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步:上善若水,順勢而為(3 / 3)

5不要懷疑自己的潛能。自我懷疑幾乎總是把懷疑變為現實。當一位打高爾夫球的人一踏上草場,心裏就開始嘀咕他準會輸4個球,結果真是這樣。隻有當你製止一號自我發言,把精力集中在眼前發生的事情上,才能排除這種缺乏自信的心理。在蓋爾衛舉辦的學習班上,一位女子聲稱自己一當眾發言就“嚇得要死”。她怎麼會知道自己害怕呢?蓋爾衛問道。這是因為,她說,她的膝蓋抖個不停。蓋爾衛畫了一段從零到9的尺度,讓她測一下膝蓋抖動的幅度有多大。“大概在9的位置上,”她說。她的聲音已經平靜一些了。然後,蓋爾衛說服她麵對全班同學。這位婦女竟然擺脫了恐慌。當她膝蓋的抖動降低到接近零時,她已經能對班上的同學談她自己的體會了——這是有生以來第一次當眾發言。從那以後,這位女子終於成為一次電視談話節目的主持人。

身負使命的蓋爾衛很少感到缺乏自信。他認為,對於內心競賽和它的全部細節的更廣泛的了解,可能對我們整個社會有所稗益。不論這一點是真是假,打好內心競賽這一仗至少能夠改善肩負某項特定任務的任何個人的成就,這方麵的證據是強有力的。

四、以信為本——為人生的根本信條

在過去的20年間,曾經向一千多位男人和婦女提出這樣的問題:有哪些事是走運的人行之有效,而不走運的人卻沒有做到的呢?

他們的回答幫我總結出走運與不走運的人行動中的五條主要的區別特征。而且,我還相信大多數人隻要在日常生活的行動中撮合進幸運兒的這些待點,他們也會改善自己的命運的。下麵幾點是你可以做到的。

1廣交朋友總的來說是好的

最走運的人是那些擁有許多朋友和熟人的人。歐·威廉·巴塔利亞,一位負責物色人才的人,他以向人們提供待遇好的工作的形式給人們來運氣。他曾經分析了把他引到那些獲勝的工作候選人身邊的一連串的環節和機會,其中大部分環節竟然都是通過交往關係。

巴塔利亞說:“走運的人,都是愛好交際的。他們總是主動結交朋友,他們愛和陌生人交談,他們愛參加各種組織、熱心聚會,喜歡和人招呼。如果在飛機上坐在別人旁邊,他們總是先開始談話。他們不光認識賣給她們早報的人的麵孔,而且還知道他的尊姓大名,知道他有幾個孩子,以及他上哪兒度假去了。”

斯蒂芬·巴雷特博士,一位賓夕法尼亞的精神病學家發現,走運的人不僅確實具有與人結交的竅門,而且他們自身也具有某種吸引力,成為其他人願意親近的目標。巴雷特把這種特點叫作“交流場”。他相信人的麵部表情、體態、聲調、用詞以及用眼的方式可以形成一個別人清楚可見的交流場。

“我們通常憑本能就會知道某些人是否喜歡我們,”他說,“我們遇到一個完全陌生的人,而且在幾秒鍾之內就會知道他或她是否願意和我們呆在一起。走運的人總是傳遞出吸引和鼓勵人的信號。”

你的結交網越大,你發現某種走運機會的可能性就會越多。舉例來說,演員柯克·道格拉斯的第一個大運就是通過他早期的一個熟人——那時還不出名的女演員勞倫·巴卡爾,她隻是好交際的年輕的道格拉斯所結交的許多朋友之一。但是,正由於他交了許多的朋友,這就增加了出現一個對他有幫助的巴卡爾的機會。

2相信你的預感

預感是以事實為基礎的推論,對這些事實大腦已經進行過準確的觀察存儲和加工處理,然而你卻沒有自覺地意識到它們。這是因為這些事實是在某種不自覺的認識形態中被儲存起來的。

旅館經理康拉薩·希爾頓應當把他的巨大成功部分地歸功於一種靈活地調諧自己的敏銳預感的技能。有一次,他打算買一所芝加哥的老旅店。拍賣人決定賣給出價最高的投標人,而投標的數額將在指定的一天公之於眾。就在到達這一期限的前幾天,希爾頓提出了一個價值16萬5千美元的投標。那天晚上,他睡覺時模糊地感到一種內心的煩亂,醒來時強烈地預感到他的投標將不會獲勝。“這僅僅是感覺不妙,”他後來說。由於服從了這一奇怪的直覺,他又提交了另一份投標數額:18萬美元。這是最高的投標,比他少一點的第二號投標額是17萬9千8百美元。

