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步:上善若水,順勢而為(2 / 3)

(3)對什麼事都富有好奇心,積極探究未知的事物。

(4)善於調適情緒,能夠變通。

(5)向自己能力及體力的極限挑戰。

(6)天天有督促自己有挑戰的心理。

(7)全心全意向自己的困難挑戰。

(8)每日反省,不斷充實自己。

(9)永遠存在對將來的夢想及希望。

(10)不滿自己的現狀,對於自己永遠不滿。

(11)為了將來,有計劃的利用時間及金錢,努力啟發自己。

自己創業的人,大都自認為他們了解在大公司做職員的滋味;而在大公司工作的人,也認為他們知道自己做老板的滋味。雙方都認為這兩種人之間存在有基本的差異,同時,這種差異一直都存在。

事實上,這種差異在一開始時並不存在,而是經年累月在不同環境下工作的結果。

二、給熱情加油

心理學教授羅伊指出:熱情是一種精神特質,代表一種積極的精神力量,這種力量不是凝固不變的,而是不穩定的。不同的人,熱情程序與表達方式不一樣;同一個人,在不同情況下,熱情程度與表達方式也不一樣。但總的來說,熱情是人人具有的,善加利用,可以使之轉化為巨大的能量。

你內心裏充滿要幫助別人的熱情,你就會興奮,你的精神振奮,也會鼓舞別人工作,這就是熱情的感染力量。

在職業生涯中,要想與別人競爭,必須保持一股工作的熱情。所以,這裏提出了熱情加油站的概念。所謂熱情加油站,就是在心理中樞係統經常不斷地激發興奮神經,把心理因素轉化成工作熱情。當然,不是讓你榨幹熱情,而是疏通情感渠道去補充熱情,從而起到加油站的作用。像沒有汽車加油站,汽車就不能跑長途一樣,熱情不加油,職業活動也不能維持長久。隻有當熱情發自內心,又表現成為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時,才能征服自身與環境,創造出日新月異的生涯成績,使你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你如果已經工作了,就會知道,當你最初接觸一項工作的時候,由於陌生而產生新奇,於是你千方百計地了解熟悉工作,幹好工作,這是你主動探索事物秘密的心理在職業生涯中的反映。而你一旦熟悉了工作性質和程序,日常習慣代替了新奇感,就會產生懈怠的心理和情緒,容易閉步自封而不求進取。你這種主觀的心理變化表現出來,也就是情緒的變化。

哈佛大學校長來北京訪問時,講了一段自己的親身經曆:

有一年,校長向學校請了3個月的假,然後告訴自己的家人,不要問他去什麼地方,他每個星期都會給家裏打個電話,報個平安。校長隻身一人,去了美國南部的農村,嚐試著過另一種全新的生活。在農村,他到農場去打工,去飯店刷盤子。在田地做工時,背著老板吸支煙,或和自己的工友偷偷說幾句話,都讓他有一種前所未有的愉悅。最有趣的是最後他在一家餐廳找到一份刷盤子的工作,幹了4個小時後,老板把他叫來,跟他結賬。老板對他說:“可憐的老頭,你刷盤子太慢了,你被解雇了。”

“可憐的老頭”重新回到哈佛,回到自己熟悉的工作環境後,卻覺得以往再熟悉不過的東西都變得新鮮有趣起來,工作成為一種全新的享受。

這3個月的經曆,像一個淘氣的孩子搞了一次惡作劇一樣,新鮮而有趣。更為重要的是,回到一種原始狀態以後,就如同兒童眼中的世界,一切都那麼有趣,也不自覺地清理了原來心中積攢多年的“垃圾”。

現代人是太忙了,我們何不捕捉一點不受幹擾不受牽絆的屬於自己的時間,做一做自己的主人,即使隻有半日,也可以滌淨塵埃,使精神煥然一新。這時你再用豁達的態度來看你周圍的人和事,便會有一種茅塞頓開之感,這便會重新使你煥發工作的熱情。有熱情才能有積極性,沒熱情隻能產生惰性;惰性會使你落伍、業績不佳難免要被“炒魷魚”。這也是職業生涯中的一條規律。由此看來,你能不能與別人競爭,關鍵靠你的心理素質和內心動力,也就是靠堅持不懈地工作熱忱。

同樣一份職業,同由你來幹,有熱情和沒有熱情,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前者使你變得有活力,工作幹得有聲有色,創造出許多輝煌的業績;而後者,使你變得懶散,對工作冷漠處之,當然就不會有什麼發明創造,潛在能力也無所發揮;你不關心別人,別人也不會關心你;你自己垂頭喪氣,別人自然對你喪失信心;你成為這個職業群體裏可有可無的人,你也就等於取消了自己繼續從事這份職業的資格。可見,培養職業熱情,是競爭至關重要的事情。

現在,告訴你如何建立熱情加油站,使你滿懷工作熱情:

首先你要告訴自己,你正在做的事情正是你最喜歡的,然後高高興興地去做,使自己感到對現在的職業已很滿足。其次,是要表現熱情,告訴別人你的工作狀況,讓他們知道你為什麼對這項職業感興趣。

