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世界500強的吸引力(2 / 3)

目前,國外的企業家與經濟學家已達成一個共識:隻有投資分散,才能獲得豐厚的利潤,比如荷蘭皇家殼牌集團,已連續幾年是世界上最盈利的公司,它賺錢的秘訣就是投資的地域極大地分散,在世界120以上的國家設立了分公司。一些先期投資中國的跨國公司已取得較大的利潤,這對未到中國投資生產的跨國公司造成了巨大的競爭壓力。例如,德國大眾汽車公司成功地在華生產桑塔納轎車並且占據了一半左右的轎車市場,吸引了世界幾乎全部的重要汽車廠商前來中國。為進行“防禦性對外投資”,其他行業的跨國公司也紛紛來華投資,參與競爭。

中國投資環境已經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使外國投資者,尤其是大跨國公司看到了中國的前景,中國成為他們真正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

4.焦點與關鍵:500強進入中國的真正原因

改革開放後的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廣闊的市場無庸置疑,這一點對任何一個跨國公司來講,都是無法拒絕的巨大誘惑,然而促使500強競相進入中國的根本原因,概括地說,不外以下三個方麵。

一是巨大的市場需求和良好的投資環境。中國經濟增長率近年來基本上保持在8%以上,這在世界上是罕見的。經濟的快速增長必然伴隨投資和需求的擴張,另外中國目前正在進行的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也對跨國公司產生巨大的吸引力。

二是進行市場追隨。跨國公司在華經營大多效益良好,這一方麵刺激了這些公司在華的進一步投資欲望,另一方麵,對尚未來華投資的公司起到了示範作用。在國際市場上競爭激烈的對手們,把進入中國市場,獲取利潤來源作為公司戰略的一個重要目標,於是我們看到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在中國市場的競爭、麥當勞和肯德基在中國市場的競爭、摩托羅拉和諾基亞在中國市場的競爭……

三是東亞經濟危機的影響。誠然東亞經濟危機對中國經濟有不利的影響,但中國在這場風暴中站住了腳,成為全球經濟增長中的一個亮點,這對西方跨國公司是一個重要的吸引因素。此外,由於東南亞市場的蕭條,在這些國家投資的跨國公司可能會將部分項目轉移到能夠贏利的中國市場上來。

世界的中國,中國的世界

1.世界500強的中國情結

中國是世界的中國,世界是中國的世界。當地球變得越來越像一個“村莊”時,中國已不可能再在黎明的曙光裏沉睡不醒,世界也不可能僅僅對中國隻有好奇。

據聯合國跨國公司中心統計,1997年,世界有跨國公司5.4萬家,這些跨國公司設在海外的分支機構達45萬家,而世界500強則是它們中的佼佼者。

跨國公司的對華投資始於中國改革開放後。80年代,跨國公司對中國的直接投資基本上處於觀察和試驗階段,隻有少數著名的跨國公司來華進行試探性投資,投資項目的數量很少,金額不大,且投資的方向主要集中於能源、礦產開發、房地產等行業,投資地域也局限於沿海城市。這一時期,跨國公司對華投資的主要戰略意圖是將中國作為原料供應地和出口產品的加工區。

90年代,特別是1992年以後,中國建立市場經濟體製的目標已經確立,中國改革開放的步伐進一步加快,投資風險大大降低,由此引發了跨國公司對華投資熱。這時的跨國公司對華投資,其戰略意圖已發生明顯變化,即轉向把中國作為其全球範圍內的一個重要的生產基地和銷售市場。