希爾頓的預感本來就是湧上心頭的、原來儲存在他心靈深處的那些事實。自從他年輕時在德克薩斯州買下了第一所旅館,他一直在收集關於這一行的知識。不僅如此,在對芝加哥旅館的投標中,他毫無疑問是知道很多有競爭可能的投標人的情況的——僅僅是知道,而並沒有能專心地把它們清楚明晰地聯係起來。當他的有意識的大腦集合了已知的材料並且提出一個投標額時,他的潛意識正在一間巨大而隱秘的倉庫裏翻找著其它那些事實,並且推論出那個投標額太低了。他相信了這個預感,它竟是令人吃驚的準確。

你怎樣才能知道是否應當相信一種預感呢?一位成功的預言家、已經退休的證券經紀人說:“我問我自己,我在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已經收集了有關這一問題的材料,這點是否可信呢?對於這一問題我是否已經發現了我所能夠發現的所有情況,做了我所能做的一切?如果回答是肯定的,而且預感是強烈的,那麼我就打算照這樣辦。”

這裏要提出兩個警告:第一,千萬不要相信諸如買彩票和賭博這類事情上的預感。這樣的預感決不可能是出自於隱藏在你內心深處的材料庫,因為它沒有事實可依。第二,千萬不要把預感和希望混為一談。許多拙劣的預感隻不過是經過偽裝的強烈的願望而已。

3要大膽

走運的人一般都是大膽的。除了個別的例外情況,最膽小怕事的人往往是最不走運的。幸運可能會使人產生勇氣,反過來勇氣也會幫助你得到好運。要大膽行動須根據下麵幾項原則:

準備走曲折的路。當好的機會出現在你的麵前時,要敢於扭轉航向。

明白大膽與魯莽的區別。如果你把一生的儲蓄孤注一擲,采取一項引人注目的冒險行動,在這種冒險中你有可能失去所有的東西,這就是魯莽輕率的舉動。如果你盡管由於要踏入一個未知世界而感到恐慌,然而還是接受了一項令人興奮的新的工作機會,這就是大膽。

J·保羅·格蒂是石油界的億萬富翁、一位最走運的人,在早期他走的是一條曲折的路。他上學的時候認為自己應該當一位作家,後來又決定要從事外交部門的工作。可是,出了校門之後,他發現自己被俄克拉何馬州迅猛發展的石油業所吸引,那時他的父親也是在這方麵發財致富的。搞石油業偏離了他的主攻方向,但是他覺得,他不得不把自己的外交生涯延緩一年。作為一名盲目開發油井的人,他想試試自己的手氣。

格蒂通過在其他開井人的鑽塔周圍工作籌集了錢,有時也偶然從父親那裏借些錢(他的父親嚴守禁止溺愛兒子的原則,他可以借給兒子錢,但是送給他的則隻是價值不大的現金禮物)。年輕的格蒂是有勇氣的,但不是魯莽的。如果一次失敗就足以造成難以彌補的經濟損失的話,這種冒險事他從來沒有幹過。他頭幾次冒險都徹底失敗了,但是在1916年,他碰上了第一口高產油井,這口油井為他打下了幸運的基礎,——那時他才23歲。

是走運嗎?當然。然而格蒂的走運是應得的,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沒有錯。那麼格蒂怎麼會知道這口井會產油呢?他確實不知道,盡管他已經收集了他所能得到的所有事實。“總是存在著一種機會的成份的,”他說,“你必須樂意接受這種成份。如果你一定要求有肯定的答案,那你就會捆住自己的手腳。”

4限製你的損失

走運的人在壞運氣變得更壞之前就把它拋棄了。這聽起來好象是一條簡單不過的決竅然然而許多人——基本上是那些不走運的人——似乎從來也沒有掌握它。任何嚴重虧本的冒險總是有一個開端的時期,這時候你放棄它就會使你少受或者不受損失。但那個時期也許會很快地消逝。當時間已經過去,機會已經溜走,你所處的環境的粘合劑就會迅速固化,你的雙腳就被牢牢地粘在那裏了,也許是一輩子。

比爾·巴塔利亞講過一個本可以避免壞運氣的人的故事。一位年輕的化學師離開了一家小的采礦公司去接受靠近紐約城的一個大企業提供的工資較高的工作。他的妻子認為他犯了個錯誤,因為在都市化的環境中肯定是會焦頭爛額的。他的過去的老板也杯疑這位年輕人能很好地適應在大公司裏的生活。“什麼時候你願意回來,”他說,“跟我說一聲就是了。”

搬去以後,幾個月之內,化學師就明白了他的妻子和前任老板是對的,他不喜歡大城市的生活。不僅如此,他的工作和前景都與簽約承諾的大相徑庭。這本來可以是他製止進一步損失的時候,但是這位化學師卻總是希望壞的開端會引出好的結局。到他終於認定他的困境絕不是一時半會兒的時候,他已經被粘住了。