事實上,每個人都有理由充滿工作熱情,不論是作家、教師、工程師、工人、服務員,隻要自己認為理想的職業就應該是熱愛的,熱愛也就自然珍惜。但有些職業在經過深入了解以後,可能會感到無非如此,用不著付出多大努力,已是綽綽有餘,便以例行公事的態度從事之。這樣問題就出來了,你雖然熱愛自己的職業,卻不知道怎樣把職業掌握在自己手裏。再熟悉的職業,再簡單的工作,你都不可掉以輕心,都不可沒有熱情。如果一時沒有煥發出熱情,那麼就強迫自己采取一些行動,久而久之,你就會逐漸變得熱情。假使你相信自己從事的職業是理想的,就千萬別讓任何事情阻止了你的工作。

羅伊教授指出:世上許多做得極好的工作,都是在熱情的推動下完成的。關鍵所在,是要有把工作做好的熱情,並能善始善終。

你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有的職業,你認為是很好的,也蠻有工作熱情,可常聽到種種非議,在你的熱情上潑冷水,把握不住,就會把一份好端端的職業斷送掉。應該承認這種製冷因素是客觀存在的,但隻是影響熱情的外在原因。保持熱情的內因是良好的心理素質。要相信你認為好的,必定是好的。與其擔心別人的評論,不如設法完成你所擇定的事情,創造出無可爭辯的實績,讓人刮目相看。

三、關重內心的競賽

蓋爾衛認識到,在那個嚴寒的夜晚使他得救的正是人類所共有的一種巨大的潛能,問題在於人們是否肯使用它。

這是一個天寒地凍的深夜。W·翟莫西·蓋爾衛,一位年輕的加利弗尼亞人,正獨自驅車穿過緬因州邊遠的森林地帶。他的車輪突然打滑,車子撞進了路旁的雪堆。20分鍾過去了,蓋爾衛沒有看到一輛車路經此地。看來待在車裏等著是毫無指望了。他認為最好的出路是步行去求援。於是他身穿便服和一件運動衫,開始向來路跑去。稀薄而寒冷的空氣,使他幾分鍾之後便氣喘籲籲了。一陣疲乏感襲來,他覺得渾身麻木,接著是令人癱軟的恐懼。“我會死在這冰天雪地之中的!”他意識到。

這個念頭如此可怕,蓋爾衛的腳步不知不覺地停了下來。過了一會兒,由於他承認了現實,他的恐懼發生了短路。他對自己說:“如果我真的要死了,光發愁也無濟於事。”這時,他突然覺察到,周圍的一切是那樣美麗:寂靜的夜,閃爍的星星,被雪景襯托得格外分明的樹木。蓋爾衛沒有想到,自己竟然漸漸地恢複了體力。於是他一口氣跑了40分鍾,終於找到了一戶友善的人家。

蓋爾衛沒有想象到,他突然之間顯示出的奇怪的內部能量,竟會成為他後來所從事的事業的基礎,並由此創造了他所謂的“內心競賽”的理論。在他作為一名運動員和一位教師的多年實踐之後,蓋爾衛認識到,在那個嚴寒的夜晚使他得救的正是人類所共有的一種巨大的潛能,問題在於人們是否肯使用它。

在過去的10年中,他已經把這種見解變成了幾乎能使所有的努力更趨完善的原則。並且,他通過在講習會上宣講、在電視上露麵,以及在他的廣為暢銷的《網球運動員的內心競賽》等著作中,向人們介紹了這些原則。

蓋爾衛是在網球場上逐漸形成他的基本概念的。他以前曾是哈佛大學網球隊的隊長,後來在海軍服役4年後,開始從事教育事業。他所在的學校的網球俱樂部缺少有資格的教練,他就又作為專業人員重新回到了網球場上。在尋求提高球技的過程中,他逐漸地覺察到,當他打球的時候,腦子裏好像正進行一場持續不斷的實況轉播——接著來回拍再早點……來的又是一個高反手球,和上次沒打中的那個球一樣……該死的,又沒打中……”

“我驚訝地發現,在我的內心世界裏存在兩個自我,”他說,“一個在打網球,另一個在告訴我怎麼打法。”蓋爾衛把這兩種自我分別叫作“一號自我”和“二號自我”。一號自我是空頭理論家,它的能力是理解任何比賽或者任務的規則。它還是一個裁判,喜歡判定什麼是好、什麼是壞。二號自我則是思維、感官、神經和肌肉的複雜的結合體,沒有它任何動作都無法完成。盡管一號自我決定我們是學打球、打字還是出售一台計算機,然而具體完成這一過程、最終付諸實踐的還是二號自我。在人們所進行的任何努力中,關鍵就在於在一號自我和二號自我之間保持一種正常的平衡。