2.世界500強進入中國的方式

(1)與政府合作

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的企業,尤其是大企業還控製在國家手中,要想與這些企業合作,就必須先通過中國有關政府部門,選擇項目夥伴。通過與中國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合作,跨國公司往往能夠找到於雙方均有利的投資項目,也能找到實力雄厚、可靠的合作夥伴。西門子公司於1985年10月與中國有關部門簽訂了一個同中國機械、電子和電氣工業長期、係統和廣泛合作的備忘錄。這個備忘錄的目的是,西門子公司向中國轉讓先進技術,推動和實施共同項目合作。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雙方組織了一個協調委員會。西門子公司方麵由有關部門負責人參加,中方人員有計委、機械部和電子部等與西門子業務有關的部委以及北京和上海的代表。這個協調委員會每年召開一次會議,推進與西門子的合作。

(2)參與國家重點項目與技改項目

90年代初,上海計劃發展家用空調器生產,曾撥出近6000萬美元額度用於空調器廠和壓縮機廠生產的技術改造。日本日立公司參與了這兩個項目,與上海冰箱壓縮機廠等單位共同出資建立了上海日立電器有限公司生產空調壓縮機,與上海家用空調器總廠合資建立了上海日立家用電器有限公司生產空調器。事實表明,重點項目或技改項目都得到了政府的協調,資金缺口小。中方合作者往往是國有大企業,它們有豐富的管理經驗,有一批素質較高的技術人員以及擁有國內銷售渠道。能夠參與這樣的項目,是跨國公司取得成功的有利條件。

(3)通過與貿易公司合作進入中國

跨國公司往往同大貿易公司有密切的合作關係。貿易公司是其產品的銷售商。貿易公司往往比工業跨國公司更早進入中國。他們通過與中國貿易往來,對中國市場有了了解,搜集了大量的信息。他們清楚何種項目在中國市場有前景,也了解哪些單位是可靠的合作夥伴。

日本最大的5家大綜合商社,即伊藤忠、三菱、三井、住友和丸紅已在華建立了投資控股公司。近年來,除了積極從事對華貿易,他們都積極從事對華投資。在許多情況下,這些綜合商社在其投資公司中的投資比例不高,其主要作用是帶動一些日本工業公司,包括大跨國公司投資。迄今,上述5家綜合商社參與投資的項目已達460餘家。有不少跨國公司與其合作進入中國投資。

(4)與過去的技術合作夥伴合資

在80年代,跨國公司向中國轉讓技術時已經有了一批中國的合作夥伴。其中有的合作夥伴成功地吸收和消化了這些技術,並且通過引進技術進行了經營機製和管理體製的改革,充分顯示了中國企業家的開拓精神和管理能力。在90年代,當這批引進跨國公司技術的企業要求共同合資生產或者跨國公司有意進入中國建廠就地生產時,這些跨國公司從當年的技術合作夥伴中選擇合資夥伴就是符合邏輯的明智之舉了。德國西門子、日本鬆下和三洋等建立的一大批企業就屬於這種情況。

(5)通過為其他外資項目配套進入中國

一些500強中投資的重點項目進入中國後,為降低成本,保證質量,迫切需要其他外國投資者進入中國,為其建立零部件供應基地。作為後進者,為其他投資者的項目配套,意味著有可靠的產品用戶,而且經過其他已進入中國的投資者中介,可以找到可靠的合作夥伴。比如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經過公司推動,目前已帶動建立了60餘家汽車零部件合資廠家。其中不少外方投資者是大眾在國外的協作者。

(6)在已成功的項目帶動下進入中國

成功的合資項目意味著中方合作者不僅具有開拓精神,較高的管理、經營水平,而且具有與外商合作的能力與素質。於是,成功的項目隨後便有更多的跨國公司項目跟進。江蘇省江陰市周莊鎮是個僅有45平方公裏的一個普通村鎮。這裏的一家鄉鎮企業同德國慶瑪曼公司合作,生產上海桑塔納轎車的保險杠。中方總經理的開拓精神贏得了德國公司的信任,合作項目升級為合資項目。隨著這個合資項目的成功,德國公司相繼與中方建立了江南慶瑪曼模塑有限公司、江南慶瑪曼箱包廠和江南慶瑪曼大型模具廠等多個項目。目前,這個鎮已經形成了“中國江陰德國工業園”。