。他把設計人員召集到一起說:“先生們,我需要你們造一個8缸引擎。”這些聰明的、受過良好教育的工程師們深諳數學、物理、工程學,他們知道什麼是可做的,什麼是行不通的。他們以一種寬容的態度看著福特,好似在說:“讓我們遷就一下這位老人吧,怎麼說他都是老板嘛。”他們非常耐心地向福特解釋說8缸引擎在經濟方麵考慮是多麼不合適,並解釋了為什麼不合適。福特並不聽取,隻是一味強調:“先生們,我必須擁有8缸引擎——請你們造一個。”
工程師們心不在焉地幹了一段時間後向福特彙報:“我們越來越覺得造8缸引擎是不可能的事了。”然而福特先生可不是輕易被說服的人,他堅持說:“先生們,我必須有一個8缸引擎——讓我們加快速度去做吧。”於是,工程師們再次行動了。這次,他們比以前工作努力一些了,時間花多了,也投入了更多的資金。但他們對福特的彙報與上次一樣:“先生,8缸引擎的製造完全不可能。”
然而對於福特,這位用裝配線、每天5美元薪水、T型與A型改良了工業的人的字典裏根本不存在不可能之說。亨利·福特炯炯有神地注視大家說:“先生們,你們不了解,我必須有8缸引擎,你們要為我做一個,現在就做吧。”
猜猜接下來如何?他們製造出了8缸引擎。這是因為有一個人做到了明智的藐視:不知道什麼事是不能做的,因此做成了。我們每天都可以發現這種情況,是不是?一個人認為他不能——因此做不了;一個人認為他能——因此做成了。
美國著名的教育家哈佛大學教育發展中心的何利思·曼恩有一次參觀紐約市的一所公立高中時,走進一間高三的教室,拿起粉筆在黑板上書一個實心的小圓。他問學生:“這是什麼?”90%以上的學生都說那是一個點,其他的學生則說是一個句號。
曼思在小學三年級學生的教室裏又重複一次這個實驗。結果出現了27七種不同的答案,從“我爸爸的禿頭”到“上帝的眼睛”都有。
小學三年級和高三學生的答案為什麼出現這麼大的差異?答案就是,右腦充分發展所致。1981年羅傑·史派瑞因為發現人的大腦分為左右兩半球,各有不同功能,而獲得諾貝爾獎。我們的左腦負責邏輯、線性及分析性思考;而右腦則控製想象力、創造力及衝動性思考。左右兩半球雖然各司其職,但運作卻相輔相成。例如:當我們想到某人時,右腦的運作使我們想到他的臉,左腦則使我們聯想到他的名字。
遺憾的是,我們在學校所受的教育,鼓勵的是左腦的活動(例如記誦一些已發生的事實,然後來填寫試卷),較少鼓勵右腦的活動(創意思想等)。結果是,我們的左腦過度發展。
有創意的人已經找到讓右腦脫離左腦控製的方法了。你是不是曾坐在桌前數小時苦思不得,卻在洗澡或逗狗時靈光一現,想出解答?因為你的心智從邏輯思考的壓力中解放,所以能從反應迅速、充滿藝術氣息的右腦接收到訊息。哈佛大學教育發展中心的研究表明,要想找到問題的最佳解決答案。你必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