蓋爾衛注意到,他打球打得最好的時候,腦子裏寂然無聲;二號自我似乎是自動地應付擊球的挑戰。我們大家都有過這種出神入化的時刻,這時候我們仿佛忘掉了自身的存在。為什麼這樣的時刻隻是偶然發生呢?蓋爾衛感到納悶。為什麼不能讓它隨意產生呢?他開始在球場上對自己和自己的學生們進行試驗;他馬上得出結論:要想保持最佳競技狀態,關鍵是讓一號自我住口。一號自我發出的一切指示、批評、懷疑、惶恐,隻能使二號自我感到困惑不安。當然,要想躲開一號自我不是輕而易舉的,對大多數人來說,頭腦中出現的喧鬧聲正是我們自己的想法。然而,如果一號自我能在適當的時候回避,讓二號自我單獨進行工作,那麼就有可能帶來奇跡般的結果。

我們怎樣才能進行這場“內心的競賽”呢?根據蓋爾衛的著述,我們已經總結了5條基本的規律。

1把眼睛盯在球上。按照字麵的意思,可以直接應用在像網球或棒球這類運動中。這幾個字的意思還可以泛指將注意力集中在任何活動中最重要的事情上。怎樣做到這一點呢?蓋爾衛認為,這種集中不是一種願望,而是一種精神上的人選狀態。例如,在打網球的時候,他告誡人們學會愛這個球”,你不要囑咐你的自我去監視它,隻要讓你的眼睛盯住它看——看它的特征、紋理、形狀以及運行的軌道。當我自己盡力這樣去做時,我就發現自己像著了魔一樣。馬上我就能接住我原以為不可能接住的球。

在沒有真正的“球”的情況下,第一個問題是判斷這個“球”應當是什麼。例如,在做生意的時候,售貨員可能以為他自己是這個球,而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表情和風度上。也許,他會認為商品是球,詳細介紹它的與眾不同之處。實際上,蓋爾衛主張,在做生意時,“球”應當是買主。看著顧客就像運動員看著球一樣——球的“紋理”就是顧客的一個哈欠、一次目光的移動、一種聲音的變化等等。即使你沒有做成這筆買賣,你也會從顧客反感的跡象中了解到推銷商品的方法有什麼地方不妥當。

2、信任自已一號自我,這個內部知情者,是很會吹牛的。它經常認為實幹家二號自我是不可救藥的,並對它說:“你什麼事也幹不好!”

這是錯誤的。不僅不應當批評二號自我,一號自我還應當對人的能力佩服得五體投地。二號自我在完成諸如穿針引線、係鞋帶或者開汽車這種配合巧妙的日常工作時,我們都會無意識地去信任它。然而當接受較大的、涉及自我成就在內的任務時,由於與我們自己的形象利害攸關,我們就不敢讓無意識的二號自我獨自去幹了。

我們怎樣才能學會信任二號自我呢?當然是通過實踐!“管它三七二十一!”蓋爾衛勸告人們。在特殊的競賽場合,比如說滑雪拐彎的時候,向高爾夫球輕輕一擊的時刻,或者是演奏貝多芬奏鳴曲的高難度章節時,不管幹得正確與否,都要讓一號自我的判決暫停下來。舉例說,在網球場上,蓋爾衛讓學生們對準一個罐頭盒擊球,而不在乎是否能擊中它。他要求他們首先想象這個球擊中罐頭盒,然後再觀察它實際上落在哪裏。隨著球一個接一個地打出去,二號自我在不知不覺之中進行了糾正,球離目標越來越近。

3集中注意力於正在發生的事。一號自我是不會相安無事的,除非讓它幹點有用的事——可以讓它觀察和監視二號自我的工作。然而,這種關注應當集中於正在發生的事情上,而不是集中在你擔心或者希望發生的事情。比方說你正在滑雪,當雪橇插入雪坡的時候,去體會腳的感覺而不要想到摔跤。“擔憂往往是對可能發生的事提心吊膽,”蓋爾衛寫道,“但是,當你的注意力集中在此時此刻需要完成的動作上,成功的希望往往是最大的。”

清醒的認識應當包括對你麵臨的所有情況有一個客觀的估計。當你看到下麵一個雪坡時,一號自我可能說:“那個坡不妙,昨天查理就是在那兒摔的。”事實上,雪坡並沒有什麼“吉”、“凶”之分,隻是具有不同的特點罷了。如果沒有一號自我提出的擔憂,二號自我會以更加敏銳的眼光來看待這些特點的。

4不要擔心輸贏。蓋爾衛確信,擔憂是一號自我對二號自我采取的危害最大的一個花招。它使肌肉和神經高度緊張,這是造成誤差最常見的原因。蓋爾衛斷定,隻有當一號自我停止讓人受不了的發號施令的時候,二號自我才能達到最佳競技狀態。

如果你停止了有意識地爭取,你就能夠用蓋爾衛所謂的“運用自如”的方式完成任務。二號自我不會辜負自己的潛能,這種能力是它天生的本領加上從實踐中所學到的東西總和在一起形成的。蓋爾衛發現,人們愈不為結局擔憂,他們多半就幹得愈漂亮。“‘放得開’是對網球運動員或任何其他運動員最好的評價,這說明他覺得自己不會損失什麼,”蓋爾衛說。“他不為後果擔心,隻是一心一意地把比賽進行到底。出乎意料的是,當一個人達到這種境界時,結果卻往往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