承認“我錯了”是很難的,難就難在它要你放棄自己已投入的時間、愛、金錢、努力或者是信條。然而,正像傑拉爾德·M·洛伊博,一位已故的、近幾年最聰明和最走運證券市場的經紀人所寫的:“知道計麼時候該徹底脫手並且有勇氣這麼辦,這是生活成功的一個基本技巧。”

一位瑞士銀行家、白手起家的百萬富翁曾經做過這樣的概括:“如果你在和你的勁敵拔河的時候輸掉了,在他抓住你的胳膊之前趕快把繩子扔給他,你總還可以買一條新的繩子的。”

5對問題要有所準備

大多數走運的人都養成從最壞的結果考慮問題的習慣,謹防受到意外之災的襲擊,嚴格地按此辦事。}保羅·格蒂說:“當我在進行任何交易的時候,我主要的想法在於,如果事情出了問題,我怎樣才能補救自己。”

走運的人所慣用的從壞處考慮的原則可以明確地用所謂墨菲定律表達出來,這就是:“如果一件事可能出問題的話,它就會出問題。”千萬千萬不要假定自己是命運的寵兒,絕對不要放鬆你的警惕。

對於南非汽車司機的意外事故的研究表明,那些愛闖禍的司機——他們發生事故的次數大大超過了一般的司機,其明顯個人特征就是過於樂觀。愛闖禍的司機過於相信自己的技術,過於相信其他司機的正確的判斷力和技能,並且過於相信運氣,幸運的男女們,他們與那些不走運的人顯著的差別在於,他們知道生活永遠不會完全在自己的控製之下。如果你固守著自己有這種支配能力的錯覺不放,你就不會建立對於惡運的防禦係統。當惡運確實臨頭,你就會陷於極度的混亂而束手無策,

所謂走運的人的定義是指他們受到命運的偏愛,但是他們之所以受到偏愛的原因卻是他們自己從不做這樣的假設,他們知道命運是變化無常的。

五、讓你的心永遠鞭策你前進

你願意做個成功但憂愁的人,還是快樂的敗將?如果是我寧可是後者。因為快樂無價,而且失敗後仍有機會東山再起。能推動許多人不斷前進,卻無法推動自己情緒的成功者,實在不值得羨慕。

B年輕時曾當過推銷員。公司教給他的推銷術可算是天衣無縫,似乎每個人聽到他三寸不爛之舌說出的話,都會乖乖掏腰包。結果完全不是這麼回事,他竟然一再受挫,對他打嗬欠、向他喊窮的大有人在,他真是沮喪極了。慢慢地,他明白了問題所在——他該學的不是如何推動他人,而是如何不讓他人影響自己。

有時他沮喪得想找老板痛哭一場,結果發現老板比自己還沮喪。周遭所有的事與人,都令他情緒低落,工作、老板、朋友、妻子無一例外,因為所有人與事,都讓他想到自己的失敗。但是這些刺激無疑都是正麵的,你不得不麵對現實,不得不解決問題,困境便化為烏有了。

天下沒有克服不了的障礙,隻要你能勇往直前。深信生命中的每件事情都能刺激你走向目標。有人問我如何尋找正麵的刺激,智者的回答是:不去我讓它找上門來。有些人能投入工作,卻不懂合作之妙,有些人正好相反。

家是生活的延伸,而不是一個企業或帝國。有人說:“我的事業是第一位的。”有人說:“我把宗教放在第一位。”

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個足球隊員非常懶惰。他喜歡穿漂亮的球衣,喜歡出風頭,喜歡聽歡呼聲,但始終不愛練球,不愛鍛煉體力,比賽時也不肯全力以赴。

一天,教練拿著一封電報來找這個球員,是他母親發來的。“念給我聽吧。”他說,他甚至懶得自己看。教練念了:“你父親病故,速回。”這個球員呆住了,當夜他便離隊回家。

不久之後,他歸隊了,這時球隊正忙著參加一項重要的比賽,冠軍決戰日那天隊中傷兵累累,教練正苦於無法調度,這位球員竟一反常態,不斷爭取上場的機會。教練對他並沒有信心,但礙於情勢,隻好勉為其難地讓他上場。

不料這位球員上場後,竟然猶如神助,連連得分,為球隊贏得了勝利。賽後教練不解地問他,為什麼會有這麼好的表現,他說:“我父親是個盲人,生前他看不到我的球賽,現在他可以看到了。”

人生若能像球賽,兩旁有人歡呼加油,我們一定會更加振奮。有時我們飽受折磨,隻想停下來大呼:“我不幹了。”如果此時有人給我們打氣(不管他在哪裏),該有多好。

然而人生畢竟不是球賽,反倒像個戰場,你沒有觀眾和啦啦隊,有的隻是敵人和同誌。我們都在生命中奮鬥,知道如何行動的人不需要啦啦隊,他的心裏自有鼓勵的聲音。讓你自己的心鞭策你向前進,這才是最可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